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天
從雲鑄二廠經過,看到這裡一片破敗,獨剩下空空的廠房和場地,一朵朵雲悠閒自得無喜無悲地從上面撫過,止不住勾起我對它的許多記憶。
記憶裡,雲鑄二廠是一個機器隆隆的先進世界,是一個捧著鐵飯碗的工人場所,與生產隊時期的農民是兩個世界。這裡代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發達,同時也象徵著國家的安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雲鑄二廠是個兵工廠,生產手榴彈和炮彈,是當時國家駐羊場鎮的兩個兵工廠之一,改革開放後,雲鑄二廠根據時代的需要,不再生產這些,轉產炸藥和降雨彈。
記得在國慶三十五周年的時候,雲鑄二廠放電影,我們這些遠離它七八公裡的孩子便相約著徒步到二廠看電影。說真的,那時候農村看電影是很少的,每年只能看幾次,還是生產隊跟海岱公社(後來是羊場鎮)電影隊協商邀請下去放的,每當放電影的時候,孩子們會早早地搬凳子到打穀場把位置,好的位置不會被攔著,好看。雲鑄二廠不管什麼時間都能放,因為有電影院,方便多了。那時候,二廠的電影院放電影,會早早公布當天晚上放的電影片名,小道消息將信息散布附近鄉村。農民們得到信息,亦如過年似的,擦黑時候就會前往觀看;我家雖然隔得遠,父親是個喜歡看電影的人,晚上常跟村民們約著前去,由於我小,父親常不帶我,但當我知道他要去看電影的時候,便跟他熬上,最終父親只得背著我跟村民們踏黑去二廠。記得那時候看過的電影有《小兵張嘎》、《渡江偵察記》等等。
稍大,獨自或跟大人到雲鑄二廠的時間就多了。雲鑄二廠比較熱鬧,工人們穿著新潮,上下班的時候成群結隊,我們這些農村孩子看著只有羨慕的份兒。趕街的時候,這裡都是大家最喜歡停留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個供銷社。供銷社在路旁,趕基場街回來的鄉民總是光顧買生活用品用具,因為去的時候不能買,背著重,不方便趕街,所以在此買貨物,村民們大多選擇轉回的時候。下晚,供銷社裡熙熙攘攘,熱鬧異常,在它的旁邊,有個由於工人多自髮結成的小街,小街旁,還有商店和食館。趕街回來的人們,常在此食館中吃晌午,有牛肉、米線、小炒等一應家常菜,盡可消受。
小街從宣富公路旁抵到電影院前,逢基場街,二廠小街一天到晚趕街,平時只是上午,附近鄉民常將自家地裡種出的白菜、洋芋、小瓜等蔬菜背來賣,當然火腿等肉類也是少不了的,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候的農民喜歡餵雞,而雞下的蛋捨不得吃,都背到這裡來賣了。我讀書的時候,家中經濟比較困難,母親將雞蛋攢著,一個也捨不得吃,攢到二三十個的時候,就背來賣了給我們兄弟姊妹做學費,現在想起來,真是難為母親了。那時候(九十年代前),工人們經濟比農民好,買菜的時候,大多不講價,農民們都求著他們買自己的菜,工人地位顯得很優越。後來則不同了,改革開放後的農民漸漸富裕起來,而國企工人的工資漸漸發不出來,有時拖至幾個月,小街上買菜,討價還價越演越烈,甚至為幾分錢都要爭上半天。當然,2009年,雲鑄二廠搬走後,小街便不復存在。
由於我喜歡繪畫和根雕,也就跟雲鑄二廠的莊燦和溫紹奎交成了朋友。莊燦也叫莊彥平,雲南藝術學院附中畢業,他是搞繪畫的,後來去昆明開了個廣告公司。溫紹奎,首先業餘搞根雕,後來製作蝴蝶畫,有一定影響,小有成就,廠搬走後,也去了陸良,很少見著。雖然由於廠的搬走,使我們的友誼隔了時空,但是目睹二廠舊址,我仍然時時會想起他們。
這些都是一些對二廠的殘碎記憶,每每經過,我都會想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