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必須嚴格管教

2020-12-13 彩彩育兒

面對如何管教孩子,家長們可能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這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就導致了孩子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在孩子看來是抗拒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卻是覺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的問題導致的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的矛盾。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如何管怎麼管,這個成了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在在管孩子這件事上,每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些人講究嚴加看管,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而有些家長講究快樂教育,讓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家長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那麼父母要從哪些方面來管教孩子呢?

1、針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要加以管束;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看我們如何的合理利用和安排,所以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那麼做事就沒有效率,可能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卻要做三個小時,那麼其中的兩個小時就是浪費了,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要「使勁管」。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自己本身沒有時間觀念,遲到不守時等經常出現,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做到有時間觀念,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約定了幾點到,就得幾點到,要守時,所以家長自身一定要做到,為孩子做一個表率,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才會有威信。

同時,家長對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一定要做到嚴格執行。和孩子制定的時間,比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加入時間的概念,制定計劃之後,也要獎罰分明。慢慢的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時間觀念了。這樣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的滲透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2、遇事逃避,愛找藉口;這一類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困難不敢直接的去面對,而且一味地找藉口,逃避責任,這樣的行為家長要嚴格的管束,從小讓孩子樹立責任感,屬於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不可以逃避,做錯了事情就得勇於承擔責任。

家長要先做好榜樣,言出必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找藉口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父母要及時揭穿孩子的藉口,並告訴孩子找藉口的危害。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遇到困難,不要後退要迎難而上,這樣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3、孩子任性亂發脾氣;有些孩子可能不管場合不看對象的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並且這樣的行為會經常發生的情況下,父母是需要儘早的幹預的,在孩子任暴跳如雷的時候,父母這時候更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再用過激的語言去刺激孩子,如果刺激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情緒泛濫,做出更加過激的行為。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也不能因此妥協,如果妥協了,孩子以後就會繼續用這種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應該等待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處理。

所以建議父母等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後,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到別人,要學會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針對以上的這些行為,父母們要及時並且嚴格的管教,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育,並且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早幹預,對孩子的不利影響也能降到最低,父母們在生活的點滴去幫助孩子早日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該管就得管,否則將來難回頭
    春天到了,園丁會給長歪的樹木修剪枝丫,而孩子長大到某個階段,也會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這時候父母該管就得管,晚了難糾正。如何管教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大難題。管教得多了,孩子嫌你嘮叨、煩人,「哐當」關上門把你隔絕在外;管教得少了沒用,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管教得重了,孩子更叛逆,而且容易玻璃心,聽不得重話;管教得輕了,他不拿你當一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 想讓孩子快樂,需要正確的方式,父母學會管教孩子的3種方法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許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孩子心目當中最嚴厲的父母,但如果管教不嚴格又害怕會讓孩子犯錯。現在,我建議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嚴格的紀律可能是最常見的教育形式,也就是把成年人的思想強加給孩子。沒人會喜歡被別人強迫,孩子也不例外。例如,如果您要求您的孩子保持房間整潔,如果房間不整潔則要懲罰他,有些孩子可能聽話,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聽話。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孩子小時候犯錯你會打他嗎?有家長特別不推崇「棍棒」教育,即使孩子再犯錯也只是和孩子說教。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不打不聽說,「武力」還是有用的。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小時候犯得錯誤,家長反而不怎麼在意,例如孩子發脾氣躺在地上打滾,家長面對孩子的「反抗」會選擇縱容、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長大懂事就好了。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4個行為,父母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來不及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很多父母對於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卻無從知曉。有的甚至過度的寵溺孩子,最後讓孩子失去自理和自立的能力。雖然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再實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可是年幼的孩子若不給一點點規矩,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無法無天。
  • 孩子叛逆期出現這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管!不管將來難出息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有個不好的觀念:在孩子學步期和幼兒期(2-8歲),認為娃還小捨不得管,一味偏袒孩子。孩子犯錯,父母經常這樣說。「不用你管。」擁有幾十年教育經驗的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寫道,孩子接受家裡的管教,接受學校裡師長同學的薰陶,再加自己有靈性良心,能管制自己,以前在縱容下養成的種種劣根性,會有所改善。如果頑劣不受管教,或親人一味縱容,這孩子會變成壞孩子。
  • 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
    導讀: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管越不像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應該看看這幾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可能等長大了,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孩子該打的時候就要打,特別是出現下面這些行為的時候,如果再不好好管教,等孩子慢慢長大以後就管不了了。打孩子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從而對這件錯事記憶深刻,從而記住這次的教訓。心裡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作為大人的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管這些,他們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會反反覆覆的做錯事,這時候需要家長幫他們加深一下記憶,讓他們改正。現在很多人主張不能打孩子。其實打孩子並不是全都是錯誤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 父母別只懂得管教,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這樣孩子犯錯更有意義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往往充當上帝的視角,對孩子進行批評管束,但其效果卻並不好。孩子對於錯誤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只是服從父母的威嚴進行改正。孩子犯錯誤之後,父母除了要管教孩子,還要讓孩子自己參與到管教過程,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明顯是被慣壞了,父母不教育社會會替你教育
    「孩子被慣壞了」是用來形容父母或者長輩,沒有原則地愛護孩子,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做事情任性、暴躁、自私等等。但是,你要是有心的話會發現,「孩子被慣壞」的現象在以前很少聽說,只是到了現代才經常出現。其實,不用想也知道是因為如今生活條件好,一個家庭的孩子數量少,一家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孩子很難不會被慣壞。
  • 陳怡文:為什麼這樣管教孩子會失敗?
    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越管越叛逆?Gary Ezzo是一位兒童行為專家。關於管教子女,他有一個漏鬥理論,清楚地闡明了管教和孩子所得自由之間的關係。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明白,很多父母管教的誤區在哪裡。我將他的理論重新整理後,做出以下的結論。
  • 李玫瑾:倘若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孩子禁不起「慣」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家長要掌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避免適得其反,此外,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不要再一味的慣著了。那麼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李玫瑾教授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孩子4歲左右的時候能怎麼跟你鬧?最多也就是撒潑打滾。但是當還孩子十二歲以後呢?在孩子的叛逆期他會怎麼跟你鬧?一是離家出走,二是拿生命威脅你。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以後想管都管不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時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時期管教孩子是最有效果的。
  • 孩子小時就有這3種「節省」行為,將來難成大器,不要認為是好事
    尤其是孩子小時就有這3種「節省」行為,不要再認為是好事!,如果作為父母都在貪圖一些兒蠅頭小利,不能滿足孩子物質生活,孩子通過模仿以及洞悉大人的狀態,也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的孩子自然成不了對社會有用之人。
  • 孩子小時就有這3種「節省」行為,將來難成大器,不要認為是好事
    尤其是孩子小時就有這3種「節省」行為,不要再認為是好事!孩子小時候過於「節省食物」:寶媽欣欣由於從小的家境不是很好,欣欣的父母也沒錢供她上大學,最高學歷是高中,提早進入社會後也只是做了一名超市收銀員,每回超市促銷酸奶、餅乾、蛋糕都會帶著孩子去免費試吃,卻從來沒有要買的意思。
  •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導讀: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父母看看這幾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更加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如何的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接受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從小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父母如果對生活保持樂觀向上,孩子也會對生活樂觀向上,父母如果尊敬長輩尊重他人,孩子也會孝敬父母,尊重老師,與人為善,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也會嚴於律己。
  • 哈佛教育專家陳怡文:為什麼這樣管教孩子會失敗?
    陳怡文,哈佛大學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四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從哈佛畢業任教,二女兒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孩子該不該管?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越管越叛逆?蓋瑞·艾卓(Gary Ezzo)是一位兒童行為專家。關於管教子女,他有一個漏鬥理論,清楚地闡明了管教和孩子所得自由之間的關係。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明白,很多父母管教的誤區在哪裡。
  • 家庭教育避坑指南:管教孩子的核心不是管,而是教
    大多數父母都和我一樣,想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何能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情況下,有效地管教孩子?我們既希望與孩子親密無間,又希望孩子能懂規矩、不亂來。其實,真正讀懂"管教"二字後,就會發現,這兩個期望值並不矛盾。
  • 李玫瑾教授:什麼樣的父母管不住孩子?這3類父母是反面教材
    教育好一個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成就親子關係就像一場拉鋸戰,父母管教孩子越嚴格,孩子也會越叛逆,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重學習一些技巧。但是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對一些事情的發生也會感到無能為力,有些父母甚至會發現孩子越大越管不住,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