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上有一句話:只有你能給別人帶來更多的利益,別人才會聽信於你,情義只能支撐一時。
通俗的講:家長都知道讓孩子上小初高,必須要努力讀書才能考高分,然後上好大學,有好事業有好生活。家長知道學習再苦再累會得到的收穫,也知道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所以非常尊重老師。
有人說,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普遍偏低已成為學界公認的事實。
因為家長不認為孩子的學前教育有多重要,
也說不清孩子上幼兒園對未來成長成功的影響,
也沒有感覺到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多強。
他又如何能重視幼兒教育,如何能尊重幼兒教師呢?
1、傳統認知角度說育兒。
中國有句古話,&34;代表了古人非常認可幼兒階段教育對人生的重要性。
《三字經》裡也告訴我們,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不知害人,既為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我們知道好的行為習慣更是從小開始更容易養成的,如果早期不重視幼兒的教育,將來有可能演化成,小學不好管,初中沒法管了,想上好大學也沒希望了,更加說明了幼兒時期的教育非常重要。
2、人生發展角度說育兒。
孩子在3~6歲時,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快速成長,開始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在這關鍵年齡期,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更需要有對孩子進行全面教育的幼兒園教育。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所接觸的人不只是家庭成員了,會有各種各樣不同性格的孩子。只有在相處中,才能學會怎樣交朋友;交往中遇到矛盾怎麼處理;遇到不順心的事怎麼疏解情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何獲得他人的認同,等等。在這個小朋友的集體中,對培養小兒良好的個性有極大的好處。而在家環境太單一,受到長輩的保護,永遠都碰不到那些意想不到的人和事。這些人際交往能力,遲早要學,早不學以後恐怕會更痛苦。
3、專業科學角度說育兒。
我國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裡把幼兒園學習活動的範疇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大領域。保證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有計劃的。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幼兒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利於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並為進入小學學習打好基礎;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生活、衛生、交往、體育、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美術等等。幼兒園為幼兒接受科學全面的教育,提供了有利場所。
更有近代很多學者和研究結果認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裡,可以獲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所以說如果能夠在這段時期當中,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成長和教育環境,會對孩子未來的品格、性情、能力、智力等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4、家庭教育角度說育兒。
網際網路時代各類信息開放,孩子在快速成長的時段,如果家長不能帶給孩子好的家庭教育成長氛圍,孩子就可能會更容易受到各種誘惑和不良引導。
父母可以通過與幼兒園保持密切聯繫,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增強對幼兒教育的效果。
可減輕我們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負擔,家長可以安心地從事工作。
這樣來說,幼兒上幼兒園的重要性,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是不是讓某些家長所接受和理解了。
如果你注意就會發現:在下午接幼兒離園時,有的幼兒園家長有序排隊,及時離園,有的幼兒園家長熙熙攘攘,擠作一團?其實都是我們家長有沒有受到幼兒園教育的結果。我們幼教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是教育支持家長。
家長更需要教育和引導。幼兒園教育幼兒的學習發展,需要家長的全程支持配合,達成家園共育的目的,讓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幼兒教師每天早晚兩次面對學生家長,可以積極向家長溝通交流育兒知識和家教建議,這個短暫的過程中更需要體現教師專業的能力。
但是有不少幼兒園所面臨的問題是:
幼兒教師學歷偏低、核心骨幹教師缺乏、教師職業認同感差、事業進取心不強、教師隊伍不穩定。
恐怕,相對於家園共育來說,這些才是讓園長更加頭疼的問題!
所以幼兒教師需要一個結合真實教學,結合家園共育,注重解決現實育兒問題,實操性強,簡單易懂,快速掌握的專業能力提升解決辦法。能夠避免年輕教師自己難以理解,就更不容易教學操作和傳達給家長了。
通過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養成教育》教師必備教材。
新教師快速提升專業能力
老教師查缺補漏規範教學
教材中以入園到離園的作息時間為線,以幼兒、家長、教師為點,以幼兒園各個活動環節為面。全面包含所有一日活動常規,精細指導參與者的每一步操作。
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打造幼兒園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