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階段,有很多物理題,初中生們是搞不清楚其真正物理原理的,即使有些問題看似搞清楚了,其實也多是在定性程度上的淺層認識,而非上升到高中生們接觸的定量程度的深層解答!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除了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同之外,還主要有以下四大不同點:
第一個明顯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了「矢量概念」和「矢量運算",而初中只有"標量運算",雖然有些物理量也涉及到方向,比如力的方向、運動方向,但是從不會提起「矢量」這個概念,更不會在計算公式中運用「矢量運算法則」。
第二個明顯不同是:高中物理有很多非常「抽象化的理想模型」用來替代「研究對象」,比如力學中的「質點」、電學中的「點電荷」。而這些模型在初中是不涉及的。
第三個明顯不同是:高中物理更注重"邏輯思維",必須具有非常嚴謹的邏輯思維才能解答出過程更加複雜的高中物理題。而初中更側重於「形象思維」,這一點是由於人的生理發展與智力發育的不同階段造成的。
第四點明顯不同是:高中物理題的解答過程更側重於多過程、多狀態、多元件、多情景,導致計算書寫過程更多,有的題甚至要寫滿一兩張紙才能解答出來。而初中物理說的不太好聽一些,多數都是直接套用公式,即使有分步過程,每一步也都相對簡單,一般書寫過程在半張紙以內!
正是由於以上不同,導致了初中生們對於一些初中物理題只能達到淺層定性認識,並不能理解其背後的真正原因,而高中生們理解此類題時則顯得輕而易舉。
比如下面這道初中物理題。
由於初中生們都沒有學到「重力加速度」概念(此概念只有到了高中物理才會接觸到),並且也不知道「物體在不同星球重力不同」是由於「重力加速度」不同造成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們直接把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代入了月球上的物體身上,導致求物體的質量出錯!實際上,我們應該通過物體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來求質量。由於質量大小隻取決於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也就是說取決於內部所含分子或者原子個數的多少!所以,質量是不會改變的。本題除了考查了重力公式G=mg,之外,還考查了質量大小的決定因素,質量的大小與位置、狀態、溫度、形狀都沒有關係,只取決於自身!
雖然本題的第二問有不少初中生出錯,但是,如果本題放到高中,就成了人人都會的最簡單題。高中生們再做這麼簡單的題基本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這其實正是初中生們一直存在的一個疑問,初中生們經常會遇到自己的物理老師說「這個問題你們到了高中就明白了,現在先記住」!這個疑問甚至讓一些初中生懷疑自己物理老師的水平,是不是老師也不懂啊?實際上,遇到這種與高中物理知識銜接很緊密的情況,限於初中生們的知識基礎和理解水平以及課程進度,物理老師們是不需要也不提倡給初中生們詳細解釋的。
所以說,初中生朋友們,對待物理知識不要急於求成、對待高深物理疑問不必操之過急,在你的學齡階段,做好你現階段該學的就已經很好了。至於更深入格物致知,可以等到以後解決。作為物理老師他們自有分寸,他們深知拔苗助長的危害,中學生朋友們只需要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等到時候自然就明白了。
中學生朋友們,物理有趣且有用,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