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陪孩子,卻可能陪錯了?親子互動有技巧,別「白陪了」

2020-12-19 楓糖媽媽

前幾天,一個寶寶和爸爸在一起互動的視頻被熱搜,網友們直呼:寶寶真是太萌了。事情是這樣的,一位爸爸躺在床上,旁邊坐著一個小寶寶,沒想到爸爸在伸腿的時候大腿壓到了寶寶的腳,但是自己卻沒有察覺。

但寶寶有些不舒服,想讓爸爸挪開,就是無論怎麼動,爸爸都無動於衷。最後只能拍打爸爸的腿,希望爸爸能感受到自己。有網友評論到:父子這種互動模式也是比較新穎了。

親子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必要的,必須要重視起來。之前的同事程程,工作能力很強,職位也一路高升到了經理。沒想到懷了二胎之後就提了辭職,打算在家全心陪娃。了解後才知道,之前夫妻兩個人忙於工作,她家大娃是由老人帶大的。

可能是太缺少親子互動,導致大娃與自己始終有隔閡。所以不能讓二胎重蹈覆轍,這次一定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好好互動交流。

親子互動有什麼好處呢?家長又該如何進行親子互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親子互動的話題。

一、平時親子之間可以有哪些互動?

1.和孩子多說話

無論孩子的年齡多大,父母經常和孩子多說話都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和大孩子可以就一些具體的事情和孩子聊天,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更簡單了,可以多逗逗孩子。在孩子狀態好的情況下,孩子是非常願意和家長互動的,家長做一些搞笑的動作或言語,孩子都會表現得非常開心。

2.一起玩遊戲

孩子們都很喜歡做遊戲,所以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遊戲方式。性格安靜的孩子可以選樂高,拼插玩具等類型的遊戲,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比較活潑好動,家長就可以選擇一些捉迷藏,木頭人之類的活動性較強的遊戲,增進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3.開展睡前讀書

有的家長可能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一直在家陪在孩子身邊,因此互動也會比較少。要想增強和孩子的連結,可以試著開展睡前讀書活動,每天給孩子讀一個繪本故事,讓家長的聲音伴隨孩子入睡。而且第二天還可以和孩子探討前一天讀的故事,讓孩子回憶之後簡單描述一下,不僅能夠增加和孩子的感情,還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二、和諧的親子互動對父母和孩子雙方有什麼好處?

1.增進和孩子的感情

很多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好,有什麼事情可以和父母溝通,一起商量著解決。而和諧的親子互動就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在親子活動中,父母會更加了解孩子的性格,懂得用合適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引導和溝通,成為孩子的"好朋友"。不然與孩子之間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連結,家長以後與孩子正常的溝通都可能存在問題。

2.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有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壞毛病,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了家長的陪伴和互動。而且個別孩子還因此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斷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到時候再後悔就一切都來不及了。

在親子互動中,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而且經常陪伴孩子的家長與孩子感情較深,教導起來孩子也能聽得進去,這樣一直伴隨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3.陪伴孩子的過程是開心的

儘管陪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身為家長看到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會感到非常幸福。而且能夠參與孩子的成長,看著孩子一點一點長大,變得越來越優秀,家長也會感到無比自豪和開心。

因為孩子長大以後問題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比較嚴重了,孩子會表現得非常叛逆,家長管教起來也非常困難。因此良好的親子互動中孩子不僅會變優秀,家長以後也會非常省心。

三、親子互動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1.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娃,這樣的方式是「白陪了」。因為孩子感受不到你的陪伴,還會覺得被忽視。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不要中途丟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情。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其他事情重要,懷疑自己在家長心中的分量,變得沒有安全感。

親子互動不需要一天都陪著孩子,哪怕父母只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只要能夠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就足夠了。

2.不要急著催促孩子

陪孩子玩,卻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

有些孩子思維比較慢,思考東西是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在與孩子做遊戲互動的過程中,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而不是一直著急的催促孩子,給孩子一種壓迫感,這樣反而會導致孩子對遊戲產生厭煩感,失去互動的意義。

同時也不要隨便插手孩子的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3.及時調整親子互動活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感興趣的地方也會隨之改變,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找到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調整親子互動活動。不然總是讓孩子重複之前的活動,孩子會感到無聊和厭煩,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和家長進行互動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也要積極調整自己,做到親子互動的益處最大化。

親子互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家長不斷的學習和精進自己,掌握與孩子交流的最佳方式,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他們才能變得越來越優秀。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後,家長能意識到親子互動的重要性,從此刻開始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連結。

你是如何與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陪孩子讀書,就是每天最幸福的親子時光
    2其次,陪孩子讀書,能讓孩子學會思考,更自律對於大人來說,看會書肯定會比看電視更費腦子,對於孩子也是如此,但正因為費腦子,才有了思考的空間,不會像看電視一樣,看了就忘。看電視是被動學習,看書是大腦在主動學習,雖然效果慢一點,但是吸收的知識也能更紮實。
  • 一直陪著孩子才是親子互動?不!關鍵是建立合適的親子互動模式
    小陳的女兒三歲,白天都是奶奶帶著,基本看不見父母。小陳總覺得陪著孩子太少,想法設法地陪著孩子,即使很晚下班,依然花心思花時間陪著女兒做遊戲、看書、做手工……她覺得只要有時間應該陪孩子玩,多和孩子互動。認為孩子要發展好,一定要經常陪伴她。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即便她有時候很累,很煩躁,也要咬牙堅持。
  • 爸爸認為親子共讀是媽媽的事,那就多抽時間陪孩子遊戲,增加互動
    即使有些不是以互動為目的,看似僅以故事敘述為主,也可試著從中找到動詞、動態,就可以在陪伴孩子讀的時刻或之後,加以運用、發揮成各種遊戲,藉此增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增進親子關係。如果爸爸願意主動加入共讀的行列,對媽媽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助力。如何從繪本中抓到玩的元素,不僅需要經驗、投入,也需要一點小靈感;只要抓到這個技巧,往往爸爸在親子關係的角色會有更多有趣的展現!
  • 陪學齡前的孩子看書,父母使用四個小技巧,可讓他愛上親子閱讀
    欣欣快三歲了,為了培養她的閱讀興趣,最近,欣欣媽媽每天都會抽時間出來陪欣欣看看書,講講故事,和欣欣一起進行親子閱讀。不過,很快她就發現,欣欣對閱讀和聽故事,都不太感興趣。 因此,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的情感和智力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 孩子越玩越聰明,家長該怎麼陪孩子玩?每天一個親子遊戲不重樣
    特別是晚飯後的這段時間,父母放下手機,傾聽孩子,陪孩子做些有趣的親子互動遊戲,對孩子來說就是高質量的陪伴。2、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每個遊戲都會有一定的規則,在親子遊戲過程中,父母需要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遵守規則,並在規則中爭取勝利。
  • 停止「假裝陪伴」,孩子需要家長的真心,親子互動對孩子意義深遠
    爸爸頭都沒抬,隨口答應著。「爸爸,你都沒看,你看看吧。」孩子有些難過。「怎麼這麼事多,我陪著你就行唄,你自己玩玩具,總來煩我幹嘛?」爸爸不耐煩地把眼睛離開手機,數落著孩子。 以上類似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都能見到。自從手機變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也是眼不離手機。
  • 為什麼我願意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親子互動很重要
    來源:鳳凰網遊戲春節難得的長假,我有了一整天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的機會,我發現現在的孩子非常有趣,他們擁有很廣泛的概念認知,比方說從祖父母那裡知道麻將、廣場舞;從父母那裡了解短視頻、手遊;又會和同齡人探討動畫片、流行玩具、等等,於是為了和平相處,我選擇了我們都比較喜歡的娛樂形式——遊戲,作為這個小假期的調味劑。
  • 親子共讀由媽媽來,那爸爸就多抽時間陪孩子玩遊戲,增加互動
    有的爸爸認為,親子共讀應該是屬於媽媽的工作,爸爸應該多抽空陪孩子玩玩遊戲,增加互動,這樣動靜結合,是最好的育兒模式。所以爸爸一樣也可以參與親子共讀,而且要相信,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都把爸爸當做自己的偶像,和自己的偶像一起閱讀,孩子是非常開心,而且也會非常難忘這段經歷。
  • 每天陪孩子玩這個遊戲,訓練孩子語言理解和反應力
    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孩子語言理解弱,會影響將來的閱讀理解、數學應用理解等,對任何一項學識、技能的學習,都是一種障礙,增加了孩子的學習難度。6歲前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可以從親子互動中,訓練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今天來推薦每日遊戲中的其中一則親子遊戲:大地和天空。
  • 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都收穫了什麼?
    從兒子牙牙學語,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給他讀繪本故事。因為我本身喜歡閱讀,而且兒童繪本大多充滿溫情與愛,讀起來輕鬆有趣,所以對我同樣有吸引力。同樣,因為我自己喜歡,我從沒苛求過通過閱讀,能讓孩子怎樣怎樣。但是事實卻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通過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卻收穫了自己從未想過的碩果。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密了。
  • 帶孩子別陷入天使誤區,親子互動不能少
    這時同學才明白:因為寶寶太好帶了,她陷入了&34;,反而忽略了必要的親子互動。可能就是沒有需求,可能就是內心有一個小世界,那我們就不要打擾他,各自安好就可以了。但其實,沒有要求不代表不需要交流。《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在孩子0-3歲的這個階段中,他們的大腦神經元在經歷飛躍性的發展,而促進這種發展的除了孩子自身的探索,更要依賴於親子互動。
  • 工作太忙陪不了孩子?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輕鬆改善親子關係
    如果你每天都能花點時間和孩子進行充分的互動交流,融入他的世界,孩子與你的溝通將更為順暢。如果你肯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聽一聽他(她)喜歡的音樂,玩玩他(她)喜歡的遊戲。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那麼他(她)尋求關注的行為自然就會減少。也許很多家長會想:「我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的,哪裡還抽得出時間陪孩子10分鐘?」
  • 陪孩子寫作業,父母需要做的是「親子陪伴」,而不是「親力親為」
    ,似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巡視幾圈,遞兩三次蘋果和梨,添三四次水和飲料,或是扒著門縫瞅孩子幾眼,孩子就不可能老老實實寫作業似的。甚至有些父母,只要孩子寫作業,就抱著手機躺在旁邊玩,美其名曰「陪孩子寫作業」,似乎很好地盡到了為人父母的本分。實際上這些家長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學習不但沒有積極效果,還起到了很大的破壞影響!至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想要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確有困難,但是父母需要做的是「親子陪伴」,而不是「親力親為」。
  • 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有哪些秘訣?
    【良好親子互動的建立有秘訣】許多父母總是感覺和孩子談不到一塊,像是有一道隔離牆,這是因為一直忽略和孩子建立「共同體」的概念。例如用「你必須做這個,再做那個」的對話模式,孩子是被動者,總讓你指手畫腳,反過來,用「我們」不用「你」,同樣的要求,孩子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 我為什麼堅持陪孩子「讀」繪本?不同年齡閱讀有技巧
    如果家長把書本交給孩子,他可能無法真正的學習到一些知識,而想起到繪本閱讀的目的,需要家長把內容讀給寶寶聽。給孩子讀繪本,可以讓他的詞彙量有一個飛速的增長,還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習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閱讀興趣的增長。兒童繪本多為習慣養成、性格培養等方面的內容,有助於培養其健康性格、規範行為等。
  • 在家怎麼陪孩子玩?這8個親子互動遊戲,堪稱下班陪娃神器
    導讀:在家怎麼陪孩子玩?這8個親子互動遊戲,堪稱下班陪娃神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在家怎麼陪孩子玩?這8個親子互動遊戲,堪稱下班陪娃神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跟孩子關係不好?家長掌握"親子互動"三要素,親子關係變得親密
    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是隱藏在內心的,很多父母都是圍在工作中團團轉,想要抽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有時候確實有一種無力感。但是,對於孩子的陪伴千萬不要糊裡糊塗就忽略過去,作為家長必須要注重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不要本著&34;&34;,這樣的態度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 親子閱讀時,如何有技巧地提問?
    親子閱讀時怎麼提問?是困擾不少寶爸媽的大問題!提問互動做不好,不僅氛圍乾巴巴,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想解題,首先要掌握一個大原則:親子閱讀這件事,親子在前,閱讀在後。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提問互動的技巧。
  • 在家怎麼陪孩子玩?這幾個親子互動遊戲,是下班陪娃的必備之選
    有孩子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陪孩子玩了好久,結果他的精力反而更加旺盛了。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且他們在小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所以就會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讓很多家長都感到心累,不知道該如何陪孩子玩。
  • 這7種親子遊戲看似普通,實則容易傷到孩子,家長別跟寶寶玩了
    親子的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陪伴和互動,不過有些遊戲,卻悄悄的在傷害孩子。執筆:嬉武編輯:嬉武定稿:楠楠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和爸爸媽媽之間的互動時間,更是他們所珍惜的時光。其實在孩子的心目中,更希望他們能多陪伴自己。為此,很多為寶爸寶媽都會選取一個固定的時間,每天和自己的寶貝兒們一起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