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別家孩子說「快樂教育」,也許這正是你家孩子的想法

2021-01-11 媽咪Jane

常聽到"快樂教育"的講法,我的好朋友寧寧是一位90後女孩,父母非常愛她,自稱從小接受"快樂教育",不會受到家庭的約束和牽絆,但是後來她發現自己興趣廣泛卻沒有專長,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她感覺自己不那麼快樂了……

到底什麼是快樂教育呢?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出快樂教育的三點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以快樂為本、以解放為本、以人為本。"

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體制下,有人說"快樂教育"只是一種理想化模式,處在空想階段;也有人說,浮在表面的"偽快樂教育"帶給孩子的不是真正的快樂……來聽聽我身邊的90後、00後、10後們,他們自認為所接受的教育是"快樂"的嗎?

高中和大學生:

快樂和教育有關係嗎?

網絡90後小男生,現就讀小學教育專業,他聽說過快樂教育,但他不覺得教育與快樂有多深入的聯繫,他說,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都是苦樂交織的,也都需要刻苦努力。他總結道,就他從小到大讀書的經驗而言,每次他都要學習到深更半夜,那種感覺,"就是很累,非常累"。上學的時候,作業很多,科目很多,補課也很多,回家就體力吃不消了,想要早點睡覺,可這都是奢望。

00後女孩青青,現就讀法學專業,她這樣說,"快樂教育確實有外在條件,但是我本人的能力足夠強,想要快樂地學習並不是什麼難題。現在的優質教育也確實是貫穿了人文精神在裡面的,也許三年五年後快樂教育就可以普及了呢?"青青是個平均績點4.0的優秀生,她並不覺得學習很難很累,"學習是一個適應的過程,也是厚積薄發的過程。你不是弗弗西斯,你不可能一直很痛苦,就像你不會一直很快樂一樣。"

然而,上海00後溫柔女孩,現就讀醫學院的湯湯說:"我從未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反而像是不斷不斷在抽出我的精力,直至興趣消磨殆盡。"湯湯小的時候盼望有一天成為個性十足的畫家,可是家長的一"舉"一"動"、一"笑"一"罵"都牽絆著她成材的步伐,在幼兒園裡時家長就瘋狂地給她報了劍橋班和口語班。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看來,對於高中、大學生而言,他們中很多人對自己教育經歷的回憶,普遍覺得壓抑苦悶,涉及個人教育歷程便不願意繼續公開透露。我傾向於理解為,他們並非接受了真正的快樂教育,因為快樂教育包括對天性的解放、對快樂的追求和對人本的執著,而他們恰恰生活在情緒化、功利化的學業生涯中,無論起起伏伏更多都是怨言,怨言雖不起眼,卻也抹殺了快樂,造成了教育十年寒窗的負面效果,失去了既有的"快樂教育"的意義。

小學和初中生:

不學習才會快樂吧!

10歲"遊戲迷"男孩小Q說,"我打賭,我接受的不是快樂教育,但是這不影響我該享受到的快樂,每天我都玩一到兩把遊戲,遊戲可以帶來教育沒有的快樂呀"。當問及學習是否給他帶來快樂時,他有點委屈地搖搖頭,"不學習,我就能快樂"。

他在QQ上創建了多個聊天群遊戲群,來分享他的快樂和每日成果。"老師只會批評我,媽媽只會罵我,與其追求快樂教育,我寧可追求更大更多的快樂,我就是我自己的老師,我是我自己的父母。"

浙江13歲男孩小程一聽到快樂教育立刻條件反射般地回應道,"對對對,我們就是快樂教育,我們每天都很快樂,每天只學習1個小時,回家隨便玩,沒有課外輔導資料,也不上補習班,沒有回家作業,然後沒有排名,只分ABCDE。"然而小程真實的生活卻恰恰相反,他厚著臉皮笑道,"你不可能不知道吧?現代學生學習的壓力。"實際上小程並不反感快樂教育,不過他覺得快樂是種假象或者噱頭,對此嗤之以鼻。"人們一定誤會什麼了,好比快樂教育這種,也許快樂教育更加辛苦和艱險呢,也許需要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投入更多呢?也許我們的教育經歷中已經涉及到了點點滴滴快樂教育的蹤影,但那還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吧……"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對於小學和初中生而言,他們對於"快樂教育"的誤區和執念都要深一些,他們身上對於"快樂教育"的理解不充分、不全面、個例有妖魔化傾向,處在完全支持和幾乎反對的兩極之間。

我心中的快樂教育:

尊重、友愛和關懷

我個人認為在高中-大學時期接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快樂教育,滿足快樂教育的基本條件,因此對快樂教育的認識更深入一些。在高中,學習的氛圍很輕快,老師就像朋友。一堂課40分鐘,許多次,老師先教授15-20分鐘知識,之後就是老師的模仿秀,講段子,講人生經歷,效果常常特別好,特別生動,比如一個體格魁梧的老師將雙手垂下放在兩邊,"我是小鸚鵡!我是小鸚鵡,噠噠噠。"這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萌,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別看這前前後後的5-10分鐘的快樂教育,每個同學都記住了他教導我們的東西,記住了他引導我們想像的場景,有了更廣闊的感受。

還有一次,一個同學遲到了,高中那位看起來魁梧的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關切地問他,"你有哪裡不舒服嗎?有任何不適一定要說哦,你的人身安全,身體健康,身體素質最重要。"隨後為這位同學翻了翻衣領,主動和他站在一列,一胖一瘦,都是燦爛的笑容,煞是經典。我想,這便是尊重、友愛、這便是人文關懷,有人文關懷的地方,它的氛圍想必不是消沉的,沉重的,而是輕快的,快活的。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高二的時候,一個周四碰上一個國慶節,同學刷刷炸開鍋,在這種輕快的氛圍下,直接進教導處找老師說:"後天放假了,今天能不能早點回家。"要是在其他學校,很難有明確的回答。可是,快樂教育,就其本身,就是自信的,自信的教育學家、學者、專家帶著自己的徒兒,談何不容易解放?果不其然,教導處爽快地答應了我們,並且提早為我們準備好了放假通知書,為我們清晰地寫好了日期,叮囑我們注意安全,防火防盜。不但是周四我們大中午就回家了,連周五的課都沉浸在節假日的氛圍中,甚至有可愛的老師在課堂上表演節目,可這並不影響我們學習,影響我們的進度。我們享受著更大把的自由時光,來合理安排我們的學習。

再有一次,我們可愛的歷史老師,講到歷史的時候,為我們放了Vida la Vida這首當紅歌曲,這首歌並不簡單,除了歷史,它還涉及多個領域的科學,深度喚醒我們對於高中學習的激情,讓我們大大地愛上了這門課,最終選課時普遍偏愛歷史課。還記得電影斯巴達,還記得課堂上學生給老師講故事,還記得音樂課上我們學到了物理和英語……快樂教育也是培養通識型人才的地方,儘管我的高中不同於其他高中,但是它獨創性教育理念的魅力完全可以與當下的一些大學媲美。

這是我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所感受到的快樂教育,快樂在不同學生心中,有不同的理解與渴望。在訪談的過程中,許多同學有意地迴避,他們的迴避,對"快樂"的諷刺和攻擊,在於一種"得不到"的缺失的失落。正如恨是愛的缺失,寒冷是溫暖的缺失一樣,也許有一天,"快樂教育"能夠真正喚醒下一代人對於更優化教育的理解,而不是偏見。

相關焦點

  • 別家孩子在努力,而你家孩子只有「快樂」,盲目減負不可取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宣傳給孩子減負,要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反對「填鴨式教學」。很多父母就會覺得要放任孩子生長,給他們一個快樂童年。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而你的孩子在玩耍,真的可以靠自己追趕上人家嗎?
  •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最難
    當我微笑著蹲下身子,試圖拉起她的小手時,她的眼裡充滿了無助,我沒法和她溝通,也沒法和她的媽媽溝通,他們聽不懂漢語,我不會說彝語,我只發現孩子的眼裡對她的媽媽充滿了仇恨......無奈之下,校長請來了學校的彝族老師,經過他們之間短暫的溝通,媽媽帶著孩子離開了學校,說回家後和孩子的爸爸商量孩子上學的事。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步教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網上有一則新聞講到,考了倒數第二的四川女孩放學後,興高採烈地跑到她媽媽跟前說:「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個?」媽媽不緊不慢地說:「說吧」女兒嘴裡噙著一根棒棒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數第二名。壞消息是,沒考及格。」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媽媽沒有對女孩任何訓斥,只是輕笑出了聲。
  • 你的孩子健忘,別家孩子卻「過目不忘」,差別在「分類記憶法」
    導語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小孩子的記憶力是最好的,健忘這個名詞,一般只會出現在大人身上,很少會出現在孩子身上。但現在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記憶力特別差,別的孩子能夠過目不忘,自己家的孩子卻很健忘。這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到底要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讓孩子變得不再健忘?01、孩子記憶力很差,別的孩子過目不忘,自己的孩子卻容易健忘小芸的兒子今年8歲了,剛上小學一年級,小芸和她的丈夫記憶力都很好,特別是小芸,從小就能過目不忘,她和丈夫也曾是學校的高材生。
  • 你的孩子健忘,別家孩子卻"過目不忘",差別在"分類記憶法"
    別的孩子能夠過目不忘,自己家的孩子卻很健忘。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經常能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家的孩子很健忘,別家的孩子卻能過目不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02、你的孩子健忘,別家孩子卻"過目不忘",差別在"分類記憶法"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曾說過:我們人類左腦與右腦會對身體進行通信,它們記憶著不同的類型。
  • 「孩子,你快樂就好」是教育最大的謊言
    外孫女幾乎都認識,女兒發現後卻吼起了母親:「孩子還小呢,學什麼學!讓她開心地玩不好嗎!」這樣的偏見現在很流行,像上面提到的這位母親如此極端的父母也不在少數。他們信奉「快樂教育」的典型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讓孩子時刻快樂」。這也是長久以來,「快樂教育」不斷引起爭議的地方。
  • 小心你的「快樂教育」,正在廢掉孩子
    我知道,父母當初的狠心,會在你今後走的路上,起著關鍵的作用。 還有一個場景是去年到一個親戚家。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因為她覺得孩子的童年應該快樂地玩,不要去過早地學這些東西。 我尊重她的想法,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說自己的對,別人的就錯。 我只是提供一些體驗範本進行分析。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說來也巧,在很困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家庭教育十大暢銷書之一,在美國榮獲「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的稱號。第四步,在制止他們不合理的行為前,接納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用手抓東西吃,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喜歡用抓東西吃,這讓你感覺很自在,但是這樣非常不衛生,把手上的細菌吃進去,容易拉肚子。我們的重點是:理解孩子的感受,重視他們的想法。
  • 讓孩子更願意聽你說,這5種方式簡單實用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TA明白,TA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TA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寶貝,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 別人家11歲的少年大學畢業,你的孩子還在「快樂教育」嗎?
    這個帶領孩子走上不尋常路的是其背後有名的「鷹爸」。其父物理專業的科班出身,7年的從教經歷,後來下海經商。正是基於跨界的經歷,他提出了「體商、情商、智商、德商、財商、逆商、膽商」等十商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將理念用於對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踐。
  • 對快樂教育仇視到容不下一個孩子的笑容
    孩子不懂事就算了,家長不能不懂事。別人家孩子快樂就行了,快樂教育嘛,別的家長更快樂。現在以不及格為榮了嗎?現在笑,未來哭。一棵棵快樂教育的小韭菜。這些評論看得人心驚肉跳。這都怎麼了?對快樂教育仇視到,都容不下一個孩子的笑容了?沒考好,家長和孩子都不配擁有快樂嗎?
  •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你是否經常聽到父母這樣對你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因此身為人父的他,從來不會對孩子說出這三句話,他認為如果教育做不到平等,那孩子很難挺直腰杆,勇往直前。
  • 從「聽我說」到「請你說」,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到高效有意義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身邊有兩個在教育理念上完全不同的朋友,朋友A就是常見的傳統父母,跟孩子很少交流,難得聊一會兒天,對孩子說的也是「你要好好學習,不要把心思用在無用的地方」。每次去她家做客,都能感受到親子間的冷淡氣氛。
  • 優秀父母養成記:你不是滿分父母,也別希冀孩子滿分
    這個小孩就會說,外人又不會進來我的房間,為什麼要收拾?有時孩子就是這樣,他就是不願意順著你的意思走,就像和你對著。這很讓作為父母的感到煩惱。如果你轉變了想法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把思緒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那時變化的內心感受。在糾正孩子錯誤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加與其溝通交流的機會,還能給父母帶來更多解決家庭教育的技巧,讓教育來得更得心應手。許多人在一生中的重要過渡就是成為父母的階段。
  • 幸福美滿的孩子往往生活在這3種家庭,快參照下你家在其中嗎?
    信大多數的家長都一個心願那就是願自家寶貝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但是,要讓他們快樂,不是說買一大堆玩具,多給些零用錢就能夠滿足的。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的時候,他們更多渴望的是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只希望有個能夠陪伴自己成長的父母。
  •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從小到大我們聽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是中華民族代代傳承下來的,當然也不是全部只能算是絕大多數,因為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在家長心目中還是鳳毛麟角,得是拔尖中的拔尖。那麼今天我們來get一種方法,不哄不叫的將自己的孩子養育成我們口口相傳的「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更具主觀能動性,更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能力等等。
  • 羨慕別家孩子說話早,表達能力強?做好這幾點,你的孩子也可以
    一、日常生活裡,與孩子交流頻繁恆恆開始說話的日子,小區裡寶媽們很驚訝,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說自從出了月子,全權接管了照顧他的重任後,我就將他視做獨立的個體,每天都會跟他正常的說話交流。有寶媽笑話我:「他都不會回話,這樣交流,感覺好傻,像自言自語。」我知道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想法。
  • 新學期來了,這10句話講給孩子聽,孩子受益終生【布拉格教育】
    新學期,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善待時光、為什麼不能沉迷手機,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儀式感。孩子,擁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它是你主動親近世界的第一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會讓你走得更快、更遠,會讓你的學習和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 你的孩子舉世無雙,何必羨慕別人家?
    爸媽營說本文是今天【爸媽教育專題】第三篇,說來容易做來難,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有差距的時候,有幾個爸媽能保持內心的淡定?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蘋果,他們因天生稟賦和生活環境各異,其發展速率、認知能力、學習結果等都不盡相同。青菜蘿蔔,本身沒有可比性,如果硬要比出個你肥我瘦,結果就是自尋煩惱。聰明的家長,不與別家橫向比,只與過往縱向比。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我們說,溝通是個技術活兒,甚至可以上升到藝術的層面。但是到底要怎麼溝通才能達到很好的結果,特別是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呢? 面對一個成年人,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很好地表達清楚我們的想法,而當我們面對一個孩子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糟糕了,甚至到了讓人抓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