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潛意識被展現出來,那麼命運也會隨之改變」。這句話表明,潛意識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事物,甚至在一些時候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個體的很多行為都會成為其性格以及人生的一個縮影,比如一些習慣性的動作、常用的思維以及口頭禪。具體可以參照我之前的文章《心理學家:你的口頭禪早已決定了你的命運》。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其實都是個體性格以及潛意識的進一步延伸,是會與行為相互作用的。你可以嘗試著回憶一下身邊熟悉的人,有沒有什麼口頭禪。
人們的口頭禪大致就是這麼幾種:有的人喜歡說「你認為呢?」,他們往往比較傾向於採納別人的建議。
還有的人喜歡說「你幫我把……」這樣的人往往不是特別的自信,他們往往會在做事情時不是特別有信心;還有的人喜歡說「能不能請你……」他們則往往比較善於與人交往。
「信念」/「期待」
之所以說個體的口頭禪可能會與其命運相關,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其實就是因為自我實現與預言之間關係密切。預言在心理學界被稱為「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說的就是個體會根據自己的某些期待去進行竭盡全力的追求。
為了印證這一觀點,眾多心理學家都曾進行過具體的實驗,其中最為出名、最為經典的實驗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Rosenthal effect)」。
主要專家羅森塔爾曾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對於一些工人進行了跟蹤調查,旨在研究工人與工作效率之間存在的效率如何。
令人意外的是,當工人們發現自己被調查之後,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因為工人們潛意識當中認為有「上方機構」在關懷自己的情況,所以會表現得十分出色。
同樣,我們在生活當中的很多情況也可以參照「羅森塔爾效應」。假如我們發現一些人經常會以某些「信念」作為自己的口頭禪,並且以此來鼓勵自己做一些事情時,就可以明白,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通過經常思考的事情來激勵自己去達成某個目標。
除了會在潛意識當中形成一種力量,讓自己更加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之外,還有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那就是在建立了某種期待之後,會將自己看到的一些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情自動「過濾」掉,讓生活更加符合自己的期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很聰明」,那麼每當他在生活當中取得一點點成就之後,他就會愈發地強化自己的這種觀念,認為自己真的是很聰明。
假如某一天一時疏忽出現了什麼失誤,那麼其勢必會忽視這一事實,並且以一些理由去為自己「開脫」。所以我們經常會說,「人們只會相信他們想要去相信的事情。」
「自動思維」的概念與影響
個體日常的行為與行事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應激反應,而是會經過心理認知這一「中介」。當我們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我們的認知會首先進行判斷,隨後產生一種應對的模式。
比如說,當你身邊有一個喜歡抱怨的人,常常對於一些事情表達不滿,那麼無論其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往往都會表現得很失落、煩躁。
即便是很小的一點波折,其也會唉聲嘆氣,頻頻表達怨氣。這會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稱之為「自動思維」。
久而久之,當一個人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看待某種事情的模式之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思維與處理方式。繼續剛才的例子,假如你身邊喜歡抱怨的人,僅僅是遇到了成功路上一點小小的阻礙,就止步不前,那麼最終自然不會成功的。
「主導心境」的概念與影響
所謂「心境」指的就是個體的一種長時間的情緒狀態。有的時候這種體驗會保持很長時間,有時則是短暫的。
個體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自然會對其心境產生顯著的影響。樂觀的人無論看到什麼景象,總是會往好的方面想;悲觀的人恰恰相反。
總而言之,口頭禪是很有可能在長時間內對你的人生及命運產生影響的。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