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許多人在空閒的時候喜歡胡思亂想,大多都是毫無意義的假設或是猜疑,內容並不會對生活產生影響,甚至還會消耗人的內在能量,給自己徒增煩惱,時間久了,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胡思亂想會增加內耗。
心理學家進行過統計,對人體內耗因素進行調查,胡思亂想的習慣位居前三,另外兩項分別是拖延症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在被試者中,受胡思亂想內耗之苦的佔32.6%。
即使我們沒有任何體力消耗,大腦依然在活躍地進行思維工作同樣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仿佛是做了高強度的體力活。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心累」並不比身體上的勞累輕鬆,因為它是對自身能量的「內耗」。
即便每天計劃了許多事,但在實施計劃前腦海中會閃過無數念頭,比如「中午吃什麼?」「要不要把昨天看重的東西買下來」,心中無理由地陷入糾結、鬱悶等情緒,怎麼會把計劃好好地實施下去呢?
長此以往,不但計劃完不成,整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自我消耗呢?
在美國心理學家派克·斯科特的《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講到,一個人要想掌控自己的生活,需要做到以下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在這四個原則中,都和注重眼前的現實有關。
作者在書中指出:
逃避痛苦是人與生俱來的行為,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逃避痛苦的傾向,但是有的人選擇讓自己直接面對,有的人卻如同鴕鳥一般,遇到問題便躲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欺欺人。
沉浸在自己的腦海世界中,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行為。
因為對現狀感到不滿,所以腦海裡會構想一個自己滿意的世界,或是通過思考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讓自己逃避處理眼前的現實。
無論是沉浸在過去還是暢想未來,都不是改變現狀的方法。
倘若想讓自己面對現實,那麼讓自己意識到應當活在當下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同時,不要害怕自己會犯錯、會把事情搞砸,讓周圍人看不起等擔憂。
只有當你腳踏實地做事情時,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種進步。而如果你連著手做的勇氣都沒用,通過幻想來躲避問題,永遠都是在原地踏步。
胡思亂想的人大部分是和親密關係的對象有關,害怕對方並不是真心對待自己、對方是否會在他人面前貶低自己等,這是心中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缺乏安全感,會促使你反覆地在心中確認對方對你的心意,還會時不時懷疑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否穩定,對方一點小小的舉動讓你幻想許多不相干的事情來。
這些毫無依據的猜測不但會消耗掉你內心中的能量,而且會蒙蔽你的雙眼,看不到對方向你表達的喜歡,難以體會到親密關係中的美好和甜蜜,甚至會讓對方離你而去。
因此,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應該及時停止,反問自己:「我這樣想是否足夠的依據?」
無論在什麼時候,當你因為胡思亂想感到心理難受的時候,可以在心中默問:為這種毫無理由的事情費心思是否值得?
雖然做到這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卻是改掉胡思亂想毛病的有效方法。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自他人,而是是自己給予的,通過踏實地生活工作獲得,沉迷幻想只會帶來短暫的快樂和長久的痛苦。
而當你完成自己一天的目標的時候,那種滿足感遠遠超過胡思亂想帶給你的快樂。
胡思亂想是在滿足物質條件的前提下,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嚮往與設定,適當的幻想會減輕生活中的痛苦,增加面對苦難的勇氣,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無論怎樣的幻想,我們都要面對現實,然而如果將大把的時間花費在幻想上,會導致我們一事無成。
如同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形容:「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所以,從現在開始,按照文中給的建議改掉這個壞習慣吧。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