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
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有些孩子在焦慮或者感到挫敗時會變得行為衝動、毫無章法,那些生性活躍而且果敢自信的孩子尤其如此。當他們感到害怕時,不是變得謹言慎行,而是言語衝動,行為混亂。
有些孩子可能對兄弟姐妹採取侵犯行為,比如推搡、咬人、衝撞以及傷害;
另一些孩子,可能表現為在遊戲時蠻橫霸道;
還有一些孩子表現為在班裡調皮搗蛋:不該站起來的時候站起來,還沒輪到他們說話的時候說話,以及拒絕排隊等等。儘管這些形式各不相同,但這些孩子的行為具有共同的特徵,就是行為衝動。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去認同、表達及釋放各種類型的情感。
1、評估。
孩子的這種行為問題如果不是因為遇到了什麼新的壓力,那麼家長就需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看看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原因:
孩子在制訂計劃和採取行動時是否存在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語言、視覺及空間的思考能力是否存在問題?
這些狀況是不是與孩子的感覺閾限比較低有關?
有些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疼痛和其他感覺,他們會不斷地尋求更多的感覺體驗。
家長通過評估,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的狀況。
2、溫和引導孩子表達感受,確認行為。
當父母了解孩子的行為時,應該態度和藹地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確認自己的行為。
同樣,下面的兩種方法也會很有用:
給孩子設立堅定而禮貌的行為限制;
與孩子一起玩行為調適遊戲(即任何足以改變孩子行為的活動)
3、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解決之道,商量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注意事項:
對於遭遇到一定的壓力就變得行為衝動的孩子來說,上面所談到的這些方法也會很管用,但在實施時,請注意不要時間過長或過於嚴格。
家長可以認真觀察這些方法的不同到底對孩子有多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