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歐洲而言,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儘管這裡基本上都是所謂的發達國家,但是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表現得卻相當差勁,甚至連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的防疫能力都達不到,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當前面臨嚴峻挑戰。
關鍵時刻中國挺身而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中國是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雖然其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程度做了預測,但是由於中國迅速恢復了經濟,經濟發展動力十足,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不斷地修正對於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的預期。
毫無疑問,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特別是在RCEP籤署以後,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圈將進一步輻射到世界各個地區,在後疫情時代帶動全球經濟復甦跟增長,在歐洲方面經濟陷入低迷,並且疫情持續肆虐的關鍵時刻,中國挺身而出,於12月30日跟歐洲達成了中歐投資協定,這將給歐洲各國注入防疫乃至經濟復甦的信心。
默克爾轉憂為喜
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已經花費了數年的時間,但是此前歐盟有著英國的存在,其作為美國在歐洲利益的「代言人」,不斷地阻撓著中歐達成投資協定,因此始終談不下來,如果中歐在2020年年底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其中跟英國脫歐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止如此,中歐投資協定能夠達成,也是中國做出了極大的讓步,中國展現出了自己的誠意,也在年末給歐洲送上了一份厚禮,雖然中歐投資協定有利於兩國的投資者,但是流傳出來的協議內容主要還是提及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優惠政策。
包括了汽車、生物技術、電信等領域中歐都將達成更加緊密的合作,而且中國也將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獨資,取消了對於外資的限制,極大地給予了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自由,並且中歐雙方也決定要成立雙邊的仲裁法院,以此來解決中歐企業之間發生的各種糾紛。
這意味著中歐已經將美國剔除在外,重新制定一些適用於更廣範圍的規則,美國在未來將更加難以跟歐洲達成類似的投資協定,因為其必須要比對中歐投資協定的標準。
對於中歐達成投資協定,默克爾也是轉憂為喜,公開向民眾表示未來德國將會更好,2021年將會是充滿期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