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四代人傳承百年砂鍋製作工藝:從守護到創新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圖為砂鍋出爐。 朱貴文 攝

中新網長治8月18日電 題:山西長治四代人傳承百年砂鍋製作工藝:從守護到創新

作者 李庭耀

「院牆上壘著好多砂鍋的,就是他家。」在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南和村村民的口中,王文兵的住處並不難打聽。18日,51歲的王文兵正在自家院子裡燒制南和黑砂鍋,他家已有四代人傳承這種在當地流傳數百年的黑砂鍋製作工藝。

傳統的砂鍋是陶器的一種。南和黑砂鍋以南和村南嶺山上的泥土為主要原料製作,作為一種流傳數百年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器皿,南和黑砂鍋保留著長治市唯一一家以傳統方法用手工拍打捏制泥土,從而製成砂鍋的工藝。

「黑砂鍋傳熱快、散熱慢,透氣性好,可用於燉、煮、煲湯等,用它烹製的食物味道醇厚、鮮美,被人們概括為『煎藥不變性,煮粥不失營養,燉肉香又嫩』。」王文兵說。 朱貴文 攝

「黑砂鍋傳熱快、散熱慢,透氣性好,可用於燉、煮、煲湯等,用它烹製的食物味道醇厚、鮮美,被人們概括為『煎藥不變性,煮粥不失營養,燉肉香又嫩』。」王文兵說。

十幾歲時,王文兵開始跟著爺爺和父親製作黑砂鍋,至今已有近40年。「一間小房子、一個火爐,全靠一雙手和腳。」王文兵告訴記者,那時的條件異常艱苦,溫度在冰點以下,光腳踩泥,腳能凍出瘡,「穿著鞋踩的泥不夠光滑,不能做砂鍋,只能光著腳踩,到了冬天,泥水的冰冷能穿透全身」。

「一件砂鍋要經過和泥、踩泥、制坯、上釉、燒坯等十多道工序,花費一個多星期時間才能做出來。如果一批同時做,要用一個多月。」王文兵說,南和黑砂鍋製作選料考究,燒制出來沒有裂紋、雜質,他至今使用祖上傳下來的選料配方,以鋁礬土、煤粉等材料混合,製作砂鍋的土都由他從南嶺山中拉回,一有時間,他便跑到山裡選土。

「以前在南和村,做砂鍋的有百十號人。」王文兵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後,市場出現很多機器生產的鍋、碗等飲具,由於黑砂鍋製作工藝繁瑣,利潤微薄,很多傳統手工藝人或外出打工,或回家務農,另擇謀生手段。

王文兵和他的家人一直堅持著黑砂鍋的製作,某種意義上,他們一家充當著南和黑砂鍋的「守護者」。如今,由於南和黑砂鍋採用古老的傳統手工製法製作,產品內外光潔、皮薄質細,天然綠色健康,因而被市場所喜愛,銷往中國各地。

王文兵的兒子王志在大學期間選擇陶瓷專業進修,畢業後又到景德鎮學習陶瓷製作,回家後繼承父親的「衣缽」,掌握了傳統手工砂器製作的所有工序和要領。如今,王文兵以兒子的名字命名的「王志砂鍋合作社」已全面建成投產,他還在村裡招募了有製作黑砂鍋經驗的工人,每年可生產2萬餘件各種砂器。

「一件砂鍋要經過和泥、踩泥、制坯、上釉、燒坯等十多道工序,花費一個多星期時間才能做出來。如果一批同時做,要用一個多月。」王文兵說,南和黑砂鍋製作選料考究,燒制出來沒有裂紋、雜質。 朱貴文 攝

目前,王文兵和兒子在「守護」南和黑砂鍋的同時,也加入了「創新」。合作社生產黑砂鍋、燉罐、藥鍋、茶具等十幾種產品,王志正在開發茶具、花瓶、工藝品等新產品,並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以及繪畫等技藝融入其中,「要為砂器加入色彩,讓砂器不再樣式單一、顏色灰暗,而是色彩絢麗,各類產品百花齊放」。

「我和我的父輩們都是靠黑砂鍋養活大,對這砂鍋有了感情,我希望年輕人能夠一直把這項工藝傳承下去,把南和黑砂鍋工藝發揚光大。」王文兵說。(完)

相關焦點

  • 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傳承中醫經典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坤丹製作技藝的傳承人高佔龍師傅展示定坤丹製作工序。楊靜 攝  中新網晉中9月21日電 (楊靜)近年來,資源大省山西力求擺脫「一煤獨大」困局,積極尋求資源轉型。作為晉商發源地,山西流傳下來的眾多百年老字號企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 來自山西長治的五大知名特產美食,作為長治人,你務必要嘗嘗
    山西長治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而且,長治市及其所轄各縣、縣級市還有很多特產美食,值得品嘗。襄垣黃土蛋黃土蛋是在繼承祖傳工藝基礎上,用當地鮮雞蛋和多種中草藥,經砂鍋浸泡、蒸煮、再加以真空保鮮包裝、高溫滅菌而成。
  • 為什麼說砂鍋還是山西平定的好?
    使擁有傳統工藝文化的平定砂鍋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4年,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列入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山西平定砂鍋,遵循嚴格的傳統手工藝製作而成,使其煲出食物的酣香味美,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好鍋。
  • 景泰藍火鍋製作技藝:匠心傳承與創新!
    景泰藍火鍋製作技藝:匠心傳承與創新新聞中心記者/劉子燁 王也宏峪 淶水臺△景泰藍火鍋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中國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淶水縣的景泰藍火鍋製作技藝始於清朝,傳承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 山西長治潞商後裔守護400年古村落 官民合力「留住鄉愁」
    山西長治郊區古村落延續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鎖 攝中新網長治7月26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山西東南太行山腹地,早期晉商代表——潞商的後裔子孫守護著祖先的深宅大院數十年。如今,在官方、民間合力保護下,這片延續數百年的古建民居正在恢復生機。
  • 山西會館傳承292年,攜手共創30年——山西會館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晉公館是由萬泉人(今山西祁縣)柴璠在明代中期所建,當時他住在崇文門外,就把自己的宅子開闢為三晉會館,供同鄉聚會,之後到了萬曆年間,晉商生意越做越大,山西商人建立的會館也漸漸多了起來。會館的基本作用就是聯絡同鄉之間的感情,同時規範商人們的競爭行為。如今晉商雖已沒落,但山西文化、晉商精神卻一直在晉公館裡煥發生機。
  • 山西老鄉讓長治走向舞臺中央
    對山西而言,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快速集聚起一個國家級紫外半導體光電產業集群。如今,中科潞安已經擁有從紫外LED設備研發、晶片生產到外延工藝的全套技術儲備,擁有包括17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7項軟體著作權在內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躋身國際一流研發梯隊。
  • 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
    石安林供圖中新網長治11月28日電 題: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作者 吳瓊 鮑曉明 李冬芳化料、壓坯、做胎、鏨花、焊接、拉絲、打磨……一件手工打造的精美銀器往往需要十幾道甚至二十餘道工序,而這每一道工序仍需要若干小工序才能完成。
  • 山西非遺|匠心晉韻之山西三寶
    匠心晉韻,山西三寶漫長的歷史長河三晉大地的傳統技藝珍寶經過歲月的衝刷不斷創新,不斷融入現代科技而這上好的漆器從木胎選材到成品需要半年的時間製作推光漆器的工藝更是特別複雜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每道工序又細分幾個步驟
  • 山西工美產業積極加強傳承和創新,不斷激發新動能
    以此為目標,山西工美產業積極傳承和創新三晉文化,推出傳統工藝、文化驅動、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促使山西工藝美術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形成了百家爭鳴、蓬勃發展的新氣象、新態勢、新局面。以傳統為本,以創新為要,為我省文化產業繁榮注入動力工藝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 山西長治街頭早餐攤,砂鍋方便麵最貴的12塊錢一碗,吃的人真多
    一般人都是著急忙慌,或者是感覺沒有什麼可吃的時候會吃方便麵,很少有人會到街上去吃煮好的方便麵吃,但是山西長治的街頭有一種特色早餐就是砂鍋方便麵,方便麵是用砂鍋煮出來的,有人說砂鍋煮出來的方便麵味道有什麼不同呢?具體有什麼不同誰也說不清楚,只是砂鍋有保溫功能煮好的方便麵不容易變涼。
  • 「杏花樓」「聚德華天」:用傳承、創新駐留舌尖「情思」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題:「杏花樓」「聚德華天」:用傳承、創新駐留舌尖「情思」 新華社記者周琳、高健鈞、陳旭 民以食為天。「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月餅製作工藝如同畫師作畫,先從簡到繁,再化繁為簡。」劉曉冬說。  始建於1851年的杏花樓,從1928年起推出月餅至今,便一直採用嫦娥奔月作為包裝主題。當時,老闆請到上海著名的畫家,為包裝製作了一幅「八月中秋月更明,月裡嫦娥舞蹁躚」的圖畫。
  • 南和小米煎餅:傳承百年美味(圖)
    南和小米煎餅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趙國強當日給記者演示製作過程。  南和小米煎餅,以其香嫩鬆軟的口感,獨特的小米香味,多種營養成分深受百姓喜愛。其簡單的製作方法,更是傳承百年。2016年,南和小米煎餅製作工藝申請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道邢臺美味,正走出邢襄,邁向全國。趙國強制作的小米煎餅。
  • 開封百年點心店:四代人默默堅守一份家鄉的甜蜜
    開封百年點心店:四代人默默堅守一份家鄉的甜蜜 2019-01-05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山西長治這四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長治,山西地級市,下轄4區8縣,是國家森林城市 、色魅力城市、城市品牌地級市百強榜。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山西長治這四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1904年創建,前身潞安中學堂,是長治第一個新學堂,100多年的風風雨雨,學校多次遷址更名,由潞安中學校、省立四中、長治初級中學、民族革命中學,直到1952年改現名,並沿用至今。2019年,該校600分以上人數76人,位居長治市第一。
  • 山西迎來「大工程」,耗資35億打造「山西文旅第一城」,就在長治
    山西迎來「大工程」,耗資35億打造「山西文旅第一城」,就在長治!說到山西,人們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起煤、汾酒、醋等頭銜。 作為我國文化的一大發源地,自古以來在山西這片土地上就發現了人類果凍的跡象。 另外,由於這個原因,民間也流傳著「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說法。
  • 吳國俠:永州米粉工藝技術傳承與創新
    (二)傳統永州米粉製作工藝技術主要問題 傳統工藝技術生產米粉沒有標準可依,全憑師傅的經驗判定與操作。 二、創新的永州米粉製作工藝技術 永州文明米粉傳人尹新利堅守祖訓和職業道德,高擎「用良心做放心米粉」的旗幟,率領「全國放心糧油示範加工企業」——永州市華利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堅守米粉加工陣地20餘年,為了傳承和保證永州米粉質量,創新和提升永州米粉品質,與市糧食行業協會、市糧食經濟科技學會、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山西長治 古建風韻
    山西長治 古建風韻 2020-05-17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山西長治的4大知名特產,來看看你都認識嗎?
    不知道大家對這山西長治的知名特產是否去了解過,這裡物產豐富,特產也及其特別。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長治的特產都有哪些吧!1.山西長治知名特產:上黨臘驢肉驢肉是這長治的知名小吃,在這裡是尤為出名,來到這裡的遊客也不忘要品嘗品嘗這道美味了再走。在當地,對於這驢肉最常見的吃法便是這臘驢肉,採用當地新鮮的驢肉加入各種調料進行滷製,其做工非常考究。
  • 花西子X李佳琦X人民日報新媒體《非一般非遺》,探索苗銀的守護與傳承
    如此珍貴的苗族銀飾,卻因傳承之難,被困於深山。為了讓更多人看到苗銀之美,弘揚苗族非遺文化,《非一般非遺》第一集《大山裡藏著個銀匠村》應運而生。 而作為非遺傳承夥伴以及非遺探索員,花西子與李佳琦此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攜手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以苗族元素作為設計靈感,將傳統工藝融入時尚彩妝,創造出一款苗族印象高定系列彩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