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串起180首古詩、1600個成語,讓孩子學語文不再犯難

2020-12-13 沛澤媽讀心理

近年來,「大語文」一詞屢屢被提及,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語文呢?大語文是指全科語文,是一套將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全息化、無縫連結化,使認知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

換句話說,「大語文」時代就是孩子所學的內容更多了,不僅要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閱讀、寫作,還要學習歷史、各類典故、常識、百科知識等。

同「大語文」一詞提及頻率同樣高的還有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為什麼語文會如此重要呢?

因為新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大大下降。唯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了,所以,語文在高考中分鐘的區分度是所有科目中最大的,最容易拉開距離的一個學科,故而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雖然重要,但不少孩子對語文有恐懼感,最怕學語文,因為學語文太苦,要學好語文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積累;二是融會貫通。積累是前提,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兩者缺一不可。2017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目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題目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如果孩子平時不注重積累,不了解這些名句的出處、背景、含義、意境,以及作者的生平,如何寫出好的文章呢?這是一套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題目。

可學習語文最辛苦的就是積累,語文要積累、記憶的知識非常龐雜,如無數個散珠,孩子常常是記住了這個,忘記了那個,始終無法將這些「散珠」串起來,也就無法學會融會貫通,導致語文成績遲遲無法提高。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將語文的知識點像串項鍊一樣串起來呢?這樣孩子就能把知識記得快記得牢,不會懼怕學語文了。在這裡為大家推薦兩套非常棒的圖書——《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我非常喜歡這兩套書,理由如下:

01用地圖做線,構建知識導圖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和《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姊妹篇,每套書都會附贈一張覆膜版地圖(防撕防水效果非常好),用地圖做線,將如同散珠般的知識點,串成美麗的項鍊。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每一首詩詞都有詳細的地理位置,每一位詩人都有一張足跡圖,以李白足跡圖為例,圖中囊括了李白的代表性詩篇,每首詩篇作於何處,都有詳細的註解,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詩人作詩的創作源頭。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沿著名人足跡,帶孩子行萬裡路,讀百首詩。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中每一個成語都與地名相連,比如找到湖北,就能找到三顧茅廬、大意失荊州這些成語,值得稱讚的是,每一個成語都會標配兩種地圖,即利用歷史地圖解讀成語,用現代地圖準確定位,將知識點連成一片海。

更為巧妙的是,每套書各四本,將《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張中國地圖,將《藏在地圖裡的成語》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幅戰國時期的地圖。

02內容十分豐富,注重知識延展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一書除了以地理位置為線索,還有一條時間線索,從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到清朝後期高鼎,跨越了1千多年,40多位詩人按朝代順序陸續登場,介紹了88個地方,包含了180首詩篇和200段歷史過往。該書中古詩詞都是圍繞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每首詩歌都是有故事的,孩子會背誦李白的《天門山》,可他知道天門山在何地嗎?天門山的由來和傳說,以及在天門山發生的著名的《吳楚長安之戰》嗎?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詩,才會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一套成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集萃,主成語88個,地圖+歷史故事+漫畫+拓展閱讀+小詞典,多角度擴展讓成語有趣又豐富,致使涉及到的成語約1600個,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接龍、看圖猜成語,都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讓成語爛熟於心。

03設計巧妙,有趣味性,讓孩子百讀不厭

再好的書,設計的不好,孩子讀不下去都等於,這套書設計非常巧妙,趣味性強。不僅教孩子知識,更教會了孩子如何學知識,如何閱讀。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特別設置「時光列車帶你徜徉」環節,教孩子們怎麼閱讀能事半功倍,其樂無窮,「時光列車」為線,帶孩子們遨遊在古詩詞的世界裡,每一首詩詞每一個地點為一站,比如瀏覽到江西南昌,會介紹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閣序》,很容易讓孩子記住。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有同樣的環節,而且這本書遊戲性更強,與孩子互動的設計非常多,有成語接龍、爆笑成語、看圖猜成語等,趣味性非常強,增加了孩子參與其中的積極性。

04這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每一首古詩詞、每一個成語都配有插畫,有名山大川,有亭臺樓閣,有花卉草木,讓孩子閱讀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最大的驚喜是,每首詩和每個成語都有配套音頻,《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的錄音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賀超,《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畢業的上海戲劇學院博士張大鵬老師來錄製的。

所以說,閱讀這兩套書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而且這是兩套適合孩子從3歲讀到10歲的經典佳作。如果您對這兩套書感興趣,可以點擊文末的商品卡購買,兩套書共8本

相關焦點

  • 300字,4句古詩詞、4個成語,難怪學霸高考語文拿146分
    ,然而,古詩詞和成語又是最難學的,因為內容太多、太散,就像一個個散落的珍珠,雖然顆顆都是精品,卻難以將其串成精美的項鍊。,方便圖像記憶《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和《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姊妹篇,每套書都會附贈一張覆膜版地圖(防撕、防水),將每首詩和每個成語發生的詳細的地理位置都呈現出來,孩子看到地名,就能想到相關的成語和古詩詞。
  • 康震:千萬別逼孩子背古詩,用這本書激發興趣,讓孩子愛上古詩詞
    如此大的比重,如果不讀古詩文、不看名著,這幾十分怎麼拿?不得不說,高考語文變難了,因為它不再只考課本和文學常識,而是在考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1、內容超豐富,一套書學詩詞、歷史、地理太多的孩子在學古詩詞的時候只是死記硬背,而這套古詩詞貴在把歷史、文化、文學、地理做了一個很好的跨學科大串聯。孩子們在接觸某一首詩時,不再是死記硬背「唐」、「宋」、「清」這些理解不了的代號。
  • 文史、社會、地理,孩子需要「全科」書單
    自從2017年國家對高考大綱做了新調整後,語文整個學科走向了「大語文時代」, 從能力來看:語文不再是讀讀背背就能得高分的科目,語言文字認知是基礎;文學常識是必須;傳統文化素養需要提升 而從內容方向看:傳統文化、地理、文史、風俗、生活、哲學……各有涉獵,事實上考察的是全科綜合知識學。 看不見的廣度,摸不著的深度,大語文時代,唯有從小打好童子功,未來才能坦然迎面各種挑戰。
  • 看完題目,我默默給孩子整理了一份書單
    OMG,妥妥考察古詩文底蘊,如果連詩句含義都讀不懂,又該如何下筆?自從2017年國家對高考大綱做了新調整後,語文整個學科走向了「大語文時代」,從能力來看:語文不再是讀讀背背就能得高分的科目,語言文字認知是基礎;文學常識是必須;傳統文化素養需要提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各種能力融會貫通,是學好語文的必須條件。
  • 李子柒上線小學語文畢業考:大語文時代,改變學習方式迫在眉睫
    2020年海曙區小學語文畢業考試卷公布,引發了「教育地震」:未來,孩子的語文到底該怎麼學? 也就是說,隨著 「大語文」概念的提出,無形中拔高了對孩子學習語文的要求,語文不再是一門讀讀背背就能得分的學科,而是成為了一門特別考驗孩子「全科知識系統」的科目,重在知識積累,理解,更更重在將知識點融會貫通的能力。
  • 孩子學古詩詞我被「批評」,北師大教授:從小就要打好古詩文基礎
    文|彤寶媽媽愛彤寶你教孩子古詩詞了嗎?我教了。卻因此受到了一位寶媽的「批評」,她說:「快別教了,孩子現在根本不明白古詩的意思,這叫填鴨式教育,新聞上有個語文特級教師說這樣是在害孩子。」一、不要把背古詩當成任務。我家彤寶現在能背多少首古詩沒數過,不過十幾二十首肯定有,但沒有一首是逼著她學的。她從小就是個睡覺困難戶,每次哄睡時,兒歌、古詩甚至乘法口訣只要是張口能來的,都要叨叨個遍。在她牙牙學語時,念出了第一首古詩《詠鵝》。
  • 特別的成語書給特別的你——《藏在地圖裡的成語》
    可是成語怎麼學?傳統方法是甩給孩子一本磚頭厚的《成語故事大全》之類的圖書。但是,指望他們從此愛上成語,絕大多數情況下,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有一套特別的成語書,能讓孩子從此輕鬆學成語,你喜歡嗎?       這套成語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       它,《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姊妹篇(升級版)。
  • 讓孩子在笑聲中學習古詩和成語
    從7月19日起,《米小圈動畫古詩課》《米小圈動畫成語課》正式在學而思網校上線!這個暑假,米小圈將和孩子們一起,暢遊語文知識的海洋。全網獨家首播,陪孩子快樂過暑假通過《米小圈上學記》,米小圈在8年前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受到千萬中國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 武亦姝:詩詞大會奪冠,拒絕北大考上清華,明白這3點語文不會差
    引言自從《中國詩詞大會》大熱以後,很多孩子都喜歡背詩詞,恰逢部編版語文改版,古詩文的比例大大的增加。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愛背古詩,暗自慶幸。然而,家長們慢慢地發現,孩子天天背詩詞,語文成績似乎並沒有提高多少。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語文學習這個話題。
  • 5歲學詩6歲上臺,一年學會500多首古詩,小朋友最大的愛好就是玩
    平日裡沈子楊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在玩中學習古詩,從不背古詩,一年既然可以記住500多首古詩,就連董卿都十分驚訝。平均3天記2首古詩,沈子楊小朋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所以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小學6個年級12冊課本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需要讀背古詩,比如下面這首楊萬裡的《小池》,爸媽們小時候可能是四五年級才學的,現在孩子在一年級的就要學到了。
  •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和成語:一套將地理、詩詞、成語、歷史融會貫通的書
    那就帶著孩子去詩詞的家鄉旅行,吟詩,聽故事去到88個地方,拜訪40位詩人吟詠180首詩篇,聆聽200段歷史過往探索《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孩子的求知慾是很強的,他喜歡花花綠綠的地圖,喜歡藏在那不規則線條裡面的秘密。連大人都想知道,更何況孩子。
  • 時過境遷,語文成高考拉分科目: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成績不用愁
    工作中和同事、領導交流合作,讓事情順利推進,而不是「雞同鴨講,障礙重重」,這也要靠語文……語文不是想學就學,不喜歡就可以不學的科目,因為一個人無論將來做什麼工作,語文必定是一項基礎技能。這套書中的每首古詩背後,都有一段詳盡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故事。
  • 小學課本詩詞129首,高中必背詩增至72篇,如何讓孩子學好詩詞?
    然後再從這10首詩中選出上下兩句,隨機保留4個字,選手根據提示將詩句補充完。高中更甚,現高中語文必背古詩文,篇目已經從14篇直接增加到72篇!三、一套書,滿足3種需求有時候,我們很難知道孩子到底屬於3個學習型中哪一類,而且即使知道,也很難滿足。比如找不到合適的圖畫或音頻。又比如運動型的孩子,為了學一首詩就去旅遊地打個卡,好像也不大現實。
  • 大語文時代:砸20萬上補習班,不如帶孩子學好中國歷史文化
    恰恰相反,語文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任何一門學科,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就像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的:「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學習歷史、典故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成語,幾乎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或是典故,而且積累成語更能為作文增色。
  • 《中國詩詞大會》: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
    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有方法現在的教育崇尚語文教育,古詩詞在科目考試匯總佔比非常高,換句話說培養孩子古詩詞的文化素養和積累是關鍵。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很容易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時,這件事也就成功了一半。讓孩子理解古詩詞的意思想讓孩子養成背誦古詩的習慣,那就必須讓孩子讀懂古詩詞。像恆屹奶奶一樣,每學一首古詩都會先帶著恆屹一個字一個字的熟讀一遍,然後再背誦,最後奶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恆屹理解這首古詩。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呢!1、在大腦中留下潛意識,讓孩子學習更輕鬆我們認為孩子小時候學古詩是無用功,長大就忘沒意思,就是大錯特錯了,這些童子功有我們看不到的好處。兒童心理學家哈羅德·伯特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些兩三歲的孩子,在兩年內背誦了希伯來語,之後不再背誦。
  • 5歲背500多首古詩詞,填鴨式背誦不可取,讓孩子融入古詩的方法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5歲「神童」王恆屹背500多首古詩的文章,講解了如何給幼兒進行古詩「巧讀」,發揮古詩詞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益處。有讀者留言說:「強行讓五六歲孩子背《楚辭》,沒有多大益處」這句話他不能夠贊同,他認為孩子背《楚辭》本身就是有很大益處的。
  • 5歲背500多首古詩詞,填鴨式背誦不可取,讓孩子融入古詩的方法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5歲「神童」王恆屹背500多首古詩的文章,講解了如何給幼兒進行古詩「巧讀」,發揮古詩詞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益處。如果家長還是要填鴨似地逼著孩子背一些晦澀難懂的古詩,也許能夠逼出一個像董卿那樣美麗、優雅、知性的優秀人物(董卿的爸爸就是這麼做的)。也有可能把孩子逼上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厭學、棄學。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家長累得半死,氣得半死,而孩子卻長進不大,這又何苦呢?
  • 3歲背古詩、6歲學論語,詩詞陪伴長大,她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樣子
    讓小朋友們學習詩詞能夠讓他們看到,聽到,然後學到詩人的巧思,然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裡,就算學不到精髓,我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哪怕小朋友把自己的學到古詩寫進自己的作文裡那也給自己的文章加分不少。
  • 學語文只能死記硬背?真相是:會學的孩子,都很省力
    important}成語怎麼學?這個問題讓青欖君也一度很頭疼。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在孩子的語文作業中,成語佔的板塊很大,成語變換的各種題型都是作業本上的常客。成語和古詩詞學習無疑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也是「大語文「時代的學習重點。只有當一個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條成語,才能文筆流暢,出口成章。而且成語和古詩詞用得好、記得牢,絕對是文化素養的體現。所以,我一直在尋覓這方面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