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思煬)今年11月起,山東、天津、湖北、福建、甘肅等地紛紛通報在冷鏈環境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涵蓋樣本包含巴西冷凍豬肉、印度進口凍帶魚、巴西進口冷凍牛肉等產品外包裝。事實上,自6月起,我國各地已相繼針對冷鏈各環節的防疫措施發布通知,「冷鏈食品溯源碼」開始在北京等多地使用。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多家超市看到,進口冷凍生鮮檢疫證明和「北京冷鏈」二維碼正成為「標配」。
北京已發布通告,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使用「北京冷鏈」,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實行「首站賦碼」管理,在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時,應在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包裝或貨櫃明顯處加貼「北京冷鏈」電子追溯碼。消費者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掃碼查詢產品追溯信息。
11月12日至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超市發現,盒馬鮮生在生鮮區已設有「進口海鮮證照公告欄」,展示該區進口冷凍生鮮的檢疫證明。出售進口冷凍黑虎蝦、冰鮮三文魚的冰柜上,已放置3-4張印有「北京冷鏈」二維碼的牌子。每張牌子上的二維碼以3個為一排,單張數量從6-9個不等,總數與冰櫃內所售各進口冰鮮品種全部對應。
新京報記者對一款挪威冰鮮三文魚尾肉掃碼後,頁面隨即跳轉出該產品的商品編碼、規格、儲存方式、生產日期、批次號、原產國/地區、上遊企業及省份等基本信息,還提供了生產批號、入境日期、入境口岸、檢驗檢疫證明和核酸檢測報告圖片等。一位大興區盒馬鮮生的門店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告欄幾個月前就已設立,二維碼是11月起開始放置的,供消費者更直觀地看到所買進口生鮮產品的詳細信息。
在永輝超市,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放置挪威北極鱈魚扒等預包裝生鮮的冰柜上,雖然沒有二維碼,但也放置了部分產品檢驗檢疫證明複印件。同時,在散裝區域,對於龍蝦尾、魷魚腿、巴沙魚等冷凍生鮮,不論進口與否,一律在價籤旁貼上了一張「北京冷鏈」二維碼。新京報記者掃碼發現,對於國內食品,跳轉頁面中僅會出現基本信息,不展示核酸檢測報告等內容。
此外,在歐尚等超市,新京報記者未找到商家貼出的「北京冷鏈」二維碼,但可以看到三文魚等部分產品的核酸檢測報告。在超市檢疫報告前駐足的消費者馬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敢放出來的碼或報告肯定是安全合規的,像是定心丸,即使不掃碼,買得也比較安心。」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攝影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