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月19日舉行發布會,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回應了近期關於就近入學問題在社會上引發的爭議,比如北京出現了學區房的暴漲,上海民辦學校一些不合時宜的公開信。
田祖蔭表示,「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關於就近入學的問題,教育部的政策沒有改變,始終會強力度往下推進。至於說不同的群體、不同的需求,這是正常的,我們現在正在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基本均衡以及優質均衡,其實背後的出發點、最終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都均衡了,都優質了,自然就不擇校了,那就是家門口有什麼學校就上什麼學校」。
他強調,教育部推均衡的目標,其實就是想把每所學校建合格,讓每一個地區的學校都均衡。
趕「731」時間線西城千萬學區房每天成交十套
西城區的優質中小學眾多,西城的學區一直是北京人拼搶的資源。 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教委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自2020年7月31日後在西城區購房將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入學,且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學位。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政策的影響第二天就直接反映在二手房交易上。
某房產中介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18個重點城市中,北京二手房成交最高,日度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了100%,其中,西城區的交易量同比和環比增長均超過了100%。
那幾天的新聞熱搜都是「西城千萬學區房每天成交10套」,據房產中介稱,西城比較好的學區,千萬以下的房子幾乎都是老破小,要想住預算在1500萬左右。
城六區均明確「多校劃片」政策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要求北京、上海等24個重點大城市對熱點小學、初中的招生普遍推行「多校劃片」制度。「六年一學位」「多校劃片」等學區房新政在北京其他區都已開始,只是西城區一直未實施,直到今年4月30日公布最新的政策。
4月底5月初,東城、海澱、朝陽等區也公布了今年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
東城區教委表示,自2019年起,對適齡兒童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地址及適齡兒童就讀學校實施記錄,自該地址用於登記入學之年起,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單校劃片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除外)。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為2018年6月30日後取得的家庭,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在東城區內多校劃片安排入學。
海澱政策顯示,2019年1月1日後在海澱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今年海澱的政策又明確,自2020年起,新建小學和中學新增設的小學部,原則上實施多校劃片。
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執行多校劃片的房產證時間點分別是2017年6月30日、2017年9月1日和2019年9月1日。
不過,多個區也明確了能夠對口直升的中學的情況。比如,朝陽區要求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部對口接收本校小學部,東城也提出九年一貫制對口入學;海澱自2021年起,經區教委批准與中學建立對口直升機制的小學,其新招收的小學生,六年後畢業升學按照區教委批准的中學對口直升計劃登記入學。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李國君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