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芥末堆訊,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辦。發布會稱,歷時3年集中攻關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基本形成,目前以課題組名義對外發布並廣泛聽取意見。
新發布的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3個基本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及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澱、批判質疑、信息意識、自我管理等18個基本點。相比此前公布的徵求意見稿,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總體數量上減少了3大素養、7個基本要點。
「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曾在出席高中學生發展指導高峰論壇上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2016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公布。六個多月後,課題組再次公布初步成型的研究成果。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林崇德在此次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等具體問題。同時,世界各國都在思考21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略問題。
在此背景下,課題組綜合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傳統文化分析、現行課標分析、實證調查研究,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後,最終形成現在的研究成果。
新公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確定了學生的六大素養。每個素養又被細化為三個基本要求點。
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求點。
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係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在發布會後的答記者問環節,課題組負責人具體解釋了這六大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包含的指標。
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課題組負責人進一步解釋,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構成的核心素養總框架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社會性等本質屬性的觀點,與我國治學、修身、濟世的文化傳統相呼應,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對學生發展的要求。
責任擔當等六大素養均是實證調查和徵求意見中各界最為關心和期待的內容,其遴選與界定充分借鑑了世界主要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成果。
六大素養既涵蓋了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能力,又體現了核心素養「最關鍵、最必要」這一重要特徵。
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關係是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課題組負責人對此解釋,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具有宏觀指導性質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對於應試教育而言,重在轉變教育目標的指向,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而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可以使新時期素質教育目標更加清晰,內涵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養也是對素質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改進。儘管素質教育已深入人心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國長期存在的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效。
同時,核心素養也與綜合素質聯繫緊密。綜合素質是對學生發展的整體要求,關注學生不同素養的協調發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具體的、系統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助於全面把握綜合素質的具體內涵,科學確定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另一方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以反映學生核心素質發展的狀況和水平。
在此前舉辦的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有關專家表示,核心素養將為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這六大變化包括,育人導向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未來將更加注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發布會上,課題組也提及核心素養帶來具體教學實踐改變的方向和改變的途徑。課程改革方面,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另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品格與能力」,這將指導教師在教學日常實踐中引領學生向這個方向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
最後建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評價標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建立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把學習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起來,可以有力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實。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