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亮:疫情令中國網絡型城市趨勢加速 政策規劃傾向於韌性城市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1月17日消息,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鬱亮今日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彭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和南非曼德拉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疫情令中國加速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而網絡化城市比傳統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

鬱亮在對話中指出,疫情加速和強化了中國城市此前已出現的一些趨勢特點,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國開始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散布在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它的設施將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多樣化。傳統城市常以各種較為單一的獨立功能區組合而成,而網絡化的城市則是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都具備完善的設施、多樣化的功能。

他認為,疫情之前,功能混合的節點就已出現在中國城市中,比如深圳蛇口,已從起初單純的工業區逐步轉變為集自貿區、郵輪港、藝術中心、濱海休閒長廊為一體的「超級綜合區」;上海陸家嘴由最初功能相對單一的金融中心,到現在融入了更多的混合功能;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美術館群落、休閒步道的全線貫通,也使其充滿了網紅公共空間的活力。

疫情之所以會加速城市多中心、分布式的趨勢變化,在鬱亮看來,是因為人們發現網絡化的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如果每個城市節點能夠自給自足,互聯互通,形成生態安全屏障,就不易出現系統性崩潰。疫情之後,中國的城市規劃與政策也開始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建設。

在鬱亮看來,疫情的出現,會使中國的城市規劃與城市政策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的建設,而深圳和上海在這方面的優秀實踐很有借鑑意義。比如深圳市民出門走500米就是社區公園,2公裡內一定有綜合公園,5公裡內可以到自然公園,在附近公園裡跑步、散步、跳舞、娛樂,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居民每天的習慣。而在突發災害期間,這些公園可以立即成為附近居民的隔離避難場地,承擔疏散和救災功能。

又比如上海陸家嘴濱江地帶,設置了臺階式的防汛岸線,可以滿足各種防汛狀態下城市的需要。日常,防汛壓力處於低位時,它可作為市民的親水娛樂空間。當遇到幾年一遇的洪水時,則有相應的設防標高標準可以從容應對,即使被淹沒也可以用大自然的生態系統來消化雨洪的威脅。而最高設防標高標準則足以應對千年一遇的極端洪峰挑戰。中國城市在這些具體細節上的優秀實踐,便是城市韌性的體現。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就提及「韌性城市」這一概念。《建議》提出,「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文|王茜)

相關焦點

  • 萬科鬱亮:深圳上海實踐值得借鑑 後疫情時代網絡型城市趨勢將加速
    論壇邀請了全球眾多政要、企業CEO及專家學者參與,對當前全球金融、貿易、城市、氣候和健康5大領域的重要課題共商對策,萬科作為創始合作夥伴企業參與了關於城市話題的討論。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於11月17日晚「城市之光」圓桌論壇上表示,疫情令中國加速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而網絡化城市比傳統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
  • 鬱亮:後疫情時代網絡型城市將更具「韌性」
    現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如火如荼。但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功能不斷擴大,各種災害和風險也在不斷增加。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對危機狀態下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應急治理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重新審視。
  • 疫情之後,我們的城市會發生什麼?
    其中有部分是「城市之光」討論,參與者都非常有分量,有《城市的勝利》作者、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創始人諾曼·福斯特勳爵,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作為唯一的中國房企代表,也做了重要分享。
  • 智庫·治理|後疫情時代:面向「韌性」和健康城市規劃與治理
    在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城市人口規模增長對提高經濟產出效率和公共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導致了新的人居環境問題和公共服務資源的供不應求,影響了居民健康安全。因此,增強城市「韌性」和保障城市健康安全是未來城市規劃與治理的核心要務,繼續強化健康城市建設是必然趨勢。
  • 明日工坊城市韌性規劃在線討論會即將開啟!
    明日工坊城市韌性規劃在線討論會即將開啟!
  • 生活圈的韌性規劃思考與策略
    來源:CSUS智慧城市領航2019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公共安全事件,讓大眾普遍意識到基層生活單元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性,也發現社區在公共服務與治理能力方面的不足。通過研究快速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社區特徵的演變及近期國內從住區向社區生活圈轉變的規劃實踐趨勢,歸納系統性、便捷性、包容性、成長性與參與性等社區生活圈規劃的新特徵。
  • 「十四五」新詞典:「韌性城市」
    在當前學術和社會語境下,災害可以涵蓋自然災害、社會重大影響的事件(如戰爭)和健康(如疫情)等維度。城市韌性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論點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應對各種變化或衝擊,減少發展過程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均有「加強城市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韌性」等相關表述。
  • 北大光華發布調研報告: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這篇調研成果緊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韌性城市」一詞,聚焦溫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案例,解讀了溫州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效應對風險與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上向好的「韌性密碼」。一起和小布來學習下吧。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報告:在溫州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  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  突破瓶頸的可行解決方案  在張志學教授看來,從防控和發展來看,溫州有很好的韌性,這也是該地區過去從赤貧走向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長遠看,僅僅擁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尚不足以支撐一座城市、一個區域成為創新高地和領先垂範,為此課題組針對該區域的產業發展與政府引導提供了詳細的政策建議,為「韌性城市」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 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 浙江如何打造「韌性城市」
    城市各異,風險有別,浙江如何布局——韌性城市建設,既要系統規劃,也需個性定製城市各異,風險有別。城市韌性,更包涵物理、社會、經濟、組織等多個維度,建設重點也有差異。浙江韌性城市建設,如何選擇?專家認為,浙江的當務之急是頂層設計,「確定我們到底要應對哪些風險,哪些是緊迫的,哪些需要從長計議,才能進行評估、規劃、建設和監測。」
  • 適應「不確定」,城市如何有韌性
    韌性城市建設,這項「看不見的工程」,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資金?  「就像墨菲定律,只要有可能,事情就會向你所想到不好的方向發展。」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創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柴舟躍告訴記者,4年前,院裡成立了研究課題組,開展韌性城市建設內容、評估體系、規劃編制要求等研究工作。
  • 黑石集團創始人中國直播首秀 張磊、鬱亮等大咖隔空對話
    4月10日,由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2020市場破局與投資趨勢暨《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新書發布會全球同步直播,蘇世民與中國經濟領域兩位重量級人物——高瓴資本創始合伙人張磊、萬科集團董事長鬱亮進行「隔空對話」。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話中,三位大佬談及疫情經濟、慈善、教育、房地產、人才管理等多方面話題。
  • 西門子貝拓明:疫情彰顯中國城市韌性,看好碳中和市場機遇
    這是因為他還同時帶領西門子大中華區智能基礎設施業務,該部門的業務核心是以數位化技術將城市的三個碳排放大戶——能源系統、樓宇和工業融通起來,降低碳排、提高能效。中國已多年蟬聯全球最大能源投資市場,建築能耗也仍處於快速增長通道,但中國具備明確的中長期減排目標、熱衷於接受新技術,因此一直是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倚重和看好的市場。
  • 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深圳分院- MBA...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但從長遠看,僅僅擁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尚不足以支撐一座城市、一個區域成為創新高地和領先垂範,為此課題組針對該區域的產業發展與政府引導提供了詳細的政策建議,為「韌性城市」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基於調研團隊近兩周的實地考察,結合國際國內產業發展趨勢,總體來看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還存在以下不足。
  • 圓滿落幕| 2021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之天津大學·臺北市立大學「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主題報告分為上半場與下半場,圍繞「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這一新時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主題,來自海峽兩岸的10餘位專家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與對談交流。疫情期間,由於疫情防控政策嚴格,同時為了保證到場嘉賓與觀眾的健康安全,選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業內同仁帶來這場研討會。
  • 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值得關注的技術
    隨著國家與各省市"十四五"規劃均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心,Gartner也在今年八月更新並發布了最新的 「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的成熟度曲線」。本文將詳細介紹最新更新的技術,以便政府和負責城市生態系統建設的CIO更好地評估與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倡議相關的新興趨勢和技術。
  • 布局城市配送共享倉,建設韌性城市,大數據賦能新零售……「重慶...
    布局城市配送共享倉,建設韌性城市,大數據賦能新零售……12月9日,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暨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座談會舉行。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陶世祥主持座談會並講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都市報黨委書記、重慶晨報上遊新聞總編輯劉長發參加座談會。
  • 邱愛軍、白瑋、關婧 | 全球100韌性城市戰略編制方法探索與創新...
    作為新型城鎮化高端智庫,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對「韌性城市」持續深入的觀察、研究,於此背景下,我們特推出「韌性城市專題」,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並與讀者分享。提供可靠的通信和交通設施包括提供多模式、相互銜接的交通網絡,多元化城市公共運輸設施,與其他城市和區域構建交通和物流連接,有穩健、多元、包容性的通信網絡和應急信息系統[7]。2.4維度Ⅳ領導力及策略維度Ⅳ包括提升領導力及有效管理,賦權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和促進長遠和整體規劃三個主因子。
  • 疫情後,如何更系統地理解「城市治理現代化」
    原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高小平表示,新冠疫情的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如何建立常態管理和應急管理相結合的城市治理體系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重大命題,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城市治理現代化中一項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的任務。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可以從制度、能力、績效、方法四個方面進行再思考和優化。
  • 中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我國城市公園規劃建設行業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行業進行管理:一是制定行業總體發展規劃,對全國及各地方城市公園的建設提出指導性方針等;二是對市場主體資質的管理,主要包括城市公園規劃建設企業的行業準入資格的審批和審查、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的審批和審查等;三是對城市公園規劃建設行業具體業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