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之草地上的午餐

2020-12-19 是小茴香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它可是第一屆落選者沙龍裡最著名的作品!

馬奈的草地午餐這幅畫,它在藝術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被稱為是歷史上第一張現代繪畫。在《草地上的午餐》中,兩位赤裸的女性並不是女神而是妓女。

為什麼?因為她們裸的方式和女神裸的方式不一樣。女神們生來便是赤身裸體(nude),比如說維納斯。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女子,是因為把衣服脫掉了才裸露的(naked)。我們也可以看到背景中半蹲著的女人是穿著衣服的,而坐在男人身邊的女性,是剛剛將衣服脫至腳下的。用我們教授的話來說,那就是they are naked rather than nude。所以說,她們不是女神,而是普通的凡人,是很有可能攜帶著各種疾病和性病、並對中上層階級的嫖客甚至他們家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的娼妓。這人就是它驚世駭俗的地方吧!?

今天看起來,這幅畫似乎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19世紀中期的法國,這幅畫絕對是一次大挑釁。當時的法國,尤其文化中心巴黎,已經陷入了一種令人作嘔的虛偽之中,這個我們能從很多小說中看到,巴爾扎克,福樓拜以及晚輩莫泊桑,都開撕過那個時代法國社會的種種虛偽醜陋。馬奈呢,直接用畫筆開撕!

這幅畫的背景地點可不簡單,巴黎西郊公園,當年的露天妓院。巴黎不少官員公子哥都會去那裡招妓、包養情婦,然後大白天照樣跟你滿口禮義廉恥、仁義道德。很多底層的女孩子,被生活逼得實在走投無路,只能去西郊公園,去就能馬上有現金流,運氣好一些,還會有多情的公子哥包養,就不至於天天野戰那樣辛苦。當階級開始壁壘分明,當窮人被壓榨到再也沒有希望,當整個社會都開始魔幻般地摺疊,這些上流和中產階級最不願面對的黑暗面,就會無處不在。人們會下意識地牴觸討論或聲討這些髒事的人,仿佛他們才是髒事本身!!

這幅畫名為《草地上的午餐》,顧名思義畫的是午間的野餐場景。午餐在哪裡?手提籃中只放著幾個水果和一塊麵包,不夠二男二女塞牙縫的:《草地上的午餐》這個名字是後改的,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洗澡》。誰在洗澡?後面這個女子剛剛從河中走出來,渾身溼漉漉的套上白色的貼身吊帶裙。明明是在洗澡,編發與妝容卻紋絲不亂:畫中女子一個赤身裸體,一個僅著內衣。這裡有幾套脫下的衣裙?只有一套,它必然屬於裸女,這意味著洗澡女只穿了那條白吊帶裙。當眾洗澡的女子、赤裸與衣著整潔的對比、男子伸到裸女兩腿之間的腳……

一切都指向一個見不得光的事實:這是一場發生在野外的混亂交易。

妓女與嫖客,這個主題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描述的話題。妓女入畫早已不是新聞。出於名譽考量,良家少女不可能隨意展示肉體,過去的人體模特大多是妓女出身。卡拉瓦喬《聖母之死》,聖母的扮演者就是妓女。那麼,是什麼讓巴黎的觀眾們惱怒至此?也許是因為,他們都是嫖客本身。

相關焦點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草地上的午餐》的第二部分畫面中間,身穿白裙坐在地上、看起來十分溫婉的女子,是莫奈的戀人凱米莉。莫奈喜歡讓凱米莉做自己的模特,我們能在他的很多畫裡看到凱米莉的身影。
  • 《草地上的午餐》背後的故事——莫奈與馬奈的落選者沙龍
    他發現,如果人們在戶外觀看自然,所看到的不該是一個個獨立的事物:草是綠的、花是紅的、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不不,人類的眼睛看到的,理該是一片明亮之色,由無數顏色絲絲縷縷混合起來的色彩!1863年春天,莫奈、雷諾瓦們看到馬奈展出的作品:《杜伊勒裡音樂會》。
  • 馬奈的草地午餐堪稱完美,唯獨缺了...致優娟姍鮮牛奶
    巴黎的奧賽美術館內,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的成名被拒作——《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以一種挑釁的方式向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藝術圈砸了一顆炸彈——原本只有「神」才允許裸的藝術卻出現了個不穿衣服的普通人——真是辣眼睛不堪入目。
  • 女神、美女還能這樣畫,「最大膽」油畫:《草地上的午餐》
    這幅《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整個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這幅畫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 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萬人迷」!
    馬奈所畫的莫裡索和下圖左邊帶帽子的少女相比,是不是頗有神似之處?特別是那雙黑白分明的眼睛,閃爍著靈動而聰慧的光芒。那麼問題就來了,馬奈是誰?為什麼被冠以「印象派之父」的尊稱?畫中的莫裡索是誰?馬奈為什麼要畫她,和她是什麼關係?一切疑問,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評愛德華·馬奈《奧林匹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經歷了什麼?
    提香在女人的手上畫上了一束玫瑰花,暗示她就是維納斯。因此,誘惑性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並未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備受肯定。人們對之大加讚揚,絲毫不亞於對優雅形象維納斯的稱讚。這幅畫原本是威尼斯公爵為裝飾家中婚房而委託製作的,背景中的衣櫃和酣睡的小狗,以及窗外圓圓的銀梅均暗示著夫妻恩愛。馬奈把這一切都進行了巧妙的變動。首先,主人翁不再是美神維納斯而是妓女,畫中處處體現了這一點。
  • 馬奈作品賞析!
    1856年,馬奈建立了自己的畫室。馬奈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儘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視為大師。1863年,他的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以「有傷風化」的罪名被拒絕;隨後,油畫《奧林匹亞》受到批評家的譴責。於是,他仿效庫爾貝的做法,結合一部分落選畫家,舉行了《落選作品展覽會》。對於這些作品,輿論褒貶不一,狂熱的吹捧和刻薄的譏消都達到空前的水平。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愛德華馬奈,高清藝術圖庫作品,藝術設計素材
    29歲的馬奈在沙龍展出《西班牙吉他演奏者》,在巴黎畫壇上嶄露頭角。他的畫具有古典造型基礎,又有明亮鮮豔、光與色的整體表現,仍保持著形象的真實感。31歲時,在落選沙龍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並遭到拿破崙三世和輿論的攻擊。而左拉卻肯定他的藝術。馬奈總是以古典的高貴氣質和華麗美豔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畫中。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從12日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此次展覽最引人注目的將是印象派大師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畫作《草地上的午餐》。這次展覽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一次集結包含莫奈、雷諾瓦、盧梭在內的48位藝術大師的65件畫作,展期持續至2019年2月17日。
  • 藝術融入生活 北大歌劇院教學實踐基地落戶馬奈
    而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學實踐基地成功落戶馬奈草地,再一次以切實行動將歌劇藝術帶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實踐中,共同推動中國歌劇的發展與繁榮,攜手共築富有藝術底蘊的商務社交平臺。  搜狐娛樂訊 2014年9月28日晚18時,當馬奈草地國際藝術中心投資人金錫順女士與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教授金曼女士共同啟動北京大學歌劇院教學實踐基地落戶馬奈草地的揭牌儀式之時,中國歌劇的歷史性合作就此開啟了。
  • 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幾乎沒有變化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將形體顯示出來。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草地上的午餐、雨棚下的午餐
    美術作品:草地上的午餐_Le déjeuner sur l』herbe(also known as 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草地上的午餐(Le
  • 薩金特的《X夫人像》,與馬奈裸女的蔑視
    當我們從遐想中回過神來,我們才知曉印象派的開山畫家馬奈得富有多大的勇氣,當他畫出那幅《草地上的午餐》,畫裡那個無所謂坐著的裸女正藐視般地看著我們。
  • 雅思聽力材料:馬奈-草地上的午餐(BBC紀錄片)
  • 石濤與馬奈他們是特立獨行的瘋子?還是求之不得的天才!
    東西方在文化、歷史和社會環境上都有著根本性的差異,然而由於世界一體化的影響,東西方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甚至思維方式都越來越趨同。本文以藝術的普遍性為基礎,對繪畫本質進行探索,並根據各自不同的意識形態來分別考察石濤和馬奈的藝術價值。格林伯格追求繼承傳統美術原本的價值以及適當的繼承優良的傳統,從這一點就可以發現其與東方的繪畫精神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 對談|從馬奈《在花園溫室裡》看19世紀視覺機制的變革
    但是馬奈完全顛倒過來,男士沒有觸碰女士的手,手裡反而持著一根雪茄,形成一種緊張又漠然的關係。《算命者》第二種乃是現代主義的解法。從色彩上看,馬奈將女士放在明亮之中,背景被處理成鮮花,其顏色恰恰與女士的臉蛋一致。「這裡馬奈是有意識地用了一次調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