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2020-12-22 撓痒痒科學膠囊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首次訪問亞洲的前夕曾說日本是個「戰士國家」,需要認真對待。川普的評論只是普遍看法的一個例子,日本是一個武裝精良的老武士而已?

直到20世紀「武士道」在日本還沒有被接受

武士仍然是日本文化中最受認可的方面之一,並且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文學和藝術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件使這個形象複雜化,因為武士形象的人設,被各方用來解釋日本法西斯的暴行。這一衝突的遺留繼續影響到日本的國際關係,也是作為與中國和解的主要障礙。

日本作為一個軍事國家的描繪通常集中在「武士遺產」,特別是武士道的概念,他們稱為「成為勇士的路」。武士道被普遍視為一種古老的武術道德,先引導武士,後來引導日本現代戰爭的士兵。

雖然統治日本的武士表面上是一個「武士階級」,但在1860年代以前,他們200多年的在國內外沒有重大衝突。在此前的日本還沒有被廣泛接受的武士道德,直到20世紀,「武士道」這個詞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武士道」對標西方的「騎士精神」

19世紀出現了許多新的民族國家,其中包括二戰時期的三大軸心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1868年將國家置於帝國統治之下的明治維新之後,新政府需要說服日本人民認同他們的新民族國家。和德國和義大利一樣,日本的許多人都在尋找國家的身份,為了尋找一個標榜,許多日本思想家望向了英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統治者。

他們所觀察到的英國正在經歷一場「中世紀」的復興。騎士和騎士精神是流行的文化主題,許多公共和私人建築模仿中世紀城堡的外觀。這些趨勢激發了一些日本思想家在1890年左右在自己的傳統中尋找等值。他們把武士和歐洲的騎士比較起來,把武士道提到日本的俠義和君子的層面上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勝利。給武士道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改變了它。在戰爭之前,武士道被視為一種相當於西方理想的潛力,戰後日本的情緒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而武士道也反映了這些情緒。

這個詞現在意味著自我犧牲,愛國主義和對天皇的忠誠。它的發起人現在把歐洲的騎士精神視為「僅僅是女性崇拜」,而不如「男子氣概」的武士理想。這種新的「帝國武士道」迅速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1945年以前,這種思想一直在日本被廣泛用於民用和軍事教育中。

甲午中日戰爭

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初識「武士道」

1895年以後發生的武士道熱潮也恰逢中日關係急劇轉變。在戰後的幾年中,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前往日本學習,做生意或政治流亡,而那些在二十世紀初到達日本的人,特別是在日本1904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勝利之後,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

中國學生在日本的學校和軍事院校開始學習了「勇士之路」,就像他們的日本同學一樣,他們被教導說武士道是日本現代化和軍事成就的關鍵。

他們沒有理由懷疑這些論調,因為證據似乎強有力的。相反,有影響力的中國改革者,如梁啓超,尋找自己的武士傳統,這可能有助於中國的崛起。後來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當時是日本軍事學院的一名軍校學員,武士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國後也試圖在中國灌輸類似的軍事精神。

晚清的中國留日生

二戰後鬆散結束

「帝國武士道」意識形態被用來灌輸1930年代入侵中國的日本軍人,並於1941年襲擊珍珠港。因此,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就可以解釋日本的戰時行徑了。

抗戰時期的

二戰後,武士道被全面否定為危險的意識形態。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武士道被提出,成為日本復甦和經濟快速增長的文化解釋。這個新的武士道一般強調忠誠,美德,誠實和自我犧牲,同時拒絕公然成為軍國主義分子。

幾十年後的今天,主流的「武士道」與理想化的歐洲騎士精神所激發的早期理論非常相似。右派少數激進分子試圖恢復戰時武士道,推行歷史修正主義,有時甚至是非常極端,但現在這些民族主義者仍然是政治上的少數派。

日本戰敗

歡迎關注「撓痒痒科學工作室」,更多有勁的內容隨時送達。

相關焦點

  • 主題內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隱喻
    主題內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隱喻導語: 武士所遵守的道德規範即為武土道。日本武士類似於中國的士大夫。他們為世襲制, 在日本社會屬於「士 層, 高高居於農、工、商之上,有著絕對的地位,屬於社會的統治階層。
  • 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美國有牛仔文化,中國有啥?
    縱觀古今中外強國,都可以看到一點:任何一個民族,無關大與小,只要有獨特的精神信仰,那麼往往就能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斯巴達,只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論國家規模微不足道,卻因尚武精神,而為世界矚目。 然而,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之風,美國有牛仔文化,俄羅斯有戰鬥精神,那麼中國到底有啥呢?
  • 營養師日本遊學團:富士山的影和武士道的魂
    營養師國際遊學團在富士山前合影7月4日和5日周末休息時間,營養師國際遊學團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日本遊覽,從赫赫有名的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到八幡宮(崇尚武士道精神的神社)到鎌倉大佛(富士山的頂部是由9個山峰將火山口團團圍住的,即吉田山口、須走山口的山頂——久須志嶽、成就嶽、伊豆嶽、朝日嶽,御殿場山口的淺見嶽、駒嶽,富士宮山頂的三島嶽和日本海拔最高處3776米的劍峰,以及白山嶽這9個山峰。
  • 因「武士道精神」,《亮劍》劇組被要求道歉,「李幼斌」霸氣回懟
    打得不錯,看到沒有,小日本鬼子也是爹娘養的,也是肉長的,子彈進去,照樣穿個窟窿!武士道怎麼樣,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日本是武士道的起源,類似於一種精神信仰,武士道精神講究的是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團體榮譽放棄自身,強調「不畏懼死亡」;其中切腹就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這也是二戰中日本敢死隊的極端反映。
  • 盤點日本的象徵;富士山、菊花、櫻花、武士道
    人類思維有個特點:會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長城和中國)或用部分事物代表全體(艾菲爾鐵塔和巴黎)。這就是所謂的象徵。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象徵,研究這些象徵或可以明白這些國家和民族的性格。富士山被日本人譽為「聖嶽」,是日本最著名的象徵之一。a,日本是一個建立在火山地震帶的群島國家,其中最著名的火山就是富士山。高3776.24米的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
  • 被誇大的武士道精神,拼刺刀前卸除子彈,日軍真的這麼「善良」?
    被誇大的武士道精神,拼刺刀前卸除子彈,日軍真的這麼「善良」?在中國艱苦啊的抗日戰爭期間,曾經出現過很多優秀的部隊,這些部隊的番號小編說都說不完,但是呢,有幾個部隊卻很特殊,那就是大刀隊和騎兵連。為什麼說這種部隊特殊呢?大家想一想啊,抗日戰爭期間是什麼年代?炮火紛飛的年代,也就是說是熱武器時代,卻冒出來兩個冷兵器時代的隊伍。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在當時十分盛行。當時的武士教育也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1)死的意義是什麼?起源於中國儒學、日本神道教、佛教的武士道精神中,以下詞彙被認為是武士道的精神信仰: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對於這些武士來說,踐行這些美德和責任就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詮釋,因此這就讓武士的死衍生了兩種含義:在完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或者說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後,那麼他的死亡本身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 日本女子武士道,是個啥樣子?據說生孩子跟一般人都不一樣
    眾所周知,日本性格最大的特色是武士道。武士道,似乎一聽是個男人的行事準則,其實不然,日本女人在武士道大行天下時,也以武家之妻身份,毫不苟且地踐行著武士道。日本有本書叫《女子の武士道》,專門說的就是這事。
  • 銀魂:它是一部講述武士道精神的動漫,網友:難道不是肥皂劇?
    其實銀魂的內容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個叫銀時的武士,如何守護最後的武士道精神。」坂田銀時是日本的最後一個武士,無論是在什麼作品還是精神上,坂田銀時都是最後一個。銀魂雖然是一個架空的時代,但更多的講述正在發生的故事,正在產生的情感。
  • 「武士道」的生死哲學不是切腹自盡,而是1個字
    談起日本文化,總是讓人不經意就想起武士道、劍道、俳句、茶道等藝術。關於武士道的精神,有人將其理解為「切腹自盡」「無謂犧牲」。其實,武士道的精神意蘊並不僅限於肢體上的衝突,而是心靈上的修煉。鈴木大拙認為,武士道與日本的禪學息息相關。
  • 日本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日本與中國文化的聯繫
    單看文化的方面,同時就喪失了向上的精神。返回來看,幕府在太平時期,就很迫切的需要一種先進的思想,作為社會的主流道德觀,宋學明確規定了君臣的等級關係,對於規範和穩定社會秩序,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易為幕府的統治者所接受,於是對朱子學派大加獎勵,促進新儒學的倫理道德日本化,這就成為他們取代佛教思想作為培養武士道精神的最好選擇。
  • 什麼是中國式江湖情懷?和日本武士道、西方騎士精神有何區別?
    特別是金庸的作品,無論從人物塑造、俠義精神還是細節方面,都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金庸帶我們認識了,一個充滿人間俠義的江湖;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個宏大的武俠世界。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國武俠小說的誕生其實是非常早的。追本溯源還要從「俠」文化說起。
  • 【人文】日本「武士道」的切腹自殺,目的是釋放寄宿肚腹中的靈魂
    隨著武士勢力的出現和加強,11世紀初期、日本開始形成超越莊園範圍的區域性武士團體。無數武士聚在一地,統一指揮,組成武士團。武士團成員在戰場上的武勇和對主人的獻身精神,是維繫武士團存在和發展的支柱理念。這些觀念,逐漸演變成武士所信奉的「武家習氣」、「弓矢之道」,也就是後來的「武士道」。在最具影響力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聞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
  • 明治維新150年︱何燕生:「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
    而且,涉及西方的話題也特別多,提及的西方人名甚至遠遠多過日本人名的數量(140人比20人。此據巖波文庫本末後的「人名索引及注」統計的結果)。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該書其實是一部關於東西文化比較的論著。既然名為《武士道》,新渡戶所講的「武士道」究竟指什麼呢?
  •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而日本島國溫暖潮溼的海洋性氣候環境特點使得和服設計得寬鬆透氣,為更好地適應日本的風土人情和氣候,一般的和服衣袍上就有8個多透氣孔,同時襟、袖、裾可以自由開合。和服中的「武士道精神」與民族心理傳統日本民族的性格特點通常是含蓄而內斂的。不管是日本的武士階級還是庶民階級,精神至上原則是始終不變的。
  •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二戰後 日本高層反而沒有了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當然,日本的最高領導人東條英機也曾「自殺」過。自日本投降以來,日本官員一直打電話來訪,媒體每天都在守護著他的家。他們害怕錯過英勇的首相腹部自殺的消息。但有趣的是,雖然東條英機每天都帶著刀和手槍,但他卻遲遲不肯殉國。最後,無法承受壓力的東條英機做出了一個滑稽的自殺秀。
  • 白小純的水澤國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白小純的水澤國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今天想跟大家討論一下《一念永恆》中主角白小純的水澤國度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覺得小編寫的好的,可以點讚轉發收藏關注小編,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在評論區指出,謝謝大家。
  • 刀光劍影讓人著迷,七款值得一玩的「武士道」題材遊戲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與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的精神信仰。
  • 二戰末期,日本提出「一億玉碎」到底是怎麼個碎法?
    二戰末期,隨著外部形勢的不斷惡化,日本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戰敗已成了板上釘釘的事。不過,日本國內許多狂熱份子卻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究竟是什麼是「一億玉碎」呢?原來當時日本有一億國民,所謂「一億玉碎」就是指全民皆戰死。那麼,日本當時到底是打算怎麼個碎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