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德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他一幅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正是這幅地圖引起了中國網民議論紛紛,默克爾的這份禮物背後是否別有深意呢?
鳳凰衛視2014年4月4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任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德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了他一幅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正是這幅地圖引起了中國網民的議論紛紛,默克爾的這份禮物背後是否別有深意呢?我們今天請何亮亮先生來解讀。
何先生,您怎麼看默克爾送地圖給習近平的目的?
何亮亮:我覺得就是一個,怎麼說呢,就是國家元首、國家領導人之間互送禮物吧,這種禮物它不一定很貴重,但是它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我想正是這個象徵意義現在引起了網民們,也引起了海外媒體的很多議論,不僅是中國人,我注意到包括一些西方媒體也參加了這個議論,這個議論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其實我們先看看這個地圖,讓導演給我們說一下這個地圖,這個地圖跟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當然是不一樣,也有人把它說成是一個桑葉形的一個地圖,桑樹的桑,桑葉形的這個地圖,或者是海棠葉似的地圖。我覺得是,我從這個地圖看到的是什麼呢?就是看到今天的德國,或者是今天的歐盟,就像兩百多年近三百年前那樣,重新對中國產生了興趣,這是我的解讀。
默克爾送習近平1735年中國地圖引熱議
何亮亮:特別是當我看到習近平作為中國的領導人,首次進入了歐盟的總部,而且明確地提出來了希望中國和歐盟,共同來研究雙方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研究。我會把我的解讀從這個角度來看。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美國現在正在力推三大的貿易談判GDP,還有大西洋自由貿易區,還有一個高級貿易規則這個談判,這三個談判都不包括中國的。那麼為什麼我會想到這點,跟歐洲的關係和習近平出訪的這個關係呢?因為我們從這個地圖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我說,我看到的是近三百年前,歐洲人對中國有興趣。我們知道從明朝後期開始,當時的中國其實還不是一個,雖然西方的經濟學家們說,都說其實一直到清朝的前期,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以這個貨幣,以量化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中國都是世界主要的經濟體,但我覺得這種量化很難用今天的標準去,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比方說我剛才說的明朝後期,那個時候,也有統計的,這個統計是靠譜的,就世界白銀的1/3是流入到中國的。
流入到中國是為什麼呢?因為西班牙人佔領了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盛產白銀,西班牙是後來又佔領了菲律賓,通過菲律賓,歐洲大量的貨物通過菲律賓,也通過當然其他海上的一個渠道,運到了歐洲,歐洲需要中國的這個產品,而中國不需要的歐洲的產品。我們說的就算明朝後期一直到清朝前期,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地圖之前的那一段時期,歐洲需要中國的什麼產品呢?比方說瓷器。
你看這一次習近平主席送給默克爾夫人的就是一套瓷器,瓷器的英文不是叫chinaware嗎,不是因為,很多外國人都是這個詞,還有像絲綢,還有像茶葉,那麼這種情況在今天又出現。因為世界上吸收美元最多的國家,就像當年吸收白銀一樣,又是中國。所以我們看差不多300年前,也就這幅地圖所畫的1735年之前的那一段時間,歐洲人通過這樣的,一個是通過貿易,也通過一些到中國來的西方的傳教士,傳教士主要是天主教會的傳教士,最主要是法國和義大利,最早是義大利,後來是法國。
我們知道傳教士,其實都是在當時來說,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的,比方說地圖繪製的方法,所以當這個大概在18世紀初期,就1700年左右,當時法國的傳教士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對整個中國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所做的一個地理的一個看待,和一個對中國全圖的一個,繪製了一個中國的全圖。現在有學士考證到了1734年,德國人,德國人也是很善於製作地圖的,他們看到了來自從法國的傳教士那裡得到了一個關於中國的一個地圖,他們把它複製了一份,也就是1735年的,德國人繪製的中國的全圖,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默克爾夫人送給習近平的。
我覺得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的,當時的歐洲主要的強國,像德國和法國那些思想家,法國的思想家像伏爾泰,德國的思想家像萊布尼茨等等,他們都對於通過傳教士們的敘述,以及通過他們所看到的一些中國的產品,他們對於古代的東方的文明古國中國充滿了好奇,而且也有很多憧憬,這方面記載的就很多了。如果說那個時候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和歐洲人開始對中國有所理解,但是中國人不了解歐洲,這個情況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想現在雙方對對方都已經相當了解了。
從這個背景來看的話,我覺得默克爾夫人送一幅1735年德國人所畫的地圖給習近平,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吧,它或者就反映德國或者是歐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於中國的,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好奇了,而是說雙方在一些共同的利益方面,能不能展開合作。
其實我從這裡也想到這樣的一個命題,因為有些網民們通過這個地圖,因為1735年的中國地圖,比現在這個中國地圖要大,大概多三百萬平方公裡,這就引起很多中國青年的感慨吧,說近三百年來,中國丟失了這麼一塊土地,特別是沙俄,沙俄又掠奪了中國這一塊土地,然後從這裡有人又聯想到了,最近的克裡米亞事件,因為克裡米亞通過公投,現在已經跟俄羅斯合併了。
其是這個問題上我注意到,特別是海外有中國人,華人是感到很憤怒的,而且他們把這個問題又去跟蒙古當年的公投相提並論,我覺得公投,這樣的比較是不倫不類的。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就是有一些網民認為,默克爾夫人送地圖給習近平,是在提醒中國,你還是要防備俄羅斯,因為你現在中國的這個地圖,跟近三百年前相比的話,少了那麼一大缺的話,很大程度上是由俄羅斯造成的,所以你們中國不應該在克裡米亞和烏克蘭問題上,跟俄羅斯站在一邊。
我覺得民眾,網民們做這樣的一個聯想,或者有這樣的議論,都很正常,但是實際情況,我想第一默克爾夫人,恐怕不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敲打。我們中國人喜歡用什麼,用一種比方說含蓄的暗示,或者是什麼,但是西方人會想,她會比較明確的,她希望中國就是在烏克蘭問題上,就是跟西方站在一邊,她不需要用一幅古地圖來暗示中國,或者有人說是在敲打中國,我覺得這個是不必要的。
但是我從這裡面想到的,就是很有名的一個美國的歷史學家,他是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清史的一位學者,他寫過一本關於中國西部開發的歷史書。這位學者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說在18世紀有三個帝國出現,這三個帝國到後來世界歷史都有重大影響,他所謂三個帝國什麼,一個是清帝國,一個是俄羅斯帝國,還有一個是美利堅帝國。我覺得從他這個觀點去看,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形勢的話,第一你看這三個帝國裡沒有歐洲。
其實我們說,剛才我們提到的像法國,像後來的英國,還是像德國,都曾經建立過帝國,但是這些帝國都已經崩潰了,可是你說以這種區域,或者說以這個實力影響來看的話,俄羅斯帝國它當然今天還在,它還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中國,我想中國人不喜歡把自己稱為這個帝國,但是中國現在用習近平這次在歐洲這個演說來看的話,中國這頭雄獅它又甦醒了,中國以中國的國力,以中國的影響來說的話,你說它具有世界的影響,當然也不為過,美國就更不用說了,美利堅合中國,美利堅帝國也好,那是世界裡的超級大國。
所以我在想的,就是如果我們一定要說,克裡米亞一定要說烏克蘭的話,那麼可以看得出來,第一我們說這三大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相互之間的這個關係,你去考察的話,我想默克爾夫人應該是很清楚的,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相當好,中國不會站在俄羅斯一邊,但是也不會反對俄羅斯。所以從,另外西方的媒體,歐洲的媒體確切看呢,就是習近平主席的這次歐洲之行,他主要是一次經貿之旅,而這個經貿是一個最實在的東西,但是經貿只是一個方面,經貿它還要有良好的政治關係,它和良好的經濟關係互為表裡。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歐洲也在尋找一個新的出路。
它們一方面它必須要在美國站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到了,當一個俄羅斯以一種令人,可以說令人震撼的方式甦醒的時候,這時候中國的應該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我覺得默克爾夫人送一副地圖給中國,或者大家更好奇的可能還是在這個地方。
《時事開講》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首播時間:鳳凰中文臺周一至周五 23:00-23:25
重播時間:鳳凰中文臺周二至周六 10:5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