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對撞機」:為什麼越建越大、能做些什麼

2021-01-18 搜狐網

圖為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目前的世界大型粒子對撞機尺寸對比(中國的BEPC正負電子對撞機最小,但未來建立的CEPC環形虛線區域則最大)

  9月4日和5日,網絡上掀起一場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大對撞機的爭論,丘成桐和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發文力挺大對撞機,而楊振寧和評論家王孟源則明確反對。為什麼對撞機越建越大?高能物理學家期待的大對撞機又能做些什麼?

  對撞兩粒橙子籽兒,不那麼容易

  你真正感興趣的是兩粒橙子的籽兒能撞出來什麼,但你得用兩個橙子去撞,結果是汁液四濺,碎屑橫飛,亂七八糟啥也看不清。

  對撞機,顧名思義,專門製造「天雷地火大碰車」。兩輛大貨車全速撞在一起必然是火星四濺零件兒亂飛。科學家驅趕基本粒子使之迎面對撞,能量比大貨車還高得多。科學家製造車禍現場,越慘烈他們越高興——殘片甩出來,趁機測一測有什麼新奇的零件兒沒有。

  之所以基本粒子能夠具備比大貨車還高的能量,是人們「加速」出來的,所以對撞機也叫加速器。運動的粒子帶電荷,人類可以用強大的電磁場(為此得研發先進的超導技術)讓它們改變速度,跑得更快。就好像一匹馬被放進跑道,有個馴馬員不停抽它,就越跑越快。反方向的兩束粒子,最終迎面碰頭撞出世間萬象。

  當初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還沒運行的時候,有傳言說它弄不好會撞出一個黑洞來毀滅地球。這說法也不是沒邊兒沒沿兒,因為巨型對撞機的確志在製造出媲美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密度。

  為了用電磁場加速,對撞機用的都是有電荷的粒子:質子和反質子,電子和反電子。如果要用質子,用強電場加在氫氣上,質子和電子就剝開了。如果要用電子,則是利用電子管的原理:加熱一些材料,讓電子跑出來。而反質子和反電子的獲取就麻煩一點,可能要用到雷射。這些粒子被製造出來後,會在一個磁場圈兒裡慢慢跑著,等要撞了,再放進「賽道」。

  對撞機原理雖然簡單,但想要監測撞出的粒子卻很麻煩。有個物理學家比喻說:你真正感興趣的是兩粒橙子的籽兒能撞出來什麼,但你得用兩個橙子去撞,於是汁液四濺,果肉果皮的碎屑橫飛,亂七八糟啥也看不清。

  所以LHC這樣的大傢伙,成為了史上生產最多數據的機器。絕大多數數據是無用的,找出精華就像稻草堆裡找銀針。

  超越一個大獲成功的模型,路在何方?

  為了超越標準模型,一些學者把目光轉向和弦理論有緊密聯繫的超對稱粒子,希望建造更大的對撞機,實現更高能量的碰撞。

  目前最成功地描述微觀世界秩序的,就是「標準模型」了。自然界有四種基本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格拉肖1961年提出了弱力和電磁力統一的模型;1967年,溫伯格和薩拉姆在格拉肖模型的基礎上,借鑑希格斯的方法,提出了弱電統一規範理論;他們幾位也是標準模型的奠基人。

  標準模型描述了電磁、強作用、弱作用相關所有現象,也給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分了類,將粒子分成費米子和玻色子。費米子是組成物質的,包括電子、夸克和中微子等等,玻色子則傳遞力,包括光子、介子和膠子等等。

  當希格斯粒子被LHC發現後,標準模型預言的61個粒子都被證實了。而甚至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之前,已經沒人挑戰這個極為符合現實的理論框架了。然而,物理學家仍然覺得有缺憾。因為標準模型中沒有引力的位置,它不是描述萬事萬物的「大統一理論」。標準模型也不能解釋暗物質,它不能解釋我們觀察的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為何不對等,它也不能解釋宇宙為什麼暴脹。

  為了超越標準模型,高能物理界的希望之星是弦理論。丘成桐和威滕等數學界菲爾茲獎的獲得者,都對弦理論做過貢獻。弦理論把各種粒子看作是弦的表現形式,這種理論看起來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有潛力的更高框架。但目前弦理論還沒有做出具體的預測,不能被實驗證實或證偽,因此它想成為相對論、量子力學一樣的成功理論還需時日。而弦理論與被廣為接受的物理學相同的是,它在數學上別具魅力,不論它是否描述我們身處的宇宙。目前,弦理論的大本營是在高能物理的傳統中心美國。

  理論的曙光一般來自實驗,很多高能物理學家希望建造更大的對撞機,實現更高能量的碰撞。其中一些學者就矚目於標準模型之外的超對稱粒子,這種超對稱粒子和弦理論有相當緊密的聯繫。

  美國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粒子加速器曾被寄予希望,但這臺2TeV能量的機器並未發現超對稱粒子;能量高出一個數量級的LHC,目前也沒有找到超對稱粒子存在的證據。

  LHC之後還有誰?各想主意

  大對撞機因為耗資巨大,在任何地方開建都會引起財政爭論。目前中、日兩個項目都還在研究籌備中。ILC升級版似乎頗有希望通過,但也需要海量投錢,前途未卜。

  對撞機大概分兩種:一種用電子去對撞,優點是電子結構簡單個頭兒小,撞出來碎片兒比較少,方便科學家看清楚,缺點是它喜歡一邊兒跑一邊兒輻射能量,老洩氣兒跑不快;另一種質子對撞機,長處和短處與電子對撞機相反。美國費米研究室還提出一種想法,用μ子去撞,但大量製造μ子有困難,現在還沒實現。

  目前,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正探討升級LHC的超導磁體,將LHC的能量上限從14TeV提至20TeV。但高能物理學家已將目光投在LHC之後:一個方案是日本的國際直線對撞機(ILC),另一個是中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以及預想中的質子對撞機(SPPC)。

  目前兩個項目都還在研究籌備中。升級ILC似乎頗有希望通過。當然它也需要海量投錢,前途未卜。日本將在今年做出決定。如果要建,2030年開始運行。預算是100億美元。根據設計,正負電子沿著31公裡長的直線通道對撞(LHC則是在27公裡的環形通道內用質子對撞)。

  中國提出的方案,是在50—100公裡的地下環形通道內建造正負電子對撞機。正負電子對撞機只有0.24—0.35TeV,但如果用它的隧道來增建質子對撞機,能建成比LHC高一個數量級的大對撞機。這臺質子對撞機的預算應該不亞於ILC。

  高能物理學家想依靠下一代對撞機首先解決希格斯粒子的謎團,比如LHC測出的希格斯子的質量為何如此小?作為標準模型的基礎,希格斯子的質量本來被算得相當大。這也成為突破標準模型發現新物理的一個方向。

  大對撞機因為耗資巨大,在任何地方開建都會引起財政爭論,美國甚至在1993年將已經投資20億美元的大對撞機拉下馬來。目前,日本和中國的方案懸而未決,其前途必然要考慮LHC還能有哪些重要成果,以及對高能物理學前景的判斷了。

http://news.sohu.com/20160908/n467895532.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9-08/7997557.shtml report 3455 圖為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目前的世界大型粒子對撞機尺寸對比(中國的BEPC正負電子對撞機最小,但未來建立的CEPC環形虛線區域則最大)9月4日和

相關焦點

  • 粒子很小,粒子對撞機為什麼要特別巨大?
    對撞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粒子加速器,是將兩束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後使粒子迎頭相撞。對撞機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正反粒子對撞機;另一種是直線對撞機。不論是哪種對撞機,目前只有建造得足夠大才有希望做出比較有價值的成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周長達到了27千米。
  • 為什麼對撞機在經濟上是划算的投資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轉換一下思路,為什麼這樣的大型科學測量儀器只是花錢的事情,而不是想如何去從中賺錢呢?  在1984年中國開工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那一年,美國舉行了洛杉磯奧運會。在這屆之前,奧運會也是一件花錢巨大,活動搞完之後舉辦國往往為此背上沉重債務的事情。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辦呢?
  • 距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已有30年,對撞機是用來做什麼的?
    今天小編給你們講一下正負電子對撞機。你們可能會說這是什麼,它是用來幹嘛的,長什麼樣子,或許你們對它很好奇。我國第一臺對撞機建成呢是在1988年10月16日,地點呢是在北京的八寶山,它建成到今天已經有30年的時間了。
  • 為什麼對撞機在經濟上是划算的投資 | 汪濤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轉換一下思路,為什麼這樣的大型科學測量儀器只是花錢的事情,而不是想如何去從中賺錢呢?  在1984年中國開工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那一年,美國舉行了洛杉磯奧運會。在這屆之前,奧運會也是一件花錢巨大,活動搞完之後舉辦國往往為此背上沉重債務的事情。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物理學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外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這樣說
    暗物質、暗能量、基本常數的值,以及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起源,都是懸而未決的未解之謎。當大型強子對撞機在2008年啟動時,它被設計用來尋找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個堅守者:希格斯玻色子,但是它還沒有解開其他謎團。這些粒子軌跡來自於2014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次高能碰撞。
  • 丘成桐:我為什麼期望中國建設巨型對撞機
    我們為什麼要考慮建對撞機,因為它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機器,是全世界和我們國家實驗物理學家一同來做的一個項目,可以講是世界最大的機器。假如你去過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會發現他們的機器真的蘊藏著偉大的結構,那是由七八千位物理學家一同做出來的機器。由於它的目標是揭示小的宇宙的奧秘,所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器,是要研究整個物理學領域的機器。
  • 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課程當中,粒子物理實驗需要通過什麼來完成呢?需要通過加速器和對撞機。待會我會給大家仔細地來介紹。什麼是加速器?什麼是對撞機?舉兩個例子。比如說在70年代,1974年發現的J/ψ粒子,就是在布魯克海文的質子同步加速器和在美國斯坦福的SPEAR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發現的。
  • 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科研人員通過分析大型強子對撞機取得的數據,發現了一種新粒子。該粒子具有標準模型預言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的若干特徵。整個物理學界為之轟動。  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全球數千位科學家,花費數十億美元,堅持50年在尋找它?
  • 解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特種鋼:軟得能擀麵條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資料圖)  武鋼解密27年前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生產特種鋼  78噸鋼材軟得能擀麵條  可以設想,用加速器的粒子轟擊靜止的靶,就像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輛汽車撞上另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碰撞的威力就不夠大(撞車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要消耗到使停在路邊的汽車向前衝上)。如果使兩輛相向開行的高速汽車對頭相撞,碰撞的威力自然就大許多倍。基於這種想法,科學家們在上世紀70年代初研製成功了對撞機。
  • 大型對撞機為什麼只能給粒子提供有限的能量?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目前人類能量最高的加速器。這是一個環形加速器,周長達到了27千米,運行起來耗電功率可以達到200兆瓦,能夠讓兩束正反質子加速到70000億電子伏特後迎頭相撞。大型強子對撞機不論是消耗的能量還是給質子提供的能量,都已經足夠驚人,可是由於一些限制,加速器內粒子的能量比宇宙射線中一些粒子的能量還是有多個數量級的差距。這是由於很多因素限制造成的。如果把用來加速粒子的能量集中在幾百、幾十個粒子上,甚至兩個粒子上,那效果肯定是驚人的。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在那篇文章裡,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
  • 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大型對撞機的製造成本?
    上個世紀50年代時,大物理學家費米構想了一個加速器,當時技術上還不能建造對撞機,費米構想的是一個有效能量能夠達到3TeV的同步加速器。當時是按照最大的可能性去設計的,那個同步加速器的周長要達到地球赤道的周長。在當時看來,建造能量這麼大的加速器是傾全球之力也難以企及的夢想。
  • 再用20年花1812億元造對撞機值得嗎?什麼是大型強子對撞機?
    該設備每秒能產生6億次碰撞,釋放出難以置信的能量,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種從未見過的奇異重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能量是美國費米實驗室退役泰的威頓(Tevatron)粒子加速器6.5倍,LHC的建造總共花費了80億美元,其中5.31億美元來自美國。來自60個不同國家的8000多名科學家參與了這項實驗。加速器在2008年9月10日首次開啟,僅在其原始設計強度的千萬分之一時間內碰撞粒子。
  •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什麼不能把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什麼這樣一個巨大的、強大得難以置信的機器不能把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當你看到我們在地球上所做的和在太空中所發生的事情時,根本無法進行比較。圖註:當兩個質子碰撞時,碰撞的不僅僅是夸克,還有海夸克、膠子,以及超越這些的場相互作用。
  • 世界需要對撞機
    文/小 莊稀裡糊塗,做一回「對撞機之父」1927年,年方25歲的奧斯陸人羅爾夫·維德羅(1902~1996)正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攻讀電氣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自世界上建造第一臺加速器以來,七十多年之中,加速器所能提供的能量大致提高了9個數量級,同時,每單位能量的造價降低了約4個數量級,如此發展速度在所有科學領域內都十分罕見。隨著加速器能量的不斷提高,人類對微觀物質世界的認識也逐步深入,世界各國迄今已經建造了27個大型對撞機,粒子物理研究在20世紀50至80年代經歷了一個黃金時期。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從實驗室中衝出來大呼:我們發現了XX子啦!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為了探索研究微觀世界的奧秘,上個世界,強大的美國開始建造粒子對撞機,這可是一個耗費資金非常大的投入,原本預算投入40億美元,可是建成之後卻花了將近100億美元。要知道在1989年那個時候,100億美元的價值可比現在高多了。有了粒子對撞機之後,美國在微觀領域的探索自然走到了世界前列。
  • 花210億歐元建更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為什麼要做這事?
    能量更高的對撞機,意味著什麼?大型對撞機其實可被視為一種特殊的粒子加速器。加速器並不是什麼稀奇事物,電視和計算機顯示器的顯像管,從原理上來說,就是一臺小小的電子加速器。但像 LHC 這樣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世界上唯此一臺。
  • 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啥?有什麼用?
    近日,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對撞機」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爭論。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
  • 編碼解碼是什麼意思?URL 如何編碼解碼?為什麼要編碼?
    編碼解碼是什麼?編碼是信息從一種形式或格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過程,也稱為計算機程式語言的代碼簡稱編碼。用預先規定的方法將文字、數字或其它對象編成數碼,或將信息、數據轉換成規定的電脈衝信號。編碼在電子計算機、電視、遙控和通訊等方面廣泛使用。編碼是信息從一種形式或格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過程。解碼,是編碼的逆過程。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除了第二代,甚至還有質量更大、更不穩定的第三代粒子——至於為什麼粒子會存在這兩代加重版的副本,科學家仍在探索中。此外,還有一組傳遞力的粒子。暗物質不是標準模型所能解釋,所以這個模型裡必然還有缺失的碎片。這也正是CERN的實驗的主要目的——探尋新的粒子,或者發現關於粒子的新現象,為其他更大的問題提供線索。未知的粒子實驗原理尋找新粒子的方式,主要是透過LHC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實驗。顧名思義,就是把粒子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