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2020-12-22 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當你因沉迷網絡或長途旅行而久坐不動時,有沒有意識到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正在悄悄靠近?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

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合稱,肺栓塞是深靜脈或腔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的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異常凝結,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疾病,好發於下肢深靜脈,可無症狀或局部疼痛、壓痛和遠端肢體水腫。

肺血栓栓塞症(PTE):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為其主要臨床和病理生理特徵。

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病隱匿、致死致殘率高,危害極大,而肺栓塞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約佔院內死亡的10%;79%的肺栓塞合併下肢深靜脈血栓,50%的近端深靜脈血栓進展為肺栓塞;80%的深靜脈血栓無臨床表現,發生肺栓塞的病人在死亡前得到診斷的不足50%。

目前,肺栓塞已經是繼心肌梗塞和腦梗塞之後位列第三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哪些人群易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

長期臥床 、肢體制動、創傷、大手術、腫瘤、孕婦、VTE病史等人群易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

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表現

下肢深靜脈血栓常見表現:單側肢體腫脹、憋困、疼痛、皮膚發紅、溫熱等。

肺栓塞常見表現:胸悶、氣緊、咳嗽、胸痛、咯血、發熱、暈厥、呼吸變快、心率加快等。

如何預防VTE?

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久站、久臥;

合理的補充水分:

每天的喝水量應大於1500ml,避免血液粘稠,尤其在坐長途飛機、汽車、火車時更需要多喝水;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

減肥、戒菸、限酒。

懷疑自己得了靜脈血栓栓塞症時,要記住:

禁止按摩、針灸、拔罐、泡腳等;

避免劇烈運動;

調整心態,莫驚慌;

請及時到醫院介入血管科等相關科室就診!

醫生簡介

黃雲 介入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山西省醫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常委、山西省醫師協會腫瘤消融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省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醫學會血管外科分會靜脈血栓與肺栓塞防治學組委員、山西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長治學組副主任委員、長治醫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放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工作二十餘年。擅長各類良惡性腫瘤、下肢深靜脈血栓與肺栓塞、各類出血性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肝硬化門脈高壓、動靜脈狹窄及閉塞、消化道(食道、賁門幽門、十二指腸、結腸)梗阻、梗阻性黃疸、各臟器膿腫及囊腫等疾病的影像診斷與介入診療,並擅長CT引導下經皮肺穿、肝穿、腎穿等綜合介入診療技術。主編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專著一部,省級以上醫學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諶飛君)

相關焦點

  • 安醫大二附院通過2020年全國第一批靜脈血栓防治中心認證
    為規範靜脈血栓栓塞防治(VTE)臨床管理水平,提高VTE評估和預防意識,構建好防治管理體系,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安醫大二附院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牽頭,於2020年4月啟動VTE中心創建工作,近日順利通過2020年全國第一批靜脈血栓防治中心認證專家在線評審,並獲深靜脈血栓防治建設中心「優秀單位」稱號。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血栓|下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
    一到冬天,有些人總感覺兩條腿發涼、麻木,甚至有人會出現顏色發紫、潰瘍等嚴重症狀,或者突然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等,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竟是血管內血栓堵塞引起的問題。那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的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下肢血栓疾病知多D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
  • 寶媽們需警惕「隱形sha手」——靜脈血栓!
    而寶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之一,孕期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機率是非孕期的4~5倍,尤其是孕晚期行動不便產後臥床時間增加久坐不動的寶媽,均會增加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對此重視起來
  • 肺血栓栓塞症
    查體:脈率105 次/分,血壓80/60mmHg,頸靜脈怒張,雙肺呼吸音清晰,P2>A2,三尖瓣區可聞及2/6級收縮期雜音,左下肢輕度水腫。此時應採取的主要治療措施是: AA.靜脈點滴rt-PA B.靜脈點滴多巴胺C.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D.
  • 第七個世界血栓日:專家提醒,靜脈血栓栓塞需早發現早治療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血栓,後者是血栓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於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其中,深靜脈血栓發病隱匿,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後果是發生肺栓塞。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經過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復發風險。
  • 「百家號鼠你紅」久坐不動易靜脈栓塞!睡前做1動作,防致命血栓
    說到「經濟艙症候群」不少人並不陌生,這種情況往往跟一段遠程旅遊相關,本來這樣的旅行是令人期待,但在長途飛行時,經濟艙裡是狹小的空間,沒有活動的地方,結果久坐不動很容易感覺雙腳不適,這也是很多人想在飛機上把腿抬高的原因,如果長時間沒有移動,腿部深處的靜脈有可能形成血栓,引起下肢深層靜脈栓塞
  • 「栓不住,動起來」——關注靜脈血栓栓塞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血栓,後者是血栓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於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其中,深靜脈血栓發病隱匿,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後果是發生肺栓塞。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經過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復發風險。
  • 踮腳可以預防靜脈血栓嗎?喜來健健康專家告訴您
    而且還會以每年1%-5%的速度流失,長期以往會導致走路出現異常,還會出現骨質疏鬆、靜脈血栓等疾病。喜來健健康專家邀您一起聊聊在平時如何預防靜脈血栓的發生,首推的運動項目就是踮腳。踮腳可以預防靜脈血栓嗎?
  • 您身邊的中醫權威專家——周圍血管相關疾病篇
    周圍血管病專家(按照姓氏筆畫排序)丁 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足、下肢靜脈疾病、臁瘡。陳朝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曲張、下肢靜脈性潰瘍、糖尿病足、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下肢靜脈血栓、血栓性淺靜脈炎、淤積性皮炎、免疫性皮膚血管炎等周圍血管疾病。
  • 靜脈血栓來添堵​
    春節前夕至今,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不出門居家隔離的孕媽媽/新媽媽們,大多可能在電視電腦手機上追劇、大過遊戲癮,或者線上學習工作,長時間久坐久臥不動,活動量減少,殊不知躲過了疫情,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卻可能悄悄找上門,需引起大家高度重視。
  • 適當多做運動預防血栓疾病
    到了冬季,有些中老年人會感覺雙腿發涼、麻木,或者突然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等,到醫院一做檢查發現是血管內血栓堵塞所致。那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如何預防?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 直播|上海長海醫院陸清聲:疫情期間宅在家,如何防止血栓突發
    靜脈血栓栓塞症簡稱VTE,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長時間不活動、長期住院、手術或骨折創傷、癌症和化療、孕產婦以及年齡大於60歲的老年人等群體易患。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都儘量宅在家中,雖然有效的地阻隔了病毒,卻使得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增加。
  • 每靜坐一個小時 深靜脈血栓風險增10%-光明日報-光明網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共同發病機制。前兩者的嚴重程度已被人們廣泛了解,但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知道的人卻很少。    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血栓,後者是血栓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於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其中,深靜脈血栓發病隱匿,但危害巨大,最嚴重的後果是發生肺栓塞。一旦發生,臨床醫生幾乎來不及去搶救患者,嚴重者會在1小時~2小時內死亡,且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復發風險。
  • 得血栓的人越來越多,牢記這些,讓你的血管不再「添堵」!
    ,突然胸痛氣短,摔倒在衛生間,接著就不省人事,專家會診考慮是術後"肺栓塞"。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教授指出,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很低,甚至直至意外發生,也有人不知道是因為靜脈血栓的問題。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率逐年上升,預計在2020年每十萬人發生率達478。它已成為一個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是第三大心血管殺手。
  •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
    那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的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下肢血栓疾病知多D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下肢動脈的主要功能就是將心臟泵出的富含營養血液,輸送至下肢肌肉、組織、器官等。而下肢靜脈則負責把營養被「消耗」的靜脈血回收至心臟,進入新一輪血液循環。
  • 靜脈血栓症狀是怎樣的?
    靜脈血栓症狀是怎樣的?北京華醫皮膚病醫院專家指出,很多的時候,由於我們對疾病的出現並不注意,致使自己總是遭受疾病所帶來的疼痛與折磨。在靜脈血栓在發生時,很多人就因為不重視而使自己的身體受到很多的折磨。因此在發現靜脈血栓症狀後,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
  • 靜脈血栓如何防治 泉州醫界開班培訓
    本報訊 近日,「泉州市VTE防治培訓班」在福醫二院東海院區召開,會議吸引了600餘人參加。 培訓伊始,福醫二院林金礦主任首先作為泉州市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主任委員致辭,並作了「構建VTE防治體系 保障患者安全」專題培訓授課,結合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分享臨床典型案例,詳細闡述了VTE防治的重要性、院內VTE防治體系建設歷程,構建六位一體的VTE防治體系。
  • 門靜脈血栓「上門」,令他腹部疼痛難忍
    於是為患者進一步查腹部增強CT,明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腸繫膜上靜脈及門靜脈急性血栓形成麻痺性腸梗阻。實施腸繫膜上動脈置管介入術,小微創解決大問題「肝臟是人體的合成工廠,人體攝入的營養物質通過胃腸道吸收後,都要送到肝臟進行代謝合成,而負責輸送營養物質給肝臟的就是門靜脈。」
  •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拴不住 動起來」世界血栓日主題活動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靜脈血栓栓塞(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其發病率和病死率極高,每年全球範圍內有1000萬人發生VTE。1856年Rudolf Virchow教授最先提出「血栓形成」的概念,2014年3月,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宣布將Rudolf Virchow教授的生日10月13日作為世界血栓日,以示紀念,提高民眾對於VTE的認識。
  • 了解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常見體徵,若身體出現異常,需及時檢查治療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多種併發症,甚至導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對於這種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下肢靜脈血栓的症狀,即便是身體出現了異常,也很難聯想到是這種疾病導致的。那麼下肢靜脈栓塞到底有哪些症狀呢?臨床常用的檢查治療手段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