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承官道大興寺

2021-01-22 騰訊網

[摘要]大興寺坐北朝南,四合院格局。山門為卷棚頂門樓,中門懸山頂,兩旁門硬山頂。中門裡有一間倒座殿,供奉著感應三洲的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大興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舊時的大興寺只是一座村廟,竟然成為連接京城與承德的重要節點。

酸棗嶺村在昌平城區東南20公裡的溫榆河北岸,村東南有座大興寺,全稱北京大興寺。寺內古碑文字漫漶,卻依稀記載著大興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年間,光緒七年重修。

京承高速路在大興寺以東不足百米。其前身是京承官道。大興寺為村中先民所建,村民每逢初一、十五必進廟上香,祈求風調雨順好年景,盼望稱心如意合家歡。相對於官府所建的官廟,大興寺只是村廟,可廟裡卻有眾多南來北往之官員、香客及遊客。香火何以如此旺盛?乃是其特殊地理位置使然。原來,京承官道是京城通向東北及內蒙古的交通要道,清代皇帝及高官貴戚前往避暑山莊必定從此經過。

承德,位於京城東北部500餘裡處。炎炎夏季,京城裡酷熱難耐。清康熙、乾隆皇帝每年有半年要在避暑山莊處理朝政。嘉慶、鹹豐皇帝病逝於此,足見二人駐留承德時間之長。承德是清廷的陪都和第二政治中心,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及外交等大事要事都要在此處理。需要覲見皇帝請旨、復命的朝廷命官,也要經此官道來往於京城與承德。幾百年間,官道上的官員、商賈、遊客絡繹不絕,無不進廟奉香,祈求佛祖保佑高官得做、財源茂盛、路途平安。祈盼佛祖護佑的人數眾多,佛及菩薩享受的香火亦多,多勞多得!

1949年後,酸棗嶺村為了方便孩子上學及開展成年人掃盲運動,把村西的吉祥寺改建為學校,村東的大興寺有幸留存下來。1959年,人民公社食堂遍地開花,大雄寶殿被改作了庫房。

大興寺前的水塘曰放生池,綠荷把水面遮蔽得嚴嚴實實,故又名荷花池。池北側的廟臺有半人多高。在古槐下乘涼的老太太用手比劃著說:「廟臺還是先前那麼寬,只是沒有那麼長了。」在北京鄉村寺廟中,如此寬大的廟臺十分罕見。

大興寺坐北朝南,四合院格局。山門為卷棚頂門樓,中門懸山頂,兩旁門硬山頂。中門裡有一間倒座殿,供奉著感應三洲的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韋陀殿北面是硬山直脊筒瓦頂、嵌鴟吻置走獸的大雄寶殿。殿前有碑刻兩通:東側碑為光緒年間的重修碑記,碑陽額勒萬古流芳;碑陰額刻因果不昧,以下鐫有施捨人名字。西側碑為2006年立的重修大興寺碑記,簡要記述了該寺「供奉佛祖,普度眾生,教化生靈,積善蓄德」的歷史。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門前有從三級垂帶踏跺。大殿前廊寬闊,靠東側立著紅漆木架,上懸仿鑄大鐘。銘文記錄著寺名、廣結善緣的施捨人姓名、鑄造時間等。住持釋萬福禪師說,原來的大銅鐘比此鍾高大許多,可惜不知流落何處。殿內楹聯為「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長明萬歲燈」;橫批為「佛光普照」。殿內主奉釋迦牟尼佛,左側陪奉南無大智文殊菩薩,右側陪奉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大雄寶殿的兩側各有兩間耳房,是為僧舍。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卷棚硬山頂,砌一級石階。東配殿主奉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西配殿主奉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寺內佛樂悠揚,煙霧繚繞,供品新鮮。幾位居士在忙碌著,不時有善男信女們上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詞。(文/李富厚)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官道只允許官府人員行走嗎,官道與普通道路有何區別
    那麼在古代,這些所謂的官道只能是官服人員行走而普通百姓不能行走嗎?官道與普通道路又有什麼區別呢? 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方的道路,可供官府人員行走與運送金錢物資,官道修建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外地的官員路途順利,更好的工作。而普通道路與官道相比就沒有這麼大的意義和地位了,純粹是為了方便普通百姓的出行。
  • ​《官道無疆》 作者:瑞根
    《官道無疆》雖然曹朗和自己關係很密切,但是這種建立在大學時代毫無利益瓜葛的關係看起來很純潔,但是實際上卻很脆弱,如果不經常維繫加固,很快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陌生直至到可有可無,這一點已經被無數例證所證明。
  • 京哈高鐵京承段通車時間定了?高鐵、機場最新消息看過來
    京哈高鐵京承段12月25日通車,北京至承德實現一小時直達 公眾號「路先知」消息:京哈高鐵京承段12月25 京哈高鐵京承段正式進行信號測試 11月5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京哈高鐵京承段逐級提速試驗已於11月3日結束,11月6日正式開始信號測試,預計信號測試結束時間為11月19日,結束後轉為試運行階段。同時,京瀋高鐵承沈段已恢復售票,12月3日起運營。
  • 官道:只因處在官府大道旁
    棲霞電視臺播音主持班、小記者班、綜合能力提升班常年招生,分長班和短班、周末班和晚上班,熱線3450000,13780973931 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府的大道。咱棲霞的官道村,就是因為村在官府的大道旁而得名。官道鎮,共55個行政村,這些村名的來歷也是各有特色、別具一格。 咱都知道字有象形字,這村也有「象形村」?
  • 千年官道——茅竹嶺
    千年官道——茅竹嶺文&圖 張崇珍這就是古代官道的重要標誌,官道是指由國家出資,為方便外地官員順利辦事而修築的公路,不同於一般的民間古道。古道兩旁儘是數不清的古樹名木,遒勁蒼老、華蓋盤鬱、蔽陰匝地、古韻盎然。
  • 桂林東被遺忘的灌陽.海洋.興安官道
    桂林東唐宋時有官道至海洋堡.灌陽.興安官道自桂林東出花橋走直線過河塘-現湖塘過雷劈山過牛岡頭-太和圩過桂局過熊村...比現在繞道大圩省了差不多一半的路程。
  • 莆田| 千年古村官道悠遠,墘頂十二奇景美不勝收!
    從唐宋起,莆田山區逐漸得到開發,墘頂官道,傳說宋仁宗即位期間(公元1023-1056年)已經形成。    古道必經之路大會嶺道  在梨花洋官道的起點處,右側是林氏居住的自然村,其後山是佛印山;左側是一片良田,烏溪在田旁流過。
  • 莆田|千年古村官道悠遠,墘頂十二奇景美不勝收!
    從唐宋起,莆田山區逐漸得到開發,墘頂官道,傳說宋仁宗即位期間(公元1023-1056年)已經形成。 古道必經之路大會嶺道 在梨花洋官道的起點處,右側是林氏居住的自然村,其後山是佛印山;左側是一片良田,烏溪在田旁流過。
  • 提前探秘京承線停靠的懷柔這些站點!
    懷柔站換乘公交示意圖懷柔汽車站-公交站途經線路雁棲湖站主線考察結束後,接下來我們來看京承線的支線情況,首先是雁棲湖站。
  • 《極道天魔》《官道無疆》《重生完美時代》它們的作者開新書了!
    他們的代表作(我喜歡的抽一本)分別是《極道天魔》《官道無疆》《重生完美時代》!不知道這三本經典的小說你看過嗎?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了,這三位大作家的新書是什麼呢?請看:第一,大神作家【滾開】稱號:文學少女滾開、滾妹、老滾 、二更獸【滾開新書《萬千之心》】有股神秘的味道。
  • 官場微小說:官道
    大夥又是愕然,喝過了喜酒大夥又釋然了:老宋的官道不淺啊。(本文系公務員內參原創,作者: 蔣先平)好消息,好消息,公務員內參(微信號:igongwuyuan)向大夥有償徵稿了!小參投稿郵箱:3319306189@qq.com,來稿一經採用,即付稿費哦(50—300元)!     長按右側二維碼,即可關注「公務員內參」。
  • 苗慄大湖鄉老官道休閒農場 露營愛好者的桃花源
    圖片來源:臺「聯合報」苗慄縣大湖鄉老官道休閒農場佔地近5公頃,是愛好露營者的好去處,可同時容納 靠著露營愛好者間的口耳相傳,老官道休閒農場雖沒有任何宣傳,卻累積出好口碑,每到周六、周日都有不少露營人車湧入,客層穩定。
  • 雙灤事 | 京瀋高鐵京承段通車後偏橋子、陳柵子等地將這樣發展!
    雙灤事 | 京瀋高鐵京承段通車後偏橋子、陳柵子等地將這樣發展!原標題:《雙灤事 | 京瀋高鐵京承段通車後偏橋子、陳柵子等地將這樣發展!》
  • 那年的網文,中古篇:鬥破蒼穹、重生之官道、凌天傳說、間客
    第二部:《重生之官道》重生之官道作者是錄事參軍,2008年底開始在起點連載,官道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重生之官道甚至據小道消息,後來官道小說被全面封殺,也有錄事參軍作品太火,導致有人聽說之後,覺得影響我黨形象的原因在內。
  • 太原周邊官道巷重現明朝集市,玩不膩呆不夠,50元就可吃到扶牆走
    官道巷主街道還原了鄉村的建築風格,重現了明代集市風貌,數不清的地方特色美食讓人看的眼花繚亂,這裡除了山西本地的特色小吃之外,還有地鍋饃,驢羊肉火燒,炸泥鰍等全國各地知名小吃。在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的古驛巷裡,遠遠的就能聽到民間小曲的哼唱聲,婉轉動聽,引人入勝。走至合楞子,小曲便戛然而止,入耳的變為叫賣聲:「合楞子,臨縣特色!」。 一個操著一股呂梁口音的農村大姐,「臨縣特色,純手工做的,勁道好吃!」。
  • 臨渭區:相約生態武趙 「棗」贏官道未來
    啟動德農武趙田園綜合體項目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以生態園林建設為支撐,以休閒觀光旅遊為槓桿,以水產業水鄉家庭農場等為特色的綜合體項目,它標誌著官道鎮「醉美棗鄉、魅力官道」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邁進新的飛躍。該綜合體項目的啟動建設共分三期階段來完成。第一期建設主要以綜合辦公樓、生態餐廳(大棚)家庭農場(樣板房)為主。
  • 一條滇中昆明城的古老官道,舊址新貌融為一體,喚醒記憶中的街貌
    注入了漢族人口遠遠大於當地的人口,漢文化完全薰陶了當地的文化,此後,每朝每代都在昆明城設立行政部門,直至末代封建皇朝「清朝」在雲貴高原之地設立「雲貴總督府」總管雲貴兩地的軍民政務,到清朝滅亡共有77位雲貴總督,而在康熙年間「清政府」直接把「雲貴總督府」設立在雲南昆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禁菸大臣林則徐」了,而昆明期間的總督府建立於現今的五華區內,府前建有寬大的甬道,以做雲貴等地方官員拜見總督大人時「歇轎子」的地方,是當時清朝的「官道
  • 邀你穿越時空,共賞溫州這條古官道上的無邊秋色……
    樂清多山嶺蜿蜒的山路在漫長的歲月中打磨出的年歲感沉澱了時光,留下了故事在這落葉紛紛秋意正濃的時候小編邀你一起穿越時空共去賞這蜿蜒古官道上的無邊秋色據《芙蓉鎮志》記載,四十九盤嶺古道歷史可追溯至北宋,盛於明清,是從芙蓉入雁蕩的必經官道。明樂清人朱諫在《雁山志》裡寫:「一名四十九盤嶺。在能仁寺西入西內谷,寺在嶺下。嶺路盤轉四十九折,山極陡峻,故名。」
  • 橋馱樹,樹馱橋,300年官道,坦克壓不垮,這是什麼神奇的橋和樹
    三環橋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當年的官道。橋成數年後從橋身中部東側券磚縫中生出楓楊一株,年深日久,日月之光華,承大地之造化,樹身長粗,樹覆橋,根系深入橋體之中,構成橋樹交融的景象。由於長勢特別,百姓視為神樹,人們紛紛前往探奇,卻無人敢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