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聯手首次在臺展出船政文物藏品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兩岸聯手首次在臺展出船政文物藏品
2014-06-16 18:2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福州6月16日電 (於千)由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提供的一批船政文化老照片、船政學堂學生畢業證和航模等文物藏品16日啟程赴臺展出。這批藏品將與臺灣方面相關文物及藏品合璧,首次在兩岸聯手舉辦的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上集中與公眾見面。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與臺灣海軍軍官學校校友文教基金會將聯合展出相關文物及藏品。

  福州馬尾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船政文化管理處主任黃有鋒介紹說,這次特展,旨在紀念「沈葆楨巡臺140周年」,緬懷沈葆楨等船政先賢經營臺灣的艱辛與成就,並共同續寫船政文化歷史,以進一步加深臺灣民眾對中國船政發展歷史的了解。

  展品共分船政老照片、學生畢業證書和航模三部分。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提供的老照片,主要介紹1874年6月沈葆楨撫臺期間及其繼任的船政大臣、船政畢業生等,在臺開山闢路、興辦義學、發展經濟等奠定臺灣近代化基礎的史實。

  臺灣海軍軍官學校校友文教基金會提供的照片,接續船政學堂後期至民國時期海軍軍官學校在臺灣發展部分,反映各時期的船政人物,及船政系列學校學生活躍在臺灣各界,參與經濟建設,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並有力推動臺灣開發建設和近現代化進程的珍貴歷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提供的學生畢業證書主要是船政學堂期間的藏品,臺灣海軍軍官學校校友文教基金會提供的是民國時期以後的系列海軍軍官學校的學生畢業證書。

  航模部分,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提供代表船政造船三個發展階段的木構、鐵木合構和鐵甲三艘航模。而臺灣則由一位畢業於臺灣海軍軍官學校的校友,提供自己收藏的十多艘民國時期以後中國所建造艦船的航模。

  黃有鋒表示,上述三部分文物及藏品的珠聯璧合,較完整地續寫了中國船政文化的發展歷史,其在寶島臺灣的聯袂亮相,也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理解和情感。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牽頭組織的本次特展,將分別於6月17日—9月15日與海軍軍官學校校友文教基金會聯合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於6月20日—7月20日與張榮發基金會聯合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展出。

  福州市副市長、馬尾區委書記林飛帶領參展團16日赴臺參加特展活動,並將參訪在福州開發區投資建廠的華映光電、統一、清祿集團等企業總部,參觀新竹科技園、松山文創園等地,並將會見臺北福州同鄉會鄉親。(完)

相關焦點

  •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2014-06-26 17:55: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吸引了兩岸媒體的關注 。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6月17日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拉開帷幕。. 馬宣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6日電 (馬宣)由兩岸聯手舉辦的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現正在臺灣臺北、高雄展出。
  • 福建交流團今赴臺 兩岸首次聯辦船政展將揭幕
    20日上午,由福州市政協副主席陳今明帶領的福建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啟程赴臺。  備受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福建船政文化展,22日將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揭幕。  福州市政府新聞辦人士對記者稱,此次船政文化展由臺灣長榮海事博物館與福州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在臺展出9個月時間,這是兩岸首次在臺聯辦福建船政文化展,也是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
  • 「福建船政」特展臺北揭幕 珍貴文物首次亮相臺灣
    中國臺灣網12月23日臺北消息   為期六個多月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臺灣特展22日下午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揭開帷幕。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
  • 福建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赴臺 23日在臺開展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福州消息 令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福建船政文化展將於12月23日至2011年6月5日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展出。20日上午,由福州市政協副主席陳今明帶領的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啟程赴臺。據悉,在臺期間,交流團將會同長榮海事博物館舉行船政文化展茶會、出席特展開展儀式。
  • 臺海觀瀾:福建船政文化赴臺辦展延續閩臺前緣
    中新社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羅欽文)首次由海峽兩岸聯合在臺舉辦,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兩岸福建船政先賢后裔、船政學堂校友相聚臺北,將使22日下午在臺北揭幕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覽備受矚目。
  • 兩岸合辦《船政與臺灣》特展
    人民網臺北6月20日電(記者吳亞明、尹曉宇)今天上午,由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臺灣張榮發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船政與臺灣》特展,在臺北的長榮海事博物館開幕。 為期1月的本次展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介紹1874年6月沈葆楨撫臺期間及其繼任的船政大臣、船政畢業生等,在臺開山闢路、興辦義學、發展經濟等奠定臺灣近代化基礎的史實,以及船政系列學校學生活躍在臺灣各行各業,參與經濟建設的歷史業績等。 福州市副市長林飛致辭時表示,在沈葆楨巡臺140周年時舉辦這次活動,旨在讓更多臺灣民眾了解船政文化,並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2011-09-08 13: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程冉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臺北消息 日前,由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與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在臺灣臺北圓滿落幕。此次展覽歷時8個月,包括臺灣船政後裔在內的2萬多名臺胞前來參觀。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
    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展覽通過3位著名中國現代書畫家王乃壯、謝雲和蕭朗的作品,探索中國書法傳統,欣賞中國古文字和古代文化中的符號。這些作品刻畫出一系列精美的中國文化符號,以及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而《乾隆南巡圖》電子動態圖像是首次在中國國博以外的國家博物館展示。
  • 閩客家族譜在臺展出引轟動
    閩客家族譜在臺展出引轟動 2014年07月29日 11:53:58  來源:        福建客家族譜在臺展出    「兩岸族譜文物展」20日在臺北縣三峽客家文化園區開幕,展出族譜與百餘件文物。
  • 《臺灣鴻禧美術館藏品系列展》在武漢展出(圖)
    《臺灣鴻禧美術館藏品系列展》在武漢展出(圖) 2008年12月02日 1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鴻禧美術館藏品系列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作 者:張暢   中新網12月2日電 享有「臺灣小故宮」之稱的臺灣鴻禧美術館的館藏珍品,於2008年12月2日至2009年7月31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此次系列展共有展品326件(套),展覽分四部分,其中書畫展的展品包括文徵明、八大山人、「清初四王」以及近現代著名繪畫大師的作品。
  • 福建船政赴臺辦展幕後故事:同舟共濟 共襄盛舉
    23日,「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展,這是福建船政首次在一水之隔的臺灣舉辦大型展覽。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得益於海峽兩岸「船政人」的共同助力。  2009年5月,福州馬尾船政文化管理處主任黃有鋒隨同馬尾經貿文化代表團在臺灣參觀了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
  • 「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特展在臺北舉辦
    「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特展在臺北舉辦 2010年12月24日 08:1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500餘件民間抗戰文物首次展出
    為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籌備了「社會各界捐贈抗戰文物史料」專題展覽,這是抗戰館近年來首次以捐贈為題材舉辦的展覽,首次展出散落民間的抗戰文物史料及書畫作品500餘件(套)。此外,昨天抗戰館還舉行了「正義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演唱會」。
  • 第十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收到高質量論文
    福州新聞網6月1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葉繁)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十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明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一批學術名家將攜帶各自的研究新成果與會,大會收到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 通訊:「左營」聯結兩岸 馬尾船政文創打造「小臺灣」
    「左營佐贏」園區起自船政文化博物館,依馬限山而建,佔地約13畝、建築面積約4200平方米,是一條具有船政特定歷史時期(1866年~1920年)風格的街區。民宅、教堂、名人故居、亭、臺、樓閣和當時在馬尾出現的英、法建築錯落山道。自貿區的虹吸效應正在展現,令該園區一開張就「引鳳」14家臺企,入住率高達九成。圖為該產業園臺灣文創美學館負責人展示布袋木偶。
  • 蘇州展出文物最多的博物館,2/3藏品為私人捐贈,遊客都沒聽過這
    雖然館中的文物沒有蘇州博物館那麼多,僅有2400多件,其中將近2/3的文物都是來源於江蘇省收藏名家陳鳳九先生私人捐贈,但是東吳博物館的文物在展覽方面卻要比蘇州博物館大氣得多。在蘇州博物館,很多文物都掖著藏著,只有在舉辦某些特定活動的時候才會展出,在平時是展出的文物少得可憐,在那裡更多是為了看建築,不是看文物。
  • 大英博物館百件精品文物將抵臺展出(圖)
    (圖:臺灣《旺報》/記者賴廷恆 攝)中新網12月9日電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慶祝2015年院慶,與大英博物館、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攜手打造「另眼看世界——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百組珍品抵臺成為亞洲巡迴首站,8日「奧杜威石制砍切工具」、「大洪水紀錄泥板文獻」、「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以及「杜勒《犀牛》」4件焦點文物舉行開箱儀式,讓媒體先睹為快。
  • 臺灣館藏織錦珍品「衣錦榮歸」大陸展出
    1938年,隨著侵華日軍的逼近,當時河南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文物岌岌可危。為了使這批國寶不落入日軍的手中,文物被輾轉南遷至重慶。抗戰勝利後,一部分文物運至臺灣被臺北歷史博物館所收藏,一部分則回到河南,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同根同宗同源的兩批文物就這樣長期分居兩岸,今天這批織錦品文物能夠『衣錦榮歸』,是文博界的一大幸事,」河南博物院副院長丁福利說。
  • 豫籍臺胞「唐三彩」時隔66年 首次回鄉探親(圖)
    1月19日,「盛世風華——兩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臺北·歷史博物館攜館藏的10件(組)三彩器,跨越海峽,與我省館藏的部分三彩器重聚首。這也是這批離散文物自1949年之後,時隔66年首次回歸故裡。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相聚一堂 共論船政文化
    9月26日拍攝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當日,海峽論壇·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在福州開幕。兩岸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討會議主題「船政與兩岸共同抗敵禦侮」。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26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在福州召開。來自兩岸17所高校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圍繞船政與兩岸共同抗敵禦侮的主題展開研討。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賀信中指出,抗敵禦侮、臺灣光復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