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千年古村官道悠遠,墘頂十二奇景美不勝收!

2020-12-22 湘湘愛旅行

美麗墘頂

墘頂村系涵江區新縣鎮行政村之一,位於新縣鎮西部,四面臨山,山青水秀,中間橫穿一條溪流,分割東西兩片農田。東與大洋鄉交界,西與廣宮村後厝相鄰,南與張洋村毗鄰,北與廣宮村落陽接壤。

從唐宋起,莆田山區逐漸得到開發,墘頂官道,傳說宋仁宗即位期間(公元1023-1056年)已經形成。

古道必經之路大會嶺道

在梨花洋官道的起點處,右側是林氏居住的自然村,其後山是佛印山;左側是一片良田,烏溪在田旁流過。越過溪流,左側兩條山龍,靠下遊一點的山龍是只神龜,上面一點的山龍自上遊下,像一條蛇,下端緊挨著龜頭,像是龜蛇爭鬥,糾纏在一起,難分勝負。蛇形山體的下方有一塊巨石,形如張開的蛇口。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見之嘆為觀止!這就是墘頂第四景——龜蛇相會。

龜蛇相會

徜徉在梨花洋官道上,抬頭一看,正前方的一座巨峰拔地而起,陡峭的山體,雄起約百米,是一隻自天庭而下的雄獅,其身、頭、腳、尾幾個山體連成一體,它就是畫家筆下的雄獅,栩栩如生,尤其是頭,讓觀者大驚失色之後讚不絕口。更令人稱奇的是,雄獅的前爪環抱一個球狀小山,雄獅下方是個深潭,名社公潭。潭中有兩塊巨石,一塊形狀如鼓,另一塊近岸靠山,狀如鈸似鑼。雄獅嬉彩球,鑼鼓來加油。這便是墘頂第五景——東方醒獅。

墘頂村的第六景——貨船外運,在梨花洋驛道盡頭,跨過頂廣陂,官道平緩向北,折東北向上約兩百米,便來到樹下店,古代的商隊可在此作短暫的歇息,或補充能量,或裝卸貨物。過了樹下店、古厝自然村的前方官道,便來到三座厝自然村。在官道左側,是一條從烏陂引水而來的水渠,就是官道、水渠連成一體。站在三座厝正前方的水渠上的一塊人造的用來作橋用的八卦石上,背向三座厝,前方的良疇山形,像一艘大船即將起航,其左側有一條小水渠,人稱「浮圳」,形如繩索,拴著巨大輪船。船形山體,船頭向西南尖縮。

傳說民國時期有人迫於亂世之慮,主張建大門。大門建後不久就傳來瘟疫,死了不少人。後來就很快地拆除大門,人畜平安。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建大門,也沒人敢在大廳正前方建造房子。這就是山區乃至全莆田甚至更大範圍內唯一不設大門的古村落三座厝,也是墘頂村的第七景—虎牢民居。

龍山

最外的山頂上有十幾畝大的一處平面略凹的山寨,從遠處各山來看,山寨邊的巨石圈形狀像一頂圓形王冠,而這塊風動石恰如王冠上的明珠。日光照射,石動光閃,明暗變幻,熠熠生輝。此等奇景,恰好在龍頭山之上,龍王戴冠,好不妙哉!這便是墘頂第九景—風動王冠。

官道繞過水頭村,向東北方延伸,約兩百米處有一棵千年古樹,本地人叫它為杜松,屹立在懸崖石縫處。奇怪的是,樹旁有一長條巨石,向溪流空中延伸,懸空約一米多,樹石相伴,奇險奇緣。身處險境,我自巋然不動,大有處變不驚之勢,泰山崩於前而不懼之態。真令人驚嘆,生命力之頑強,也不過如斯夫。此乃墘頂村第十景——松石奇緣。 過了杜松,官道繼續向北,下坡,過赤腳溪陂,向東北方上坡,轉過丞相隔,再過八鳳坑,上一段陡坡,進八鳳村。

墘頂-白鳳-張洋

在八鳳村屋前的官道上駐足可見,整個山形像個群山環抱的近四方形的山坳,明顯可見七條山龍頭向下,而這一帶四周裡外的山形山貌像八隻頭都向上,兩翼張開飛翔的鳳凰,故地師言「七蛇落井,八鳳朝天」。所以取地名為「八鳳」,後世漸誤為「白鳳」,因為莆田方言裡音相同而誤傳。在山坳中央,有一處突起的小山,形正方體,極似一枚印章,地師稱之「金印」,其西北方一山龍蜿蜒而下,似龍託舉金印,這就是墘頂村第十一景——龍王掛印。

八鳳亭這一帶有一奇觀,是墘頂村的第十二景,非湊數之景。每當金秋時節,金黃色的稻穗迎風招搖,香飄遠方,不正是最美最醉人的風景嗎?這重重疊疊的梯田,不正是子孫後代得以生存繁衍的福田嗎?這就是墘頂村第十二景——金穗飄香。

墘頂部分自然人文景觀

大筆架山三峰:西邊的古稱三旗山(亦稱將軍山)、(中)筆架尖(亦稱胡餘峰)、東邊的宋朝和明朝時期叫象峰(清代叫乾峰)

和尚頭山(亦叫玳瑁山),海拔514米。山南為懸崖峭壁,山又分三仞,似三面旗子故稱三旗山。南面眾山似佛頭朝拜此山故稱佛頭山(俗稱和尚頭山)。山前的那潭水叫社方潭。

和尚頭山瀑布,在大會嶺滴水巖處往東望和尚頭山峽,遇雨則有細長瀑布,間或伴有彩虹。

鳳摶溪,萩蘆溪支流之一,發源於大洋鳳摶山,從鳳摶山水之源至廣宮東鎮(兩溪匯合處),這一段河流稱為鳳摶溪。

大會嶺天朝旌表牌坊,在佛公廟東畔,清穆宗同治皇帝賜大會胡氏謀義公之妻過坑陳氏旌表節孝坊,光緒五年1879年豎坊。由舉人連元題字「天朝旌表」以及對聯等。現牌坊湮沒於叢林中,清朝廷所賜「聖旨」二字石刻於2005年左右被盜。此牌坊為莆田僅存的唯一一座旌表節孝牌坊。

文興社(社方),這地方是唐代溪陳最早的廳堂,這裡出了一位唐代的員外,名字叫陳德。

文興社-陳金城書

材料引用: 1、《山奇水秀 人傑地靈》-莆田晚報社 2017年03月16日 2、《大會山志》-胡立釗 3、新縣鎮墘頂村地名歷史解析-胡立釗 攝影:胡立釗 陳開渠 漂泊老松 連錦祥 陳開敏

END

【來源:福建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莆田| 千年古村官道悠遠,墘頂十二奇景美不勝收!
    從唐宋起,莆田山區逐漸得到開發,墘頂官道,傳說宋仁宗即位期間(公元1023-1056年)已經形成。  這就是墘頂第四景——龜蛇相會。  這便是墘頂第五景——東方醒獅。  墘頂村的第六景——貨船外運,在梨花洋驛道盡頭,跨過頂廣陂,官道平緩向北,折東北向上約兩百米,便來到樹下店,古代的商隊可在此作短暫的歇息,或補充能量,或裝卸貨物。過了樹下店、古厝自然村的前方官道,便來到三座厝自然村。在官道左側,是一條從烏陂引水而來的水渠,就是官道、水渠連成一體。
  • 福州市資訊|身邊的千年古村——林浦村,私藏在福州市的村落風光
    身邊的千年古村——林浦村,私藏在福州市的村落風光福州林浦古村是福建的歷史文化名村,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從這座石牌坊上三代五尚書和進士舉人的科第題名足見:這座曾是宋帝行營、林浦泰山宮之千年古村的顯耀;也足見當地林氏望族人文源脈洲諸綿延,三世五卿,實為閩中之望族。毗鄰「尚書裡」石牌坊是獅山村村委會,這是個自然村,大門處掛有「城門鎮獅山村黨總支」和「城門鎮獅山村民委員會」等牌子。據記載:林浦村原以村內濂江河取名為濂浦,後因林姓人遷入漸多改名為林浦。林浦村是個古村,是個猶如鄉鎮般大的名村。
  • 千年官道——茅竹嶺
    千年官道——茅竹嶺文&圖 張崇珍是古代永強去往溫州的陸上主通道,更是一條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道!在白樓下村茅竹嶺古道入口處,有兩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宗教建築緊挨在一起,分別是二聖觀和太陰宮。這就是古代官道的重要標誌,官道是指由國家出資,為方便外地官員順利辦事而修築的公路,不同於一般的民間古道。古道兩旁儘是數不清的古樹名木,遒勁蒼老、華蓋盤鬱、蔽陰匝地、古韻盎然。
  • 京承官道大興寺
    山門為卷棚頂門樓,中門懸山頂,兩旁門硬山頂。中門裡有一間倒座殿,供奉著感應三洲的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其前身是京承官道。大興寺為村中先民所建,村民每逢初一、十五必進廟上香,祈求風調雨順好年景,盼望稱心如意合家歡。相對於官府所建的官廟,大興寺只是村廟,可廟裡卻有眾多南來北往之官員、香客及遊客。香火何以如此旺盛?乃是其特殊地理位置使然。原來,京承官道是京城通向東北及內蒙古的交通要道,清代皇帝及高官貴戚前往避暑山莊必定從此經過。承德,位於京城東北部500餘裡處。炎炎夏季,京城裡酷熱難耐。
  • 莆田全新城市形象片發布!這就是莆田
    >看得到山水秀美的自然風光、看得懂悠遠久長的文脈傳承、看得見精緻唯美的藝術呈現、希望通過這部全新的城市形象片能讓您看懂正當好年華的莆田能讓您來到莆田懂得莆田最後能說一句「莆田值得」千年荏苒的光陰被流淌的木蘭溪帶動
  • 漳州角美埔尾村古村風雨歷千年 宋明遺韻今猶存
    原標題:漳州角美埔尾村古村風雨歷千年 宋明遺韻今猶存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有座古味盎然的千年古村落叫埔尾村,經文史工作者實地調查,村中文物古蹟遍布,除了媽祖廟「崇德堂」、林氏祖祠「端本堂」、林魁水利功德碑等三處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還有進士坊、菊花石、「風獅爺」石雕、宋私塾、宋井等珍貴文物
  • 千年古村 荷田樂夜
    千年古村首屆「荷塘月色——大慈巖『荷』你一起音樂節」的舉辦,更為這座荷香古村平添幾分走向新時代的獨特韻味。
  • 千年霞山古村還是舊時模樣,老街深宅依在,何以沒有遊客
    千年霞山古村還是舊時模樣,老街深宅依在,何以沒有遊客,霞山光是聽到名字就覺得很美,從浙江開化縣城走到錢江源風景區的路,走進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向裡延伸,前面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有白牆,有青瓦。棄車入村,近千年的歷史氣息撲鼻而來,如果沒有和我一樣看現代人的話,會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 濟南章丘這個千年古村裡,有個300多年歷史的石獅子,傳說挺神奇
    圖文/劉清蒲博平村位於章丘區普集街道駐地西北4公裡處,村南濱東巴漏河,是一個距今1500歷史的地地道道的千年古村,是從東面的周村穿過章丘進入濟南的必經之路。村內分布著眾多年代久遠的傳統民居,2014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莆田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們,以一首首家國情仇的詩詞,以一卷卷龍飛鳳舞的書法大作,以一幅幅氣勢磅礴的繪畫力作,鋪墊了「文獻名邦」的歷史人文底蘊,為莆田贏得「海濱鄒魯」的光榮稱譽。這是一座卓然屹立在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時間孕育了無數盡忠報國的忠臣俠客,千年的時間也遺留了無盡的物質與文化相互輝映的歷史遺存,千年的時間也湮滅了幾多令人扼腕嘆息的人文遺址。
  • 解讀詩畫鳴山與莆田陳靖姑祖祠的淵源
    這首詩出自明代巡按陳付良所題,描寫的就是位於溫州市平陽縣北大門的千年古村一一鳴山村的勝景。鳴山如詩似畫,故曰「詩畫鳴山」。古村成村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年間,距今1700多年,依山傍水,居住著36個姓氏人家,從航拍的地圖上看,塘河、東嶽殿,馬九娘官及太陰一宮似乎形成圖騰畫案,古村名人多,榕樹多,古居多,整個村莊保留民國之前的建築結構,許多樓臺亭榭遺留明清構造風格,聞名浙南十鄉八裡的古蹟有雙臺、三墓、四橋、八亭。古村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舉目四望,小橋流水,古榕成蔭,青石小道,仿佛讓你踏進遠古的空間。
  • 藏在福州的「千年古村」,保留著原始風貌,曾是宋帝行宮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巨大發展,國內也出現了很多人氣觀光景點,時代的潮流也在不斷發展,很多人想去古鎮或古村旅行,您可以一邊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一邊體驗濃厚的歷史文化,品嘗當地特色的美食。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景點,例如,古老的村落就在相對偏僻的深山裡,或者在秘密的地方,所以,遊客很難找到,近年來,蘇州旅遊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被遊客發現,作為觀光景點也設置了,今天介紹一下藏在福州境內的千年古物,是村子。
  • 千年古村水墨圖 詩畫徽州別樣春
    千年古村水墨圖 詩畫徽州別樣春 2019-04-16 10:08:05   來源:安徽網
  •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2020-10-17 12:56:57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黃山10月17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 雲丘山塔爾坡:千年古村,詩意之秋
    在臨汾雲丘山腳下,有一座距今2000多年歷史的古村:塔爾坡古村。古村的所有院落均是依山而建,建築材料以石材為主。也可能是我第一次到 山西 的古村,對這裡有種莫名的喜歡,正巧也趕上了個好天氣,準備在村子裡好好地逛逛。
  • 村遊縉雲 | 古道連古村,幽然靜逸,陶然於世外...
    遊鄉村·陽弄古村古道  線路走向:縉雲縣東渡鎮天馬村坑上自然村→皂坑嶺頭→刁蕭→橫樹塔→陽弄古村→兆岸村  線路長度:13公裡  線路用時  尋古道之秀,探古村之幽  蜿蜒盤旋的古道、浩瀚綿延的竹海、泉水叮咚的山澗、炊煙嫋嫋的黃泥房、屹立千年的紅豆杉......從童年記憶裡出發,走進一個嚮往的縉雲秘境~
  • 江華瀟賀古道:千年古道見證民族融合
    這裡是秦皇漢武徵伐嶺南的軍事要道,也是瑤族千年遷徙的南嶺民族走廊。在江華縣內多個鄉村,還能看到不少保存完好的古道印跡。瀟賀古道穿行於萌渚嶺的崇山峻岭和湘南桂東北的山地之間,其間劈山築路、渡水架橋,在艱難的環境條件下和原始的技術情況中,修建如此大的工程,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苦勤勞和智慧,也反映出我國古代交通技術的高度水平。
  • 東錢湖韓嶺村:黨建引領千年古村的振興之路
    夏日的東錢湖畔,晚風習習,在夕陽的餘輝下,韓嶺這座有著「浙東第一古村
  • 浙贛皖最美公路,一路儘是山青水碧、古村名鎮,順山蜿蜒美不勝收
    這條線路始於秀美的西湖,沿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溯遊而上,一路上儘是山青水碧、古村名鎮,仿佛穿行在山水畫廊之間。三江兩湖一線牽,名山秀水景相連。自駕在這條公路上,兩旁是層疊的山巒,煙霧繚繞,遠遠望去,就像誤入仙境。當然,更值得提的就是一到春季,沿路的景點又美出了新高度!
  • 在寧波餘姚的千年古村,有一個在上海很火的美式主題的寧波民宿
    記起哪部電影裡有一首《麥秸草帽》:「媽媽,我的那頂草帽怎麼樣了?在那夏日去客裡米茲的路上,落在溪谷裡的草帽!」草帽之下,充滿了哀怨,我不太喜歡。在我們的草帽之下,當然也有躲不過去的悲,更多的是捧在手心裡的喜。你可以呼吸著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嘗雨絲的甜美,聆聽絕倫的天籟。你可以駐足,可以彳亍,嘗一嘗歲月落下來的味道,凝視一下祖先離我們遠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