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生被單位勸退了,很生氣也很無奈,他估計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離開自己工作近10年的單位。
阿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大型國企,在當地屬於知名明星企業,每年的畢業季不知道有多少畢業生擠破腦袋想進去,當地流傳一句話,「只要能踏進這家企業門檻,下半輩子的衣食住行基本不用發愁了」。論資歷、論經驗,阿生是沒有機會進入這家企業的,即便阿生從事的只是基層崗位工作,要不是託他三舅找關係花了5萬塊錢,這個崗位怎麼也不會輪到他。
今年是阿生入職公司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阿生從一個毛頭小子轉變為一個成熟的中年人,只是還在一直從事著基層崗位工作,每天做著簡單重複的機械工作,他的幾個「徒弟」甚至都已經走上管理崗位了,每次朋友勸他改變一下,他總是一副不在乎的樣子,總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沒有必要改變。
年後,新冠疫情突發,單位復工復產時間不斷延後,疫情期間只有最低工資作為保障,各項開支讓他有些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熬到復工的日子,誰料想因為國外疫情的原因,一直靠外貿作為主要支撐的公司訂單被取消,失去了外貿訂單,相當於隔斷了企業的命脈,公司命懸一線。
外貿轉內銷,優化組織結構,轉型升級,尋求突破與發展。優化組織結構,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裁員,因為效益不佳,其實早在公司未傳出裁員消息時,一批有能力、有經驗的人都早早開始打算另謀出路,可阿生卻對公司一直報有很大希望,一方面想著自己為公司貢獻這麼多年,公司不至於在危難關頭拋棄自己不顧,另一方面阿生也確實沒有能力另攀高枝。
優化人員名單公布,毫不意外,阿生是第一批被優化的人員,阿生很失望,又很無助,給我打電話時,哭泣得像個孩子。
每次新人培訓,我都會說出要以公司為家,珍惜公司提供工作崗位諸如此類的話語,但真正「暴風雨」來臨時,我們只有穿好「雨鞋」,握緊「雨傘」,一往無前,單位不應該也沒有義務成為你遮風避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