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革命路徑

2020-12-20 三聯生活

現代中國的革命路徑

2011-09-29 11:09 作者:李鴻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40期

革命作為一種結果,尋找前因時,如果失去對歷史動力的發現與理解,我們將一無所獲。

在清季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興中會失敗以前,中國革命黨人向未採用「革命」二字為名稱。從太平天國以至興中會,黨人均沿用「造反」或「起義」、「光復」等名詞。及乙未九月興中會在廣州失敗,孫總理、陳少白、鄭弼臣三人自香港東渡日本,舟過神戶時,三人登岸購得日本報紙,中有新聞一則,題曰支那革命黨首領孫逸仙抵日。總理語少白曰,「革命」二字出自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日人稱吾黨為革命黨,意義甚佳,吾黨以後即稱革命黨可也。按日人初譯Revolution為「革命」,但揆諸易所謂湯武革命之本義,原專指政治變革而言,故曰革其王命,又曰王者易姓曰革命。自譯名既定,於是關於政治上或社會上之大變革,鹹通稱革命。今國人遂亦沿用之。

——馮自由《革命逸史》,首頁。

一群中國學生聚在一起查看世界地圖(攝於1910年)

 

孫中山及其力量之源

1895年(乙未年),孫中山先生發動廣州起義,這是他的革命生涯的第一次起義。很遺憾,失敗了。

廣州起義的失敗,頗多令人扼腕嘆息之處。

在準備起義的當天凌晨(1895年10月26日),孫中山接到了他在香港的夥伴楊衢雲的電報,報告「貨物」不能按時到達,要推遲一天,即27日晚上運到。可是,頭一天晚上參與起義的各路人馬已在廣州聚集,準備從香港的早班渡船「接貨」。離早班渡船到來還有幾個小時,電報來了,說要推遲。這時候,孫中山決定,無限期推遲起義時間。他發電報給楊衢雲,讓他取消「裝運」,另等通知。在付給廣州起義戰士費用後,遣散各路豪傑,讓他們各自回家。

事情不是就此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楊衢雲回電,說接電太遲,貨已下船,要求「接貨」。

事實上,幾周前,香港警察即已獲悉三合會在為廣西起義招兵買馬消息。27日,香港警察終於在碼頭發現600名苦力,他們宣稱:是準備去廣西梧州當「官軍」的,每月10港元;這兩天他們每天得到5分錢的飯錢,僱用方還答應給他們每人1港元作船費。因為沒有查獲他們有任何武器,警察只能放行。當晚,香港警察終於知道楊衢雲將大批軍火裝上了「保安號」輪上,這個情報迅速通過電報傳遞至廣州衙門。

事情敗露,清官兵開始追捕孫中山。

若論敗露,實際上,這次起義在兩天前,即被告發。當時廣州興中會成員朱淇,要為此次起事起草「檄文」,他哥哥發現了,擔心被株連,假借弟弟的名字,向縣丞寫了份自供狀。消息迅速傳至廣東總督譚鍾麟那裡。據說,譚鍾麟聽說孫中山是謀反者時,不僅不驚慌,反而大笑,他認為孫中山是個無害的「瘋子」,「豈敢造反」。這事就算過去了。但接獲香港方面的電報,廣東方面不敢再輕慢,布置官兵截船。600多個準備去廣西當「官軍」的,哪裡截得住,跑了大半,只捉獲四五十個人。最後在7個標有「波特蘭士敏土」的木桶裡,因為沒有人來認領,才發現裝運的「貨物」——200多支左輪手槍。

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沒有啟動,即告結束。這次事件,頗值解剖與細思的是孫中山「革命」的模式:會黨加華僑。這是他的力量之源。孫中山先生後來自述中國革命能夠成功:會黨出力,華僑出錢,留學生宣傳。只是這時,留學生這支力量,尚未登場。

單取廣東觀察,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曾在此地做了5年總督,直至1895年4月才由譚鍾麟替換。他為李鴻章招集了大量兵源,戰爭結束,他將3/4的士兵遣散,這顯然是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這些被遣士兵返鄉亦難,最主要的出路,即為加入當地會黨——三合會。長江中下遊,則主要為哥老會控制。退伍士兵成為會黨成員,清末之際,是其潮流。在鄉間與城市,中國的底層社會,會黨組織雖然秘密,卻無處不在。

在廣州起義的計劃裡,孫中山設計了約3000名三合會會員,包括從廣東沿海招募的新兵,在香港集合,乘船於10月26日凌晨抵達廣州。他們作為「決死隊」成員分四路,向衙署進攻。除了香港的突擊隊外,廣東珠江流域還有各路支援縱隊,基本也是三合會會員,聚集廣州,以伏擊和牽制清廷軍隊。如何理解這種武裝結構,孫中山研究權威史扶鄰在其《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裡論及:「有證據表明,許多普通士兵只是受僱而來,並不懂得革命的道理。然而那些領導者卻有理由相信,一旦戰鬥開始並奪取首批目標後,內地的綠林和會黨自發的起義就會馬上爆發。」

率領或者說僱用這樣一支由會黨成員構成的「軍隊」,自然需要大量至少是足夠的經費,而這正可對應廣東所具有的特殊優勢:熟悉西方的中國人與華僑。

廣東作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省份,日積月累,形成了有別於中國內陸地區的新的社會結構與文化類型,史扶鄰概而論之:「西方的滲透為非儒教的民族主義創造了新的焦點。在香港和各個通商口岸,中國的商人對歐洲的制度,諸如法治和契約關係神聖不可侵犯等觀念已漸漸習以為常。職員和有專門職業的人,多半是教會的信徒,都誇耀自己比儒家名流受到更多的新式教育,作為基督教徒,他們認為自己在道德上更優越。還有華僑,這些被忽視的移民,經常受到本國政府的輕蔑,他們越來越容易接受政治上的煽動。在國外,他們像少數民族一樣,受到迫害和歧視,因此,他們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本國政府來保護他們。至於在海外的經濟成就並不能在國內得到相應的機會和聲望,也使他們歡迎變革。」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支付革命」的中國路徑:逆襲、失控與新秩序
    正按新發展理念奮力轉型的中國,恰逢全球技術革命的浪潮,一個個由技術與資本共同支撐的中國夢,便有了落地的時代機遇,並且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現實。行動支付,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後發制人的中國故事。幾個世紀前最早使用紙幣的中國人,現在又在全世界率先習慣刷手機付錢。
  • 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動畫片中有哪些傳承的路徑
    中國傳統動畫「發乎情,止乎禮」及以和為貴的藝術理念,從某方面阻障了中國傳統動畫狂放的藝術氣質,但這也形成了獨有的意義含蓄美,中國嚴謹的謙虛精神和現代的奔放精神,也是中國傳統觀念與現代理念的中和,驗證了傳統美學對傳統民族藝術創作的影響。吉祥文化承載著吉祥如意的含義是一種典型的象徵性題材。吉祥文化的體現形成繁多,內容多樣,表現的手法多種多樣。吉祥文化的觀念體現在節日、吉祥圖案、服飾、禮儀、飲食。
  • 川大文學新聞學院院長李怡綿陽文聯講堂:現代中國文學的地方路徑
    —中國現代文學的地方路徑》的文學講座,令人受益匪淺。在講座中,李怡教授要求文學創作者要盡力挖掘地方資源,尋找文學上的「地方」路徑,形成自己的寫作沃土。李怡教授主要以李劼人、老舍、張愛玲等人在文學作品中展示的對「地方性」的獨到挖掘和表現為例,闡釋了他們在文藝創作中形成的「成都路徑」、「北平路徑」、「上海路徑」。李劼人是怎麼以成都為文學根基成為一名小說大師的?老舍作品最偉大的地方在何處?
  • 中國現代戲劇的踏勘者
    【文化觀潮】歐陽予倩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一個獨特存在。他參演了春柳社《黑奴籲天錄》,他的實踐為話劇成熟奠定了基礎,人們推崇他是中國話劇之父。他的京劇旦角水準又與梅蘭芳相抗衡,人稱「南歐北梅」,他還在舞臺上進行了持續的戲曲改良,意義重大。
  • 寒竹:五四運動對「現代中國」的奠基性意義
    但是,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國的自救運動並未走出傳統社會的基本框架。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但只是在形式上推翻了帝制,整個社會的基本框架和精神面貌仍未突破傳統社會的桎梏,中國並沒有因為這場結束帝制的革命進入現代社會。 真正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五四運動。
  • 「能源電力供需分析預測」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路徑研究
    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路徑研究國網能源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也要進一步發揮能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這就需要適應新時代的能源發展理念進行指導。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人大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 跨世紀對話: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成長 _中國婦女報<20190813期>第...
    編者按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現代女性求解放求發展的道路走過了一百年,作家們有關女性成長的思考也一直伴隨著中國現代性進程。■ 郭力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現代女性求解放求發展的道路走過了一百年,作家們有關女性成長的思考一直伴隨著中國現代性進程,在文學史上不斷以互文性展開對話探尋,讓我們看到了歷史不同時空中女性所面臨的自我存在和成長路徑問題。本文選取當代文學史有關女性成長主題的三部長篇作品《青春之歌》《玫瑰門》《長恨歌》為參照。
  • 王賡武:中國的革命與改革
    那是孫中山第一次看到「革命」這個詞被用來形容自己和自己的事業。 經過一番推敲,孫中山認為「革命」是個好詞。變革天命不正是他要做的嗎?推翻滿清統治,革故鼎新,迎接中華新的天命。因此,他採納了這個詞語,也是在那之後,「革命」才被賦予了現代的含義,成為了中文的常用詞。不過,也正是從那時起,「革命」產生了歧義,究竟是西方的「revolution」還是中華的「變革天命」,二者並不完全相同。
  • 中國現代文學在德語世界:文學中國與真實中國
    實際上,胡適對新文學運動的貢獻在1920年代初的德語學界就已得到過介紹和認可[4],但他作為文學革命推動者和現代文學作家被德語界接受,應是在成為中德通訊院士之後。二戰期間,雖然德國漢學研究基本沒有倒退,甚至因納粹政府的資助而擴大了規模,但對以反封建革命為社會背景的中國現代文學不無警戒;承受巨大禁查壓力的出版社也沒有再接受庫恩繼續翻譯更多現代文學作品的提議。從譯介記錄來看,中國現代文學同德語地區的交流在這個時期基本是一片空白。
  • 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現代意蘊與實現路徑
    內涵式發展的現代意蘊集中反映在研究生培養質量上,表現在對研究生教育活動過程質量的考察中。採取多路徑並舉的方式,從研究生主體、高校培養條件、制度及執行力、培養質量四個方面構建中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模型。為此,充分調動研究生主體的積極性、切實推動高校科學發展的主動性、落實制度的嚴格制定與規範執行、堅持全面發展的質量觀,是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路逕取向。
  • 崔之元 鄒讜「中國革命的闡釋」導讀
    當我閱讀鄒讜先生的著作「中國革命的闡釋」時,總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黑格爾的這一觀察。多虧鄒先生的洞察力,使我對中國革命的許多曾經自認為是很熟悉的方面產生了新的有趣的認識。舉例來說,我以前從未覺得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是一個特別的創新。這種策略對農民運動而言似乎是一條自然的路徑。因為農民運動,顧名思義,就是從農村開始,然後通過奪取城市而掌握政權的。
  • 文揚:中國轉型的路徑選擇與「世界歷史」
    在湯因比的模型中,中國社會和印度社會不僅不是留在歷史之外的停滯文明,而且還是21個文明社會中的勝出者,儘管文明生長的路徑與西方社會不同,但卻也經歷了與西方文明差不多的一次次躍升,與西方文明並列為當今世界五大興盛文明之列。
  • 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研究員付彥芬表示。2019年4月,第31個「愛國衛生月」鮮明提出了「廁所革命」這一主題。與多年前的「管糞、改廁」不同,十八大以後的新一輪「廁所革命」更多了一層健康中國的深意。「廁所革命」的第一環,緊緊扣在健康中國的進程中。
  •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第三節 現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   中國過去三千年來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前面已經說明了。那末,中國現在的社會是否還是完全的封建社會呢?不是,中國已經變化了。自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⒃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⒄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
  • 一部富有創意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而高旭東所著《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出版讓人眼前一亮,因為這部書極富創意地描畫出一個更為完整的現代——涵蓋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與民國文學史,並使這兩種文學史對不完整的「三十年現代」進行的補充與修正顯得多餘,而且這部書還以對客觀性的追求與全方位的創新令人耳目一新。
  • 《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國的「邊緣革命」
    他們共同致力於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真正原因,破解中國制度安排及其變遷的真正秘密,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羅納德·科斯教授的回答是:「不是中國政府,而是我們稱之為的『邊緣革命』,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中國。」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國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最深刻的洞見。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古代的科學叫不叫科學?
  • 汪暉:現代中國的「世紀」意識是如何誕生的
    關於20世紀中國革命性和獨特性的討論受到兩個方向的挑戰。首先,在歷史研究領域,重新挖掘這一時代與漫長的中國歷史傳統之間的「連續性」漸成趨勢。沒有人否認現代中國的誕生與這一時期激進革命與變革的關係,也沒有人否認現代國家的形成與「外部力量」衝擊的關係,但在後革命語境中,甚至革命本身也可以被界定為傳統的復活。
  •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簡介
    所譯日本花銑三郎著作《教育世界》,為中國第一部介紹的外國教育學。  章炳麟【近代】  (1869—1936)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一名絳字枚叔,號太炎。浙江餘杭人。主張教育必須為革命利益服務,通過學校宣傳革命思想和培養革命志土。認為革命是開通民智的最好方法。在愛國學社時,常以「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歷史事實為教材,激發學生反對清王朝的革命熱情。
  • 中國現代文學館聘任第九屆客座研究員
    本報訊(記者 黃尚恩) 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2020年度客座研究員和特邀研究員聘任儀式、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並為獲獎者頒發證書。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出席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