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壓力測試圖
比如說:
據說這幅靜物畫是日本神經學教授山本先生創作的,他說:如果它不動,或者只是稍微動一下,你是健康的,睡得很好;如果它移動得很慢,你就會有一點壓力或疲憊;如果它不停地移動,你會感到壓力過大,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
或者像這樣:
下圖中的圖片是一張類似風車的圖片,它是一張靜止的圖片,如果你的心理壓力越大,那麼你看到的圖片轉動的就越快,但是兒童看這幅圖片一般是靜止的。
還有這樣:
這張圖片中的橫線上是一些白色的點,在測試你的心理壓力的時候,如果你的心理壓力越大,那麼你看到的黑色小點閃動得就越快。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自己壓力過大,急需休息呢?
那麼,這些圖片真的可以反映精神壓力大小嗎?
當然 不能!
這些其實都是「周邊漂移錯覺」,視錯覺的一種。
周邊漂移錯覺(PDI,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是一種能夠用邊緣視覺(Peripheral vision)觀察的異常運動錯覺。
1979年,Fraser和Wilcox就報導了這種現象。因此,這種錯覺也被稱為Fraser-Wilcox 錯覺。
2003年,日本立命館大學的北岡明佳(Akiyoshi Kitaoka)和京都大學的蘆田宏(Hiroshi ASHIDA)發現周邊漂移錯覺可以增強,理論如下:
階梯式的亮度變化比平滑的亮度過渡更能體現周邊漂移錯覺,片段化的邊緣也優於直長邊緣。
加強版的圖片就成了這樣:
更優化的圖片還有北岡利用靜態的重複不對稱圖案,根據周邊漂移原理設計的「旋蛇」
而顏色的不同也將導致錯覺的深淺。2006年,北岡的研究則發現周邊漂移錯覺中最具迷惑性的顏色組合是藍色-黃色和紅色-綠色,「旋蛇」也開始有了各種色彩更絢麗的版本。
視錯覺也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歐普藝術風格
歐普藝術風格(Op Art)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OP」是「Optical」的縮寫形式,意思是視覺上的光學,即視覺效應。歐普藝術」所指代的是利用人類視覺上的錯視所繪製而成的繪畫藝術。因此「歐普藝術」又被稱作「視覺效應藝術」或者「光效應藝術」。
歐普藝術家,試圖證明用嚴謹的科學設計也能激活視覺神經,通過視覺作用喚起並組合成視覺形象,以達到與傳統繪畫同樣動人的藝術體驗。
出於這一目的,歐普藝術作品摒棄了傳統繪畫中一切的自然再現,而是在作品中,使用黑白對比或強烈色彩的幾何抽象,在純粹色彩或幾何形態中,以強烈的刺激來衝擊人們的視覺,令視覺產生錯視效果或空間變形,使其作品有波動和變化之感。
最後,若想讓這些圖片停止轉動,只需要死死地盯著一個點保持幾秒鐘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