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每天都生活在負能量滿滿的家庭裡,是什麼體驗?我想所有人都不願意經歷。
壓抑的情緒沒辦法釋放,下班後寧可坐在車裡也不願意回家,在家裡幾乎就是睡上一覺又起床上班,無聊時甚至沒有一個可以交換心聲的人。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深入骨髓的。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生
理想中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媽媽做好了飯,吆喝一句:別玩了,該吃飯了!爸爸趕緊放下手機,說「快看看今天又做什麼好吃的了!」孩子也趕緊過去湊熱鬧。
但現實的場景是,媽媽做好飯,直接把飯放在桌子上,情緒消極地說:吃飯了。一直躺在沙發上「甩手掌柜」爸爸,一邊玩手機一邊走過來說:又做酸菜,直接轉身。孩子吃飯後直接回屋,媽媽在外面催著寫作業,哪句話沒答對調還可能吵一架。
這種環境會慢慢讓人墮落,一代一代傳遞,直到腐朽到根裡。
電影《春潮》中,女兒郭建波幾乎就是在媽媽的負能量中艱難生存,媽媽的每一句話看似無心,卻都刺痛她的心。「不要臉」、「有毛病!」「白眼狼」,這些詞整日都在耳朵邊徘徊。
於是,郭建波重複了媽媽生下孩子、被人拋棄、單親媽媽的人生,生活看不到希望。
生活不易,但別讓孩子生活在負能量滿滿的家庭裡
生活確實艱難,為了謀生、活得不錯,很多人只能被動磨平稜角,或是自我防禦,不小心就傷了他人。
父母可能迫於壓力,把耐心和好脾氣都留給了其他人,對家人反而疏忽,認為最親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負能量而不高興,這才是真正的絕望。
甚至有的父母還會要求孩子只學優點,倘若孩子忍不住指出不對的地方,就換來一句「好的不學學壞的,我讓你跟我學這個?」
繪本《媽媽的紅沙發》,講述的就是一個平和喜悅家庭的故事。
一場大火燒光了家裡的全部家當,但故事裡的這家人並沒有相互抱怨或是覺得沮喪,周圍的鄰居幫他們重建新家,在接受大家幫助的同時外婆還安慰著周圍的人:「幸好我們還年輕,都可以重新開始。」
然後媽媽開始攢錢買紅沙發,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個願望實現了。
面對困境的平靜,是對困難最大的回擊。良好的家庭氛圍真的可以讓家庭成員心中時刻充滿愛與被愛,創造更多奇蹟,負能量則恰恰相反。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儘管小男孩的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總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連一個遮風擋雨的家都沒有,但只要看見孩子情緒就會釋放,變得輕鬆可愛,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和孩子打打鬧鬧。
正是這種積極和樂觀,給了孩子一個輕鬆愉悅的成長氛圍,最終也讓他鹹魚翻身。
我知道生活不易,但面對孩子請想想自己的初心,不要釋放負能量,用行動給孩子打造一個健康、自信、簡單的成長環境。
做法並不難,就看是否用心。
如何給孩子營造積極的家庭環境?
1、學會轉移負面情緒
情緒不好時,父母們可以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儘量不要將其帶回家。
比如下班後重新找一條沒走過的路回家,回家前買一樣家裡缺少的生活用品;或者和同事把煩心的問題找到幾個解決辦法等。
這樣都可以轉移自己情緒不好的體驗,不要給自己設置太多不完成感,更能管理好情緒。
2、宣洩情緒
父母有情緒最好的宣洩對象,就是鏡子裡的自己,看看自己生氣時有多醜,自然就好些了。可以在家裡或者單位沒人的時候,對著鏡子說說心裡話,讓內心的想法有一個出口,不至於太過鬱結。
也可以休息日安排爬山,眺望遠處,讓身體多出汗,這也是一種發洩。
3、弱化情緒
找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話劇、輕喜劇,享受獨處時光,孩子先交給雙方父母帶一段時間,把不敢在孩子面前說的話和愛人說一說。
4、對他人寬容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接納別人的錯誤也是在饒恕自己,很多不快樂都是自己讓自己不快樂,事情就在那裡,就看怎麼處理,不妨積極些。
5、換個角度想問題
當問題想不通時,就把腦子裡混亂的想法倒出去,再重新想一遍。心態決定行動,更決定狀態,智慧的父母不會把情緒帶給孩子,而是總結各種情緒感覺,讓自己更平和。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的,家是孩子的愛巢也是身心的歸宿,父母要用心打造,耐心相伴,快樂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