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衝動和混亂的行為及家長應對策略

2020-09-05 心理與家庭

學齡期衝動和混亂的行為及家長應對策略

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


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有些孩子在焦慮或者感到挫敗時會變得行為衝動、毫無章法,那些生性活躍而且果敢自信的孩子尤其如此。當他們感到害怕時,不是變得謹言慎行,而是言語衝動,行為混亂。

有些孩子可能對兄弟姐妹採取侵犯行為,比如推搡、咬人、衝撞以及傷害;

另一些孩子,可能表現為在遊戲時蠻橫霸道;

還有一些孩子表現為在班裡調皮搗蛋:不該站起來的時候站起來,還沒輪到他們說話的時候說話,以及拒絕排隊等等。儘管這些形式各不相同,但這些孩子的行為具有共同的特徵,就是行為衝動。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去認同、表達及釋放各種類型的情感。



1、評估。

孩子的這種行為問題如果不是因為遇到了什麼新的壓力,那麼家長就需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看看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原因:

孩子在制訂計劃和採取行動時是否存在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語言、視覺及空間的思考能力是否存在問題?

這些狀況是不是與孩子的感覺閾限比較低有關?

有些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疼痛和其他感覺,他們會不斷地尋求更多的感覺體驗。

家長通過評估,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的狀況。



2、溫和引導孩子表達感受,確認行為。

當父母了解孩子的行為時,應該態度和藹地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確認自己的行為

同樣,下面的兩種方法也會很有用:

給孩子設立堅定而禮貌的行為限制;

與孩子一起玩行為調適遊戲(即任何足以改變孩子行為的活動)


3、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解決之道,商量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注意事項:

對於遭遇到一定的壓力就變得行為衝動的孩子來說,上面所談到的這些方法也會很管用,但在實施時,請注意不要時間過長或過於嚴格

家長可以認真觀察這些方法的不同到底對孩子有多少用。

相關焦點

  • 學齡期孩子的被動和無助,家長應對策略
    學齡期孩子的被動和無助,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學齡期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是黏著父母,而是表現得很無助。他們會很輕易地選擇放棄,然後接著尋找自己完不成的新任務和挑戰。
  •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像學齡前的孩子一樣,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也會轉化為身體症狀,例如胃痛或頭痛。應對策略:
  • 小學生的人際退縮,家長應對策略
    小學生的人際退縮,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退縮學齡期的孩子經常會心事重重,是因為他們處理不好與遊戲夥伴之間複雜的關係。如果孩子退縮的行為並不嚴重,那他們可能只是避免與同齡人之間出現新的麻煩。他們會選擇獨自玩電腦遊戲、看電視或幹別的事情,為自己逃避挑戰的行為尋找藉口。
  • 小學孩子躲入幻想的世界,家長應對策略
    小學孩子躲入幻想的世界,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 像學齡前的孩子一樣,學齡期的孩子也很喜歡躲入幻想的世界。應對策略:給孩子提供儘可能的支持和關愛。對於那些沒有直接的壓力或者困難但總喜歡躲進幻想世界的孩子,家長需要花費更長時間和更多努力,才能把他們帶回到真實世界裡
  • 小學生為什麼會否認自己的感受及家長應對策略
    小學生為什麼會否認自己的感受及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表達感受是我們與人溝通和看待自我與他人的一種重要途徑。學齡期的孩子往往會否認自己的感受,或者為不舒服的感受尋找藉口。當大家談論起可怕的事情時,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表示說自己很好,並且試圖不去想別人都在關注的可怕的事。比如,他們會這樣說:「請不要理我,讓我自己玩一會兒電腦遊戲。」
  • 孩子有這些情緒表現 家長不可大意
    然而,真正的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多數人對它了解並不多。滄州市人民醫院頤和婦產兒童院區兒童保健中心主任王麗麗提醒家長們,其實多動症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要儘早就診。多動症不同年齡表現有差異多動症在醫學專業上叫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它是以注意力缺陷和多動衝動兩個核心來表現的,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
  • 熊孩子與家長應對策略點評||熊家長會讓熊孩子越來越熊
    下面將這些熊孩子行為及家長反應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A熊孩子事件: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家長應對:媽媽將孩子戳過的桃子全部買回家。【我的評價】媽媽對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值得肯定。
  • 衝動行為,也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
    其實,疫情前老師和小朋友的家長就曾經告狀,說自己家的孩子受到了童童的影響。童童的父母很是著急,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會影響他將來的發展,他們感覺自己被誤解沒有管教好孩子,很有壓力。甚至覺得自己比別的家長付出更多,為什麼孩子還不爭氣,為此夫妻之間也經常吵架。
  • 「等一等」教育策略是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這麼做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也一直都是學生,要學著去應對各種各樣的難題。一些父母也發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包容。不過有的家長也說了,已經學習了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但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依然還是沒有找到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 多動症兒童的行為表現
    ·行為衝動,好發脾氣,影響與同伴的關係。·做事沒有計劃性,愛忘事,丟三落四,總犯粗心的錯誤,表現出糊裡糊塗的樣子。·智力正常,但學業落後。7~12歲學齡期兒童異常行為表現7~12歲學齡期兒童主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觀念
  • 小學時期支離破碎的思維及家長應對策略
    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 支離破碎的思維當一個孩子談話時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時,原因大致有兩二:1、思考能力發展的不好。思維跳來跳去。應對策略:
  • 學齡期兒童保健重點,家長一定要知道
    從上小學開始(6-7歲)到青春期之前為學齡期。這個時期兒童的體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除生殖系統外,各系統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長不要事事包辦。注意看書、寫字姿勢,積極預防近視眼、斜視等疾病。
  • 居家問題行為幹預策略|幼兒不配合學習,家長應如何應對?
    本期分享,將帶大家學習如何應對幼兒不配合的狀況~01問題原因因為幼兒不想配合家長學習,所以會出現一些哭鬧行為。根據初步的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屬於逃避行為。通常幼兒為了逃避某項任務或者活動會出現不恰當行為,家長為了讓幼兒停止哭鬧或其他不當行為會妥協,讓幼兒休息或者去玩玩具。但是家長這樣的方式會在無形中強化幼兒逃避行為,以後再出現類似情況幼兒的不當行為會更加嚴重。
  • 注會方針丨抓住各科特點 明確應對策略
    ◆明確各科目詳細應對策略《會計》特點:會計主次分明,分錄較多,難點突出。應對策略:分清主次,把握基礎。基礎知識我們一定要掌握,而像合併會計報表之類的難點我們可以暫且放一放。《審計》特點:理論和操作性強應對策略:構建審計框架,培養審計思維。審計,公認的是註冊考試中比較難的一科,其實學習這門關鍵的是有一個審計思路,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註冊會計師,如果到一家公司審計,想想你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 孩子有「脾氣」不是壞事,但應對要講究策略
    而且,「使孩子們容易大發脾氣的某些個性,比如敏感、堅韌、有決心和有創造性等等,都十分有益於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很明顯,在很多情形下,發脾氣是孩子正常的行為反應,是伴隨著孩子的能力、技能、社交、情感表達的發展一起發生的。孩子發脾氣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的家長怎樣去應對。
  • 面對「攻擊性行為」,家長要這樣應對
    孩子在出生後的4~8周會出現憤怒這種爆發式的負面情緒,而憤怒往往是導致孩子具有攻擊行為的罪魁禍首。孩子越是憤怒,就越是衝動,動手的欲望也愈發強烈,自然而然便產生了攻擊性行為。小男孩大多在3~5歲出現所謂的暴力傾向,這是男性的一種情緒表達方式科學研究發現,那是因為孩子大腦中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的前額葉還沒發育成熟,他們很難控制情緒。
  • 以及應對的策略
    應激(壓力)是指當個體必須應對或適應環境時出現的身心狀態。當我們需要調整自己或適應環境時就會出現這種狀態。工作負擔、婚姻問題和經濟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會很自然地使人感到壓力。但同樣的,外出旅遊、體育運動、新的工作、登山和約會等愉快的事情也會使人感到壓力。
  • 應對消極者的七個策略
    你身邊一定有消極情緒的朋友,可能你也深受影響,挺著這樣的人整天抱怨,或對你身邊的人說三道四的,這些消極者是明顯的悲觀主義者,並且也會給周圍的人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你不謹慎,就會被他們拖下水變成同病相憐,這回擾亂你的生活和工作,那麼如何應對消極情緒的人?
  • 小學生壓抑自我,不表達情緒,家長如何應對?
    小學生壓抑自我,不表達情緒,家長如何應對?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在面對壓力時學齡期的孩子也可能變得壓抑要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重要的是要提供格外的支持和關懷,建立一種充滿對話和理解的互動關係。如果孩子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就不可能足夠放心地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