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2020-12-19 魯畫畫詩
《草地上的午餐》莫奈

原畫十分巨大,長6米,寬逾4米。因為莫奈貧困交迫,交不起房租,於是就把這幅畫抵押給旅店老闆。但由於保管不善,後來畫回到莫奈手裡時已經嚴重受潮,他不得不把完全壞掉的部分割去,把剩餘的部分切分成三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草地上的午餐》的第二部分畫面中間,身穿白裙坐在地上、看起來十分溫婉的女子,是莫奈的戀人凱米莉。莫奈喜歡讓凱米莉做自己的模特,我們能在他的很多畫裡看到凱米莉的身影。莫奈的朋友巴齊耶也在這幅畫中擔任了數次模特,分別是畫面中間與女士聊天的藍衣男子,原畫左半部分拿著手杖說話的男子等。

這是一場草地上的午餐。

坐在地上穿白裙的女子,正把手伸向盤子,坐在她右手邊的男子凝視著她。他們後面還站著兩個人,女士在整理頭髮,男士手拿陽傘靜靜等待。

很有生活氣息!

莫奈喜歡自然的東西,他不會讓模特們正襟危坐,而是讓他們隨意表現,然後捕捉其中的一個瞬間,把這個瞬間的印象描繪下來,所以這幅畫才會這麼自然生動、富有情趣。

草地上、桌布上、人們肩膀上,亮閃閃的跳躍的光斑,泛著淺淺的藍,美麗極了!

層層疊疊的樹葉只是簡單的色塊,華麗的衣服也一樣,莫奈熱愛光影,樹葉和衣服在他眼裡並不是那麼重要。白色的餐布在光和影的映襯下,呈現出灰藍、暗黃和亮白等多種顏色,上面擺有黃色綠色的各樣水果。

人物衣服的顏色也互不相同,有清一色湖藍便服,烏黑髮亮的西裝,白底黑點的長裙,軋著天藍色衣邊的淺褐色連衣裙等。畫面上方,鮮綠、嫩黃、墨綠的樹葉層層疊疊,斑駁閃爍,散發出陽光的氣息。

這幅畫的背景,莫奈使用了藍色調,而站在畫面中間的男士衣服也是藍色,畫面下方的餐布也泛著藍光,這三個藍色相映襯,巧妙地打破了傳統古典繪畫中因色彩反差而形成的強烈透視景深,讓畫面看起來像是平的。

《草地上的午餐》最早是馬奈畫的。馬奈這幅畫1863年在沙龍上展出落選,被很多人批評和嘲笑,人們認為畫的內容有傷風化。但是他突破傳統的理念鼓舞了一批青年畫家,其中就包括莫奈,後來莫奈就借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向馬奈致敬!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1863年,馬奈在巴黎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是仿效羅浮宮喬爾喬奈的《鄉村音樂會》的構圖。

畫家讓裸體女郎坐在林中草地上,與兩位穿衣紳士為伴,後面還有一位正在洗浴的女子。這是一種經過精心安排的「午餐」,是畫家尋求色彩對比的大膽實驗。

此畫展出後,引起輿論大譁,作為挑戰性作品,馬奈被推入到印象派陣營。

相關焦點

  • 《草地上的午餐》背後的故事——莫奈與馬奈的落選者沙龍
    格萊爾推崇安格爾細膩的、美麗的、端整的人體,可是莫奈卻愛極速畫下眼前所見的一切,管他是醜是俊。異端就像蟲子,會用觸角感受彼此的存在。莫奈很迅速地感受到,這畫室裡還有幾個和他一樣的人——幾個和格萊爾師傅互相看不順眼的小子。比如,那個小他一歲的利摩日人:奧古斯特·雷諾瓦。雷諾瓦小莫奈一歲,七兄弟裡排老六。老爸是個裁縫。
  • 馬奈之草地上的午餐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它可是第一屆落選者沙龍裡最著名的作品!馬奈的草地午餐這幅畫,它在藝術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被稱為是歷史上第一張現代繪畫。在《草地上的午餐》中,兩位赤裸的女性並不是女神而是妓女。
  • 女神、美女還能這樣畫,「最大膽」油畫:《草地上的午餐》
    這幅《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整個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這幅畫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從12日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此次展覽最引人注目的將是印象派大師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畫作《草地上的午餐》。這次展覽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一次集結包含莫奈、雷諾瓦、盧梭在內的48位藝術大師的65件畫作,展期持續至2019年2月17日。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草地上的午餐、雨棚下的午餐
    美術作品:草地上的午餐_Le déjeuner sur l』herbe(also known as 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草地上的午餐(Le
  • 馬奈的草地午餐堪稱完美,唯獨缺了...致優娟姍鮮牛奶
    巴黎的奧賽美術館內,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的成名被拒作——《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以一種挑釁的方式向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藝術圈砸了一顆炸彈——原本只有「神」才允許裸的藝術卻出現了個不穿衣服的普通人——真是辣眼睛不堪入目。
  • 馬奈作品賞析!
    1856年,馬奈建立了自己的畫室。馬奈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儘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視為大師。1863年,他的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以「有傷風化」的罪名被拒絕;隨後,油畫《奧林匹亞》受到批評家的譴責。於是,他仿效庫爾貝的做法,結合一部分落選畫家,舉行了《落選作品展覽會》。對於這些作品,輿論褒貶不一,狂熱的吹捧和刻薄的譏消都達到空前的水平。
  • 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萬人迷」!
    在洛可可時代末期,愛德華·馬奈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震驚了整個古典繪畫派,也作為一根導火索,引發了整個印象派的大爆炸:馬奈作(二):《草地上的午餐》 作者:愛德華·馬奈 1862年這是一幅轟動整個畫壇的作品: 畫作直接表現塵世環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起
  • 評愛德華·馬奈《奧林匹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經歷了什麼?
    提香在女人的手上畫上了一束玫瑰花,暗示她就是維納斯。因此,誘惑性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並未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備受肯定。人們對之大加讚揚,絲毫不亞於對優雅形象維納斯的稱讚。這幅畫原本是威尼斯公爵為裝飾家中婚房而委託製作的,背景中的衣櫃和酣睡的小狗,以及窗外圓圓的銀梅均暗示著夫妻恩愛。馬奈把這一切都進行了巧妙的變動。首先,主人翁不再是美神維納斯而是妓女,畫中處處體現了這一點。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愛德華馬奈,高清藝術圖庫作品,藝術設計素材
    總評: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梵谷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深受印象派畫家崇敬,有人說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 莫奈的《睡蓮》與神秘的亞洲藏家
    顧佳為了兒子上幼兒園,主動靠近王太太想找她幫忙,但不能太直白,而是依靠自己的「小心機」擠進「太太圈」,她除了要在服飾、名牌包包上投資外,還要在休閒方式、文化品位上動動腦筋。於是,一場暗中較量展開,顧佳來到王太太的家,立即被眼前豪華的三層複式家居布置打敗,王太太看出了顧佳眼中的羨慕,她隨即指向客廳裡的一幅畫,想取笑顧佳:「你懂畫嗎?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
    上一篇:從桌面上花瓶的倒影可以看出畢沙羅當時正在探索和研究光色混合產生的特殊效果。旁邊一幅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靜物畫《玫瑰》,筆觸則粗獷許多。其實雷諾瓦更擅長的是人物畫,他筆下的人物甜美迷人,常給人帶來溫暖之感。
  • 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幾乎沒有變化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將形體顯示出來。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
  • 藝術融入生活 北大歌劇院教學實踐基地落戶馬奈
    而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學實踐基地成功落戶馬奈草地,再一次以切實行動將歌劇藝術帶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實踐中,共同推動中國歌劇的發展與繁榮,攜手共築富有藝術底蘊的商務社交平臺。  搜狐娛樂訊 2014年9月28日晚18時,當馬奈草地國際藝術中心投資人金錫順女士與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教授金曼女士共同啟動北京大學歌劇院教學實踐基地落戶馬奈草地的揭牌儀式之時,中國歌劇的歷史性合作就此開啟了。
  • 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此女就是前妻卡米爾
    ,莫奈就此擱筆轉而痴迷沒有人物的大自然,雖然莫奈畫作也曾出現過後妻艾麗絲和女兒們的身影,但人物的臉部十分模糊,似乎給人感覺,那飄動的仍然是卡米爾的身影,莫奈晚年一直不厭其煩地畫著睡蓮,靜謐虛幻而悽美,其實這何嘗不是卡米爾的化身呢。
  • 看莫奈日出·印象畫展,看什麼
    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1873年,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位於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定居,並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1875年,莫奈的畫賣不出去,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 ,他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為了節省房租,莫奈只好搬到鄉下。1875年6月,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
  • 莫奈?其實你根本不了解印象派丨隱秘的傑作
    莫奈、雷諾瓦、塞尚、凡高、高更等藝術大師,以及《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向日葵》等傑出的油畫作品,構成了我們大多數人對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全部認知。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莫奈的目標是在沙龍上取得成功,但受馬奈的啟發,他對現代題材的偏好與超前的繪畫風格恰好相匹配,這也意味著他的作品經常被沙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