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快樂教育"的講法,我的好朋友寧寧是一位90後女孩,父母非常愛她,自稱從小接受"快樂教育",不會受到家庭的約束和牽絆,但是後來她發現自己興趣廣泛卻沒有專長,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她感覺自己不那麼快樂了……
到底什麼是快樂教育呢?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出快樂教育的三點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以快樂為本、以解放為本、以人為本。"
然而在現實的教育體制下,有人說"快樂教育"只是一種理想化模式,處在空想階段;也有人說,浮在表面的"偽快樂教育"帶給孩子的不是真正的快樂……來聽聽我身邊的90後、00後、10後們,他們自認為所接受的教育是"快樂"的嗎?
①
高中和大學生:
快樂和教育有關係嗎?
網絡90後小男生,現就讀小學教育專業,他聽說過快樂教育,但他不覺得教育與快樂有多深入的聯繫,他說,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都是苦樂交織的,也都需要刻苦努力。他總結道,就他從小到大讀書的經驗而言,每次他都要學習到深更半夜,那種感覺,"就是很累,非常累"。上學的時候,作業很多,科目很多,補課也很多,回家就體力吃不消了,想要早點睡覺,可這都是奢望。
00後女孩青青,現就讀法學專業,她這樣說,"快樂教育確實有外在條件,但是我本人的能力足夠強,想要快樂地學習並不是什麼難題。現在的優質教育也確實是貫穿了人文精神在裡面的,也許三年五年後快樂教育就可以普及了呢?"青青是個平均績點4.0的優秀生,她並不覺得學習很難很累,"學習是一個適應的過程,也是厚積薄發的過程。你不是弗弗西斯,你不可能一直很痛苦,就像你不會一直很快樂一樣。"
然而,上海00後溫柔女孩,現就讀醫學院的湯湯說:"我從未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反而像是不斷不斷在抽出我的精力,直至興趣消磨殆盡。"湯湯小的時候盼望有一天成為個性十足的畫家,可是家長的一"舉"一"動"、一"笑"一"罵"都牽絆著她成材的步伐,在幼兒園裡時家長就瘋狂地給她報了劍橋班和口語班。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看來,對於高中、大學生而言,他們中很多人對自己教育經歷的回憶,普遍覺得壓抑苦悶,涉及個人教育歷程便不願意繼續公開透露。我傾向於理解為,他們並非接受了真正的快樂教育,因為快樂教育包括對天性的解放、對快樂的追求和對人本的執著,而他們恰恰生活在情緒化、功利化的學業生涯中,無論起起伏伏更多都是怨言,怨言雖不起眼,卻也抹殺了快樂,造成了教育十年寒窗的負面效果,失去了既有的"快樂教育"的意義。
②
小學和初中生:
不學習才會快樂吧!
10歲"遊戲迷"男孩小Q說,"我打賭,我接受的不是快樂教育,但是這不影響我該享受到的快樂,每天我都玩一到兩把遊戲,遊戲可以帶來教育沒有的快樂呀"。當問及學習是否給他帶來快樂時,他有點委屈地搖搖頭,"不學習,我就能快樂"。
他在QQ上創建了多個聊天群遊戲群,來分享他的快樂和每日成果。"老師只會批評我,媽媽只會罵我,與其追求快樂教育,我寧可追求更大更多的快樂,我就是我自己的老師,我是我自己的父母。"
浙江13歲男孩小程一聽到快樂教育立刻條件反射般地回應道,"對對對,我們就是快樂教育,我們每天都很快樂,每天只學習1個小時,回家隨便玩,沒有課外輔導資料,也不上補習班,沒有回家作業,然後沒有排名,只分ABCDE。"然而小程真實的生活卻恰恰相反,他厚著臉皮笑道,"你不可能不知道吧?現代學生學習的壓力。"實際上小程並不反感快樂教育,不過他覺得快樂是種假象或者噱頭,對此嗤之以鼻。"人們一定誤會什麼了,好比快樂教育這種,也許快樂教育更加辛苦和艱險呢,也許需要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投入更多呢?也許我們的教育經歷中已經涉及到了點點滴滴快樂教育的蹤影,但那還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吧……"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對於小學和初中生而言,他們對於"快樂教育"的誤區和執念都要深一些,他們身上對於"快樂教育"的理解不充分、不全面、個例有妖魔化傾向,處在完全支持和幾乎反對的兩極之間。
③
我心中的快樂教育:
尊重、友愛和關懷
我個人認為在高中-大學時期接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快樂教育,滿足快樂教育的基本條件,因此對快樂教育的認識更深入一些。在高中,學習的氛圍很輕快,老師就像朋友。一堂課40分鐘,許多次,老師先教授15-20分鐘知識,之後就是老師的模仿秀,講段子,講人生經歷,效果常常特別好,特別生動,比如一個體格魁梧的老師將雙手垂下放在兩邊,"我是小鸚鵡!我是小鸚鵡,噠噠噠。"這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萌,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別看這前前後後的5-10分鐘的快樂教育,每個同學都記住了他教導我們的東西,記住了他引導我們想像的場景,有了更廣闊的感受。
還有一次,一個同學遲到了,高中那位看起來魁梧的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關切地問他,"你有哪裡不舒服嗎?有任何不適一定要說哦,你的人身安全,身體健康,身體素質最重要。"隨後為這位同學翻了翻衣領,主動和他站在一列,一胖一瘦,都是燦爛的笑容,煞是經典。我想,這便是尊重、友愛、這便是人文關懷,有人文關懷的地方,它的氛圍想必不是消沉的,沉重的,而是輕快的,快活的。
▲ 手繪插圖:小小、花湯茶
高二的時候,一個周四碰上一個國慶節,同學刷刷炸開鍋,在這種輕快的氛圍下,直接進教導處找老師說:"後天放假了,今天能不能早點回家。"要是在其他學校,很難有明確的回答。可是,快樂教育,就其本身,就是自信的,自信的教育學家、學者、專家帶著自己的徒兒,談何不容易解放?果不其然,教導處爽快地答應了我們,並且提早為我們準備好了放假通知書,為我們清晰地寫好了日期,叮囑我們注意安全,防火防盜。不但是周四我們大中午就回家了,連周五的課都沉浸在節假日的氛圍中,甚至有可愛的老師在課堂上表演節目,可這並不影響我們學習,影響我們的進度。我們享受著更大把的自由時光,來合理安排我們的學習。
再有一次,我們可愛的歷史老師,講到歷史的時候,為我們放了Vida la Vida這首當紅歌曲,這首歌並不簡單,除了歷史,它還涉及多個領域的科學,深度喚醒我們對於高中學習的激情,讓我們大大地愛上了這門課,最終選課時普遍偏愛歷史課。還記得電影斯巴達,還記得課堂上學生給老師講故事,還記得音樂課上我們學到了物理和英語……快樂教育也是培養通識型人才的地方,儘管我的高中不同於其他高中,但是它獨創性教育理念的魅力完全可以與當下的一些大學媲美。
這是我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所感受到的快樂教育,快樂在不同學生心中,有不同的理解與渴望。在訪談的過程中,許多同學有意地迴避,他們的迴避,對"快樂"的諷刺和攻擊,在於一種"得不到"的缺失的失落。正如恨是愛的缺失,寒冷是溫暖的缺失一樣,也許有一天,"快樂教育"能夠真正喚醒下一代人對於更優化教育的理解,而不是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