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的命運雛形,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2020-12-15 心理相先生

每個人都希望在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1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

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在精神分析心理學看來,在母嬰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上,這一點也成立。即母嬰關係就是那個「一」,它是一個人與這個世界的第一份關係,也會是他此後與一切人和事建立關係的基礎。那這樣看來,說你和母親的關係,是你的命運雛形,一點也不為過。

2、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原生家庭的關係裡形成的,改變和療愈一個人的也還是關係,改變就是創造新經驗,在新的關係裡鬆動人格中的固有成分,這可以說是改變一個人的唯一方式了。找一個心理諮詢師,只是構建這種關係最安全的方式而已。

3、活出自己很重要,但是要發生在關係裡,脫離了關係,自己這個出在就被懸空了,活出自己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應該有個前提,即在關係中活出自己,這是我們整個專欄的核心。

這是我們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的第1節。一百講,創作會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之前的專欄《人生心理課50講》從開篇到圓滿結束,更新曆時近5個月,這主要是因為我還同時在做其他事情。

現在一些所謂的其他事情也結束了,所以創作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的時候,也有了更多的時間,所以爭取用6個月的時間全部更新完,其他未盡事宜,還請查看專欄簡介。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說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在開頭提到了母嬰關係會是一個人構建一切關係的基礎,會是一個人命運的雛形,我們做事情,與他人構建關係,反應出來的心理和行為都可以追溯到母嬰關係(母子關係)中。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人際關係的好壞,不信你且看看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27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1、人際關係的好與壞,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一個人的自我是不是強大,是不是邊界清晰,自我虛弱的人很自卑,自我邊界不清的人很敏感,這些都會破壞人際關係。2、 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自我是不是強大,是不是獨立,是不是在與人親近的同時,也不喪失自我,有的人過分熱情,有的人過分冷漠,這些都可以追溯到他和母親的關係裡。
  • 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的命運,別不信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原生家庭的關係裡形成的。有句話這樣說的:母親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父親決定孩子能飛多高。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說:母子關係指向親密 ,寓意融合;父子關係中指向疏離,寓意規則。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就是來自和母親的關係。
  • 你在原生家庭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的命運雛形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社會性聯結,最初體現為依戀,也是他們情感社會化的主要標誌。母親與孩子建立了正確的依戀模式,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很多人因為小時候和母親的依戀關係不健康,從而影響他們之後的發展,甚至影響一生。
  • 心理學:你的命運,在童年早期可能就被註定了,你對此一無所知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14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很多人的人生,其實都在上演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就是:重複製造、重複體驗。製造童年的喜怒哀樂,體驗童年的情緒、情感。沒有一種傷痛,是只體驗一次的,小時候受過的傷,長大了還會經歷。
  •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人際關係的好壞,不信看看這篇文章
    早在胚芽時期,我們躺在母親溫暖的子宮裡生長發育,我們的人生腳本就開始被譜寫。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每個人都聽過,而且很多人在母親和父親之間都選擇了與母親親近。
  • 如果你總是胡思亂想,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建議一:活在當下喜歡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裡,實際上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無論是擔憂未來還是懷念過去,對當下的自己都是無濟於事的。而活在當下就是讓我們活在現實中的最好方式。活在當下,當你害怕未知時,不要害怕犯錯,因為只有錯了才有新的機會。
  • 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一個優秀的母親,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獎賞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母親的價值觀會深深影響下一代,甚至幾代人。一個明事理的母親會讓家庭也變得和諧美滿,有的人會說母親的情緒也是受家庭因素影響的啊。是啊,正因為外界因素那麼多,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質啊。
  • 心理學:如果你總是胡思亂想,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在這四個原則中,都和注重眼前的現實有關。作者在書中指出:逃避痛苦是人與生俱來的行為,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逃避痛苦的傾向,但是有的人選擇讓自己直接面對,有的人卻如同鴕鳥一般,遇到問題便躲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欺欺人。
  • 心理學家榮格: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將其稱為命運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第1講,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大弟子,精神分析流派的「王儲」榮格曾說過,「你的潛意識正正在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將其稱為命運」。
  •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母嬰關係往往就是一個的命運雛形,這很難改變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母嬰關係就像是一個命運錐形,並且這種關係很難發生改變,作為心理諮詢專家的她,曾遇到過各種心理學的臨床案例,這些案例也佐證了這一點關係的緊密存在。在這個世間大多數的母嬰關係,或者說母子(母女)關係有問題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源自於心理問題,包括人際關係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
  • 心理學:如果你發現,看不慣自己的愛人,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從心理學角度講,這個女士是缺乏「允許」的能力。但是,她如果換個角度想,「允許」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期望的不一樣,允許他做自己,那麼兩人的距離又怎麼會越拉越大?沒有人是完美的,真正愛一個人,是全然接納和接受他的一切,連同缺點都一起接納,明白了這一點,你會少很多挑剔,和周圍人的關係也會和諧很多。允許,就是不分對與錯,不把這個事情裝到自己的心裡去。允許這件事以它本來的面目存在。
  • 心理學家:假如你總是喜歡胡思亂想,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你是否會半夜想事情到失眠?你的思維方向是否不受控制?你是否總是會將不相關的事情產生聯想?……如果你有以上表現,那麼就代表你總是喜歡胡思亂想,如果你想要擺脫這樣的情形,那麼建議你看完這篇文章。
  • 影評|《春潮》: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母親與女兒有著天生的臍帶血緣關係,這種關係如果在一個不和諧的原生家庭裡,則是一種病態的親密關係,是原生家庭的痛。母女之間猶如隔著一堵牆紀明嵐受的是時代和命運的傷害,而她受傷後的本能是將傷害加倍地傳遞給自己的女兒,為的只是讓女兒分擔她的苦難,承認自己的價值。
  • 如果有一天,你身處逆境,又不知所措,怎麼辦?建議看看這篇文章
    建議看看這篇文章現實社會中,大多數人,每天都叫囂著要做一個優秀的人,要做精英,要獲得成功。但成功的人永遠都是那一小部分,大多數人都經過或多或少的奮鬥,最後放棄或者絕望,終歸失敗了。有時候,你會不會也很好奇,究竟我們這些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或者說我們離失敗到底是有多近?
  • 母嬰關係,人生第一步,母親與嬰兒的互動是你我人際關係的模式
    母親功能的不足,可能造成嬰兒的各種心理行為的問題,甚至轉化為心理疾病,從而影響這位嬰兒成年以後的心理功能的正常發揮。不僅心理學家強調這一點,兒童心理學家更是把人類個體的母嬰關係作為一個人人生第一步進行研究。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心理諮詢工作者都比較支持原生家庭創傷理論?
  • 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導讀: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建議收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建議收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關係,是孩子命運的雛形;活出自己,是對生命的最大祝福
    ,是孩子命運的雛形。如果你沒有孩子,那麼你也可以想像面對的是小時候的你,或者是你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由現在的你來做自己的父母。以這個角度去探索家庭關係,對你的生活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是否願意用一種專業的視角和力量,真實去面對和發現我們內在的智慧。
  • 心理學家:你和母親的關係,註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前不久,我在我的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裡寫過一篇文章,論述了一個人的情緒、情感部分是母親給的,比如怎麼樣感受內心,怎麼樣和他人建立情感關係,這和曾經的母子關係有關。一個人的社會能力部分是父親給的,比如怎麼樣與他人合作、競爭,怎麼樣表達自己的力量和勇氣,這與曾經的父子關係有關。
  • 如果有一天,你無法容下自己的父母,那麼希望你能先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有一天,你無法容下自己的父母,那麼希望你能先看看這篇文章在生活中存在有這種情況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我們無法以非黑即白的思維去做出一個草率的結論,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父母是生命當中最親的人,但是總歸會有那麼一天,父母也會老去,也會逐漸退出我們的生命,有的人能夠做到和父母榮辱與共,但是有的人卻完全無法容下自己的父母,這背後究竟是發生了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變化呢
  • 心理學:你常說的口頭禪,可能正在成為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潛意識被展現出來,那麼命運也會隨之改變」。這句話表明,潛意識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事物,甚至在一些時候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個體的很多行為都會成為其性格以及人生的一個縮影,比如一些習慣性的動作、常用的思維以及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