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百果園的成功都有哪些共同點?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今天帶來2家企業——海底撈和百果園,除了都是衣食住行裡的「食」以外,它們似乎沒什麼共同點?不一定:它們都在不斷開新店擴大規模,都需要大量匹配人才,在開新店過程中都曾遇到瓶頸和難題,最後都是通過激活每一位普通員工來實現躍遷式發展。

海底撈的內生式增長

說起海底撈,只要是地球人應該都知道了,如果不知道,你來,我請你吃。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登陸香港交易所,市值衝破千億港元,成為全球第五大餐飲企業,其市值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火鍋店——呷哺呷哺的9倍,靜態市盈率達到60倍以上。關於海底撈的故事與傳奇在江湖上已經流傳過各種版本。

從1994年的麻辣燙店開始,海底撈從四川三線城市簡陽,到二線城市西安,再到首都北京,一點點攻克全國主要城市的市場。在創業開始的十五年時間裡,海底撈發展到50家直營餐廳,以及四個物流中心和一個生產基地。

對於火鍋餐飲,張勇早就斷言,口味不是最重要的競爭因素。廚藝水平對火鍋餐飲影響很小,客人又自行搭配調料,食材準備也相對簡單,因此,競爭的關鍵點在於食材質量和服務水平。

很多專家學者都分析了海底撈的服務並為其著書立說,結論和證據大致有三方面:首先,張勇對員工高度授權,例如,服務員有免單權,這在其他餐廳非常罕見;其次,公司給員工尊嚴,提供優越的待遇和可期待的職業發展路徑;第三,海底撈對門店考核只有兩項——顧客滿意度與員工努力程度,財務指標則從來不在海底撈的考核體系裡。

這些的確是海底撈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但無法解釋海底撈作為一個組織如何屹立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存在。

當海底撈發展到50家餐廳時,張勇發現,以往較為放任的管理方式應對超過50家店面的運營規模顯得非常吃力,公司開始完善各種行政職能,嘗試招聘更高端的人才加入管理團隊。

內部晉升的人才水平和理想人才的素質有差距,外部空降又帶來了水土不服和內部矛盾,這個成長中的人才悖論海底撈自然無法倖免。海底撈人才發展的根本在於內部晉升。隨著公司規模的壯大,海底撈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構,優秀店長可以晉升到小區經理、再到大區經理,沿著公司管理層級的階梯向上發展。

隨之就出現了兩個問題:優秀的店長一定能當好優秀的中層嗎?如果店長都以「當官」為目標,去哪找新店長?在海底撈體系之內,除了晉升之外,店長之上沒有更多出路。張勇在2011年時曾對媒體說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我自己哪個腳趾頭痛,我自己知道……」

海底撈鮮為人知的三大課題

海底撈鮮為人知的課題有三:1. 人的問題——首先要保證店長培養速度;2.組織的問題——組織成長模式是否支持快速擴張;3.文化傳承的問題——優質服務背後事關尊嚴、公平、收入、授權和軟性考核等等數不清的因素,以往的優勢在一個組織長大後如何保留?

事實上,隨著海底撈從一個有機組織成長為一個機械組織,建章建制等非人性化的東西一直都在與授權和激情等人性化的東西發生衝突與較量,問題是怎樣才能在成長中不丟失自我?

張勇的回答是「連住利益,鎖住管理」,這句話赫然出現在海底撈的全球招股書上。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好他的資本,並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說來,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

但是,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會使他將資本投於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他受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並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這就是張勇「連住利益」的最好詮釋。至於「鎖住管理」,則體現了一個大型平臺組織應有的能力,朝向組織希望的方向制定遊戲規則,實施考核、檢查和糾錯。

破解「師徒」之困

在培養新店長方面,最有發言權的人就是老店長,但「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困境的本質也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如何激勵老店長對新店長傾囊相授?而且,這種師徒關係絕不應該是一錘子買賣,說不定還要提供包括上任後的後續支持。

在餐飲行業,有可能幾年都遇不到一次的問題(例如失火、食品安全、客人在店滑倒等等)會讓沒有經驗的店長不知所措,甚至釀成輿情危機,讓整個品牌價值受損。必須激勵老店長的思維模式從利己變為利他,從而讓整個店長的層級水平整體得到提升,為此,張勇設置了一種「利他主義」的利潤分享機制。

A級店的店長有資格當師父,師父自己選擇徒弟,公司不幹涉人選,但對「家族」人數限制為5~12人,並且教練組會設置資格考試對徒弟進行認證,合格者成為儲備店長。

師父的工資分為基本工資和浮動工資,浮動工資屬於利潤分享的範疇,店長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案的較高者:自身餐廳利潤的2.8%,或者按照如下公式計算:自身餐廳利潤的0.4%+徒弟餐廳利潤的3.1%+徒孫餐廳利潤的1.5%。

公司拿出利潤的5%作為激勵店長層級的總體獎金池。師父得到自己門店利潤的0.4%(按一個月盈利100萬的成熟店計算,店長在這方面的浮動月收入只有4000元)。雖然這部分浮動工資的激勵額度不大,但設置這部分激勵對公司而言意義非常重大——雖然公司不考核店長財務指標,但店長至少有義務保證自己門店財務運營健康。

在激勵師父的「教練行為」(帶徒弟)方面,徒弟店利潤的3.1%自動計入師父的浮動工資。徒弟如果再帶徒弟,徒孫店利潤的3.1%自動計入自己師父的浮動工資,1.5%自動計入自己師爺的浮動工資。這樣,師父從自己的徒子徒孫所在的門店所得的浮動工資有可能遠遠大於自己的基本工資。在海底撈,幾百萬年薪的店長已有幾十名,堪比中國上市公司高管。

「利他主義」的激勵機制鼓勵老店長培養徒弟,到如今海底撈2017年100多家自營新店的開店速度雖然令人嘆為觀止:海底撈把拓店的權力完全交給了門店,龐大的拓展部消失了,拓展部腐敗的風險也降到最低,總部僅僅保留一個小的拓展團隊用於協調特殊情況,實施體現公司戰略的某些拓店舉措。

總部安排了神秘顧客考核顧客滿意和員工努力兩個指標,只要門店達到A級店就有資格提出開新店,新店店長由老店長任命,總部一般都會支持。

但海底撈開新店的速度還不如店長培養的速度快。

有了從徒子徒孫店提取利潤的機制,老店長(師父)積極性大增,不僅對徒弟傾囊相授,還願意憑經驗幫徒弟找好的開店位置,開店以後幫助徒弟店提升評級(脫C)和培訓服務員。徒弟店的評級不影響師父店的評級,但只有徒弟店也達到A級,才有資格發展徒孫,讓徒弟自己提高個人收入(3.1%的徒孫店盈利),再讓師父進一步提高個人收入(1.5%的徒孫店盈利)。

徒弟店的盈利對師父的個人收入影響最大,對徒弟自己的影響較小。公司不考核門店盈利指標,但是徒弟卻必須保證自己店的盈利達到健康水平,否則難以留住員工,更何談顧客滿意、員工努力呢?員工往往會自動開始在海底撈門店之間申請流動。

店長家族抱團經營,採取協商機制,對公司總部職能部門的支持需求大幅度減少。

張勇完全不擔心裙帶關係的問題,明確的師徒利益機制讓老店長絕對不可能隨便找個親戚去填補新店長的位置,因為徒弟店是老店長主要的收入來源,選錯人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計件工資與包幹制

餐飲業服務員的工資大多在三四千,海底撈的服務員平均薪酬偏高而且拉開了差異。做得最好的服務員每個月可以拿到一萬三四千元。以往海底撈規定一個服務員看三張桌子,固定薪酬佔絕大部分。

採取計件工資制度後,三個服務員看10張桌子,雖然平均工作量並沒有顯著增加,但是他們共同承包了這10張桌子,積極性大有不同。領頭的服務員叫「小客服」,剩下兩個分別是「大徒弟」和「二徒弟」。對於整個小組而言,每端一盤菜給客人都可以按照計件方式賺取浮動工資,小客服有權力分配這些浮動工資。他可以給兩個徒弟發固定工資,剩下的浮動工資都是自己的。

而且由於採取計件工資模式,海底撈服務員最關心店面的選址、翻臺率和店長的領導水平,保證了開新店的水平。

做世界的火鍋

截止到2018年5月,海底撈海外開店共19家,主要分布在東南亞。

海外開店本身不難,難點仍在於找到合適的店長和服務員,更難之處在於將國內的這套激勵方案搬到海外。海外開店的第一代店長都是從國內派出的,第二代店長往往是在當地培養的。雖然海外開店也在提速(2018年計劃開40家海外店,其中有12家在北美),但張勇卻認為海外店還是沒有抓住當地主流客群,開店速度和國內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他一直意圖打入的北美市場還沒有真正破局——北美只有4家店在營業,且盈利性不如東南亞的門店。張勇認為:「要想成為美國的主流品牌,一定要讓美國人來吃。」那麼,海外市場的拓展機制和店長培養機制到底能不能採用國內的模式?美國主流社會真的能夠接受辛辣的中國火鍋嗎?

有人問,海底撈的海外發展策略是什麼樣的?張勇的回答很簡單:「我們有多少店長,就做多大計劃。」人與組織的匹配,是一個服務性企業即便發展到海外也永遠繞不開的課題。

百果園的店長合夥制

目前,百果園擁有線上線下一體化門店超過2800家,2017銷售額近60億元,市場份額在水果零售中位居行業第一,先後收購北京果多美和重慶超奇果業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1年成立公司到2008年,是摸索的階段,百果園搞起了加盟模式,連續虧了7年時間,跌跌撞撞開到了100家店;

第二階段是從2008年到2015年,回購所有加盟店,改造成全自主的自營店,2015年開到1000家;

第三階段是從2016年開始,獲得A輪融資後,由於資本市場的介入開始大肆擴張,門店總數超2800家;

第四階段是從2018年開始,獲得1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後,重啟社會特許加盟,進一步加快擴張速度。

百果園後期快速發展,雖然有資本的助力,但可不是光有錢,就可以把一家家門店快速開起來的,百果園在連鎖經營及激勵模式上的創新不可忽視。

百果園早期也採用過加盟模式,加盟商越來越多之後,維護成本高,加盟費少,供應鏈不穩定,造成連續虧損7年的慘痛。百果園在原來加盟模式的基礎上,經過系統總結,選用了「類直營」經營模式,即讓店長成為投資主體,實際相當於店長合伙人制度。

百果園店長合夥制

1、門店股權結構

參與門店投資有3方:公司片區管理者、大區加盟商和店長。門店股權結構及分工如下:

每年利潤分配,百果園收取30%,其餘70%按門店股權結構分配。

2、店長培養計劃

百果園對門店考核的要求,要求每家門店一年要為公司輸出一名新店長(合伙人)人選。一般而言,成為店長的培訓周期為8個月到1年,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看門店培養出的新店長是否符合要求,進而決定其能否投資管理新店鋪。

3、補貼門店虧損

百果園店長合伙人制最有吸引力的一點是,門店若虧損,由百果園承擔。具體政策如下:

百果園不收特許加盟費,收益來自門店每年利潤的30%分成;

不依靠商品差價收益,百果園從門店獲得的利潤分成佔百果園總利潤的80%左右;

設立分紅基數,6400元分紅基礎利潤,基礎利潤根據門店運營情況一年一評定;

加盟店若虧損,虧損額由百果園承擔,3年後若還虧損,則評估是否閉店。

4、門店股權退出機制

百果園店長合伙人制,店長股權是動態變化的,即可進,也可以退,根據門店的經營價值,店長股權退出時,店長早期投入資金按原數返還,同時可一次性獲得門店分紅收益的3倍補償。比如,店長從一家門店獲得的年分紅收益是10萬元,要讓他放棄這家門店的股份,去開拓新市場,百果園一次性補償給他30萬元,相當於這家門店未來3年的收益,同時早期投入資金原數返還。

談論與借鑑

1、店長參與門店投資是創新

從員工角度來說,店長合伙人制,實際成為門店的投資者,享受經營收益。從百果園角度來說,既能解決開店資金投入問題,又能通過員工管理實現自上而下的一致性運營,還能激發員工工作效率,降低門店運營成本。

同時,每家門店每年培養1名新店長,解決了公司快速培養新店長難的問題,為快速開拓新門店奠定基礎。

2、虧損補貼政策是保障

百果園虧損補貼政策對門店參與各方很有吸引力,無需擔心經營風險,虧損補貼政策能刺激門店投資各方「投入」,進而賦予了百果園的「類直營」模式有很好的複製性。

3、股權退出機制是加速器

由於採取合伙人模式,讓加盟商員工化,員工加盟商化,需要配套門店股權退出機制才能讓模式「滾動」起來。

店長、員工需要上升、升職通道。能力強、有更多零售經驗的店長,需要更多發揮他的價值,讓他開拓新市場,承擔更多「挑戰」。但這些能力強的店長在原有門店能獲得很好收益,通常都不太願意讓出原有門店的股份給新店長。因此,從制度設計上,要鼓勵能力強的店長勇於「挑戰」。

「退出機制」實際相當於門店拓展「加速器」,讓更優秀的員工衝鋒市場一線,提升門店拓展成功率。

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每一個人的善意。激發善意之後潛能就會釋放出來,海底撈和百果園激發了店長甚至是普通員工,讓他們從體力工作者變為知識工作者,給組織的發展帶來旺盛的生命力。

(來源:高維學堂)

相關焦點

  • 成功上岸的前輩們都有哪些共同點?
    學長學姐都是避開雷區才順利上岸的,他們的經驗非常的寶貴。成功上岸的前輩們都具備哪些相同的特質呢?這些都是考研人急需了解並需要運用在實際的備考中的,一起來看看成功上岸的前輩都有哪些特質吧。@行同陌路:說到秘籍,必須要談的就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自從決定考清華以後,每天我都要在本子上寫幾遍「TsingHua」,我要時刻告訴自己,目標只有一個,絕對不能放鬆警惕!
  • 海底撈都有哪些「變態服務」?女網友說:自己男朋友都沒這麼貼心
    海底撈都有哪些「變態服務」?女網友說:自己男朋友都沒這麼貼心冬天,火鍋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美食。天冷的時候,約上幾位朋友,或家人,一起去外面吃上一頓美味又熱乎的火鍋,這是一件非常幸福又開心的事。現在各式各樣的火鍋店更是遍地都是,不過,對於喜歡吃火鍋的朋友們來說,海底撈火鍋都不會陌生。在眾多的火鍋品牌裡面,海底撈火鍋可謂是全國都有名。海底撈以優質的服務而出名,很多人一提到海底撈,都會說服務是如何的貼心,如何的照顧顧客。甚至只需要一個眼神,海底撈服務員就一定會過來詢問。
  • 當社區團購的巨輪壓過,百果園的水果生意更難了
    但水果生意是業界公認的不好做,餘惠勇去租賃第一家店鋪時,房東得知他要開水果店,當場表示不看好這個生意,甚至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郎鹹平也告訴他: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這門生意根本不會成功,不倒閉都算不錯了。果然,餘惠勇的水果店開業後雖然生意火爆,門店數量不斷擴張,卻連續虧損了7年。
  • 海底撈是靠什麼 成功的?
    第一,是靠供應鏈連鎖模式的成功。 第二,是機制設計的成功,海底撈的核心的機制就一個,剩下的那些都是可有可無的。 這一個機制沒有設計好,什麼東西都做不來,海底撈就是師傅帶徒弟的制度。 師傅無限制的培養徒弟,徒弟無限制地開分店,徒弟又培養徒孫,徒孫又可以去開分店。 那麼徒弟開的分店,師傅要有提成。徒孫開的分店同,師傅也有提成。
  • 百果園線上線下一體化之路
    2015年,結合之前多次的網際網路探索經驗,百果園新成立百果科技,專門致力於自身相關系統的研發,同時廣泛結盟第三方平臺,如美團、餓了麼等。  2016年,3月份,百果園app正式上線,5月與線上品牌一米鮮合併,大大加強了百果園在電商領域的資源儲備。  2017年,9月當月線上銷售額破億,全年線上渠道銷售額在8億左右。
  • 兩家「百果園」互懟,索賠9103萬元
    截至2019年9月,百果園全國門店數突破4000家 ,遍布全國80多個城市。公司於2002年申請註冊了35類的「百果園」商標。2018年東方祥麟公司以商標侵害權為由將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百果園公司)告上法庭,索賠金額超9103萬。
  • 爭奪行業第一股 百果園肉搏鮮豐水果
    這意味著,如成功上市,百果園將坐上國內「水果零售第一股」的交椅。但一直被外界看做是百果園「老對手」的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鮮豐水果」)也瞄準這個位置。4月中旬,浙江證監局官網披露,鮮豐水果已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輔導工作,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通過分析,我認為海底撈主要有五大成功要素:火鍋行業優勢,人力資源體系,強大的供應鏈,自動化採用以及合理的股權架構。1.火鍋行業優勢從行業角度來講,火鍋行業具有其他品類餐飲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這一點從火鍋市場佔據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可以看出。所有中式菜品中,火鍋佔據最大市場份額。
  • 搶灘「水果零售第一股」鮮豐和百果園的生意經
    作為一個社區店業態,百果園需要有一定密度,便利性很重要,保證不同路徑的顧客,能夠便捷地買到水果。但是密集鋪店的前提,是連鎖店有著對水果供應鏈的深度耕耘。水果行業在做的事情,是一個把非標產品做成標準化產品的過程。「水果一定是分三六九等的。即便是同一片果園,同一棵果樹,都有不同的具體劃分。」羅素說。
  • 排隊3小時的海底撈火鍋店,究竟是哪些方面超越了我們?
    排隊3小時以上的海底撈火鍋店,究竟是哪些方面超越了我們火鍋店是一個非常火的行業,給人的印象一般都是高毛利、低成本、多種營銷手段。正是因為這樣的錯覺,很多人都躋身前進,然而並非所有的競爭者日都是勝者,尤其是餐飲小白們。
  • 百果園、鮮豐水果即將上市,水果專賣店迎來高光時刻?
    這就決定了「水果零售第一股」將花落誰家,激烈角逐由此在百果園與鮮豐水果兩者之間展開。 公開數據顯示,百果園全國門店總數超4300家,2019年銷售總額達100多億元;鮮豐水果則有接近2000家門店,年銷售總額50多億。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近公布的《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雙雙入圍,年銷售增速超過30%。
  • 喜茶奈雪百果園,為什麼都在深圳?-虎嗅網
    而在這之前,百果園前後已經融資近20億。 這三個新消費獨角獸,都有著共同特點:與吃尤其是水果有關、年輕消費群體為主、信息化程度高、外賣做的不錯、他們總部都在深圳,都是在深圳發展壯大向全國擴張,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 李佳琦方回應被中消協點名;海底撈開設火鍋食材超市
    如果對目前的售後解決方案仍有意見,會負責到底。(來源:36氪)海底撈開設火鍋食材超市,面積大約50平米近期,海底撈在北京朝陽區東五環、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個小區附近開設了一家火鍋食材超市,招牌上寫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
  • 成立最早商標註冊最早,「百果園」維權反倒賠50萬?
    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說到買水果,一定有「百果園」身影存在。但最近塵埃落定的「百果園」商標之爭中,一家種水果的「百果園」把這家賣水果的「百果園」告上了法庭,索賠9103萬,結果沒想到自己卻倒賠了50萬。
  • 去過海底撈的朋友,你們在海底撈都體驗過什麼最意想不到的服務?
    火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食,深受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中國也有非常多的火鍋店,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海底撈火鍋了。在海底撈,人們真正的可以感受到什麼叫顧客就是上帝。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網友說的那些在海底撈最意想不到的服務。
  • 海底撈的成功,不是靠服務,而是滿足了女人假精緻的需求
    作為唯一一家具備在中國大陸和國家餐飲巨頭掰手腕的企業,海底撈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265.55億元,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3.44億元,同比增42.44%。放眼國內其他傳統的上市餐飲企業,都和海底撈相差太遠。
  • #野狼dicso#百果園#毛不易#,為什麼商標糾紛頻發?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商標註冊前,還是商標註冊後,商標保護都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提前對商標進行合理布局,才可能永絕後患。近幾日,登上熱搜的商標糾紛新聞似乎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
  • 偷情的女人與偷情的男人,有哪些共同點?聽聽這個男人說的話!
    」其實,在這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也在想,若是每個男人和女人都能夠做到這件事的話,那麼彼此都會收穫自己的幸福。可是,我知道,還是有些男女,控制不住自己的私慾,選擇了在結婚後出軌,而有這種行為的男女,在我看來,不僅僅讓自己難以收穫幸福,同時也傷害了那個願意陪伴自己一生的人的幸福。
  • 「吸渣體質」的女生,身上都有三個共同點
    「吸渣體質」的女生都有三個共同點每個女人都渴望忠貞不渝的愛情。但現實中總有一些女人特別悲催,每次談戀愛都能遇到渣男。每次都被渣男傷得體無完膚。我們通常把這種女人稱為「吸渣體質」。我們研究發現,吸渣體質的女人,身上都有三個共同點。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都具備5個共同點
    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各不相同,有的渴望孩子有個平平淡淡的一生,而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一些成就。即使達不到王健林、馬雲那種級別,也可以有所成功,這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向。而成功人士的經歷聽起來就很遙遠,我們也沒辦法完全複製,但是他們童年階段卻有著很多共同點,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借鑑一下,用來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