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個育兒節目,一個媽媽找到育兒師求助,是家裡有個青春期女兒,特別叛逆難溝通。
等育兒師到家裡一觀察,發現比青春期女兒問題更嚴重的,反而是這個愛抱怨的媽媽。
節目裡有一個鏡頭,女兒抱著手機對媽媽愛理不理,媽媽從頭嘮叨到腳,女兒冷冷地吐槽,說媽媽有三個"殺手鐧":一罵人、二摔東西、三離家出走。
長久以來,媽媽的抱怨以及她的三個殺手鐧,在她和女兒之間建起了一棟牆,阻礙了親子間的溝通。
生活中也有不少愛抱怨的媽媽,無論看待什麼事情,都很負面消極。
關係親近的親朋好友,會把孩子穿小的衣服送人,是生活裡很常見的行為。但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很奇葩的寶媽,會直接在朋友圈裡留言,找同學朋友要孩子的舊衣服。
這個寶媽庭條件並不差,但在生活裡總喜歡喊窮。給孩子買玩具、畫筆、交幼兒園學費統統會抱怨一番。時間長了,孩子很少開口要東西,因為他知道肯定少不了一頓嘮叨。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是非要穿金戴銀、錦衣玉食,但卻需要一個好心態。愛哭窮的媽媽卻是赤裸裸地用金錢的目光衡量一切,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
上帝給沙漠裡的人半杯水,樂觀的人會感激有了半杯水,消極的人卻會抱怨只有半杯水。
只能看到負面的媽媽就是這樣。路過超市拿到一份贈品,別人都有一種意外之喜,但這類媽媽卻會吐槽超市太小氣,送的東西都不值錢。
更別說面對生活裡的不順、工作的煩心事、家庭裡的矛盾裡,負能量媽媽永遠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或是別人沒有做好。
這樣的人,久而久之會讓身邊的人避而遠之。
孩子天天和負能量媽媽生活在一起,也會被低氣壓影響,要麼觀念變得同樣彆扭,要麼沉默寡言不想和媽媽溝通。
很多年前的泰國公益廣告,就是按以這樣的真實案例為題材拍攝的。
一群泰國最普通的孩子,他們的媽媽有的在菜場賣菜,有的是路邊小販。生活貧窮但並不消極,這些樂觀且有耐心,哪怕沒有很多的知識,卻懂得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在這種好心態下,孩子最後考取了知名大學,獲得了人生的逆襲。
那些擁有童年美好回憶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有一個正能量媽媽。越是出身貧寒又能逆襲成才的孩子,越能在反差中看到樂觀精神的難能可貴。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都沒有"容易"二字。
比我們生活更艱辛的家庭,都能如此樂觀,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抱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