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快樂,需要正確的方式,父母學會管教孩子的3種方法

2020-11-03 萌娃研究所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許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孩子心目當中最嚴厲的父母,但如果管教不嚴格又害怕會讓孩子犯錯。現在,我建議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嚴格的紀律可能是最常見的教育形式,也就是把成年人的思想強加給孩子。

沒人會喜歡被別人強迫,孩子也不例外。例如,如果您要求您的孩子保持房間整潔,如果房間不整潔則要懲罰他,有些孩子可能聽話,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聽話。這種做事方式會導致孩子跟家長之間進行對抗,是不可取的。

如果您習慣於嚴格地要求您的孩子,這也可能會使孩子遠離父母,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簡而言之,如果不斷地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其實不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最佳方法。今天來分享管教孩子的三種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管教孩子的三種主要方法通常是:

先嚴格, 再放鬆,最後達到合作。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由於不敢冒險,通常對親子教育感到焦慮。因為他們過去在父母嚴格的紀律下長大,他們不想讓孩子再經歷自己同樣的遭遇,因為這樣可能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有時,當父母決定不採用上一代的教育模式時,他們可能變得太寬容,根本沒有對子女施加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使孩子太放鬆而沒有紀律觀念。

有時最好不要對孩子有任何期望,因為孩子還沒有準備好。例如,您的長子可能會覺得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第二個孩子可能會覺得很難應付。這種爭論不僅在輸贏之間沒有區別,但這也可能損害家人之間的關係,最好暫時放棄期望,有時寬鬆的父子關係是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法。

這意味著不要堅持要求孩子必須去做某一件事情,這並不是投降,而是為孩子設置了一定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喜歡與父母合作。

在孩子準備接受合作之前,可以是一個積極的短期解決方案。合作意味著您和您的孩子一起思考並解決問題。您更像一個輔導員,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這種方法可以解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所有問題,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途徑。

父母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心甘情願接受管教。

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能需要幫助。例如,朋友弄亂了您的房間,需要把房間打掃一下。孩子可能認為任務太難了,無法立即完成。這時候父母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解步驟並重複最關鍵的地方。慢慢地,孩子就會心甘情願接受父母的管教。

不要強迫孩子做事。

第二階段可能很棘手,因為孩子都會堅持他自己的立場,父母必須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才行。在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確定一下孩子的感覺,不要侮辱和威脅孩子,這也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但是當您的孩子看到您關心自己的感受時。

他才能學會關心他人的感受。與孩子一起做事情出謀劃策時,應讓孩子帶頭,不要立即拒絕他的建議。對於收拾房間一事,孩子可能會說:"我不知道怎樣收拾房間。"您可以耐心地說:"沒關係,我們不著急,請慢慢考慮。"不要給孩子出示所有答案,因為這樣做會打消孩子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總結: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就不要狠狠的訓他,嚴格的父母也要分清具體場合。如果您是在威權主義下長大的,您可能會認為威權紀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您可能會發現合作育兒太麻煩了。但是,問題在於,除了整理房間之外,您和您的孩子還願意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育兒的真正任務是陪伴孩子長大。這種合作紀律有助於發展社交行為,也能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樣,孩子才能掌握寬容,靈活和解決問題的生活本領。

相關焦點

  • 管教孩子的正確方式,莫過於正面管教,讓孩子聽話又守規矩
    別覺得叛逆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會有,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第一次的叛逆期,由於自我意識的萌發,他們渴求自己的權利。那麼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也是一樣,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聽,而是我們錯誤的方式讓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
  • 管教孩子,低層次父母和高層次父母的處理方式,差別一目了然
    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但是當面對不同的孩子時,大部分父母都會採取非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向孩子解釋這樣隨便亂發脾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告訴孩子當遇見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怎麼處理才是正確的方式。
  •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必須嚴格管教
    面對如何管教孩子,家長們可能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這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就導致了孩子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在孩子看來是抗拒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卻是覺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的問題導致的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的矛盾
  • 《有限管教》:學會這個方法,培養的孩子獨立、自信、上進
    書中指出在育兒過程中,父母應有界限感,懂得有限管教,著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想像力和決策力,讓孩子從小學會自我管理,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作者三谷宏治是日本金澤工業大學的教授,曾先後就職於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
  • 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四個現象
    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四個現象有些父母發現,自己管教的孩子越多孩子就越叛逆,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沒有去了解到孩子的內心需求而過度地控制孩子。父母需要明白,再好的天賦也會為父母過度的控制欲給毀掉。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以下四個現象。
  •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你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很頭疼或者苦惱的時候,這是因為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方式方法不正確,會出現常見的誤區,這些誤區讓用心良苦的父母在管教的時候事半功倍。誤區一: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普遍認為在管教不乖的孩子只有兩種:一種是控制,也就是懲罰孩子,因為孩子的行為舉止令自己無法接受。
  • 希望孩子快樂,又不想教壞他:父母應該多嚴格才是正確的「量尺」
    在管教孩子上,許多父母擔心自己成為虎爸虎媽,又擔心太過放任讓孩子走歪。現在筆者就給與給予父母管教孩子上的建議。常見的3種管教:管教孩子行為的三種主要方式通常是:1.嚴格。2.寬鬆。3.合作。在孩子準備好接納合作型的管教方式以前,寬鬆的管教可以是正面的短期解決方案。家長如何做?合作型管教是指你和孩子一起思考以解決問題,你比較像是輔導員,而不是我行我素者。這是我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它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 管教孩子的這2種錯誤方法,容易讓孩子變得逆反,父母要儘量避免
    很多人在做了父母之後,總認為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當孩子逐漸慢慢長大才發現,教育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要不去想辦法做到更好,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越糟。孩子的本質都是依賴父母的,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多家長們沒有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讓親子關係變得難以融合,所以,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一定要避免,我們來看一看比較常見的兩種教育錯誤。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上面所講的3個育兒方法,書中都有詳細提及。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向家長推薦的100本優質家庭教育讀物,教會父母如何傾聽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學會換位思考以及感恩等等。
  • 如果你覺得管教孩子痛苦,那你方法錯了:學會正面管教:溫柔堅定
    指父母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並且孩子跟著父母能夠學會生存的技能,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法。作者簡·尼爾森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祖母或者是外祖母,還是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有著非常豐富的育兒經驗。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10種管教妙法讓孩子體貼父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正文10種管教妙法讓孩子體貼父母 2011-11-03 11:04 來源:39健康網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2、打罵孩子有一些父母責是另一種極端,管教孩子簡單粗暴,認為不打不罵就養不出好孩子 1、要求得不到滿足想要某樣東西,想去某個地方,想再玩一會兒,想晚點睡覺……當這些要求不能被滿足時,因為年齡小,還不會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用發脾氣來表示抗議。這也是孩子發脾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難以管教,是因為家長沒有找對教育方式
    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孩子頂嘴是正常的,關鍵是看家長如何教育他們。如果家長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孩子很快就會擺脫這個問題。若是他們變得更加的叛逆不好管教,多半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沒有弄清楚他們頂嘴的根本原因在哪兒。
  • 孩子犯錯就體罰?家長最無效的管教方法,就是體罰孩子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很多家長卻選擇用體罰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錯誤的管教方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家長要學會管理孩子,用正確方式去對待孩子的成長。
  • 家長越罵,孩子越叛逆?學會3種引導方式,比喊破嗓子都管用
    相反地,責罵反而會激起大多數孩子叛逆的心,只會激化親子矛盾。事實證明,「大吼大罵」是很難達到教育效果的。家長越罵,孩子越叛逆?學會3種引導方式,比喊破嗓子都管用第一:三連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三個問題:「管教孩子的核心是什麼?」
  • 面對叛逆期的「問題孩子」,父母掌握3種方式,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分析: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家長最忌諱進行打罵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更加叛逆,如果在叛逆期時沒有正確的引導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後果將不堪設想。方法: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引導呢?
  • 孩子脾氣大不聽「管教」,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如換種方法試試
    2、孩子的自主意識消失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強硬,不僅會讓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越來越強,還會導致孩子的自主意識消失不見,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想父母幫忙,向父母發出求助的信號,根本沒有那種想要通過自己努力去解決的態度。
  • 父母別只懂得管教,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這樣孩子犯錯更有意義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往往充當上帝的視角,對孩子進行批評管束,但其效果卻並不好。孩子對於錯誤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只是服從父母的威嚴進行改正。孩子犯錯誤之後,父母除了要管教孩子,還要讓孩子自己參與到管教過程,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