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鼠你紅」久坐不動易靜脈栓塞!睡前做1動作,防致命血栓

2020-12-25 荊山浮屠話健康

說到「經濟艙症候群」不少人並不陌生,這種情況往往跟一段遠程旅遊相關,本來這樣的旅行是令人期待,但在長途飛行時,經濟艙裡是狹小的空間,沒有活動的地方,結果久坐不動很容易感覺雙腳不適,這也是很多人想在飛機上把腿抬高的原因,如果長時間沒有移動,腿部深處的靜脈有可能形成血栓,引起下肢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如果情況危急可能還有猝死的危險。

其實,經濟艙症候群並非針對飛機艙的等級,而是講的是長時間不活動帶來的危害,比如做長途火車或者騎車,甚至看電影,看話劇,都有這樣的風險存在。

哪些人容易發生深層靜脈血栓?

有少數人因為遺傳因素,容易形成血栓,一般來說,靜脈曲張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而以下3種類型,較容易出現靜脈曲張。

1、活動力低落的肥胖人群。

2、血管有受傷者。

3、有癌細胞的患者。

所以,要先管著是否患有靜脈曲張,由於年紀增大,血管老化,肌肉也缺乏彈性,此外,肥胖人群血液回流較差,或者患有慢性疾病或炎症體質者,也容易形成靜脈疾病。

腳腫、易抽筋,易發生血栓

當靜脈曲張越嚴重,代表血液循環不佳,再加上久坐不動,血液容易形成血栓,而如果血栓流到深層靜脈中,使得靜脈血流被阻塞無法回流,血液積在下肢血管,讓腳部細胞組織變得腫脹,引起疼痛、酸麻感,這種異常往往越往腳底會越嚴重。

左右腳或是大腿、小腿都有可能發生,就看哪邊塞住,有些人腳腫到比平常大很多,連鞋都穿不下;而有些人則出現抽筋的症狀,都有可能是深層靜脈血栓的信號。而且當血栓形成,通常發作過程很快,不會等到下飛機才發現,腿部感到異常疼痛或腳腫時,就必須進行緊急處置。

就怕血栓跑到心臟裡,心臟復甦也很難搶救

血栓若是沒黏在血管壁上,開始順著血流跑出去,卡在心臟的肺動脈,就會造成堵塞,使心臟的血液無法向外輸送,這時候整個心臟會脹起來,壓力會造成細胞受傷,心臟就不會收縮,然後逐漸衰竭。最嚴重形成休克,甚至猝死。

其實,經濟艙症候群的發生率不高,但一定要謹慎面對,因為致命肺栓塞的患者中,有超過一半都發現有深層靜脈血栓,可見是極大的危險因素。

當血栓塞住肺動脈,形成肺栓塞時,通過心臟按摩急救效果也有限,血栓如果太大,藥物溶栓也會失效,若採取傳統手術,則風險會大幅提升,而即使採取微創手術或者其他的處理方法,維持生命,也不是什麼好的狀態,很可能疾病已經無法挽回。

腿上有青筋代表曲張嚴重?重點在內部血管

靜脈的異狀,單用外觀來判斷並不一定準確。有時表麵皮膚像有一堆類似蜘蛛絲的青筋,但血管的情況不算嚴重,有的看似正常,裡面的靜脈卻早已變形,重點需進一步用超聲波評估血管的健康。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血管裡的瓣膜松垮、閉合不全,或者是血管變粗大,初期風險並不高。

靜脈血管治療目前沒有藥物,主要是以手術為主,同時能減少後遺症,但還是要預防有復發的可能。有很多人會通過泡溫泉的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但對患有靜脈曲張的病人來說這麼做並不適合,泡溫泉反而會讓患者血管更腫脹,腳會更粗大。

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減少血栓形成風險?

可視情況採以下5種方式:

1、通過彈力襪

彈力襪要選擇有客觀壓力級數,如10多毫米汞柱以上,讓血液回流時有彈性收縮,比較不會積在下肢。要注意的是,並非一般塑身襪都有效果,壓力級數的分布須由下往上遞減,血流才會從下面往上擠壓。如果是上緊下松就沒效果,血液往下面累積,腳反而更腫。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2、多運動走路

走路時小腿肌肉反覆收縮和放鬆,幫助靜脈血液往上輸送;如果長時間久坐,也可動一動腳趾頭,讓踝關節上下轉動收縮肌肉,就有促進血液流動效果。

3、喝水補充水分

雖然很少因為喝水少,造成血液濃稠度高的情況,但多補充水分,能有助於正常代謝。

4、睡前抬腿

抬腿幫助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會讓腿部減少腫脹感。按摩雙腿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但如果肉眼看見血管已經變粗,就像蚯蚓狀,則不建議過度按壓,以免破壞血管而形成血栓。

5、服用抗凝血劑

若臨床上確診有血栓形成,可根據醫囑服用抗凝血藥物,但一般這種保守治療,效果較慢,停藥後也有可能再度復發。

此外,有人會問服用阿斯匹林是否也有效?實際上,阿斯匹林是針對動脈系統,如防止心肌梗死,對於靜脈並不會有太大幫助,也別迷信各種所謂的保健食品,目前醫學研究中,並沒有明顯證據指出某種保健品可維持血流暢通。

相關焦點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當你因沉迷網絡或長途旅行而久坐不動時,有沒有意識到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正在悄悄靠近?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合稱,肺栓塞是深靜脈或腔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的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
  • 寶媽們需警惕「隱形sha手」——靜脈血栓!
    而寶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之一,孕期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機率是非孕期的4~5倍,尤其是孕晚期行動不便產後臥床時間增加久坐不動的寶媽,均會增加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對此重視起來
  • 血栓的9個風險因素,5時刻喝水防血栓
    大多數血栓形成後、發病前,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都顯示指標正常。由於血栓在發病前極為隱蔽,發病後症狀劇烈,且大多是在安靜的情況下發病,因此,積極防範血栓發病非常重要。血栓有九個風險因素1.吸菸。吸菸會導致動脈硬化,雖然肉眼看不到,但研究表明,吸菸者的血管壁會發炎、受損。
  • 靜脈血栓來添堵​
    春節前夕至今,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不出門居家隔離的孕媽媽/新媽媽們,大多可能在電視電腦手機上追劇、大過遊戲癮,或者線上學習工作,長時間久坐久臥不動,活動量減少,殊不知躲過了疫情,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卻可能悄悄找上門,需引起大家高度重視。
  • 久坐久站者為「靜脈曲張」高危人群!這樣簡單踮踮腳,就能預防!
    站、坐、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3種姿勢,特別是「站」和「坐」,幾乎「霸佔」了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很多人由於工作的限制或需要,不得不長時間站著或者坐著。特別是久坐久站的人,患病風險更高:「久坐久站」容易使腿部靜脈血管中的「靜脈瓣膜」承受過度的壓力,逐漸鬆弛,不能緊閉。從而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良,形成靜脈曲張。
  • 醫生為什麼在這天穿上紅襪子?
    10月13日是 「世界血栓日」,北京醫師跑團百名醫生一起穿上紅襪子參加奧森搖滾跑活動,支持由拜耳公司發起的「栓不住,動起來」世界血栓日公眾宣傳活動,以此提醒公眾和非專科醫生群體共同關注「靜脈血栓栓塞症」這個具有致死性風險的疾病,更多地了解靜脈血栓的風險因素、早期症狀,採取多種方式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
  • 醫生教你這姿勢
    醫生教你這姿勢睡覺前,很多人都會幹一件事——躺著玩手機。都知道在床上玩手機的危害多多,改不了怎麼辦。今天請專家來曰一曰這個問題。平日裡最喜歡睡前躺在床上,並且一邊玩手機一邊吞雲吐霧熬到半夜。在今年年初,胡先生做了膽囊切除手術,需要臥床休息,於是他變本加厲玩手機,除了吃飯上廁所,很少下床活動。結果不久前,胡先生在家中突然感到心慌氣促,胸口疼痛,被迅速送到醫院。這個差點要了胡先生命的病叫「肺栓塞」。
  • 40歲後腿上有3種變化,或是靜脈血栓要來了,預防血栓做好3件事
    我們要知道的是,除了遺傳因素外,血栓是因為心、血管內膜受到損傷而形成的。一聽心、血管,大多說人都會顫一顫,正因為它的重要性就要更加去保護。如果說40歲之後腿上出現下面3中情況,無論男女都要注意,有可能血栓已經找上你了!
  • 世界血栓日|久坐久站被「栓」住?專家建議要動靜結合
    1856年,德國一位著名的醫生Rudolf Virchow教授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提出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為血管壁損傷、血流異常和血液成分異常,命名了三個血栓領域名詞:「血栓」、「栓塞」、「纖維蛋白原」。至今一百六十餘年,Virchow教授提出的理論仍然被學術界認可,並一直指導著血栓疾病的醫學實踐。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血栓|下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
    1.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表現為下肢缺血性病變,如前期肢體發涼、麻木,行走一段路後因疼痛需要停駐休息(間歇性跛行),嚴重時出現足趾疼痛,足趾發黑、潰爛、流膿等,常有夜間靜息痛表現,徹夜不眠。冬季發病率高,天氣變冷時症狀加重。好發於中青年男性,長期吸菸者。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表現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相似。
  • 「躺床上5天,我差點沒了命」|血栓|肺栓塞|血管|下肢靜脈血栓_網易...
    可久坐久臥帶來的健康損害,真的被大大低估了。1久臥久坐當心猝死下肢靜脈血栓,原本是由各種原因,尤其是骨折導致的臥床引起的,並不會給常人帶來困擾。可由於長期臥床,血液流速慢,處於高凝狀態,腿部血液開始淤積,血栓也逐漸形成。
  • 孕媽學堂丨孕媽如何預防血栓突發?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中,約百分之80的妊娠期血栓是靜脈血栓栓塞症。不愛運動的寶媽,久坐不動,卻使得孕媽媽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增加,一定要重視起來哦!孕婦為何是血栓行疾病的高風險人群?1. 懷孕之後,孕婦靜脈內的血容量會出現增加,並且靜脈血管也會開始擴張,再加上子宮增大壓迫到了盆腔靜脈,很容易導致下肢靜脈回流不暢通,致使下肢靜脈中壓力持續增高。
  • 久坐不動的人,從椅子開始減肥,8動作幫你避開99%的久坐病
    相信你一定體會過坐在電腦前、看著日升日落、鬥轉星移、時間流逝、老闆下班、然後……自己巋然不動的感覺。這類人,有一個非常形象的稱呼 ——「坐辦公室的」。針對坐辦公室的人群,我會提出一些健康方法。乍一聽,是不是覺得我又要老生常談,跟你說要多運動、別老坐著、避免「過勞胖」?畢竟辦公室坐久了,肚子上的肉會一圈圈瘋長,而因為工作忙碌,我們真的沒多少時間去健身房,根本動不起來。其實,久坐沒你想的那麼簡單,除了有肥胖的風險之外,坐久還有很多危害。
  • 「栓不住,動起來」——關注靜脈血栓栓塞
    疫情再次敲響靜脈血栓風險警鐘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外大量流行病學案例與臨床數據顯示,新冠病人靜脈血栓發生率高,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發生率更高,非ICU患者靜脈血栓發生率最高報導數據為45%,而ICU內新冠患者靜脈血栓發生率報導數據最高達到85%Ref 1,很多患者因並發肺栓塞死亡。
  • 血栓有九個風險因素 五個時刻喝水防血栓
    大多數血栓形成後、發病前,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都顯示指標正常。  由於血栓在發病前極為隱蔽,發病後症狀劇烈,且大多是在安靜的情況下發病,因此,積極防範血栓發病非常重要。
  • 得血栓的人越來越多,牢記這些,讓你的血管不再「添堵」!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教授指出,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很低,甚至直至意外發生,也有人不知道是因為靜脈血栓的問題。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率逐年上升,預計在2020年每十萬人發生率達478。它已成為一個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是第三大心血管殺手。
  • 二胎孕媽媽 要特別小心血栓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特別提醒懷上二胎的高齡產婦,特別是肥胖孕媽媽更要警惕血栓。我們常說,深靜脈血栓是「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約80%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它脫落時,卻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 「狡猾」的靜脈血栓,2個表現需警惕,第二個常被忽略
    靜脈血栓作為一種血栓性疾病,與動脈血栓有所不同。動脈血栓發病機率比靜脈血栓更加的高。但是靜脈血栓十分的狡猾,很容易被誤診或者漏診,在過去更被稱為是一種少見病。然而,在我國靜脈血栓的發病率並不低。下面介紹一些關於靜脈血栓的症狀,希望大家警惕。
  • 二胎高齡產婦 特別是肥胖孕媽媽要警惕血栓
    血栓雖小,但有時會致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有了生育二胎的計劃,而高齡孕產婦正是產科血栓的高發人群。為何孕產婦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呢?若不及時處理,會有什麼嚴重的危害呢?
  • 第七個世界血栓日:專家提醒,靜脈血栓栓塞需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今年10月13日是第七個世界血栓日,由拜耳公司參與支持的「栓不住 動起來」主題宣傳活動在華西醫院舉辦。華西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趙紀春教授提醒公眾關注「靜脈血栓栓塞」這個致死性疾病,不僅要了解其危害,還應特別重視靜脈血栓患者的醫院內外管理。一方面要早發現早治療,另一方面應堅持抗栓治療,避免更加危險的復發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