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張靜 編輯:鄭方圓
在經歷了2019年淨利潤負增長後,安科生物(300009.SZ)2020年迎來了強勁復甦。
近日公司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20年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81.2%-237.44%。
圖片來源:安科生物官網
年報傳來捷訊的同時,1月11日安科生物披露,新增申報的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商品名:安蘇萌)用於治療特發性矮小(英文簡稱:ISS)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
據安科生物公告,本次申請增加的ISS適應症,已在美國獲批上市,尚未在國內批准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安科生物也是國內首個提交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用於治療特發性矮小的企業。
就在最新適應症獲受理前4天,1月8日,安科生物發布公告,宣布年產2000萬支生長激素生產線已處於審批階段。
在長春高新(000661.SZ)牢牢把持生長激素市場,安科生物正展現出挑戰者的野心,資本市場也給予了熱情回應,業績預告發布之後的一個交易日,1月13日,安科生物上漲幅4.61%,截至收盤報15.43元/股。
新適應症有望年內獲批
本次安科生物注射用生長激素新申報的適應症針對特發性矮小,此前已獲批上市6個適應症。通常來說,一款藥物增加的適應症越多,意味著銷售市場越大。
根據中華醫學會的數據,我國兒童矮身材發生率為3%左右,而特發性矮小是兒童身材矮小中最常見的類型,指無全身性、內分泌、營養性疾病或染色體異常的身材矮小。此類患者約佔所有身材矮小兒童的60%-80%。
針對這一適應症受理,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接受時代財經採訪表示,目前安科生物這一適應症才受理,距離市場化還有距離。藥品提交審批很大可能仍處於三期臨床階段,而大部分藥物都死於這一階段,所以這一適應症的受理對公司未來業績影響仍不明確。
至於新增適應症獲批時間,安科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1月12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正常的話,按照國家藥監局部門的受理周期,注射用生長激素用於治療特發性矮小的申請將在2021年通過審批,並進行生產銷售。審批通過對公司業績的增長肯定是正向的,但具體增長數值,公司未進行測算。
據時代財經了解,目前長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賽藥業也布局了該適應症相關產品,1月13日,長春高新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金賽藥業相關產品目前已有該適應症在臨床階段,其中水針產品用於治療特發性矮小適應症處於三期臨床階段,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相應適應症處於二期臨床階段。
安科生物「增收不增利」
據國盛證券,2019年我國生長激素銷售規模達到43.48億元。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規模佔比約75%,安科生物佔比14%,聯合賽爾佔比8%。
金賽藥業佔據行業主導地位,安科生物的市場份額與其差距較大,短期內無法撼動金賽藥業,但卻是最有潛力挑戰金賽藥業的公司。
安科生物1月12日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81.2%-237.44%。安科生物稱,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營產品重組人生長激素銷售收入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
就在前幾天,1月5日,安科生物強勁對手長春高新也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70-80%。
相比之下,安科生物2020年增長呈現更強勁的動力。
但據公司歷年年報,從營收和淨利潤規模來看,長春高新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2019年安科生物營收規模約為長春高新的23%,扣非歸母淨利潤為長春高新的14%。
從營收增速來看,2015年至2016年,安科生物的營收增速明顯高於長春高新,不過2017年被長春高新超越;至於淨利潤增速方面,2018年安科生物比上年同期下降5.25%,低於市場預期,同期營收比上年同期增長33.32%,2018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反觀長春高新,近年一直保持穩健增長。2015-2019年五年間的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15%,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5.82%。同一段時間內,安科生物營收複合增長率為21.92%,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卻是-1.83%,屬於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這也意味著,安科生物短時間內想要撼動長春高新絕非易事。
眾多玩家入場
不過,作為行業老二安科生物正在完善生長激素產品線,追趕金賽藥業。
據時代財經了解,生長激素有三種劑型,有粉劑、水劑和長效水針劑型。金賽藥業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全部三種劑型生長激素的公司。
目前安科生物有粉針和水針劑型兩款在市場銷售,短效水針於2019年9月上市。
安科生物董秘辦負責人接受時代財經表示,目前長效水針劑型臨床實驗部分已經結束,但是還沒有提交申報,配套的生產線正在改造建設中。具體臨床三期數據安科生物董秘辦沒有透露。
可以預見,如果以上重大事項落地,安科生物也將補齊所有產品線。
1月8日,安科生物宣布年產2000萬支生長激素生產線已處於審批階段。據《華夏時報》報導,新生產線投產後,安科生物生長激素年產能將提升200%。
值得注意的是,據公司年報,從研發投入的營收佔比來看,安科生物投入比例連續5年增加。
不過在安科生物試圖挑戰龍頭金賽藥業的同時,生長激素市場已經吸引了一眾玩家入局。
根據美國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預計2030年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的市場規模也將達到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1.36億元。
上市藥企福安藥業(300194.SZ)和國際巨頭諾和諾德等公司開始發力布局國內生長激素市場。
2019年12月26日,福安藥業參股投資優諾金生物蘇州公司,切入長效生長激素賽道。2020年11月11日,福安藥業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該項目處於臨床一期進行中。
醫藥巨頭華潤三九(000999.SZ)也於2020年7月宣布,將在中國大陸地區通過合約銷售模式推廣國際知名藥企諾和諾德的生長激素注射液諾澤。時代財經記者發郵件了解項目進展,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