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罵人、愛抱怨的媽媽們,你給孩子的負能量將來終由孩子買單

2020-08-23 興智家庭教育


昨晚有位媽媽在後臺聯繫我,聽她的聲音感覺年紀不大,心事很重。


她說她討厭現在的自己,討厭自己變成了一個曾經最討厭的人。


我問她原因才得知,她討厭的是成為了一個愛抱怨的媽媽


曾經,吃飯是她的「童年陰影」,相信也是很多人經歷過一邊吃飯,一邊被指責的痛苦。


「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怎麼隔壁xx比你強那麼多?」


「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沒見過你這麼挑食的孩子」


「今天老師說你在學校又惹事了,你這孩子怎麼回事?」


很多父母的目光仿佛釘在了孩子身上,關注孩子各種顯現和潛在問題,然後急切地進行教育、糾正、甚至指責,很容易焦慮。


每當一家人一起吃飯時,父母就覺得這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慢慢的,這個時間變成了孩子被集中「攻擊」的高壓時刻。


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哪哪都不對,怎麼做都不好,不被認同,不被喜歡,總之就是我的錯。」


吃飯總和不愉快在一起,吃飯也總和「我不好」連在一起,可想而知,這樣的感受有多糟糕。


01


很多時候,就像這位吃著「指責飯」長大的孩子一樣,我們很多人都是吃著媽媽的「抱怨」長大的


於是長大後,我們又不斷重演這樣情境,只是換成了我們去抱怨我們的孩子


在與愛人、家人、孩子等親密關係中,我們從來都不缺理由去抱怨別人。



在我們眼中,對方身上的問題總是「多如牛毛」。


有人說:抱怨是愛。


有時候抱怨只是一種表象,只有借著抱怨,你才可以跟對方進行親密連接。


抱怨這個沒做好,其實是說「我投出了期望,而你讓我傷心了。」


抱怨那個沒做到,其實是說「我付出了信任,而你讓我失望了。」


這種投入、付出,其實就是一種親密連接的需求。


但有人也說:抱怨是愛,抱怨也是恨。


那是你小時候體會到的愛和恨。



它會讓你積壓憤怒、委屈、傷心,但對他們的愛卻又讓你無力反抗,所以只有一起吞下,變成你現在無法表達的愛和不可言傳的恨。


不過,如果愛可以直接表達,恨可以直接言說,那也許就不需要「抱怨」來做載體


當兩人真實相對,說出內心真正想說的話,愛終究可以化解恨。


02


不僅對孩子,跟伴侶的相處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抱怨模式。


妻子不停地抱怨,抱怨自己承擔了孩子的教育責任,又要操心家裡的方方面面;


對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可老公連句好聽的話也沒有,也不關心人,總是沉著臉,甚至還經常發脾氣。


如果老公以沉默應對,那妻子的抱怨就像打在了棉花上,沒有反應,那抱怨就會沒完沒了



可如果老公忍不住大吼一聲,這回抱怨停住了,因為妻子的抱怨像打在了牆上,硬生生地被彈回來,很疼


但是如果老公換一種方法,願意去仔細聽妻子的抱怨,就會發現這些抱怨其實都在說:


「我需要你,想得到你的認同,想得到你的愛。」


「你不回應我,讓我覺得你不愛我,你可以好好愛我嗎?」


愛和恨其實都可以直接表達。


可能直接表達愛,就像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容易顯得自己不堪一擊。


而直接表達恨,又擔心對方不接受,關係會失控、惡化


借著對具體瑣事理直氣壯的抱怨,可以讓對方無以否認,無以抗拒,讓自己處於絕對優勢的位置,又不讓人看到自己脆弱無助的一面,還有理由釋放自己情緒。


但其實抱怨即使贏了情緒,也會輸掉感情,讓彼此距離更遙遠



當我們作為孩子原生家庭中的角色,就應該學會避免讓孩子變成一個充滿抱怨的人。


尤其是作為母親的家長,一個沒有幸福感的母親,怎麼會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所以,為了孩子,無論如何也不要再做「 怨母」。



要學會做一個「雲淡風輕」的媽媽。


一、不要太操心


你的時間和心情很寶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單純付出勞力的事情上。


有經濟實力的你,可以請個阿姨,暫時沒有這個能力的你,可以權利下放,讓老公孩子自己折騰。


凡是都事必躬親只能養出一個喪偶式的伴侶。


周末的時候,指揮老公孩子幹點家務,幹的不好也沒事,至少別人努力了。


二、別放棄保養自己


這個社會從來都是靠臉的,顏值高無論在哪都存在優勢。


不要覺得年紀大了就不需要保養,女人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好好呵護自己



女為悅己者容,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丈夫看到每天乾淨漂亮的你,還是一個油頭垢面的大媽呢?


不要再一邊自怨自艾,抱怨命不好;一邊放任自己的貪婪,懶惰的活著。


三、不要停止學習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到中年更要多學習。


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孩子不愛學習,你自己學習,也許孩子也會被你影響呢



天天的大道理,孩子早就厭煩。有時候說一百句不如做一遍,學到的知識多了,視野開闊,再也不用拘泥眼前的苟且。


四、堅持鍛鍊


做一個愛運動的人。


喜歡運動的人,精神面貌積極、陽光、向上,而且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騎行、跑步、登山、遊泳......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帶著孩子老公一起,既鍛鍊身體,又可以促進一家人的感情,這比你嘮叨他注意身體要來的有效。


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愛抱「願」的好媽媽。


各位媽媽們,在面對種種困難時,讓我們化抱怨為力量,用自己的行動和態度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幸福快樂、能積極的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的人。

相關焦點

  • 愛抱怨的媽媽有多可怕?別讓這種負能量,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個育兒節目,一個媽媽找到育兒師求助,是家裡有個青春期女兒,特別叛逆難溝通。等育兒師到家裡一觀察,發現比青春期女兒問題更嚴重的,反而是這個愛抱怨的媽媽。節目裡有一個鏡頭,女兒抱著手機對媽媽愛理不理,媽媽從頭嘮叨到腳,女兒冷冷地吐槽,說媽媽有三個"殺手鐧":一罵人、二摔東西、三離家出走。
  • 媽媽愛抱怨孩子脾氣大?父母學會積極表達,家庭和諧孩子聽話
    相信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家庭氛圍當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身邊都有一個喜歡抱怨的媽媽存在,那麼有個愛抱怨的媽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鄰居聞聞媽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她總是習慣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在處理親子關係這方面,她的負能量特別多。總是向我們抱怨孩子越來越不愛與她親近,回到家就關上房門,拒絕與她溝通。
  • 狄鶯和兒子同床,李嘉欣和兒子共浴,有毒的母愛終由孩子「買單」
    網友們對此表示不同意,認為雖然她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但這種有毒、過度的母愛,就像狄鶯的例子一樣,造成的後果卻是由孩子"買單"。 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幹涉孩子的隱私。 這些母愛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這些有毒的母愛造成的不良影響會跟隨孩子的一生。 02 有毒的母愛終由孩子"買單" 媽媽溺愛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 媽媽「家庭地位」越低,越愛和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難有出息
    文/暖媽說育兒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相信沒有父母不想培養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吧。但是孩子將來能否有所成就,其實主要還是看家長如何教育。你要努力,媽媽全靠你了家庭地位越低的媽媽,越喜歡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孩子身上。她們總是會告訴孩子,媽媽全靠你了,你要努力。她們自以為自己的這些話會讓孩子更上進,但其實不是。如果她們經常這樣說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時間久了,孩子是承受不住這種壓力的,很可能會被媽媽的這幾句話徹底壓垮,就像事件中的小慧一樣。
  • 為什麼孩子都不喜歡一個愛抱怨、愛嘮叨的媽媽?
    仔細想想我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們,在平日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嘴裡的嘮叨和抱怨確實會多一些。但現實中,往往喜歡嘮叨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多會是這樣的:孩子「砰」地關上門,用不吃飯和你對抗;孩子面對你的苦口婆心,只冷冰冰地一句「你煩不煩」……
  • 有個愛抱怨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學會積極表達,家庭更和諧
    有個這樣愛抱怨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大部分孩子的反應可以歸納成三類。面對抱怨孩子最大的三種可能性:1、急著反駁、發生爭吵事實上,很多孩子並不像媽媽所說的那樣,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只是在媽媽眼裡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由於他本身有問題。
  • 愛訴苦抱怨的媽,你給孩子的負能量,已發出警告!
    每個母親對孩子都有很多的期盼和給予,但是鼓勵的方式往往容易變成了「賣慘」「抱怨生活」「哀怨自己的命運」。結果最後,就是孩子看著眼前的媽媽,儼然就是一個負能量源泉。一、父母的抱怨,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灰色地帶民國才女林徽因,在建築、文學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建樹。
  • 孩子凡事愛抱怨,我能怎麼辦?
    今天我繼續回答公眾號後臺家長的提問:孩子愛抱怨,家長該怎麼辦呢?我先講講朋友小林的故事。小林上中學的時候,一看到數學老師進班,就會忍不住一聲嘆息,發出長長的"哎——"剛開始,數學老師並沒有太在意,只是順勢調侃兩句作罷。
  • 愛是純粹的,請不要用你的愛去綁架你的孩子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天性,但是怎樣才是愛?很多媽媽都會走入誤區:「把這碗面吃了,媽媽才愛你哦!」「把雞蛋吃了,才是媽媽的乖寶寶哦!」「把玩具和小朋友分享,才是好孩子,媽媽才會愛你哦!」「別亂跑,才是媽媽最愛的孩子哦!」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中的「負能量」,很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總是喜歡抱怨的父母還有一些父母,非常喜歡抱怨,不管遇見什麼事情,他們都要抱怨一番,每天都對各種事情有著各種不滿。這樣的父母,會把他們的負能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變成一個和他們一樣,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只知道不停念叨問題的無用之人。
  • 孩子愛抱怨,親子相處太冷漠,如何找回久別的愛?
    還有,我都跟你說過好多好多次了,不要在房間吃東西,你就是不聽。結果,把果汁撒在床單上了,地上也到處是食物的殘渣,也都是我幫你整理的。」李女士口氣把丹丹的罪狀講了出來。「為什么弟弟就不用自己整理房間,我就得自己整理,媽媽你就是偏心。」「我哪裡有偏心,弟弟還小,他哪知道怎麼整理房間?」「你只會對我發脾氣,對弟弟一口一個乖寶貝。」
  • 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導讀: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路上最沒用的就是「抱怨」,莫讓負能量毀了你和孩子的生活
    我也是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公婆幫不上忙,老公常年出差。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是我還是沒能脫離全職帶娃的苦海。越想越心煩,原本想看會書的打算,換成了刷短視頻。突然,被一句「活著本來就夠累,誰願意聽你的負能量」醍醐灌頂,原來我就是被別人的抱怨衝昏了頭。生活中,你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嗎?如果是,那麼為了自己和孩子,我們需要立即停止無休止的抱怨和嘮叨,因為負能量會毀了你和孩子的生活。
  • 孩子,其實媽媽很愛你的
    孩子,其實媽媽很愛你的,媽媽要你寫作業是希望你好好讀書,現在是一個高速發達的社會,只是掌握了知識的技能,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而媽媽現在三十多歲了,你們現在是不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但媽媽卻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 愛孩子是一門學問
    很多心理問題患者就是家裡負能量太重,家長急功近利,貪圖享受,攀比競爭,欲望爆棚,怨聲載道,冷漠暴力,邪惡恐懼,這樣的負能量場若佔據上風,就會嚴重影響家庭氣氛和家人們的身心健康。家裡所有人都應該幫助弟弟,我們姊妹五個,其他四個必須和媽媽一起幫助弟弟!導致弟弟依賴,懶惰,好高騖遠,貪圖享受,不能踏踏實實做工作,一直不能徹底獨立。最終拖累了姊妹,操勞了老媽,自己也過得不好。
  • 正能量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也讓孩子想逃離。一、愛抱怨的媽媽,孩子成了最大的犧牲品在我們身邊,總是不缺這樣的媽媽在媽媽充滿抱怨的人生裡,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就像一個「情緒垃圾桶」,被負能量圍繞,一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覺得因為自己,媽媽才過得不幸福。
  • 擁有正能量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也讓孩子想逃離。愛抱怨的媽媽孩子成了最大的犧牲品在我們身邊,總是不缺這樣的媽媽:孩子和丈夫就是一切,為家庭付出全部力氣,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把孩子照顧得健健康康,但卻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和愛,各種埋怨嘮叨慢慢產生。
  • 為什麼孩子只愛媽媽,不喜歡爸爸?這三點值得爸爸反思
    被孩子「傷透了心」的還有這位爸爸:他的女兒寫了篇作文,通篇都是深情歌頌媽媽,卻一句話都沒有提到爸爸,爸爸氣得指著女兒命令:你必須給我強行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這作文只有媽媽的愛,爸爸的愛怎麼不能說一下?誰料,女兒的回答真接讓爸爸抓狂!
  • 七夕會養育 | 孩子的愛,是更無私的愛
    拉著他終於擠上地鐵,艱難地往裡走,站定後,我低下頭看著他小小的身體夾在大人的縫隙之中,想起在哪裡聽過,一個孩子畫了一幅畫,畫裡全是腿。老師們在一起琢磨了很久才明白,因為孩子平視過去,看到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的腿。這幅作品告訴我們,蹲下來跟孩子平等的交流。
  • 寶寶會走路之後反而愛抱抱,可能是缺愛,媽媽別再抱怨孩子懶了
    閨蜜家的大寶一歲多了,走路特別溜,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出門的時候老是要媽媽抱抱,不抱就不走。閨蜜就抱怨說,孩子不會走的時候,拼命要下來,想抱他都不要,現在會走了反而愛抱抱,真的是越大越懶惰了。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