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是一門學問

2020-09-03 雪蓮花哈101245343524

世界就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能量場,人生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能量糾纏所致。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承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生家庭,就讀學校,身邊朝夕相處的每一個人的能量場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不知不覺中形成固有思維和觀念,這個固有思維伴隨一生。每個人每天的所思所想所做都為這個固有思維所束縛!

俗話說:「娶壞一輩妻,敗壞三輩子!」;「看見媽的腳後跟,知道女的八二份」;「遇到一個好的啟蒙老師成就一個人的一生。」;「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所有這些民間俗語無不反射著一個人生大道: 一個人所在的能量場影響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很多心理問題患者就是家裡負能量太重,家長急功近利,貪圖享受,攀比競爭,欲望爆棚,怨聲載道,冷漠暴力,邪惡恐懼,這樣的負能量場若佔據上風,就會嚴重影響家庭氣氛和家人們的身心健康。

我的親身經歷也見證了這一點! 母親的固有思維和觀念限制了弟弟的成長。或許是弟弟小時候經歷過疾病與磨難,母親的思維裡只有一個:不能讓弟弟受苦。

這一思維導致母親不是鼓勵弟弟奮鬥,而是幫弟弟找靠山。家裡所有人都應該幫助弟弟,我們姊妹五個,其他四個必須和媽媽一起幫助弟弟!導致弟弟依賴,懶惰,好高騖遠,貪圖享受,不能踏踏實實做工作,一直不能徹底獨立。最終拖累了姊妹,操勞了老媽,自己也過得不好。

其實弟弟只比我小兩歲半,今年已近五十了,孩子讀了大學,有了工作,結了婚,自己有了房子車子。但是弟弟一有事情喜歡告訴母親,母親就暗暗幫助他。最終弟媳婦指責老媽說「都是你慣的!」多次說服母親放手,讓弟弟徹底死心,母親不但不接受,還會生氣。

改變母親的固有思維是不可能的事情!只可惜看起來偉大的母愛卻削弱了弟弟的鬥志,埋沒了弟弟的潛能,這可不是母親的本意和初心!到底是哪裡的錯誤,該歸罪於誰?

我無力改變任何人! 作為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我希望以母親的前車之鑑警示自己,不要以愛為藉口障礙孩子,錯誤的母愛是一杯毒酒! 最好的母愛是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從小擁有正確的人生方向,並願意追求,樂於奮鬥!

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要果斷放飛,不用懼怕前方險阻,允許孩子經歷挫折,體驗痛苦,幫助孩子磨練真正強大的身心,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強大,勇敢,擔當,成為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世界的有用之才!

而作為一個孩子,我要理性的面對老母親的負能量狀態,看淡母親的抱怨和絮叨。不與辯解,不與糾纏,不被母親的負能量思維帶走,轉移注意力,多帶母親到老人堆裡說說話,多陪老人玩玩抖音視頻,用自己的正能量行為影響感染母親。

人啊,一定要學會轉變角色,小而無能時,孩子要聽家長話,家長照顧好孩子;老而無力時,家長要聽孩子的話,孩子好好照顧家長。這就叫輪迴,這是自然規律。

相關焦點

  • 教孩子戀愛,是一門學問
    很多父母,當自己的孩子戀愛時,很想給予由衷的指導或建議,卻不知如何出口,傅雷的這篇「傳授給兒子」,說出了許多父母想對孩子說就沒有說出口的話。,使我們在兒女的終身大事上能比別的父母更有提些意見的條件,幫助你過這一人生的大關。
  • 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
    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被愛是一種福氣,而當你愛上別人的時候,需要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力去表達自己的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怎樣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門學問。02把愛說出來,或許要比行動來的簡單,但歸根結底,愛需要用行動去詮釋,唯有真正的學會了把愛付諸行動,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用行動表達的愛才更真切,來得更實際,更值得人相信。因此,從現在開始學會用行動去詮釋愛吧!這才是表達愛的最正確的方式。
  • 看得見是一門學問
    生活裡,看得見是一門學問。孩子興衝衝地從興趣班回來,一臉的愉悅和滿足,並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穫和趣事。可聽完孩子的敘述後,很多父母都會心滿意足地點點頭,然後千篇一律地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學以致用,才能有前途!」這些話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頓時將孩子的快樂驅散得無影無蹤。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個「它」,每個「它」,都是這件事的某一面。
  • 給孩子打扮是一門學問,得體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種情況不僅在大人,在孩子的階段也很明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以女兒的財富為口號,給孩子買很多漂亮的衣服。把孩子打扮得漂亮,像明星一樣。現在的寶貝爸爸寶寶媽媽對孩子很用心,飲食和服裝,基本都全力以赴,對孩子最好。
  • 家長給孩子的獎勵是一門學問,你學會了嗎
    如何獎勵是一門學問,為什麼講這個內容呢?上午有位媽媽提了個疑問,孩子順利完成一遊戲任務,獎勵一瓶養樂多,可以嗎?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怎麼樣去正確地獎勵孩子?與其說是獎勵,更喜歡用一個詞,叫「積勵」。因為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一項有點難度的任務,需要去鼓勵孩子,那麼就清楚了,之所以有獎勵這個事情。主要是因為任務有難度,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努力。
  • 讓孩子多玩一玩,是一門需要全社會重視的學問
    同樣在這部片子中的中國網絡的熱播,也讓中國民眾認識到張弛有度在子女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 英國B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曾在網上引起「口水戰」,而其實,以紀錄片的內容來貶低或拔高某國教育,都偏離了這一「對比實驗」的本意,「對比實驗」的價值在於相互學習、借鑑。習主席的致辭,很明顯地強調了這層意義。
  •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必須嚴格管教
    面對如何管教孩子,家長們可能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這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就導致了孩子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在孩子看來是抗拒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卻是覺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的問題導致的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的矛盾
  • 學會「看範文」是一門學問
    在這裡小編可能會向大家說一聲抱歉了,因為在一開始講解申論的作文部分,就已經向大家聲明過,申論著重考察的是我們的能力,而絕不是考察我們套用模板的能力,每一篇材料的主題都會不同,又何來的萬能模板呢?正所謂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所以萬能模板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那是不是沒有模板我們的作文就難以提升了呢?
  • 孩子受不了被批評是怎麼回事?批評孩子是一門學問,分場合有技巧
    批評孩子是一門學問一、注意場合‍晨起不責: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是一天當中最具有朝氣和動力的時刻。如果剛一起床就被劈頭蓋臉地教育了一通,這一天孩子可能都過得不痛快,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心情。暮夜不責:孩子帶著傷心失落的情緒上床睡覺,可能會因心情不好導致孩子夜不成寐,孩子的睡眠質量受到影響,對於身高發育以及第二天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
  • 教育孩子的學問
    孩子的成敗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怎樣才能把無知的孩子引向正途呢?這取決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法!看到這樣畫面:桌子上擺著餃子, 孩子卻要吃方便麵。孩子的爸爸對孩子說:「你想不想長的很帥很高?如果你吃了餃子將來就會變得又高又帥,因為餃子比方便麵有營養!而且餃子也很好吃,不信你試試?」孩子聽了爸爸的話,正在猶豫!看了一眼抱自己的媽媽。
  • 這是一門學問,但也沒想像中複雜
    其實這想要這兩個萌物相處好是一門學問,但只要認真學習,也就沒有多複雜了。雖然大家沒有必要經常給愛乾淨的貓咪洗澡,但是日常驅蟲、打疫苗定期完成,半點馬虎不得。因此大家在日常教育孩子時定要重點提醒貓咪怕痛,撫摸它們的時候必須輕一點,不然它們就不理人了。
  • 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
    這個季節最易發生因誤採食用有毒蘑菇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發生↓↓↓在美味與生命面前,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啊!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 一本書成為一門學問,說不完的「紅樓」
    然後一章接一章的對照,看看有什麼不同。就像《紅與黑》的兩個版本,翻譯家不同,內容的區別確實很大。《紅樓夢》真是一本奇書,我至今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會用自己的一生花在對這本書的研究上,這個人就是紅學家周妝昌先生。也由此想,一個人一生能做的事情,確實不多。蓸雪芹用一生寫了《紅樓夢》,而周妝昌先生則用一生研究這本書。天下的事情,想想,真是感嘆。
  • 怎樣給孩子取名也是一門學問,這些名字有沒有讓你眼前一亮的感覺
    給孩子取名字是門學問,需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得講究取名的藝術。這讓我想起了為什麼有些人的名字我一直不會忘記,那是因為很有趣,聽到名字就想起他的人來。比如,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女孩姓易,叫易之花(一枝花)嘻嘻,不看人名還以為是她的小名呢。所以,開學第一天我就記住她了。
  • 我以前真的好愛擺攤,覺得它是門學問
    作者 | 阿朹(孔網店鋪:阿朹的書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我以前真的好愛擺攤,覺得它是門學問,從對市場的調研預估,到櫥窗陳列藝術,到最後通過實踐換取鈔票花個爽,覺得自己不僅僅是擺攤,更覺得自己是在做一個社會學的觀察研究。
  • 批評孩子是門學問,掌握正確的批評方式能激發孩子的正確行為。
    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但是經常性的犯同一個錯誤,那就不正常了。很多時候,出現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所致。當孩子一不留神摔了一跤,經常會聽見很多父母會說:「怎麼這麼不小心!」當孩子考試沒考好,會聽到說:「怎麼考得這麼差?」當孩子不小心弄丟東西,會有個聲音說:「你怎麼搞的,總是丟三落四!」
  • 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
  •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時間:2020-07-27 09:2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切菜也是一門學問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用以下哪種方法切洋蔥,可以避免淚流滿面?
  • 戳痛父母們的班級座位表,安排孩子怎麼坐也是一門學問
    話題直接戳中家長們的痛點,不管學習成績如何,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坐在班級中的「核心位置區域」,因為這樣才能受到老師的關注,有了關注自然而然認為孩子就佔了優勢!家長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真是操碎了心,只要能嗅到一絲能讓孩子佔據優勢的機會是絕不錯過的,所以才有了這個「佔位子」的小品劇,它是有多真實的反映出家長們內心的焦躁,無論任何一個階層都無可避免的表現出這樣的一種信息!
  • 鼓勵和誇獎孩子,其實是一門學問
    我打一機靈,立即清醒了——女兒是不是認為手機太好玩了?她是不是也想玩手機?因為一直把電子產品,視做傷害孩子眼睛的洪水猛獸,所以頗為注意。我曾和孩子爸爸約定,少在孩子面前抱著手機不放,樹立好榜樣。女兒也從未要求過,要玩我們的手機。而這一次我真的是太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