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的生活習慣改變,血栓性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危害之一,靜脈血栓栓塞症因其具有「隱匿性」,更被稱之為是「隱形sha手」!
而寶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之一,孕期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機率是非孕期的4~5倍,尤其是孕晚期行動不便產後臥床時間增加久坐不動的寶媽,均會增加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對此重視起來!
靜脈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
下肢靜脈血是向上流的(回到心臟),當下肢靜脈出現血栓時,下肢回流受阻,會出現下肢腫脹、皮膚溫度升高、皮膚顏色變深,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淺靜脈曲張。
當下肢腫脹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下肢動脈供血不足,造成肢體缺血,出現下肢疼痛、皮膚溫度下降、足部紫紺,甚至出現組織壞死。
當血栓脫落至心臟,到達肺動脈,會出現胸痛、胸悶、咳血、呼吸困難,最終導致休克,危及生命。
大部分靜脈血栓栓塞症在早期往往症狀不重,容易被忽視,一旦出現病情加重,往往會非常嚴重,所以被稱為「隱形sha手」。
靜脈血栓栓塞症一旦發生,對患者來說是巨大的痛苦。所以,寶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發現症狀及時就醫。
寶媽如何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症的發生
多運動
孕期體重超重及久坐都會影響血液流動,增加血栓風險。因為特殊原因必須臥床(如外傷、保胎或併發症),必要時醫生根據情況進行抗凝對症治療。
沒有特殊情況的寶媽,可以經常做下肢的屈伸活動,以調動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增加下肢靜脈血的流速,促進血液回流,屈伸運動如下:仰臥床上,抬高雙下肢,使兩腿交替屈伸,模仿騎自行車的動作。不便仰臥時可以側臥,交替活動雙側下肢,重點活動膝踝關節。
產後、術後早期活動預防血栓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分娩的寶媽在體力恢復後要儘早下地活動。剖宮產手術的寶媽,等下肢可以活動後,就可以在床上進行足趾關節、腳踝部的仰伸、俯屈動作,但術後24小時,也要儘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流動。
控制體重
孕期注意合理多樣化飲食,少食多餐,避免體重增長過多。
產後飲食還是建議多樣化、合理搭配、充分補充水分,防止大量脫水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提倡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飲食,杜絕單一高脂肪、高糖飲食。
旅途中活動雙下肢
久坐是血栓的高危因素,所以寶媽乘飛機或乘坐汽車每1-2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坐著的時候也可以做腳踝運動避免血栓形成。
多飲水
孕期適當多喝水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可以降低血栓風險。分娩後亦鼓勵寶媽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低脂易消化的湯類飲食,既可保持大便通暢,又可促進乳汁分泌,稀釋血液,預防血液黏稠。
穿著彈力襪
如有必要(按醫生建議),彈力襪可幫助血液循環,緩解腿部腫脹,減低血栓風險。
抗凝治療
對於血栓高風險寶媽(例如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靜脈血栓病史、風溼免疫系統疾病、肥胖、靜脈曲張、吸菸、高齡等),經過醫生評估,孕期及產後可能給予抗凝藥物預防血栓治療。
溫馨提示:●文章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均為示意圖;所轉載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電告知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