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跳動時大腦也跟著抖一抖 有助於科學家對不同神經元進行準確分類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Mosher et al./Cell Reports動圖截圖

當心臟跳動時,大腦就會抖動。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這一運動來更好地研究不同類型神經元之間差異的方法。在3月10日的《細胞報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析神經元在一次心跳中記錄的波形變化,可以更準確地對人類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進行分類。他們表示,這項工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細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產生認知和行為的。

「我們正在記錄植入有神經外科手術電極的人類患者大腦的神經元,並且將神經活動與心跳活動對比,發現每次心跳時許多神經元都會改變其放電方式。」西奈醫學中心的Clayton Mosher說,他與艾倫研究所與Yina Wei同為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我們當時想,'好吧。這令人驚訝!'」

但當研究小組進一步放大時,他們意識到神經元並沒有以不同的方式放電;相反,大腦在抖動。每一次心跳,大腦都跟著抖動,以及神經元在頭骨內的位置都會發生輕微的改變。科學家們估計,在一次心跳中,神經元的移動幅度約為3微米,比一根頭髮的寬度還小。這種運動產生了神經元放電的差異。

「我們從許多人認為是大腦運動而不是神經活動的結果開始。他們認為這是嘈雜的。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實驗的局限性。」艾倫研究所、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Costas Anastassiou以及Cedars-Sinai醫學中心的Ueli Rutishauser說。「我們能夠證明的是,如果以一種聰明的方式利用它,大腦的這種自然發生的運動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我們所記錄的細胞的信息。這是因為測量來自大腦不同位置的同一個神經元的活動提供了關於神經元的額外信息。」

傳統上,科學家是根據神經元的波形來對其進行分類的,波形是每個神經元在「尖峰」時,即每次激活時所發出的特有的電活動模式。每個神經元的波形形狀不同。通過檢測波形的寬度,科學家可以準確地將神經元分為兩類:窄型和寬型。

現在,由心跳引起的微小的大腦運動使科學家能夠更準確地測量波形形狀。當神經元與電極之間的距離改變時,測量到的波形也會改變。通過測量這些變化,研究小組發現它們可以區分人類海馬體中三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窄峰(NS)、寬峰1 (BS1)和寬峰2 (BS2)。每一類神經元都有不同的放電特性:研究人員發現BS1神經元的活動與伽瑪波相協調,而BS2神經元的活動與theta波相協調。

「伽馬波和theta波是大腦中與認知高度相關的活動模式。例如,我們知道,記憶和學習與振蕩是緊密相連的。我們知道,注意力與伽馬射線振蕩密切相關。」

「歸根結底,要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需要了解大腦中存在哪些不同類型的細胞,以及這些細胞類別如何相互作用以產生認知和行為。」他說,「人們需要能夠跨越各種尺度,才能了解微觀世界是如何引起宏觀世界中發生這種行為現象的。我們的工作首次揭示了如何在人類大腦的尺度之間建立起這樣一座橋梁。 」

神經科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神經元在活人身上的表現,與單獨研究大腦切片時的表現,往往存在差異。通過對人類腦組織的記錄,研究人員能夠建立單細胞模型來模擬真實神經元的生物物理特徵和形態。該模型將活體大腦和體外大腦切片記錄連接起來,作為一種新的神經元分類工具。人類神經元的計算模型可以用來更好地理解我們從植入電極的活人身上記錄的信號。

「最終,我們想要了解的是,第一,人類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是如何對認知和行為做出貢獻的。」 Mosher說,「第二個目標是研究心跳和呼吸如何反過來影響行為或認知。」

相關焦點

  • 心臟跳大腦抖 神經元分類更精確—新聞—科學網
    心臟跳動時大腦會發生抖動,現在,研究人員能利用這種運動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析一次心跳期間的神經元波形變化,可以對人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進行更精確的分類。這項研究有助更好地理解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認識和行為。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細胞報告》。 按照慣例,科學家基於神經元的波形對其進行分類,波形即每一個神經元在處於激活狀態時所發射的特徵電活動模式,也就是「尖峰」。每一個神經元的波形各不相同,通過測量波形的寬度,科學家可以將神經元分為兩類:窄波形神經元、寬波形神經元。
  • 心臟跳大腦抖神經元分類更精確
    心臟跳動時大腦會發生抖動,現在,研究人員能利用這種運動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析一次心跳期間的神經元波形變化,可以對人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進行更精確的分類。這項研究有助更好地理解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認識和行為。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細胞報告》。 按照慣例,科學家基於神經元的波形對其進行分類,波形即每一個神經元在處於激活狀態時所發射的特徵電活動模式,也就是「尖峰」。
  • 神經元如何排列組成大腦?科學家發現隱形指令
    斯坦福科學家通過顯微鏡觀察和數學建模,發現了神經元組合成大腦神經網絡所遵循的隱形指令,這項技術有助於生物工程師引導幹細胞培育身體器官。生命中處處有各自特定的形態:鳥的羽毛長短各異,玫瑰的花瓣裡短外長。科學家發現大腦的生長也一樣,也要遵循某種形態指令長成特定的形象。這份新研究的研究人員想搞明白,究竟是什麼看不見的生長信號,指引著特定種類的神經元聚集在正確的位置,長成大腦組織?研究人員選擇了長約1毫米的扁蟲的大腦進行研究。這種蟲斷頭後還能再長出一個新頭。
  • 心跳時大腦抖動的方式說明了啥?
    2020-03-12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當心臟跳動時
  • 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抖起來了!
    見了人一言不合就抖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抖莫不是動圖卡了吧?明明就是90後輔導員喊你一起來抖抖抖最近這樣一段魔(sha)性(diao)的抖肩舞在各大高校校園刷屏了反正小編不由自主滴跟著抖了抖治好了多年未愈的頸椎病和肩周炎「小花梨」也想用這個魔性視頻呼籲童鞋們多做運動,拒絕肥宅 只需要瘋狂抖肩
  • 為什麼睡覺時身體突然會抖一下?是疾病來臨的徵兆?別大意了
    為什麼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這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叫做臨睡肌抽躍。我們的肌肉受到神經的控制。正常睡覺時,大腦休息,神經活躍度下降,肌肉陷入低張力的狀態,身體會變得很平靜,不會動來動去。
  • 為什麼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真是大腦怕你死了?多年的疑問……
    據說,睡覺時身體抖一下,都是 身體在長個兒" "我有點 缺鈣 了,昨晚神經系統向我發送了一條抖動彈窗" "大腦擔心你睡著睡著就不行了,想測試一下 身體是否還活著, 所以動彈一下。" 言歸正傳就是有時自己睡著沒多久感覺身體會騰空猛然墜落的感覺就像要掉下床去了一樣接著身子會突然不自覺地抖動一下 抖也就算了 把自己嚇一跳 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睡覺時會突然「抖一下」?知道答案嚇一跳!
    聽得最多的大概是說你在長個兒,但是網上一搜,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是缺鈣,也有人說神經系統發現你陷入睡眠,很久沒活動,所以它就動動你,就是說大腦不知道你「睡死」了沒有所以把你嚇醒試一下!看了網上關於「睡覺時突然抖一下」的各種說法,小脈也是嚇一跳!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傳言呢? 跟缺鈣有關係?
  • 教你一招:身體累了?踮踮腳抖抖腎
    教你一招:身體累了?踮踮腳抖抖腎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2  來源: 南方日報   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和中老年人容易出現腎氣虛弱,表現為疲勞、失眠、容易感冒等,這都是腎氣消耗過多引起的。
  • 公司女領導雙手忍不住地抖,握筆寫字都成了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但5年前,上面換了領導,她發現自己在和陌生的領導吃飯時,右手就不聽使喚地不停抖,「開始沒那麼嚴重,忍一忍也就過去了」,阿芳說,隨著病情進展,右手的震顫更加明顯,特別是做一些精細動作時——如穿針引線、綁鞋帶、系扣子非常困難。最近,她連握筆寫字都難以完成,簡單拿起杯子喝水的動作也抖個不停。
  • 為什麼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真是大腦怕你死了?多年的疑問...
    據說,睡覺時身體抖一下,都是身體在長個兒""我有點缺鈣了,昨晚神經系統向我發送了一條抖動彈窗""大腦擔心你睡著睡著就不行了,想測試一下身體是否還活著,所以動彈一下。"把自己嚇一跳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網紅抖肩舞有三種人抖不得
    抖肩舞不治病但喚醒了運動意識跟著簡單的音樂節奏,肩膀一前一後抖動,連表情都不需要,就可以成為最酷的抖肩舞舞者。抖肩舞的主要動作是抖肩膀,這的確可以放鬆肩頸,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舒服一些。但是,這種模仿MV的舞蹈不像廣播體操,有規範的動作或標準。
  •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瞬間被驚醒!為什麼?為什麼?被這答案嚇哭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瞬間被驚醒!為什麼?為什麼?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例如打嗝、眼皮跳動、睡眠中肌抽躍,或緊張、疲勞時出現的肌抽躍。偶爾睡覺時突然抽動一下,屬於正常現象,現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為什麼會有臨睡肌抽躍症?
  • 男人尿完之後會「抖」一下,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人體感覺到冷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熱的指令,之後身體骨骼肌會通過應激反應產生大量的熱量,就會出現冷顫。那麼,此時就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喝完酒嘔吐完之後,不抖一抖呢?2、也就是女性在排完尿液後,為什麼很少出現抖一抖的現象呢?也因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另外一種理論……就是:尿完尿抖一下,可能與血壓有關。許多人只知道尿液會影響膀胱,並不知道還會影響到血壓。
  •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了一下?為什麼總在午睡時抖動,晚上很少抖?
    想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中午趴著睡覺時,身體莫名其妙的就抖了一下,有跌落樓梯的感覺,人也立刻清醒了,只是眼睛不願意睜開而已。為什麼一個人睡覺時會有這樣的經歷,而且多是在午睡時發生?關於睡覺抖動,網傳的說法頗多,有人說是大腦在試探有沒有死亡,有人說是暗示在長個,也有人說是缺鈣……到底誰說的對?在這些說法中,最不靠譜的就是長個子之說。抖一下就能長個子,乍一聽真能讓人相信。小孩子睡覺時抖動,多是雙腳突然蹬一下,有拉伸之感,自然會讓父母聯想到長個子。這種想法雖好,卻不現實。
  • 睡覺突然抖一下,有腳踩空的感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看完你就懂
    人這一輩子,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用在了睡覺上,如果睡眠總是不足,就會很疲憊,四肢無力,對身體健康也會有很大的影響,並且還可能誘發一些疾病。因此,有一個好的睡眠,對人們的健康是尤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睡覺的時候突然一抖,感覺像是踩空了一樣,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睡覺時身體一抖,有踩空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 科學家:心臟停止跳動後,你的意識會持續
    人死時會經歷什麼?自己死亡自己知道?人死會去到哪了?心臟停止跳動後,你的意識會持續?好人去天堂?壞人去地獄?自殺會墮入無間地獄,無處投胎?還是過忘川河?走奈何橋?喝孟婆湯因為你的大腦一直在工作?今天,我們從多種角度出發,以科學家的實驗研究為據,來看看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是什麼回事?3類疾病得多警惕
    我夢到自己走樓梯踩空摔下去了,然後就抖了一下,我有明顯的感覺。」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即將進入甜美夢鄉,突然觸電般地抖了一下,又或不由自主猛地踢一下然後瞬間被驚醒!有人說缺鈣,有人說還在長個兒,也有人說是神經系統向你發送了一條彈窗抖動。
  •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知道答案嚇一跳!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知道答案嚇一跳!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就是剛入睡時身體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或踏空的感覺。 有數據表明,大約70%的人在睡夢中抖過。 什麼是肌抽躍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例如打嗝、睡眠中肌抽躍或緊張、疲勞時出現的肌抽躍。
  • 健康科普|為何睡覺時腿突然一抖像踩空?
    伴隨著覺醒的是你的身體會突然抽搐或者猛抖一下,有時候動作很大,甚至會嚇到身旁的喵星人。   為啥我們睡著時會突然猛地抖動一下,而且恰好與你夢中踏空的感覺同步?告訴你真相——這叫肌抽躍,常在睡覺時發生,睡覺時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大腦會認為身體快要死亡了,所以它會發送一個脈衝使身體覺醒。常發生肌抽躍的人一定要注意,這表明你這時的身體機能不是很好哦。」   很多人對此信以為真,根據科學理論,這種現象並非是不健康的表現,也不是因為大腦誤以為你快要死了所以測試一下,因為大腦其實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