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種體育項目裡,我為什麼給孩子選擇了它?

2020-12-11 騰訊網

之前發了關於六六體育班的選擇《

和體育科研專家聊完後,六六的體育課外班我重新做了選擇

》文後,留言非常非常多,所以後來我又馬上聯繫採訪的龐叔叔,想幫大家問「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年紀報什麼體育訓練班」這個問題,當時他跟我說,這問題咱們不能一概而論的回答,因為體育項目比起音樂美術等,更加注重孩子的個性化,如果咱們不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性格和體能,以及家長的預期,是無法告訴大家怎麼判斷的。他不給明確結論,我也寫不出新的專訪。

但前天那篇《突如其來的暴力襲擊,如果躲不過,不如提前做些什麼》發布後,看留言大家都在諮詢什麼體育項目能幫孩子同時進行安全教育時,我突然想起來聽龐叔叔說他外孫女學柔道,就想找他具體了解一下柔道。結果他推薦找他女兒bobo,說「她從小在體育圈長大,耳濡目染對體育項目都比較了解,最近也在備考運動訓練學博士,給我外孫女選的體育項目,我都沒給她一點兒建議,但聽她說完理由,我真覺得挺驚喜的。一個基於運動訓練理論來深入研究兒童體育運動的年輕媽媽,可能比我們這種搞競技體育的人更了解孩子們,而且她愛研究,又可以隨時諮詢到各項目最專業和頂級的項目教練,她應該更能直接幫助到你們讀者」。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來自bobo的約稿,一個來自體育之家,深入研究運動訓練學的5歲女孩的媽媽,根據自己孩子性格能力等各方面情況,最終從40餘種體育項目中給自己女兒選擇體育項目的心路歷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非常具體的參考。

文:寧媽bobo

四十多個體育項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體育之家,父母以及身邊的叔叔阿姨大都是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長期耳濡目染,深感體育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

所以從寧寧(我的女兒,5歲)一出生,我們家就確立了「體美智三育並重,體育優先」的育兒理念。5歲之前,通過和孩子玩玩具、做遊戲、戶外運動和去遊樂場的方式,有目的地訓練她各種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能力,同時也會帶她一起看比賽讀體育繪本,讓她對體育建立概念,產生興趣。

在寧寧即將五歲之際,我們發現普通的室內外活動實在無法消耗她的全部精力體力,她身心各方面的狀態,都是時候交給專業教練,正兒八經地讓她練習一兩項體育運動了。自從有了這個想法,我把社會上目前能面向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體育培訓的奧運項目+非奧項目列了一遍,數了數大概有40多種。但孩子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都練,如何精選適合自己的,我其實也是做了一番研究,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和選擇過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選擇運動,孩子的喜好永遠是第一位

如果加上大人的一點「功利」心,我認為從塑造人的角度,體育運動可以起到「取長」或「補短」,甚至「取長補短」的作用。

所謂「取長」,就是「我是誰」,我天生自帶怎樣的氣質和能力?什麼項目能把我的特長發揚光大?「取長」的好處就是,孩子在自己擅長或能夠勝任的項目上,比較容易獲得自信,更有助於培養興趣。而「補短」就是利用體育在身體機能、運動能力、心理社交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彌補孩子的不足。

於是,我在腦海中問了自己一些問題,大致勾勒出女兒的形象(體育項目眾多,不可能一一去試,這裡講述一種「畫像」的方法,描繪孩子的性格氣質,初步判斷孩子會喜歡哪些項目?大家也可以嘗試這樣問自己):

她好動,喜歡摸爬滾打? 是

她愛美,對公主無法自拔? 否

她精力旺盛,不愛睡覺? 是

她膽子大,喜歡冒險? 否

她喜歡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 是

她跑得特別快? 否

她想比別人做得更好? 是

……

帶著對她的了解和初步判斷,我開始帶女兒體驗一些適合她年齡的運動項目。

現場觀看大學生藝術體操比賽、排球隊訓練,體驗了輪滑,體操,蹦床,籃球,足球,腰旗橄欖球,棒球,拳擊,柔道,滑雪,還買了曲棍球桿、旱地冰球桿,冰壺玩具在家玩。

體驗了一圈下來,發現她對能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且能瘋跑的集體項目普遍比較喜歡,明確表示無感是藝術體操,拳擊,輪滑,其他的態度比較中立。

最後,本著全面發展運動能力,利用體育在身體能力和性格塑造上取長補短的原則,我為寧寧選擇了腰旗橄欖球,滑雪和柔道三個項目。其中腰旗橄欖球和足球在訓練孩子的基本動作方面相對更全面,並且能給孩子提供陽光戶外+融入集體的機會,寧寧也確實比較熱衷於瘋玩瘋跑。滑雪是為了提高她在不同空間中的感知覺能力,比如草地,水中,冰面,雪地。而今天我想重點說一下,為什麼柔道能夠脫穎而出,最終也進入我們的訓練計劃中來?

為什麼讓孩子練習柔道?

自畫像裡提到了寧寧並不是一個速度型選手,就身體素質而言,她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比較突出,從氣質上來說也屬於神氣型的小姑娘,所以柔道運動對寧寧來說算是「取長」。

另外,在我看來,柔道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一種教育方式,能給孩子上好三堂課。

1

一堂自我保護課

柔道最先教授的基本功,不是如何制服對手,而是學會保護自己!柔道運動特有的技能,叫做"受身",作用就是在人摔倒的時候,身體形成條件反射,通過身體畫"圓"的動作化解和轉移外部衝擊對自身的傷害,最大限度地保護身體各個關節和內臟。

動作解析:前受身摔倒時不用手直接撐地,防止手腕受傷;前迴轉受身行進中摔倒時低頭團身,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後受身向後滑倒時收頭,避免後腦受到撞擊。

有些家長會覺得柔道摔來摔去會讓孩子很疼。一點感覺不到疼是不可能的。但柔道不是死摔,人在落地之前,會用手去拍墊子,卸掉震蕩力,整體的感覺是舉重若輕,所以是很安全的。

另外,寧寧是女孩, 我希望她溫柔優雅知性,但面對複雜的社會、可能出現的校園傷人、霸凌事件等等,我也希望她能夠有勇氣,有本事保護自己。

2

一堂邏輯訓練課

用柔道訓練思維,和讀書做題不一樣的是:柔道是動真格的!

觀察-分析-判斷-決策,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心智運行模式。柔道,就是無數次地練習在一瞬間運行這個程序,而且結果立判。

與球類運動判斷球路的時間、空間不同的是,柔道所面對的是和你一樣心智成熟的人,如何觀察對手的動作,體會對手的心態,猜想對手的招式,捕捉時機決勝於千裡,是對一個人分析判斷能力的絕佳訓練。

拆開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觀察力:柔道賽場上,瞬息萬變,很多信息都是轉瞬即逝的,如果觀察能力差,就會無所適從,盲目行動。這就逼著孩子在平時的訓練中,學會集中注意力,掌握觀察方法,久而久之,習慣觀察,善於觀察。

邏輯力:柔道對抗的整個過程就像解題,處處是邏輯。柔道運動員每個人都有絕招,術語叫"得意技"。哪些技術能成為自己的致勝法寶?各個技術動作之間怎樣形成聯絡,才能誘敵深入使用絕招制勝?這些都是需要設計的,根據自己設計,根據對手設計。

想像力:柔道制勝,千鈞一髮,柔道運動的複雜多變,要求參與者隨時改變自己的行動,並預見行動的後果,這種預見,離不開豐富的想像力。如何在頭腦中設計動作,聯結動作,很多時候是需要即興靈感的。

3

一堂挫折教育課

剛才說到"取長",現在說說"補短"。寧寧幼兒園的老師曾經婉轉的提醒我,可以讓孩子適當體驗體驗挫折。沒錯,這和我們家長的觀察不謀而合。家裡就寧寧一個孩子,從小就是掌上明珠,慢慢地她形成了「我只能第一,我一定能贏」的心態,有時候要跟我們比賽跑步,她要是沒有贏,可能隨時就罷工開哭了。

所以,我也一直在琢磨,何時,以何種方式給她上這一課?也許,在墊子上被對手重重地摔下去,就是最真實的,且無法逃避的挫折體驗。然而這種體驗,在人生中又是成本和代價最低的方式。道場就是社會的縮影,人生的成功,失敗,逆襲,站起來,都在這塊墊子上反覆上演。摔倒了並不意味著永遠失敗,再站起來,一次一次挑戰才是人生的常態。

相關焦點

  • 怎樣為孩子選擇一個適合他們自己的體育培訓項目?
    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體育培訓項目,是取決於多個方面的,首先肯定要遵從孩子的興趣,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體育項目,儘量選擇哪項體育項目。還有就是,我們需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前景,因為也有5%的家長除了希望孩子能強身健體之外,還希望孩子能通過發展體育特長,來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
  • 董進霞教授:孩子是否需要練體育,那又練什麼項目好?
    訓練一年,孩子身體更健康了,健康價值多少?訓練兩年孩子變得勇敢了,自信價值多少?訓練三年,孩子學會了堅持,毅力價值多少?每一個品質都是無價的。有人說,練體育的人不平凡,是的,我一直也這麼認為。但是,在這條追逐不平凡的道路上,很多孩子卻始終未能修成正果,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段不完美的旅程?
  • 兒童體育密語 | 為什麼孩子會放棄體育運動
    第一,孩子放棄體育運動之後會空出部分可利用的時間,用什麼活動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填補這一塊空白是父母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探究孩子為何與體育運動分道揚鑣有助於父母和孩子選擇合適的替代內容。第二,作為父母來說,我們只有知道孩子放棄體育運動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培養新的愛好。研究表明,18%的孩子因為體育運動佔據太多時間而選擇放棄。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李玫瑾教授:主張孩子四歲開始體育項目訓練
    膽小懦弱是一種不良的成長習慣,它不僅會讓我們的成長曆練充滿陰霾,甚至一影響就是一輩子,這種不良影響甚至還會嫁接到自己的子女身上。那麼,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起採訪裡說過:"我主張孩子四歲上下的時候就開始體育項目訓練"。可能很多人覺得孩子膽小懦弱,跟體育訓練又有什麼關係呢?
  •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
    ,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體能,從而也能讓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具備更強的實力,實際上現在的體育類型有很多,因此在實際選擇項目的時候也需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對於體育來說就需要從實際的需要來看,如今的項目類型還不少,當然作為學生群體來說體育項目的類型還是很豐富的,這也是為了注重全方位的發展,因此學生需要按照規定來完成每一項體育項目。還有一點就是在體育器材上一定要做好配套工作,這個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相關的配套上沒做好,也會給體育帶來很大的影響。
  • 寒暑假為什麼家長選擇讓孩子加入動因體育特訓營
    說到假期,很多歐美的國家都有讓孩子增加社會實踐或是外出遊玩的習慣,孩子們對假期也是非常期待的。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可以成為佼佼者,因此連每個假期的時間都不會放過。但其實假期應該讓孩子享受並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就像參加過動因體育封閉營的小學員們,就收穫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成長記憶。為什麼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加入動因體育特訓營呢?就拿最近的2018暑期特訓封閉營來說,這是動因體育特別針對6-17歲青少年暑期學習、生活場景推出的全日制、封閉式體育訓練營。
  • 培訓班規模9年翻了四十倍 體育鍛鍊始終難逃應試教育
    一家標榜「招生對象初一至初三」、「從事高水平運動訓練的教練授課」、「培訓項目圍繞中考體育測試」的俱樂部,打出來的廣告更是惹人心動:中考體育,改革在即。項目增多,分值加大。欲取高分,我來幫您。上千平米的訓練場地、充足的運動器械、豐富的集訓課程……11月16日14時,在濟南歷城區一家大型中考體育培訓機構,教練許威遙望了一眼空曠的培訓基地。
  • 為什麼說四十不惑?
    為什麼四十不惑?一成功過,也失敗過;判斷對過,也判斷錯過;機會抓住過,也失去過;驕傲過,也自卑過;信任過,也被出賣過;感恩過,也被背叛過。…人生總是經歷各種磨練中成長,當一切都經歷過,四十歲,人生好戲才剛剛開始!人生才剛剛拉開序幕!以前過的,是生活。以後過的,才是人生。而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一生也就這樣了。二為什麼說四十不惑呢?
  • 快遞裡的氣泡膜怎麼變廢為寶?幼兒園用它設計出多種遊戲
    12月15日,武漢市漢陽區鍾家村幼兒園將不起眼的材料探索出多種玩法,讓孩子們感受別樣的快樂。  孩子們在氣泡膜上跳一跳。學校供圖  「老師我發現啪啪啪的聲音,好神奇呀!」孩子們用小手使勁擠壓氣泡膜上面的小泡泡,嘴裡同步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小一班的孩子利用氣泡膜開展了多種體育活動,在氣泡膜上爬一爬、走一走、跳一跳,或組隊在傳送帶大滾筒裡行走比賽,孩子們玩得開心極了。
  • 我覺得這些體育教育項目「都挺好」
    以此為契機,睿藝舉辦第一屆優質素質教育項目展示周,並於3月27日開展體育教育主題日,涉及體適能、球類等運動項目,通過用產品推介會及洽談會形式,讓買家賣家一對一直面溝通,高效精準連結。A5 小檸檬體育小檸檬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首家以青少兒騎行運動產業為核心的體育教育品牌,主營有幼兒滑行車及BMX項目。致力於課程研發、終端教學、師資培訓、賽事活動、產品研銷、教育論壇等騎行運動領域的服務。
  • 一位父親為什麼不追求孩子有體育特長卻讓他在暑假去集訓一個月?
    孩子從小表現出對打羽毛球的興趣,但截止今天,做為一位父親,我從未產生讓他成這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更無意於讓他成為體育特長生,僅僅是為他養成一個運動與競爭的習慣。於是,我昨天發了一條熊孩子參與集訓的微頭條,沒想到今天體育老師在班級群中,呼籲家長上傳孩子暑假運動的照片或視頻。因此,現在詳細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體育的看法。
  • 為什麼我不給孩子選擇蒙臺梭利
    如果看完以上理論,你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還是感覺雲裡霧裡,那就讓我用一句話總結如下:蒙臺梭利就是把世界裝進教室裡,把教學落在教具上;通過孩子自行操作教具,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於是在蒙臺梭利教室的教室裡,人們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眾多教具中選擇了下面這堆數棒,饒有興趣地在那擺一擺,比一比。老師看到了,走過來觀察,找準時機引導:「那邊還有一盒數字,你可以把它們擺在相對應的數棒旁邊嗎?」
  • 孩子是什麼年齡段就選擇什麼運動項目
    體育鍛鍊可增強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形成許多優良的意志品質,但有很多運動項目對孩子來講,是不宜過早嘗試的。孩子是什麼年齡段就選擇什麼運動項目。實際上,學齡前兒童一般都看不出有何種體育才能或興趣。科學地講,孩子12歲之後,在自願的基礎上,方可量力而行,鼓勵、引導其選擇感興趣的項目進行訓練。如何選擇運動項目?以我多年的學習和教學實踐,僅做如下建議。
  • 我的體育老師是「愛迪生」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動畫片裡的「機器貓」有魔法口袋,能變出增強記憶的麵包、穿越時空的任意門。昆明市官渡區白漢場中心學校的「機器貓」畢首金有神奇雙手,可製作102種體育器材,每拿出一件,都獨一無二。作為教師界的「愛迪生」,他用37年,為農村小孩發明了11623件體育器材。
  • 教育部:強化大學生體育教育!大學生為什麼要上好體育課?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高校都是在大一、大二兩年開設體育課,體育課的形式也不同於中學時代,中學時代的所開設的體育課往往也都是為中考、高考升學做準備;大學則不同,不僅開設的課程形式多樣,而且有多種課程可供學生選擇,比如,太極、瑜伽、籃球、足球、網球、排球、羽毛球等等,我們完全可以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所要修的課程。
  • 去校外培訓班學跳繩 體育老師:沒必要!大多數學生幾節體育課就能掌握
    南京某兒童成長館工作人員說:「這邊四十多個孩子,主要是教一些跳繩技巧。6歲的孩子10次課上完,肯定是能連跳起來。一分鐘五六十個肯定是沒問題的。」為什麼跳繩如此受重視?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中,「一分鐘跳繩」貫穿了整個小學階段,標準隨著年級而提高。
  • 嗨,體育人,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人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嗨,體育人,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如果我的孩子敢練體育,我就把他的腿打斷」,以前總能聽見某個體育人這樣說。是啊,練體育太苦、太累、太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人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嗨,體育老師,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老師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 隨筆:我的四十不惑
    方城這個地方,是一個多種文化交匯的地方,飄逸浪漫的楚文化、博大沉雄的漢文化和敦厚樸實的中原文化都在這裡留下有清晰的影子,使這裡文化特點鮮明:浪漫與現實並存,空明與凝重兼容。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生於斯長於斯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方城青年大都打著環境和時代的雙重印記,人人懷有英雄情結,個個滿腹悲壯情懷,在理想和現實中矛盾著、拼搏著、憂傷著、堅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