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才是麻辣燙之王?

2020-12-10 界面新聞

到今天,楊國福麻辣燙全國5616家,張亮麻辣燙全國5249家,它們均發跡於東北哈爾濱賓縣。

「hot hot hot」是麻辣燙的英文名,如同「hot」的釋義一樣,麻辣燙不止在國內很火爆,還備受國外食客的追捧,門店都開到了國外。

​萬物皆可麻辣燙,可謂是無所不涮、無所不燙。地裡的、水中的、飛的、遊的、跑的,在鍋裡群英薈萃,水乳交融,最後形成一碗和諧的整體。

麻辣燙之所以能成為國民小吃,東北人功不可沒,他們把這款街邊小吃改良的更具普適性。

誰都不會想到,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品類也能孕育出大型連鎖企業,是楊國福和張亮改變這一切,兩個品牌門店總和超上萬家,門店總數超過進入國內市場已有33年的連鎖巨頭肯德基,單個品牌門店數還多過麥當勞。

今天,咱們來聊聊麻辣燙品類,分別看看這些頭部麻辣燙品牌的發展軌跡,看它們各自的生意經,以及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商業帝國的。

往下講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麻辣燙到底是四川的還是東北的?

麻辣燙起源於四川,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但卻是東北人把麻辣燙開遍全國。

據說麻辣燙是巴蜀長江沿岸的船夫創造出來的,他們長期處於陰冷潮溼的環境中,為了驅寒除溼,他們在鍋中放入各種食材,佐以花椒、辣椒調味,但那時的成都,根本還沒有麻辣燙這個說法,都管麻辣燙叫做串串。

最早的街邊麻辣燙非常簡陋,就是路邊攤,把火鍋食材用竹籤子串起來,任人挑選。將菜品煮熟後,把食材從竹籤上捋下來放到碗中,而現在的麻辣燙只是將步驟做了省略。

因為很多「麻辣燙串串」在馬路邊上起家,也就有了後來為什麼那麼多家串串店都叫馬路邊邊。

實際上,麻辣燙與火鍋、冒菜、串串同屬一大家子,麻辣燙是串串、冒菜的前身,串串與火鍋則是孿生兄弟,冒菜又是火鍋的一人食版,它們關係親密但有些不同。

在網絡上有這樣的一張圖,分別從是否帶湯、是否帶籤、烹飪方式給它們做了區分。

圖片來源:騰訊地圖

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有湯汁、需搭配蘸料、米飯食用,由廚師烹調,口味更傾向於火鍋。

串串也稱之串串香,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將各種食材串在籤上,放到滾燙的火鍋裡涮著吃。不過還有另一種形式是由廚師煮好,再澆上紅湯鍋底或拌料直接拿起籤子吃,省去自己涮的過程。

把幾者的關係捋清楚了,那咱們再來看看,東北人在麻辣燙品類裡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說四川人創造了這個街邊小吃,那東北人則是將品類做大做強、推向全國的幕後推手。

四川的麻辣燙當時已經傳至全國各地,同樣也來到東北,不過口味沒有多做改變,依舊是麻辣風味,其實並不合適不太能吃辣的東北人們,後來東北人把麻辣燙口味改造得更具普適性。

首先,麻辣燙被做了本土改造,融入骨湯來代替紅湯,降低辣度和油膩,還加入了北方人獨愛的靈魂麻醬,麻醬帶來的熱量非常適合寒冷的北方補充能量。

這裡必須提到楊國福,它對麻辣燙做了顛覆性的革命。他將牛骨高湯融入到湯底,還加入了奶粉和冰糖融合,得到一份奶白色、鹹中帶甜的美食,讓麻辣燙不僅能吃,還能喝湯,徹底顛覆川式麻辣燙。

其次,品類的崛起與當時經濟有莫大的關係。麻辣燙與米線、沙縣小吃一樣,都誕生於90年代,那個時代東北大批的職工下崗失業,走向街頭,最終選擇技術和資金門檻相對較低的餐飲項目再就業。

麻辣燙這個品類操作起來簡單,價格平價,又適合寒冷的北方,也就成了很多東北人創業的首選。

再者,產業集群讓麻辣燙走向全國。我們先來解釋什麼是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

用幾個例子來解釋,就比如全國85%的列印店都是來自湖南新化,國內八成的民營醫院都是莆田系,全國超九成的雞公煲店老闆都是莆田人,還有把包子、湯包做成全國大連鎖的,都是安徽安慶懷寧縣人一樣。

而把麻辣燙開成大連鎖的人,大都是來自哈爾濱一個口不足58萬的賓縣。除了楊國福、張亮,還有汆悅麻辣燙、馬玉濤麻辣燙、鴻興源麻辣燙等品牌,而且大都與楊國福有些「沾親帶故」的關係。

就這樣,東北人統治了麻辣燙並推向全國,而楊國福、張亮就是品類裡最強的兩個頭部品牌。

麻辣燙品類裡楊國福和張亮雙雄爭霸已成為常態,但背後還有很多優秀的麻辣燙連鎖品牌。雖然店數規模不及楊國福和張亮,但數量沒有上千也有小几百。

從全國範圍來看,東北地區誕生了最多的麻辣燙品牌,企業數和門店數最多的地區。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共16.1萬家,東三省相關企業數量總和佔到全國的27%,其中吉林、黑龍江分別以1.9萬家、1.5萬家排名全國前兩位。

圖片來源:企查查

楊國福、張亮自不必說,都來自東北哈爾濱賓縣,還有發家於吉林的川天椒麻辣燙,現有門店數706家,店數規模排名第四;(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

馬玉濤麻辣燙創立於哈爾濱,655家門店超半數的門店都在黑龍江;還有湯火功夫麻辣燙、汆悅麻辣燙、鴻興源麻辣燙等品牌均來自哈爾濱。(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

近年來,新晉了不少麻辣燙連鎖品牌,它們並非都發家於東北,但利用差異化定位同樣取得可觀的成績。

風頭最勁的是上海覓姐麻辣燙,2017年成立,3年時間躋身麻辣燙品類的規模第三;上海的小蠻椒麻辣燙專注外賣領域,獲三輪融資,成為滬上麻辣燙線上O2O品牌第一。

上海的紅唇串串香定位是幹拌串串,本質上與幹拌麻辣燙類似。品牌2013年成立,目前40家直營店,走是購物中心渠道,人均定價40-50元,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

背後還有一眾後起之秀,江蘇的王貴仁砂鍋麻辣燙、陳華勇麻辣燙、山東勾饞麻辣燙、陳亮世家麻辣燙,成都班花麻辣燙、浙江吉阿婆、青蔬撈燙,廣東滋麻官私房麻辣燙等。

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漆點餐研社整理

從全國的麻辣燙品牌來看,多數品牌都是通過加盟方式來攻城略地,但當圈地獲客階段達到頂峰,就要靠差異化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了。

接下來咱們挑選四個品牌來詳細講解,用幾千字講透它們的商業模式,看它們如何構建品牌壁壘。

麻辣燙之王是誰?

目前沒有人能下定論,從規模來說,楊國福和張亮旗鼓相當,前者全國門店5616家,後者全國門店5249家。(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截止11月27日)

從模式來看,都走連鎖加盟的模式進行擴張,從而不斷的擴張出自己的生意版圖,但是如今兩者的發展越發不一樣,也造就不同的盈利能力。

楊國福和張亮都來自於哈爾濱的賓縣,都是地道的東北漢子,而且他們倆是一對活在彼此陰影和光芒下的歡喜冤家,早就習慣了被人們拿來比較。

沒人會想到,他們會產生如此親密又對立的關係。

楊國福1970年生,張亮比楊國富小15歲,外界曾盛傳,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但張亮曾親口向《財經》澄清,楊國福是他「姑家的表姐夫」,按理算平輩。

楊國福是吃過苦的人,家裡五個兄弟姐妹,初中只讀了半年,15歲就輟學,在家放了三年羊。放羊之餘還得種地,養豬養雞。他還到過縣城收過破爛,從建築工地回收水泥袋子,縫補後轉賣給人裝炭。

就連楊國福回憶起那段日子,都自嘲說:「抖摟這些袋子,就像西遊記裡的妖怪出來了,呼呼的全是煙。抖完了滿身滿面的灰塵,只露出兩隻眼睛。」

1990年左右,楊國福投奔在哈爾濱的姑姑,跟著她擺地攤,夏天賣粥、熗菜,冬天賣羊肉串、烤羊腿,這也是他做餐飲的開始。

第一次接觸到麻辣燙,是看到一家「華辰快餐」的小餐館,每天都有顧客排著隊買麻辣燙,但當時他還並未開始做起麻辣燙生意。

90年代中後期,政府整理市容市貌,打擊街邊小攤販,楊國福才不得已花500元月租,租下一間半地下室的鋪面,繼續做著原本烤羊肉和鐵板魷魚的生意。

2000年,楊國福在妻子的鼓勵下嘗試做起了麻辣燙。他沒有拜師,而是自己用電飯鍋搞研發,他試過用豆瓣醬,也嘗試過炒辛香料,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後來他慢慢摸到門道,改良湯底,將東北的牛骨湯融合進四川麻辣燙當中,並在湯底中添加冰糖和奶粉,最終調製出湯汁呈現奶白色,口味鹹中帶甜,非常適合東北人的口味。

三年後,楊國福換了一個店面,擁有自己的招牌「楊記麻辣燙」,生意異常的火爆,開業半天就售罄。楊國福算是熬出頭了,也讓親戚朋友羨慕不已。

在東北講究人情關係,依靠親友謀生是普遍情況。楊國福覺得大家都是苦過來的,互相幫襯一起幹吧。兩年時間,楊記麻辣燙在親戚朋友的加入後,發展出二三十家店。

怎麼會走上連鎖加盟道路的呢?是因為受到當時哈爾濱一家連鎖包子的啟發,它在當地開出將近300家連鎖店,再加上競爭對手的陸續出現,才促使楊國福走上品牌化和連鎖加盟的道路。

2005年,楊國福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商標,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加盟。

彼時只有20歲的張亮才開始涉足麻辣燙行業,從事麻辣燙行業多多少少是受到楊國福的影響,同時自己也認可這個項目,入門檻比較低,容易做投資。

在此之前,18歲的張亮還在幫哥哥做酒水銷售,這份工作經常需要出差,也讓他品嘗到各地的小吃,在品嘗了川式冒菜後,便決定將它帶回哈爾濱。

2005年,張亮用兩萬塊積蓄開了第一家店,名為「陽光麻辣燙」,當時張亮並未在川式口味上做改良,消費者都不買單,門店只開了7個月就關張了。

後來他從頭再來,在湯底裡加入東北人愛吃的芝麻醬,在黑龍江大學租了一個旺鋪再做起麻辣燙生意,3塊錢一份,一天能能賣2000碗,一年能賺十幾萬。

張亮與楊國福的擴張道路很相似,最初都是通過親朋好友加盟開始起步,要求加盟門店的位置不能離自己門店太近。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出了二三十家門店,不過品牌叫什麼都有,並不統一。

隨著加盟體系越做越大,外地尋求加盟的人也紛至沓來,這也倒逼著他註冊「張亮麻辣燙」的商標,完善加盟流程和體系。

2008年,張亮麻辣燙在哈爾濱的阿城區開業,同時在這裡成立公司,公司十來個員工都是親友,主要工作是對接加盟商。

為解決加盟商的管控問題,2009年張亮在外地成立分公司,並走出東北,走到內蒙古、山東等地,初步攻下北方市場,然後考慮進軍全國。

圖片來源:楊國福麻辣燙官網

這時,楊國福在黑龍江省的加盟門店已經突破300家。

張亮後生勢頭生猛,2013年,楊國福、張亮前後腳在北京開出分店,據新零售智庫提供數據,到2014年11月,楊國福麻辣燙在北京已有147家店。不過張亮更快,1年半時間就做到了400家。

2015年,楊國福把公司總部搬到上海,正式啟動全新品牌升級戰略。

兩個人的出身也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發展方向,而且不同的商業模式也造就不同的盈利能力。

楊國福資歷更豐富,產品出身,所以他一直以來對原材料把控更加苛刻;張亮是酒水銷售出身,對公司經營頗有想法。當品牌規模化之後,楊國福和張亮逐漸走上不太一樣的道路。

① 靠加盟模式擴張

兩家公司都靠加盟方式進行擴張,統一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裝修費、設備款以及原材料訂購費用,但是加盟一家張亮要比楊國福更便宜些。

 
圖片來源:新零售智庫

通過兩者的加盟政策來對比,張亮麻辣燙加盟費、裝修費、設備費都要比楊國福更低,不包括房租、人員成本,張亮麻辣燙投入費用在13萬左右,而楊國福麻辣燙則需要20萬元起。

楊國福2006年開放加盟,目前全國5616家店,每年以平均400家店的速度在增加;張亮2008年對外開放加盟,目前全國5249家店,每年以平均437家店的速度在增加。

雖然張亮起步要晚於楊國福,但以更低的加盟費吸引加盟商,讓他得以快速增長門店規模,從而趕上楊國福的發展腳步。

從人均定價來看,楊國福麻辣燙價格稍貴,24.8元/斤,張亮麻辣燙是22.8/斤。

據《2020年中國餐飲線上外賣排行榜》數據顯示,張亮麻辣燙排行第5,而楊國福排行第8位。因為人均更實惠,張亮在外賣平臺上更吃香,其訂單銷量要高於楊國福。

② 重資產VS輕資產

看似兩者的市場規模相差不大,但背後的盈利模式隨著門店數增加在一步步拉開差距,不同的盈利模式,造就兩者不同收入結構。

據《財經》報導,楊國福集團2019年營收預計13億元,加盟費只佔兩成,其他多來自銷售;而張亮公司年收入6000萬,利潤2000萬,主要來自加盟費。

前者的盈利能力更強,營收是後者的21倍。楊國福偏向於重資產模式,辦工廠、做商貿,收入來源較為多元;而張亮採用輕資產模式,專心做一家管理公司。

圖片來源:楊國福麻辣網官網

楊國福在全國建立九個物流基地,全國統一配送湯料包、調味品,冷鏈配送部分涮品。

楊國福走的是重資產模式,一直把供應鏈攥在自己手裡。為此楊國福還把公司總部遷來上海,2018年,更是斥4億巨資在四川成都建成工廠,總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

據了解,該廠至少能滿足1.2萬家加盟門店的調味料需求量。這麼一看,楊國福是按照上萬家店規模去搭建上層供應鏈系統的。

圖片來源:張亮麻辣燙微博

相比楊國福的重資產,張亮麻辣燙顯得輕很多,以外採代替自產,公司總部統一採購配送底料、調味品,所以張亮的盈利能力要比楊國福弱一些,但是勝在模式輕,張亮複製速度更快。

兩個品牌從東北出發走向全國,不約而同的向海外進軍。目前,楊國福已在加拿大、東京開了3家店。張亮聯手胡家小館進駐日本,在日本開出9家門店,2019年更是進軍紐約、加拿大、韓國和泰國。

麻辣燙雙雄競爭還在繼續,最終誰能衛冕稱王,還要看它們各自接下來的發展規劃。

如果說知名的麻辣燙品牌多來自東北,那如今格局已經被打破。兩個在上海起家的新秀,正以新的姿態改寫麻辣燙江湖。

所謂後生可畏,覓姐麻辣燙(簡稱覓姐)2017年在上海創立,3年時間門店數發展至826家,麻辣燙品類裡店數排名第三,數量僅次於楊國福和張亮,超越一眾東北麻辣燙品牌。

2015年創立的小蠻椒麻辣燙(簡稱小蠻椒),成立兩年便獲得天使輪融資,以線上O2O的模式率先成為第一個獲得融資的麻辣燙品牌,目前全國門店已達到140家。

當楊國福、張亮已經成為麻辣燙品類裡的頭部品牌,門店開滿全國,覓姐和小蠻椒才剛起步。

覓姐創始人張曉慧1989年生,小蠻椒創始人郭傅楠1988年生,80年代尾巴的他們思維更接近90後。兩個後生上升勢頭很猛,利用新思維改寫麻辣燙品類傳統模式。

2015年,張曉慧背包隻身來到上海,住50元一天的青年旅社開啟她新的創業之路。

她小學5年級輟學逃離家鄉,機緣巧合練起摔跤,榮幸的進入國家隊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退役後曾當過一段時間的教練。2012年,放棄安定的生活,回到家鄉創業開咖啡店,但後又因炒股虧了幾百萬。

幾輪折騰後,她賣掉家產揣著50萬到了上海繼續打拼。剛到上海第一年,她開過快餐店、做過外賣,走了不少彎路才慢慢摸索出新的商機。

彼時的郭傅楠剛放棄淘寶運營工作,創立了小蠻椒,起因是因為初戀女友愛吃麻辣燙,但每次吃完都會拉肚子,所以他立志要改變麻辣燙好吃,但不衛生健康的矛盾。

2015年郭傅楠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靜安開了第一家店,兼顧堂食和外賣,生意不溫不火。在他開第二家店時,他改變傳統模式,堅決砍掉堂食專注做外賣。

說實話,當時楊國福和張亮已經開滿大街小巷,做與他們相同的模式,根本無法從競爭中跳脫出來,小蠻椒反其道而行,恰恰是聚焦的優勢,讓它在後來的經營裡更順利。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開出5家門店,銷售額超1000萬。2017年,小蠻椒便獲得靠譜投的天使輪融資。

圖片來源:覓姐麻辣燙官網

同年6月,覓姐在上海成立,以「可以喝湯的麻辣燙」slogan重新樹立麻辣燙健康的品類印象,品牌人群更聚焦,定位為18-25歲的女性。

覓姐首先從外賣場景切入麻辣燙賽道,以改造翻牌的形式擴張,從而快速形成品牌密度。從第一家店到2018年僅一年多時間,覓姐全國開了600餘家門店,遍布18個省,35個城市,復購率約為67%。

與楊國福、張亮傳統加盟模式不同,兩個後起之秀能在這麼短時間發展至現在的規模,靠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勁。這裡我們將兩個品牌做個對比,分別從模式、定價、供應鏈來看看他們的經營之道。

① 模式:線上O2O VS改造夫妻店

麻辣燙外賣在外賣平臺很常見,但是2015年專注做麻辣燙外賣品牌並不多,小蠻椒就是其中之一。

小蠻椒在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就把原本佔營業額六成的堂食砍掉了。當時營業額的確下滑的厲害,但經過一些列調整營業額就有所好轉。

首先,把不適合外賣的產品全部砍掉,縮減產品數量,讓產品能夠更聚焦。

其次,改良傳統麻辣燙口味。傳統麻辣燙一般用奶粉調味,而小蠻椒用牛奶調味,為了迎合南方人口味,降低麻醬的用量,並自主研發出秘制醬料。

圖片來源:小蠻椒麻辣燙公眾號

最重要的一點,縮減線下門店面積。店內沒有堂食,多以50㎡為主,全部作為廚房用地,並規劃專業的外賣動線,出一份餐只要31秒,高峰時期能出至少300單。

這種線上O2O的模式相比傳統數據不透明的加盟模式,更受到資本的青睞。

小蠻椒融資歷程,圖片來源:天眼查

據天眼查顯示,小蠻椒成立以來已經完成3次融資,前後獲得靠譜投、番茄資本的天使輪、A輪投資,2019年2月,絕味鴨脖與餓了麼聯合發起的絕了基金對小蠻椒進行A+融資。

如今小蠻椒大部分的門店是外賣店,也有出現有少量堂食的小版本門店,並且在資本的助力下,這種線上O2O的模式讓小蠻椒取得快速的發展。

圖片來源:餓了麼

同時憑藉線上O2O的模式,讓它成為品類「訂單王」。2019年,小蠻椒以月均5105訂單,成為全國麻辣燙線上外賣單店月均量第一,而其當時門店只有64家,年度交易額就能達到1.5億。

摔跤是項講究技巧的運動,覓姐創始人張曉慧作為摔跤選手,在生意戰場上同樣也懂得運用技巧,讓它快速躋身於麻辣燙品牌規模第三。

在創立覓姐麻辣燙品牌之前,張曉慧先創建了一家項目孵化公司,定位為新餐飲品類運營商,覓姐麻辣燙則是從這個公司孵化出來的。起初,張曉慧只想幫麻辣燙品牌做增量,提供外賣服務。

但是做外賣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否則自己很難統一這些門店,也很難提升銷量,所以她轉換思路,將夫妻老婆店整合成自己品牌,對門頭、店面進行統一裝修,用自己的供應鏈統一運營。

雖然楊國福、張亮當時已經有接近7000家,但事實上市場更多的麻辣燙品牌都夫妻老婆店。覓姐改造夫妻老婆店,把它們統一品牌,輔導線上運營,品牌擴張速度可以很快,到了2018年3月,覓姐就已經有二三百家門店。

圖片來源:覓姐麻辣燙官網

圈內人還曾透露,覓姐改造夫妻老婆店的模式很巧妙,為獲得高速擴張,直接將線下夫妻老店翻門頭,有些更簡單粗暴,線下門店不做大改動,直接上線外賣店鋪,協助不通曉外賣平臺運營規則的店主做外賣運營。

以這種方式,覓姐慢慢積累線上品牌效應,之後很多加盟商就開始找來加盟。2018年5月品牌啟動2.0版本升級,開放加盟渠道,統一品牌形象、裝修風格,同時還開放了堂食。

覓姐一邊在整合夫妻老婆店,一邊在開放加盟,這兩種模式的加持下,創立3年裡就完成800+門店,每年約平均新增270家門店,品牌規模成倍的增長。

② 人均:高定價VS低定價

在人均定價上,小蠻椒和覓姐分別走出了差異化,對比楊國福、張亮,前者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後者切走了需求低價的人群。

圖片來源:小蠻椒麻辣燙公眾號

從小蠻椒正式成立開始,定位就是一個具有差異化的高品質麻辣燙,人均消費在28元左右,比麻辣燙品牌平均價格高出了1.5倍以上。

據小蠻椒的測算,當時麻辣燙這個品類,從行業內連鎖大品牌到街邊小攤,它們人均消費一般在16-17元,差異化的定位讓小蠻椒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

當時小蠻椒創始人曾講過:「越是大眾的品類,就越不能走尋常路,因為競爭對手太多了。當大家都一樣的時候,我們做點不一樣的,這就是小蠻椒最初的定位。」

我們再看覓姐的人均消費,在堂食的定價上,覓姐的價格是要比楊國福和張亮更低的。正因如此,覓姐形成低價優勢,吸引大量需求低價的高頻食客。

③ 供應鏈:不做中央工廠VS整合系統

小蠻椒一直都很強調聚焦,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來做,所以小蠻椒並不打算做中央工廠,輕模式來走規模。

小蠻椒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做中央廚房,這對品牌來講費時費力,短期內很難見到效果。就當下的小蠻椒來講,快速擴張規模比構建供應鏈更重要。

據了解,小蠻椒的底料來自蜀海,自主研發口味,與海底撈出自同一個工廠。淨菜和初加工選擇專業淨菜公司合作,所有菜品到達門店全部都是標準化配送。

而覓姐則是整合供應鏈體系,完善行業回款難的痛點。據了解,協助商家做外賣代運營,讓商家直接綁定公司銀行帳戶,門店營業額全部匯到公司,月底扣完佣金再返還商戶。

除此之外,覓姐採用「張拉拉」供應鏈系統,將小商家的食材採購現金流進入公司總帳號,由公司統一集採後配送至各商家。

這套供應鏈系統能夠管理訂貨、收發貨流程,以及處理收付款業務。如此一來,不僅旗下保證門店的食品安全,還監控門店數據,為品牌的迭代升級提供了數據支持。

這裡做個小結,楊國福和張亮二虎相爭,兩個新秀崛地而起,麻辣燙江湖還不止這麼簡單,還有不少新晉選手在爭奪這片市場。

這些新晉選手之所以能站穩腳跟,很多都是走了差異化的路線,鎖定屬於他們的客群,同時更加注重線上外賣經營。

麻辣燙品類早已從初級競爭市場上升至兵家必爭之地,市場由早幾年的高速發展進入平穩期,市場競爭下藍海早已變成赤海。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全國麻辣燙相關企業共有16.1萬家。2018-2019年間,麻辣燙相關企業註冊量連續兩年突破4萬家,年註冊量十年漲了7倍。此外,今年上半年相關企業新增1.8萬家。

麻辣燙品類在東北、華南、華東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但不能否認,麻辣燙品類依舊存在市場機會,也許是在一些區域市場,或者差異化領域仍還有機會。

01 正面:可規模化的好品類

① 口味延展性強

東北人把麻辣燙口味做的更加普適性,讓這個品類能夠走向全國。看似把口味進行了統一,但事實上,麻辣燙的品類延展性並不只有一種形式和口味。

如果真的要追根溯源的話,麻辣燙其實是減配版、低配版的火鍋,與冒菜、串串香還是「親戚」,而且全國各地都有自成一派的麻辣燙風味。

首先,從地域來區分,麻辣燙可粗略分為東北系、川渝系、廣東系和臺式系四種「派系」。

東北系麻辣燙會降低辣度和油度,加入骨湯,點睛焦點是麻醬調味;川渝系麻辣燙,麻辣鮮香,牛油香氣撲面;廣東系麻辣燙,少了麻辣醬香,多了引人垂涎的醇厚骨湯;臺式關東煮是從日本流行到中國臺灣,用海帶木魚花高湯慢煮,吃的是食材原味。

其次,從口味來區分,有加奶粉的、有加牛奶的、有加芝麻醬的、有湯無湯的,有骨湯紅湯,還有幹拌的。

譬如,遼寧撫順創造出了麻辣燙的親兄弟麻辣拌,口味上降低麻度、辣度和油度,改良成酸甜口,放棄了湯汁,直接用麻醬調味,熱量爆棚。

山東青島在傳統麻辣燙裡加入海鮮,創造出屬於這座城市的味道,川渝麻辣燙則是加了牛油的紅湯,湖南長沙有煮著臭豆腐版本的湘味麻辣燙,江西南昌的水煮又是另一種麻辣燙的變形。

雖說麻辣燙已經遍布大江南北,但地域不同,口味也不盡相同,汆燙的食材也不同,可以說萬物皆可麻辣燙。

② 規模可標準化

麻辣燙這個品類的標準化程度和規劃化能力早已得到驗證,譬如楊國福、張亮,門店數均已超過5000家,而且品類同樣適合做外賣,比如小蠻椒、覓姐就把這種模式走了出來。

其次,小店模式具備先天優勢,門檻較低,模式小易複製,能夠快速形成品牌規模。頭部品牌門店數在5000+店,腰部品牌門店數也在100-1000家。

再者,麻辣燙的銷售方式絕不局限於一種,看似能做堂食做外賣,同時還潛藏著零售生意。

今年疫情,自熱火鍋銷量猛增,這或許是麻辣燙品牌零售的另一個新方向。麻辣燙和火鍋本就是一家親,以自熱麻辣燙的形式,或許能開啟麻辣燙品牌的零售之路。

不過,目前還未有哪個連鎖麻辣燙品牌關注零售這單生意,更多是像莫小仙、自嗨鍋等快消品牌開發自熱麻辣燙產品,率先佔領零售市場。

香頌資本的沈萌曾說過這樣的話:「相比海底撈,定位中低端的麻辣燙還是很難得到資本青睞,上市特別是國內市場可能性不大。」

雖然麻辣燙品類規模化和品牌化早已得到驗證,但資本市場並不看好這個品類,這又是為什麼?

① 食品安全問題

麻辣燙品牌憑藉加盟體制快速擴大,並取得不錯的盈利,但同樣是因為加盟模式,品牌管理上問題層出不窮。

圈內人說:山寨難絕、食品安全、眾口難調是麻辣燙品類的三宗罪。

無論是楊國福,還是張亮,食材新不新鮮、服務好不好,都是因店而異,而且由於冷鏈物流成本過高,楊國福、張亮麻辣燙等麻辣燙品牌都有一定比例的門店自採,這也埋下食品安全問題的隱患。

「張亮麻辣燙銷售豆腐檢出禁用防腐劑」,「楊國福麻辣燙海帶含鉛」等新聞層出不窮,儘管品牌已經成為全國連鎖,但依舊擺脫不掉麻辣燙「不健康」「不衛生」的帽子。

因此,供應鏈就成了構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對供應鏈的把控,容易產生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除此之外,能更好的管理食品安全問題。

② 資本不青睞

雖然股票市場餐飲消費股排隊上市,前有海底撈上市,市值超2500億,後有九毛九、紫燕百味雞、巴比饅頭、同慶樓接連上市,但麻辣燙企業要上市的路程還要遠的的多。

像楊國福與張亮等品牌這種憑藉加盟體制快速擴大,但同時加盟體制財務不透明與稅收的難題也是限制他們難以上市的原因。

專業人士也曾說,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麻辣燙企業上市會面臨排隊周期、融資難的問題,而較長的排隊周期會進一步放大食品安全與管理問題的問題,不確定性太大。

據天眼查app顯示,國內麻辣燙註冊企業超過10w家,註冊資本超過100萬則僅有170家左右。而僅有兩家麻辣燙品牌獲得資本融資。

圖片來源:福客公眾號

其中一家是福客麻辣燙,2017年獲得弘毅資本旗下百福控股的數千萬元B輪融資。

2008年在深圳成立的直營麻辣燙品牌,40餘家直營店進駐各大購物中心,據了解,2019年,福客系統總銷售額超過8000萬。

另一個是小蠻椒麻辣燙,獲得三輪融資,但品牌規模遠不及品類頭部品牌。

雖然麻辣燙品類是條好賽道,但是整體而言,麻辣燙行業登陸資本市場短期內還是非常困難的。

麻辣燙是個可規模化好品類,但同時也是品牌規範發展較為落後的品類,靠加盟一步步擴大市場規模,但光有品牌效應,卻沒有品質內核。

不僅在於品牌構建,產品安全、組織能力,更在於後端供應鏈的開發,都要落後於其他品類品牌。

雖然一些麻辣燙品牌已經在餐飲市場裡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品類距離誕生下一個「海底撈」,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資料參考:

1、楊國福VS張亮,誰是中國麻辣燙之王/新零售智庫

2、賓縣雙雄記:楊國福和張亮的麻辣江湖/財經十一人

3、張亮、楊國福雙雄爭霸,麻辣燙品類能否誕生下一個「海底撈」?/紅餐網

4、獨家/一碗麻辣燙復購率67% 美女CEO改造夫妻店 一年開店600家覆蓋35城/鉛筆道

5、50平只做外賣,年入500萬 小蠻椒麻辣燙連開五家直營店/職業餐飲網

6、張亮代言爭議背後:躺賺過億加盟費的楊國福與張亮麻辣燙門店「肉搏」在先,難覓資本青睞的同時,面臨「黑馬」小蠻椒的衝擊/藍鯨財經

相關焦點

  • 年入50億,門店6000家,楊國福如何成為麻辣燙之王?
    2020年,在創立十七年後,楊國福麻辣燙門店數達到了5900+,足跡遍及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400個城市,擁有18個全國區域代理,10家海外店輻射4個海外國家。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進入中國32年的肯德基,也不過5000多家連鎖店,連麥當勞都只有3200多家。
  • 麻辣燙加盟店排行榜,麻辣燙開店選址
    人一日三餐,麻辣燙是很受我們喜歡的一個美食,尤其是愛好麻辣口味的人,很少人會不喜歡麻辣燙,所以麻辣燙的市場需求量高。成為了很受歡迎、開店率相對高的「平民」餐飲項目之一,但是麻辣燙品牌多,麻辣燙選擇合作哪個品牌好?今天為大家介紹下麻辣燙加盟店排行榜以及麻辣燙開店如何選址?
  • 張亮推薦楊國福麻辣燙?揭秘兩個從東北發跡的「麻辣燙之王」
    到今天,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加盟店有5500多家,張亮麻辣燙4500多家。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進入中國32年的肯德基,也不過5000多家連鎖店,連麥當勞都只有3200多家。現在,張亮麻辣燙還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等多個國家開設了店面,天眼妹只想說,不愧是我大天朝的快餐!
  • 楊國福VS張亮,誰才是麻辣燙一哥?
    楊國福麻辣燙趁張亮麻辣燙之危邀請張亮代言的事情貌似沒有什麼後續了,不過再看一遍事情還是很好笑。 簡單說,是有個以為張亮麻辣燙是模特張亮開的網友,在模特張亮的微博下面怒斥張亮麻辣燙是「黑心商家」,張亮則回應稱「去吃楊國福啊」。
  • 麻辣燙開店指南:4大常識要記牢
    那這裡詳細介紹下,如何開一家麻辣燙門店。麻辣燙1:開店費用對於麻辣燙店鋪來說前期投入比較少,屬於小成本的投資餐飲店。麻辣燙店鋪設計4、店鋪運營麻辣燙門店開起來之後,不是很快就能盈利,除了常規的店鋪打理技巧,你可能還要學習麻辣燙的運營技巧
  • 布辣格麻辣燙加盟機不可失開店投資首選
    近年來,國內迅速興起了一股投資加盟熱潮,很多人都藉助這股加盟之風迅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在眾多的加盟項目當中,餐飲業始終位居於領先地位。據相關行業調查數據顯示表明,之所以會出現餐飲業獨霸行業之首的局面,主要是源於消費者當前的消費理念和一直以來國人對於餐桌文化的那份特殊濃厚情感。因而,國內餐飲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 兩口子路邊擺攤20年,稱雄麻辣燙界,加盟店5000家
    5000家加盟店的行業領軍品牌。2003年,楊國福麻辣燙第一家直營店——楊記麻辣燙在哈爾濱永和街成立,這也是楊國福麻辣燙的雛形。經過 3 年資金積累後,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有限公司在 2007 年成立,同年「楊國福」商標註冊成功,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展開特許加盟經營業務。
  • 開店10000家、估值200億!小地攤如何逆襲成為「奶茶之王」?
    若論中國最火的奶茶店,你會想到誰?有人可能會說是喜茶,29歲創始人身家40億。但從數量來看,當非蜜雪冰城莫屬。門店開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下沉市場更是密集扎堆。01他才是真正的地攤之王張紅超出身河南商丘農村,初中畢業的他就開始跟著爺爺倒騰小生意了。餵鴿子、養兔子、種黨參,然後拿去農貿市場上叫賣。
  • 連鎖麻辣燙之爭背後:楊國福一年開店1000家,東北人打到四川去
    此外,有消息稱近年逐漸興起的汆悅麻辣燙創始人楊國庫是楊國福的弟弟。天眼查數據顯示,楊國庫確實與楊國福存在關聯關係,2007年楊國福集團成立時,楊國庫曾在其股東序列中,但在2015年後退出,但此後並未經營任何公司,與汆悅麻辣燙也並未產生關聯。
  • 楊國福與張亮麻辣燙門店「肉搏」,面臨「黑馬」小蠻椒衝擊
    炎炎夏日,「兩碗麻辣燙」上了熱搜,圍繞品牌與明星代言引發討論之餘,兩大麻辣燙頭部企業的競爭與博弈也浮出水面,同時,隨著贏得資本青睞的福客麻、小蠻椒的崛起,麻辣江湖的亂戰才剛剛開始……兩大麻辣燙頭部企業的代言人大戰在楊國福麻辣燙官微發文邀請邀請張亮代言後,圍繞著麻辣燙品牌與明星代言人的輿論熱潮已經開啟
  • 花錢難買,實體店一直用的麻辣燙核心配方,學會1人擺攤開店都行
    麻辣燙,在現在不僅僅是消費者非常喜歡吃,對於一些想開店想小本創業的朋友,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選擇,這麻辣燙雖然是偏麻辣口味,但妙在它沒有顯著的地域限制,不管在哪個城市,都能快速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也能快速的被當地人所接受所熱愛,但這裡還是要重點的強調一下,麻辣燙雖然沒有明顯的地域和口味限制,但前提我們還是要把麻辣燙做到好吃,那麼這就到我們今天的重點了,火爆了十幾年的麻辣燙實體店一直在用的麻辣燙配方做法
  • 但中國麻辣燙卻已風靡全球
    失敗乃成功之母,楊國福從每一次失敗中得出經驗,不斷嘗試不斷總結,最終總算炒制出合適的底料。2003年,哈爾濱永和街,第一家楊國福麻辣燙開業,不過當時店名還不是楊國福麻辣燙,叫楊記麻辣燙。就這樣,哈爾濱周圍的縣城等地方,楊記麻辣燙店越開越多,涉及範圍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於此同時,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式更名楊國福麻辣燙。據統計,在黑龍江本地,加盟店已達到500家,整個東三省已經達到了800家,數量之多,導致整個市場呈現飽和。
  • 賣雞湯年賺30億,開店800家,這個中式快餐之王絕了!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老鄉雞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它卻擁有超過800家門店,年銷售額30億!就在今天,老鄉雞全國戰略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正式吹響了老鄉雞全國擴張、圈地開店的號角,拉開了中式快餐新時代的大幕。中式快餐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這個叫「老鄉雞」的神秘中式快餐之王,是如何煉成的?
  • 中國「女鞋之王」落幕!5年虧損40億港元,6000多家門店關閉
    曾被稱為中國「女鞋之王」的達芙妮如今卻日落西山了。曾經的達芙妮有多火爆呢?1995年上市,2004年就有了「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的企業宣稱。達芙妮最火爆的時候,一年賣出5000萬女鞋。2012年門店開到6881家,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寶座,因此有了「女鞋之王」之稱!「女鞋之王」落下帷幕!
  • 張亮麻辣燙加盟,加盟費用及加盟要求一覽
    麻辣燙作為人們喜愛的小吃之一,在餐飲市場上一直屬於熱門的餐飲類別,經營佔比很高,因此參與經營創業的人數眾多,自然避免不了有比較高的競爭壓力。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創業者而言就難免怕挑錯了項目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很多創業者傾向於加盟一些知名的連鎖品牌。
  • 張亮代言爭議背後:躺賺過億加盟費的楊國福與張亮麻辣燙門店「肉搏...
    炎炎夏日,「兩碗麻辣燙」上了熱搜,圍繞品牌與明星代言引發討論之餘,兩大麻辣燙頭部企業的競爭與博弈也浮出水面,同時,隨著贏得資本青睞的福客麻、小蠻椒的崛起,麻辣江湖的亂戰才剛剛開始
  • 十大城市外賣排名榜,看誰才是最受上班族歡迎的外賣之王
    雖然人們可能對麻辣燙和冒菜這兩種品類傻傻分不清楚,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它成為人們的選擇。在北上廣、杭州、武漢、長沙七座城市中,麻辣燙穩坐頭把交椅。冒菜在前十的排名中也均有上榜,在成都、重慶、西安這幾座城市中,冒菜力壓麻辣燙,成為最受歡迎的品類。如果說其他品類的菜有踩坑的風險,那麼麻辣燙、冒菜這種燙煮類形式的食物口味總能發揮得很穩定,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般也不會出錯。
  • 3年開店5000家,融資近10億
    在火鍋食材零售的賽道中,成立僅三年的鍋圈,如今已經在全國24個省/直轄市,327個地級市完成了超5000家門店的布局,目前覆蓋了超1.3億家庭消費者。要知道,截止到今年3月底,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有3500家。
  • 渝北:「理論麻辣燙」入腦又入心
    {"title":"渝北:「理論麻辣燙」入腦又入心",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beiqu/yubeiqunews/2020-07-18/2706576.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
  • 廈門最美の麻辣燙自助,顛覆了對麻辣燙的想像~
    現在連麻辣燙都可以做到這麼精緻,極簡主義+ins風純白風格,讓吃麻辣燙都變得自帶小清新style~開業1年,在廈門就開了44家店,到處都有Ta的身影。從前一直以為只有蹲在馬路邊上又擠又熱的小攤前才能算得上吃麻辣燙。但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