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的七個習慣(認知理解重塑自己)
美國大師史蒂芬科,威親自踐行20多年閱讀過100本以上成功學書籍理解,思考,踐行寫下高效能人七個習慣這本書風靡全球暢銷書-其使命是改變我們的生活效率讓我們過的更幸福。
讀了本書其實我有自己其他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想聊點其他的。
其實對於方法論我對於理解其實反而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缺乏改變行動的意識和內心的覺醒,不明確需要和足夠認識自己改變和成長的可能性,如今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的誘惑和多元性的社交玩樂,以及無數的網絡信息平臺希望壟斷我們的時間使出的各種各樣的方法,讓我們不斷沉迷和投入進去,不斷的增加我們關注圈的事情對於我們絕對沒有好處(▽)。
越來越多的信息和刺激性的東西反而會荒廢我們的潛力和大腦,只會讓我們順從我們的天性(及時享樂,滿足現在,簡單易懂,有多元刺激性的,能不思考的,逃避現在,心理能得到滿足和幻想)這些都是我們人原始中的本性。
所以我們處在一個資源最好,也是誘惑最多的時代稍不注意就會迷失自己,對現在感到痛苦,想逃避現實,只好用社交娛樂休閒等讓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犒勞自己讓自己遠離痛苦和辛苦,不願意思考和成長,心智沒有得到增長反而會隨著下降,現在我們能搜索和能查到的知識和方法不計其數(現在我們每個人的信息量超過以往時期的任何人,記住是我們的信息量而不是知識和智慧)我們不缺方法和知識儲備,只是我們缺乏改變的動力和思想上的轉變,被生活不斷蠱惑其中,缺乏我們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我在看完本書認為:
方法只是其次,重點是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對於我們自己到底人生我們要如何去做,作為人何為正確,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深度缺乏內在的改變。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局限的思維定式(思想認知地圖)在我們不斷成長和遇到不同問題的時候,我們當時的思想不足以幫我們解決問題,對於生活的模糊性,不確定的恐懼時我們的思想不夠覺悟,心智能力不夠成熟,對抗逆境生活時的心態,應變能力不足(系統能力缺乏提升就像遊戲一樣關卡在不斷變得困難,我們的能力發展和認知思維也應該隨著不斷升級和更新)才能對抗生活的不確定性以好保證我們不斷的成長,擴寬自己的眼界,學識,心態,思維認知。
對於生活我們缺少的是由內而外的啟發性的改變認識自己(工具書和方法論只是治標不治本) 美國作家弗格森說到: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梭羅也曾經說過:「一棵邪惡的大樹,砍它枝葉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為和態度就是枝葉,思維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讓生活出現實質性的進展。
對於我們自己關於對生活信息獲取和關注,其實大多數都不足以我們關注:我們應該把時間用在自己影響圈的事情,做我們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和我們值得愛的人身上。不要過多去關注我們生活中不能掌控的事,在這個認知泛濫的時代其實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和不斷成長的能力。
對面生活我們應該積極樂觀主動,對於自己的責任和他人的承諾應該事事都有交代,凡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我們才能拓寬自己的心智能力,自身系統才會不斷迭代(比起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長和承擔義務)。
情感帳戶:我們生活中社交的任何人都有一個情感帳戶,情感帳戶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感情積累值,先存錢在取出(輸入輸出平衡)我們的關係才會和諧美好,如果只是一昧的索取情感帳戶值總會有餘額不足的時候,就是情感破裂的時候,沒有存入哪來取出。
對於改變習慣,先要轉變我們自身的思想。
我們的思想決定者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格,人格決定命運。」
習慣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人格,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決定著我們的成敗和人生。
讀過我之前的文章就知道我喜歡哲學雖然是才入門級,亞里斯多德說過,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基於我們的習慣。
最後我們在改變行為和思想的時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和原有的觀念發生突破,以重新不斷矯正我們的行為,正是我們因為有了更高的目標和生活願景才能激發改變,面向未來的時候在選擇犧牲當下做出的意願才能促進改變我們和不斷更新自己的才能。
這幾天有點不舒服,非常的冷希望大家也要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才是王道,也要保持不斷學習對待機會,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思考。
今天是平安夜,平安()快樂:親如果對你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