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父母需要做的是「親子陪伴」,而不是「親力親為」

2020-11-16 教育思享

「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似乎能望見人生百態。

同樣都是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裡,吃飯、洗鍋完畢然後開始「陪孩子寫作業」,但是家長們的表現卻是大相逕庭。

有的家長開明,允許孩子獨自在書房心無旁騖地學習;而有些家長卻有些莫名其妙,似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巡視幾圈,遞兩三次蘋果和梨,添三四次水和飲料,或是扒著門縫瞅孩子幾眼,孩子就不可能老老實實寫作業似的。甚至有些父母,只要孩子寫作業,就抱著手機躺在旁邊玩,美其名曰「陪孩子寫作業」,似乎很好地盡到了為人父母的本分。實際上這些家長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學習不但沒有積極效果,還起到了很大的破壞影響!

至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想要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確有困難,但是父母需要做的是「親子陪伴」,而不是「親力親為」。在「家長開放日」,我常常看到孩子教室後面張貼的那些琳琅滿目,畫法和筆法卻毫無天真稚嫩的簡筆畫和手抄報。

恐怕誰都能看得出,大部分「童心童趣」的畫作,都或多或少有著父母「代勞」的影子。

只是幫孩子勾勒一下線條,讓孩子填充色彩倒也無可厚非,起碼還經過了「親子互動」的過程,但是我經常看到總有些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偷工減料、魚目混珠,甚至直接跑到列印店去彩色列印出一張手抄報來給老師交差,任憑誰看到都會啞然失笑。

父母教育孩子,尤其是「陪孩子寫作業」,絕不能應付差事。

我想小學老師給低年級孩子布置諸如手抄報、簡筆畫和思維導圖的「互動作業」,其本心是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更多親子互動和溝通交流的機會。

八九歲的孩子正是想像力豐富,求知慾和好奇心強烈的時候,雖然動手能力差一些,但是讓他模仿、借鑑和臨摹一張兒童畫並不難。

所以,低年級小學生的家庭「互動作業」完成的效果和情況,其實能夠很直觀地反映出父母積極參與和幫助孩子學習,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的程度與效果。

「陪孩子寫作業」的關鍵,不是陪伴,而是引導。

那些口口聲聲,認為自己不辭辛苦,每天都在陪伴孩子、陪孩子寫作業的父母,其實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寫作業,幾乎是不需要陪伴的。作為父母,你對孩子的那些監督、監視和呵斥,除了愈加鮮明地表現出你對孩子情緒自尊的輕視、漠視和不信任,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在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應該嘗試做孩子的夥伴,和孩子一起探索、嘗試和挑戰,而不是每天板著臉,面無表情、冷漠寡言地「以分數論成敗」,以學業成績的好壞,來輕易地評判、看待,甚至是否定一個孩子。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中小學生的年齡小,看問題和想問題遠遠不如成年父母那樣客觀、冷靜和現實。在孩子的情緒性格裡,感性也往往大於理性。因而,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教育活動中,應該更加注重用情緒和情感去引導和關愛孩子。

孩子不喜歡、不樂意和不高興的事情,父母就要少做或不做;孩子有興趣、愉悅和快樂的事情,只要對提升自我和讀書學習有幫助,父母就應該多做或支持。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寫作業不喜歡父母盯著,那就走遠一點;如果孩子認為報補習班或上網課對學習有益,父母就應該認真調查、仔細分析,踴躍支持孩子想要進步和提升的願望。

「陪孩子寫作業」的質量,體現著父母和家庭教育的水平。

那麼作為父母,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正確嗎?

相關焦點

  • 小學階段陪伴孩子,關鍵在於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方法,成績高低立顯
    大家都知道小學階段很重要,需要養成好習慣,家長最好是親力親為,做好陪伴。在陪伴孩子的成長時光裡,陪伴孩子寫作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和家長陪伴質量的高低有很大關係。說起陪孩子寫作業,可是說到了家長的痛處。
  •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務必親力親為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務必親力親為陪伴,這個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在當今的親子關係中卻極為「奢侈」。之前網上有一句話很火:「我只有兩隻手,要麼搬磚,要麼抱你,我抱你就不能搬磚,可不搬磚就沒辦法養你。」是啊,不工作,養不起孩子;去工作,陪不了孩子。
  • 父母陪孩子做作業雞飛狗跳,掌握這幾個方法寫作業不再困難
    父母陪伴寫作業有以下危害:1.父母陪寫影響孩子注意力都說學習主要是要養成好的習慣,可是父母在旁邊陪伴寫作業,其實就是正在瓦解孩子的注意力。你看一般練武之人在練武功的時候,最忌諱有人在旁邊,有人在旁邊幹擾他就容易走火入魔。而我們的父母在旁邊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因為旁邊有人容易注意力分散。
  • 學習很重要,陪伴有技巧,父母到底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對來自29個國家的2.783萬名家長進行調查發現,中國有78%的家長堅持每天陪孩子寫作業,且每次陪伴的時間至少一個小時。當然是孩子的。學習不僅是上學階段的事情,更是一生要做的事。一個人只有具備了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為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往往會讓孩子認為:學習和寫作業是父母要求的,跟自己無關。所以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況,父母督促的越多,孩子做作業就越被動,父母越著急,孩子越磨蹭。第二,親子關係被破壞。
  • 陪孩子寫作業總搞得雞飛狗跳,怎麼辦?這三點注意事項你了解麼
    新學期已經拉開了序幕,很多新入學的小學生家長加入了陪孩子寫作業的大軍,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在親力親為地給孩子輔導功課,但這並不是一個美差,很多家長感覺筋疲力盡,心力交瘁,有的家庭甚至被「陪孩子寫作業」問題搞得雞飛狗跳,親子感情惡化。那麼,小學生是否需要家長陪伴寫作業?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有哪些注意事項?
  • 陪孩子寫作業,導致父母集體崩潰?學會這幾招,開啟正確陪寫模式
    那麼孩子做個家庭作業,怎麼會出現這麼多問題?在很多人眼裡,陪孩子做作業可以變成戰爭,這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只不錯是寫了一份作業後,再檢查對或錯,是不是錯了?事實上,這裡面的原因,其中有很多因素的。第一點,與父母對孩子進行作業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 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
    01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現狀數據顯示,在中國,有91.2%的家長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作業的比例高達78%。而且,孩子年級越高,家長陪寫作業的時間越長。有7%的高中家長每天陪寫作業時間超過4小時。據《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發生過矛盾,嚴重影響到親子關係。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住院?專家表示:正確「陪寫姿勢」應是親子交流
    事實上,對不少家長來說,陪孩子寫作業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為此,心理專家表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不耐心、打罵等行為會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出現無力、自卑、自我懷疑等消極影響,「陪寫」背後的親子情感交流更為重要。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學專家:3歲前不陪伴,再努力也白搭
    3歲前父母不陪伴,再努力也白搭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早的心理發展會經歷3個階段,對周圍人的關係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丨0-1歲,親子依賴關係這個階段的小寶寶,最需要父母的親密接觸。父母的擁抱、撫摸、親暱的說話,都能和孩子形成情感的締結。媽媽晚上親力親為照顧孩子,能讓更好地建立這種依賴關係。如果父母及時回應孩子的哭聲,孩子就會越有安全感。反之,就像馬伊琍的反思,對孩子的哭不聞不問,反而是一種錯誤的育兒方式。
  • 高效陪伴法: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孩子是需要陪伴沒錯,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到高效陪伴。只看時間的陪伴,對孩子就是"打擾"。原本孩子自己安安心心做作業,父母卻全程盯著,他們會覺得不自然。所以說,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 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要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
    從幼兒園起,如果老師留作業,就都是我在陪。當然了,陪也是為了將來不陪,並不是事事都要我親力親為。有時候孩子不會,講了幾遍都不會,或者剛剛講過還是不會,確實有要抓狂的感覺。總是覺得她沒我小時候聰明。有一次,孩子寫作業特別費勁,怎麼講都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我想多說兩句,她又開始煩躁。我就生氣了,說了她兩句。
  • 孩子寫作業真的很重要嗎?父母不該陪孩子寫作業?老師說出真相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的弊端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孩子們寫作業如果有父母陪在身邊,一方面注意力會被父母所影響而不能專心集中於學習,另一方面父母的插嘴和指導還會打斷孩子們的思路,失去思維的連貫性。不利於獨立學習習慣的養成: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經常性的指導或提示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的思考從而順著家長的思路走,或者一遇到問題自己不思考而完全交給父母,企圖從父母那裡得到答案。讓孩子心理壓力大:父母陪孩子寫作業,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時時刻刻被監督的緊迫感而失去學習的自由感導致心理壓力增大。
  • 為什麼陪孩子寫作業你越吼,他越寫不好?背後的道理很實在
    而孩子,也在父母苦口婆心甚至逐漸魔化的陪寫作業過程中,和父母的感情漸行漸遠。陪孩子寫作業這個活,陪得好,就是雙贏,陪不好,就是兩敗俱傷。 父母一定要搞清楚陪孩子寫作業的目的性1.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作業習慣首先要明確:父母陪孩子寫作業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 最終不用陪才是正確方式真正有效和正確的陪伴時間應該越來越少,孩子可以逐漸變得獨立,並最終不需要父母陪伴家庭作業。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 孩子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怎麼辦呢?
    最近,有寶媽反映說,自家1歲的寶寶和奶奶親,離自己遠遠的,怎麼辦呢?原來寶媽在孩子6個月後就去上班了,因為經常加班,等到回家後孩子都沒奶奶哄睡著了。剛開始,寶媽還把孩子抱回自己屋裡,後來奶奶心疼寶媽也怕驚醒孩子,索性讓寶寶跟著睡一夜。於是不知不覺間,孩子就慢慢跟奶奶親,不大理媽媽了!
  • 孩子寫作業,家長是否應該陪伴,怎麼陪?
    確實,看了孩子坐沒坐相,拿著筆就是不動的樣子,著實令人生氣。他總是能有無數個辦法勾起你內心的火苗,最終一拍兩散,分道揚鑣!首先,家長需不需要陪寫作業呢?我的答案是需要!那應該怎麼陪呢?其實,在這一點上,家長要多多理解孩子。小孩子的注意力相較於成年人,更容易分散和轉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耐心、還是耐心,慢慢地幫助孩子培養,堅持訓練,慢慢地他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好!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浪費時間」等等標籤。
  • 閱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父母心聲,學霸成材法則
    在知乎上看到許多抓狂的家長提出如下問題:「怎樣陪孩子寫作業不會被氣死?」「陪娃寫作業,就算成了佛,也是個武僧」「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有人氣到住院,有人考取教師資格證、有人出家。」也有人把成語做了新釋。遠交近攻被解釋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交上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希望陪孩子寫作業時能夠和睦相處,父慈母賢。然而現實又是那麼殘酷,當孩子把「5+3」寫成53時,再冷靜的父母也會抓狂吧?
  • 「爸爸,別看手機陪我玩」假期中,孩子最怕的父母的假性陪伴
    可到頭來卻發現,那是沒有回應的「假性陪伴」。難怪如今很多親子相處總出現問題,說到底,還是跟父母陪伴孩子的質量有關。父母明明說好了陪,卻心不在焉,這比「不陪伴」更傷孩子的心。一個孩子,長時間處在父母的忽略和無視中,得不到情感上的回應和關注,和父母的親密感終將分化瓦解,和父母的心漸行漸遠。莫怪孩子不和自己親,就怪在孩子需要陪伴時,自己只是假裝和他在一起。
  •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寫作業?
    前一段時間,一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被氣哭的視頻受到很多父母的關注,還有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因孩子不配合被氣出心臟病入院搶救的視頻風靡一時。很多父母在留言區的評論表示非常有共鳴。俗話說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晚上陪孩子寫作業氣到爆炸?不妨試試這招,立見其效
    「我為什麼要綁自己的手,還不是實在沒辦法了。反覆講過的題,還是一遍遍地錯,我心裡那個火啊,忍不住就會打兒子。」這位爸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奈地說。該事件被報導後,再次觸發家長陪娃寫作業的「痛點」,引起廣泛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