解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特種鋼:軟得能擀麵條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資料圖)

  武鋼解密27年前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生產特種鋼

  78噸鋼材軟得能擀麵條

  對撞機:觀察微觀世界的顯微鏡

  任務 揭秘微觀世界

  正負電子在對撞機裡相向高速迴旋、對撞,探測對撞產生的「碎片」——次級粒子並加以研究,就能了解物質微觀結構的許多奧秘。雖然我們還不能預言這些研究結果將會有什麼樣的實際應用,但可以相信,微觀奧秘的揭示一定會對人類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就像電磁波的發現已成為資訊時代的先導、對原子核的研究導致了核能的廣泛應用那樣。

  原理 對撞產生新粒子

  電子對撞機是一個使正負電子產生對撞的設備。它將各種粒子(如正電子和負電子、質子等)儲存在環形的高真空管道內,使之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沿相反方向運動,在指定的點上(靶子)對撞。通過研究高能粒子與靶中粒子碰撞時產生的各種反應,研究其反應的性質,從而發現新粒子與新現象。

  可以設想,用加速器的粒子轟擊靜止的靶,就像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輛汽車撞上另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碰撞的威力就不夠大(撞車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要消耗到使停在路邊的汽車向前衝上)。如果使兩輛相向開行的高速汽車對頭相撞,碰撞的威力自然就大許多倍。基於這種想法,科學家們在上世紀70年代初研製成功了對撞機。

  外形 碩大的羽毛球拍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外形,像一隻碩大的羽毛球拍。圓形的球拍是周長240米的儲存環,球拍的把柄就是全長202米的行波直線加速器。

  改造

  1988年10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建成。

  2003年底,國家批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該工程(BEPCII)是我國重大科學工程中最具挑戰性和創新性的項目之一,於2004年初動工,2008年7月完工,2009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

  應用

  目前在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地球科學、化學化工、環境科學、生物醫學、微電子技術、微機械技術和考古等應用研究領域已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利用同步輻射光對高溫超導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微機械技術方面,製成了直徑僅4毫米的超微電機,這種電機在醫療、生物和科研等方面有獨特用途。(記者張雋瑋整理)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獲悉,被《人民日報》稱為我國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上天之後在高科技領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運用到了武鋼生產的特種鋼材。這是時隔27年後武鋼首次對外披露。

  52歲的李東波曾參與軋制,目前任職武鋼股份熱軋總廠一分廠工藝技術室丁班作業長。至今回憶起來,他仍是一臉自豪,認為這是他33年工作經驗中最牛的一次軋制。

  距離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竣工,已過去了27年。目前這臺對撞機還在24小時運行。

  據了解,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是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長202米的直線加速器、輸運線、周長240米的圓形加速器等組成,外形像碩大的羽毛球拍。

  由於涉及諸多高端技術,對撞機的設計指標幾乎都是當時的極限。

  當時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所需的,是一種含碳量極低的特種鋼。在合金元素穩定的情況下,含碳量越低,強度越大,可用做電磁材料。

  當年參與軋制的8名武鋼職工,現在僅有李東波尚未退休。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那批貨重約78噸,「在軋制過程中,材料軟到能擀麵條的程度,一拉就會斷,但我們要把它軋好。」

  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全國可軋制的鋼廠只有武鋼一家。彼時全國首條熱連軋生產線「1米7工程」已投產10年,對軋鋼的厚度、寬度、凸度控制日趨成熟。

  「軋制的前一天,我們接到通知,第二天要軋制一批特種鋼,領導叮囑務必要一次成功,但沒有告訴我們用途。」時任班長、已退休的陳燕國回憶說。那時的8人班組有3名技校生,在當時屬於「高知」團隊,因為軋鋼出錯率小、工種熟練,被選中參與軋制。

  陳燕國說,因為沒軋過這麼軟的材料,當時「心裡直打鼓」。當年廠裡的技術團隊提醒說,注意調整張力和軋機的高度,儘量避免「鼓泡」。8人班組根據之前的生產經驗,軋制前把各設備全部清理一遍,保證不把軟得像麵條似的材料掛破。

  生產過程持續了約1個小時,78噸特殊鋼材軋制完成。8個人圍著這批鋼材看了半天稀奇,但從外觀上根本看不出特別之處。經過後續冷卻等處理,這批鋼材被運往外地。

  當時在現場的熱軋廠職工郭海洋告訴記者,遇到類似的特殊任務,萬一軋制失敗,廢鋼要即刻銷毀,避免洩密。

  1988年10月20日謎底揭曉,《人民日報》報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消息傳回武漢,李東波等人才知道自己參與了如此重要的項目。他回憶說,此後熱軋生產線上再未軋制過類似鋼材。

  2009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完成5年改造,再次採用了武鋼高性能無取向矽鋼。

  電子對撞機的核心器件是磁鐵,而製造磁鐵的主要材料就是矽鋼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矽鋼片全部採用的是武鋼生產的無取向矽鋼。不僅中國高能物理界製造高速器的磁鐵材料全部是「武鋼造」,而且在出口至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的高能加速器磁鐵的磁鐵材料也全部是「武鋼造」。

  據悉,中國新一代電子對撞機將於2020年開始研發,將是目前運行中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能量的60倍。(記者張雋瑋 通訊員朱滿義)

相關焦點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探尋粒子的奇妙世界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正負電子輸運線。 (資料圖片)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BEPC是陶—粲物理能區最先進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實時觀測基本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研究、探索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規律,發現新粒子。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在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於 1988 年 10 月建成。該工程主要包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北京譜儀(BES)和同步輻射裝置(BSRF)。1991 年,國家計委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 方守賢院士逝世 曾領導見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誕生
    方守賢院士逝世 曾領導見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誕生  Evelyn Zhang • 2020-01-20 10:23:41 來源:前瞻網
  • 呼倫貝爾市科協組織我市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系列報導之五——解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接下來去解密探微神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以前經常會聽到這個神秘的名字,今天終於撥開了神秘的面紗,對它有了一些簡單的認識。 大學中的學習和生活是什麼樣的呢?同朋輩互動交流後,了解了很多,我以後要去學習和生活的方式。
  • 距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已有30年,對撞機是用來做什麼的?
    今天小編給你們講一下正負電子對撞機。你們可能會說這是什麼,它是用來幹嘛的,長什麼樣子,或許你們對它很好奇。我國第一臺對撞機建成呢是在1988年10月16日,地點呢是在北京的八寶山,它建成到今天已經有30年的時間了。
  • 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中國科學家為什麼想要建造下一代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研究它?  時隔四年,閱讀本篇文章,希望能讓你對「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了解深入一步。  1什麼是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7研究希格斯粒子為什麼要建造超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  研究物質組成的微觀結構需要藉助大型對撞機,研究的尺度越小,所需要的對撞機的能量就越大。  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科學家們非常希望擁有下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用以大量產生乾淨的希格斯粒子,即「希格斯工廠」。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設計報告》發布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設計報告》發布 中國建「希格斯粒子工廠」更近一步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高能物理學家提出的備受矚目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計劃取得裡程碑式重要進展——CEPC兩卷
  • 校徽設計源於正負電子對撞機?| 南科大冷知識
    南科大校徽的設計竟然是來源於正負電子對撞機。歡迎在20°C的深圳打開這篇推送,來康康你知不知道有關南科的這些冷知識。大家都知道南科大的校徽標識的主體部分是一把火炬,因為學校裡常有可愛貓貓的緣故,民間也流傳著右邊的圖案。
  • 中國欲建正負電子對撞機,楊振寧為何極力反對?
    近幾年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院的院士們一直在申請建造CEPC(全程正負電子對撞機),追趕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進度,而楊振寧先生卻表示極力反對。正負電子對撞機其實是一種加速微觀粒子的機器。我們知道,電子這種微觀粒子是帶有電性的。如果我們將一個電子放入一個電場中,那麼它就會往電場的反方向運動。電子受到的力,與電場的強度成正比。
  • 「升級版」對撞機預研工作全面展開
    在日前舉行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30周年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透露,截至目前,新一代對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已完成概念設計並獲國際評審認可,目前經費基本到位,預研工作全面展開。
  • 解碼「對撞機」:為什麼越建越大、能做些什麼
    圖為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目前的世界大型粒子對撞機尺寸對比(中國的BEPC正負電子對撞機最小,但未來建立的CEPC環形虛線區域則最大)  9月4日和5日,網絡上掀起一場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大對撞機的爭論,丘成桐和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發文力挺大對撞機
  • 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大家知道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也就是能量跟質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舉個例子,正負電子對撞機中,正負電子在對撞的那一時刻,電子所帶的能量就轉化成一個純的能量,粒子性消失掉,緊接著再通過這個能量產生新的粒子。但是這個粒子是人眼看不見的,因此我們會需要用探測器,相當於代替人眼來看到對撞之後粒子的產生的種類、多少、特性。
  • 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啥?有什麼用?
    近日,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對撞機」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爭論。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
  • 為什麼對撞機在經濟上是划算的投資
    1984年中國決定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總投資為2.4億人民幣,當年中國GDP為7278億人民幣。這一臺測量設備的投資為當年中國GDP的萬分之3.3。當年對這個項目同樣有經濟性的爭論,並且這個項目從提出到正式開始建造花了12年時間,從1972年8月張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建造高能加速器,到1984年10月正式破土動工興建,中間經歷多次反覆。
  • 歐洲計劃建「希格斯工廠」 將與我國超大對撞機形成競爭
    這份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提出近期和長期的發展願景:即先建設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作為「希格斯工廠」,未來再建設高能質子—質子對撞機。 如何看待最新版的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歐洲計劃建設的「希格斯工廠」,將對我國高能物理科學家希望建設的超大對撞機產生怎樣的影響?
  • 為什麼對撞機在經濟上是划算的投資 | 汪濤
    1984年中國決定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總投資為2.4億人民幣,當年中國GDP為7278億人民幣。這一臺測量設備的投資為當年中國GDP的萬分之3.3。當年對這個項目同樣有經濟性的爭論,並且這個項目從提出到正式開始建造花了12年時間,從1972年8月張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建造高能加速器,到1984年10月正式破土動工興建,中間經歷多次反覆。
  • 210億歐元建更強粒子對撞機,為何楊振寧極力反對中國建對撞機?
    能量更高的對撞機,意味著什麼?大型對撞機其實可視為特殊的粒子加速器。加速器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電視和電腦顯示器的顯像管,從原理來說,就是小型電子加速器。但像LHC這類高能粒子加速器,世界僅此一臺。2015年5月,將LHC對撞能量升到13兆電子伏特。2018年12月再次停機升級,2021年5月重啟後,對撞能量將達14兆電子伏特。2025年最後一次停機,直至2027年升級為「高亮度LHC」。雖然對撞能量沒有提升,但能產生更多碰撞,積累資料將超過LHC的10倍。儘管LHC多次升級,但對粒子物理來說,想更上一層樓,就得建造更大的實驗機器。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科學家們非常希望擁有下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用以大量產生乾淨希格斯粒子,即「希格斯工廠」。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質子對撞過程產生非常多的本底,希格斯粒子事例混雜著大量無用「噪音」,給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帶來幹擾和困難。如果採用正負電子對碰撞,則本底非常低,對希格斯粒子性質更精確的測量將得以開展。
  • 99歲的楊振寧,為何要阻止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
    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簡單地說就是將兩組正負電子或正反質子加速到極高速度,然後在相向運動狀態下進行對撞,以產生足夠高的相互作用反應率。很顯然,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有望在高能物理領域探索和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尋找新的物理規律。
  • 世界需要對撞機
    這個面積為四個梵蒂岡的大傢伙被寄望能加速出達到光速99.9999991%的質子束流,在圓環管道內的四處對撞觀測點上每秒發生大於6億次的粒子對撞,單個質子攜帶的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無論如何,這兩種解釋都含有新物理的意味,表明了「我們老則老矣,尚能飯」的姿態。其實早在1993年,美國國會就曾停止過一項繼續投建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計劃,這個流產的對撞機預期能量達到了40萬億電子伏,為LHC承諾的3倍以上,而在中止時它已經花去了20億美元。直至今日,很多人提到這件事情還忍不住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