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自然趣事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至少在3500年之前的殷商時代就開始使用了。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有重要影響。甲骨文裡有許多象形字,是古人對自然進行觀察和認識後的生動描述,十分有趣。
氣 象 篇
壹
1
日 和 月
日和月,都是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
「日」字,純粹是古人照著原物,把太陽刻畫成一個圓圈,而中間加一短橫(點),主要是為了區分「口」字而為之,應該不是古人已觀察到太陽黑子。當然也可以認為圓點是太陽,圓圈是太陽發出的光環。
而「月」字,因有圓缺,用一半圓圈裡加一短豎,表示發光的半圓形天體。
當日和月合在一起,不管白天黑夜,天體都在發光,則有了「明」字。
2
雨 和 雪
雨
雪
「雨」字反映的是雨從天上雲層中降落的水滴的自然現象。
「雪」字是天空落下的除了小水滴以外,還有大片大片像羽毛一樣的雪花。
3
春夏秋冬
春 夏 秋 冬
「春」字像植物生長的形狀,寓意春種;「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狀,寓意夏長;「秋」字像果實纍纍,穀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則形如把穀物藏於倉庫之中,寓意冬藏,證明商朝時期農業活動已有四季之分。
植 物 篇
貳
植物在地球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讓時空回倒流回到商代,看看當時人們心中的植物是長什麼樣子呢?
1
木
木,首先,中間一根直通的豎畫當然就是樹幹了,而上方兩筆分岔自然是指樹枝。至於下方兩筆分岔,想必已經猜到了,就是樹木的根部。
聰明的先民僅用五筆就將一棵樹的特色描繪出來,而今依然不曾改變。
2
禾
禾,甲骨文像垂穗的莊稼,在商代人眼中就是代表穀子的意思,「木」形代表植物,植物末稍上是下垂的穗子。
3
果
「果」字就不用多說了,也是在「木」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只是上方再加上三個小圓圈,就是長在樹上的果實。
動 物 篇
叄
1
鼠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甲骨文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大家注意看老鼠的特徵沒有?牙齒、四肢、長尾巴 、眼睛、耳朵全部都描繪出來了。
2
牛和羊
中國自以來是個以農立國的社會,與牛的關係自然是源遠流長。甲骨文的「牛」選用了牛正面頭像造字,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牛角、牛的臉以及牛耳。
牛和羊兩字其實很接近,但是它們唯一的區分就是一對角,牛的角朝天,所以我們說牛氣沖天,羊呢性格溫順,羊角也沒有那麼凌厲的感覺,下垂內斂。
3
象
象,是這個世界上體積最龐大的動物之一。在商代,象群曾在中國的大地上奔跑過,更與商代人們一同生活。而河南省的簡稱「豫」,其實就是盛產象的地方之意。
甲骨文的象字顯得線條化,但仍然保留了那長長的鼻子,可以說,雖然簡單,但是卻相當傳神。
4
犬和豕
人們常說:「狗(犬)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就會發現人和狗之間的親密關係,早從商代就開始了。
甲骨文中的「犬」和「豕」的寫法其實很像,犬是狗,豕則是豬。
兩者寫法最大的差別只在於狗是有長尾巴,而且向上翹,而豬的形體較寬,只有短短的小豬尾巴,而且是向下垂的。
古人的自然觀察非常仔細入微。
5
虎和獅
虎,威武兇猛,令人既害怕又敬畏。甲骨文中的虎字是非常典型的象形文字,很鮮明地描繪出老虎張開的大口以及銳利的尖爪,還畫出了老虎身上的黑色條紋呢!
老虎的活動範圍從北方的西伯利亞一直到東南亞,跨越整個亞洲,是我國古代常見的兇猛動物。正因為虎在商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所以早早就有了甲骨文的形貌。
但是獅子生長在熱帶的非洲沙漠,所以商代人沒有見過獅子,當然,甲骨文裡也就沒有「獅」字了。
認識甲骨文不但能夠增加對於漢字的理解,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了解到當時古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描繪,增添自然知識,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樂趣!
來源 | 星湖溼地
文 | 小魚兒
編輯 |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