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腦開發亂象,教育部門既要針對性地強化對相關培訓市場的規範力度,也要舉一反三,從更高、更系統的層面推進真正的科學常識普及。」
在行業領頭羊「腦立方」關停之後,更多的培訓機構逐漸進入「全腦開發」行業。額頭「吸」鐵勺、蒙眼辨色、聽音頻提升大腦……在常人看來毫無科學邏輯的一堆「超能力」,都依附於「全腦開發」而生,它們也常常出現在一些全腦開發培訓機構的招生宣傳場景之中。有些機構還宣稱全腦教育是最科學的教育,其課程是一種科學培訓。
「全腦開發」的概念已經火了好幾年。不少騙局被揭穿、個別培訓機構「巨頭」已經倒下,但是,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和瀰漫的教育焦慮下,一些培訓機構只要稍微換個新鮮的概念、噱頭,依然可以順利收割「韭菜」。
科技進步、新科技應用層出不窮的今天,科學培訓市場的興起,具有必然性。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偽科學」培訓。如一些針對全腦開發教師培訓的機構直言,他們並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再比如,全腦開發理念本身,目前也仍存在爭議。專家表示,全腦開發概念籠統,目前沒有清晰界定。全腦教育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對哪些人群在什麼條件下有效?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而至於一些培訓班所標榜的「開天眼」概念,基本可以被直接認定是「偽科學」。在這樣一種魚龍混雜的背景下,家長為孩子選擇「全腦開發」培訓,的確需要慎之又慎。
拋開全腦開發概念本身的爭議,當前科學培訓市場的師資質量也被嚴重存疑。在科學教育方面,目前既沒有專門的師資認定標準,也缺乏針對性的培養資源。相關論文指出,當下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普遍不足,成為阻礙我國科學課實施的瓶頸問題。連正規教師隊伍都嚴重不足時,課外科學培訓市場的水平自然不容高估。當前都在強調要推進國民科學素養的提升,而專業化科學教師從數量到質量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因此,面對全腦開發亂象,教育部門既要針對性地強化對相關培訓市場的規範力度,避免一些培訓機構打著科學旗號宣揚「偽科學」,誤人子弟,也要舉一反三,從更高、更系統的層面推進真正的科學常識的普及。如強化科普服務、提升科學教育質量,讓整個社會的國民科學素養能夠有進一步提升。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目標是: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長足發展,建成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求的現代公民科學素質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從當前培訓市場「偽科學」依然大有「錢景」來看,為實現這一目標還需付出諸多努力。
科學培訓市場火熱與亂象齊飛的現象,固然體現出一些培訓機構的非理性逐利,但根本上反襯的或還是學校正規科學教育的不足。事實上,早有相關聲音指出,應該推進科學教育進課堂,並切實保障學校科學教育的質量。如提升科學課的地位,增進科學教師的職前培養,加強科學教師的在職培訓等等。當科學教育能夠普及,「偽科學」培訓自然會失去空間。而一旦體系化的正規科學教育能給補位,既能讓更多家長和孩子不為培訓市場上林林總總的「偽科學」所騙,也有利於減少對課外培訓市場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