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麵條是我們最常用的食物之一。南方人稱吃麵,北方人則稱為吃麵條。一般人都不喜歡吃軟爛的麵條,而是特喜歡吃不很硬卻有些筋道細滑的麵條。其實,這裡已經說到了對麵條的三個基本的要求。那麼麵條怎麼做好吃筋道細滑?烹飪好拌料、好湯水做好的麵條可以湯水吃,也可以幹拌吃。只有精心烹飪出湯水、拌料,麵條有味才好吃。比如,西紅柿蛋湯(拌)面:湯水的做法:雞蛋打爛加鹽、香蔥切碎、茄子切成碎末、西紅杮切成小塊備用;炒鍋加油燒熱將蛋液倒入,用筷子攪拌並炒成蛋花,蛋花放入小碗備用;炒鍋再次倒油、燒熱,將茄子末倒入翻火少,並加鹽、老抽、十三香、味精、辣麵等調味品;待茄子炒熟後加入西紅柿,將西紅柿茄子炒成泥狀,這就是乾拌麵飼料。
若要吃湯,再次熱油,煎蔥花、渲醋,再加適量的水燒開。幹拌料入湯水烹飪,備用。精心和面、餳面麵條易煮不爛不斷,是要有筋道的,這筋道就要在和面上「做文章」。麵筋是蛋白質,是個大分子。當加水和面時,蛋白質不同的分子之間會攜起「手」來,形成一張「大網」。而麵粉中的澱粉、脂肪分子也被嵌入這張網中,形成澱粉-蛋白質-脂肪複合物。我們在和面時也把空氣揉入了麵團中,這樣就需要把麵團放置一定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餳面」。通過餳面,這張網就「收緊」了些,這樣麵團就較為「勁道了」。不過,要使上述那張大網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選擇加入三種食材於麵粉中和面:①食用鹼:食用鹼,即碳酸鈉,加入麵粉中,能使麵團更好的起鹼,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喜歡的「鹼香」味。
【切忌加入小蘇打,它雖也呈鹼性,但它和入面閒中作成麵條,入鍋煮麵時遇熱會產生氣體,使麵條變得綿軟,失去筋力且易斷。】②雞蛋:雞蛋中含有大量的「雞蛋白」,即雞蛋變質後令人作惡的氣味來源。當和面時打個雞蛋,「雞蛋白」可以與麵粉中的蛋白質一起生成了「蛋白質-澱粉-脂質複合物」,使麵團更加有勁道。③食鹽:食鹽加入水中溶解的時候,完全解離為鈉離子和氯離子。離子是帶有電荷的,在離子的周圍有水分子與之水合,少量的水合離子分散地嵌在分子之間,增加了這些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使如上述那張「大網」收得更緊一些,麵團將更加勁道。
不過,人體對食鹽的攝入量,世衛組織提出每人每天為5克左右,一般來說,500克麵粉加鹽1克。仔細揉面、做麵條做麵條的麵團是「死面」,當面好的面「餳面」15分鐘左右後,就是揉面、或擀、或扯、或削制麵條了。擀麵條,也就是用麵杖擀制:擀制之前,還是要繼續揉面一會,以此完全排出麵團中的空氣。然後便是用杖擀制,這一過程,也有「揉面」的意思。先用手掌將麵團壓成扁,撒些乾麵粉,纏面於麵杖,或逆時、或順時,從邊緣部分一次次地挪動擀動,如此重複,使面片擀至自己需要的厚度。如果想做扯麵、拉麵、刀削麵,和面軟硬有點差別,但餳面後揉面更要下功夫,時間更長點。
只有這樣「揉到的面」,麵條更添勁道,還會細膩。④煮麵條。要使麵條好吃有勁道,煮麵條這一步也很關鍵,麵條要開水下鍋,且火力不減。同時要不斷翻動,不要讓麵條疊在一起。自我感覺麵條差不多煮熟了,再向鍋中倒入少量的涼水,再次燒開,以防麵條夾生,對煮爛麵條也起到防範的作用。個人覺得,只要細心地做好了這幾個方面,麵條吃起來一定有勁道還細滑;煮好的麵條,根據自己的口味,可入做好的湯中吃「湯麵」,也可以用做好的拌料拌了,就是「拌麵」,味道一定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