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父母心聲,學霸成材法則

2020-12-14 人魚薇沫閱讀與寫作

在知乎上看到許多抓狂的家長提出如下問題:「怎樣陪孩子寫作業不會被氣死?」「陪娃寫作業,就算成了佛,也是個武僧」「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有人氣到住院,有人考取教師資格證、有人出家。」

也有人把成語做了新釋。遠交近攻被解釋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交上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希望陪孩子寫作業時能夠和睦相處,父慈母賢。然而現實又是那麼殘酷,當孩子把「5+3」寫成53時,再冷靜的父母也會抓狂吧?

大概正是這個原因,才會出現那麼多的疑問: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可是成績卻越來越不理想,孩子也被父母吼到膽小懦弱,面對孩子許多低級問題搞不定,如何能夠控制脾氣?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這本書對這些問題做了匯總。這本書告訴急迫想知道答案的父母們:想讓孩子有效完成作業,並不僅僅是陪伴這麼簡單,要掌握正確的輔導方法,有效幫助孩子克服注意力不集中、拖拉、不想學習……等毛病,輔助培養孩子的逆商、獨立、探索能力,為孩子成為學霸培養出良好的基礎習慣。

這本書是由北京市級優秀教師王莉編寫的,她曾獲得北京市最高級別「紫標杯」優秀班主任稱號,眾多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等名校,還有不少學生在《中國詩詞大會》等綜藝節目中取得過佳績。

樊登在讀書會中推薦語: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讓孩子愛自己,讓他認為自己有價值,讓他知道自己要為自己努力奮鬥,而不是為了別人,學習這件就是他的權利。

這本書中,王莉老師從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挑取事例,結合孩子的心理學,講解了陪伴孩子的底層思維,陪伴並不只是坐在孩子身邊,對他的作業挑挑錯誤、幫他指正、代他完成,這樣的做法不但無益,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困擾。

陪伴孩子寫作業的誤區|你那不是陪伴,是搗亂

一.了解「倒U型理論」,打破陪伴適得其反的底層原因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倒U形曲線」,它是說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呈「倒U形曲線」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反應在學習上,如果動機太強、急於求成,就會產生過度焦慮的情緒。反之,會降低學習效率,幹擾記憶和思維活動。

倒U型理論在生活中會呈現怎樣的事例呢?

1. 動機太強

有些父母為孩子買了大量的練習冊,因為有金錢效應,父母希望錢花得值,會對這樣的作業格外關注。

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市場很多練習冊並非專業人士出題,家長不了解教育體制,有些內容並不利於孩子的能力提升。

比如小蓉的媽媽,因為小蓉最近學習成績下降,就把市面上能見到的所有練習冊全部買回來讓她練習,小蓉寫的很認真。

但因為太多,偶爾也會寫錯一兩個,這時候媽媽就非常緊張,導致小蓉認為自己努力不夠,更加長做題時間,結果她的成績沒提上來,視力反而下降了。

在這種機械高壓下練習,肯定是錯誤的學習方法。

2. 動機太弱

小強的奶奶陪他寫作,小強一會說餓了,一會又說渴了,邊寫作業邊吃東西,倒是其樂融融,家庭和睦,但他的專注力不夠,作業寫的也是馬馬虎虎。

偶爾他的媽媽陪伴寫作,要求嚴格些,他就找奶奶哭訴,結果在這麼時剛時柔的雙重看管下,他的成績越來越差了,寫作業就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

3. 動機中等

小林的爸爸經常出差,但卻沒有一天不是陪在他身邊的。

出差的時候也要每天視頻一小時,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上的問題,課外的愛好等。

就連班上的辯論會,都是爸爸幫他出主題,幫助他一起預演。

爸爸對他說的話比書上的任何一句都要寶貴。

就算是爸爸在家陪他寫作業時,也不會輕易插嘴幹擾,而是擰緊眉毛,想了又想才問小林「你對於這道題的解,還有其他辦法嗎?」或是「把題再重讀兩遍」。

在爸爸的引導下,小林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作業,即快又好。

他在班裡想問題總是比別的同學深入和縝密,方法多樣靈活。

正確的陪伴才能讓寫作業這件事變得不那麼可怕,不那麼影響親子關係。發現引導性提問,對低年級孩子的作業正確規範的要求,培養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才是正確的陪伴方法

教育學家說: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我們目前對孩子所做的教育就像夏日清荷,成績是淺淺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見的花,這朵花能否開放的漂亮美麗,依託於水面下看不見的根系和養分。

我們太在乎孩子的成績,往往全部心思都關注於水面上看得見的花朵,其實這個花朵盛開的重點還在於水面那些看不見的根和本,忽視的是對孩子的獨立與習慣的引導

西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從孟母可以想到,她是一個勤勞,品德高尚的女性,她給予孩子的是言傳身教的品德與行為,孟子的成功取決於他的根和本,母親的陪伴只是啟發作用。

孟母三遷的意義是找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有的放矢為其做提供條件,而不是我認為我覺得,強加給孩子。

二、陪伴孩子寫作業是一門藝術|陪不好不如不陪

書中說:真正的陪伴不是時時相守,而是深層次溝通

我們了解了陪伴孩子的底層思維後,哪些做法是導致孩子成績差的行為呢?

1. 家長動手幫孩子收拾書包

收拾書包是建立孩子秩序和邏輯的開端,而低年級的孩子基本都是長家幫助收拾書包的。

這就導致了懶惰誕生,在一件事上懶惰會在件件事都懶惰,沒有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

懶惰沒有牙齒,但卻可以吞噬人的智慧。

2. 家長默許孩子拖拉、磨蹭

許多孩子都會有這個毛病,一開始家長往往都是心疼孩子,缺乏嚴格管教,那孩子便會在磨蹭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作業越來越多,孩子卻越來越拖沓,這個時候再去大吼大叫,孩子也不聽,依然故我的拖延時間。

時間老人絕對不會因為他磨蹭就多給他一秒種。

3. 孩子成績不好就隨他吧

現在面對糟糕的成績只是說幾聲,罵幾聲,不去想辦法克服、幫助提升,那未來還有更多糟糕的成績和事情在等著他。

那時候就不是父母的寬容能夠解決的了。

4. 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有些家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逼著孩子一天連軸轉的學習,卻不過問孩子有沒有接受的能力,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來,最後只想找機會睡覺。

如果父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虛榮心給孩子定出不切實際的目標,結果只能讓人失望。

5. 發怒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父母因為情緒失控,而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這是許多家庭都有的問題。

可是發怒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怒火傷身體,又傷害孩子心靈,完全不值得。

他們是未長大的孩子,是真的不懂,不是裝出來的天真。

換位思考,如果把你扔進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有人對你大吼,你不感到恐懼無措嗎?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借著學習的翅膀,隨風起飛,飛到自己嚮往的天堂。

那麼寫好作業、取得好成績才是基礎,但作為家長,陪伴時要切記,作業是孩子的,我們只是陪伴的角色和矯正錯誤的導航器。

只有讓孩子自覺養成獨立習慣,找到學習方法,才是最終目的。現在的陪伴只是為了以後不用陪伴,適當時刻要懂得撤退,不要成為孩子的拐杖,到時候放開手,反而不會走路了。

好的陪伴是一種愛|驅動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孩子面對成功

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沒有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永遠在堅持,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雖然陪伴孩子寫作業是件危險的事情,容易把自己吼得要給心臟做支架,也容易失控,為了孩子學習心理學或佛理,一不小心就出家了,但也有一些家長,把這個當做人生修習,居然發現了自己平時看不到的潛力,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掌握正確陪伴孩子寫作業和學習的底層邏輯後,有些家長不但不再煩心,反而利用這些方法把孩子培養成為了學霸。

小雲的父親並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語言天賦,但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英文,他和小雲一起從最簡單的音標練起。

陪孩子參加輔導班的時候帶著錄音筆,錄下老師的語音,反覆聽、讀。每天早晨半小時磨耳朵練習。

學完單詞,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平時也經常用學到的語言對話。

最後小雲考得到好成績,他也能基本對話了,甚至還組織了一次全家國外遊,玩的極其開心。

教育根植於愛——魯迅

愛成為驅動,使小雲的父親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面對學習時遇到的各種困難。

那些學習好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自律並積極的父母,他們為孩子所做的付出往往是無形的,但只要方向正確,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學霸的潛力。

與孩子一起進步,是比較輕鬆和快樂的事情,也許到了最後,還能收穫一個同樣優秀,配得起孩子的爸爸媽媽。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這本書從底層邏輯,到易錯行為,再到竅門和方法,實用又有效,堪稱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工具書。

想要成為優秀孩子的父母,床頭配備一本,每天翻看一下,對於緩解親子關係,培養未來棟梁還是有幫助的。

讓我們把陪孩子寫作業變成一件輕鬆的事情吧,做得好也許有意外收穫呢!

相關焦點

  • 資深優秀教師說:「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
    記得有一段時間,朋友圈被一條言辭懇切的「給未來親家的信」刷了屏,上面寫著:「不要彩禮,嫁妝配好,送車送房,包辦酒席,禮金全給孩子,唯一的要求是現在就接走,把作業給輔導一下,誰家的媳婦誰養!」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很火的段子,但它卻實實在在地說出了父母們的心聲,那就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因此,才會有那麼人在朋友圈複製跟上了。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掌握這3點讓父母不再懼怕輔導作業
    當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借用此成語再恰當不過,正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您,是否感覺此情此景似曾相識?這種「熱鬧」的場景不只是在一個家庭頻頻上演,而是一種普遍的家庭現象。《你只是看上去陪孩子寫作業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高效陪伴,是為遇見更好的家長
    疫情期間,大部分孩子都還沒開學,怎麼樣高效的陪伴孩子,成了每個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你以為的陪伴其實根本是不正確的。看到孩子亂翻玩具,你大聲的呵斥;看到孩子試卷上紅色的分數,你唉聲嘆氣;看到孩子上網課不做作業,你總是發牢騷,總是碎碎念。
  • 這樣陪孩子寫作業,母慈子孝
    有些孩子不做作業時不喝水不上廁所,一旦打開作業本,就會隔幾分鐘去喝一杯水,再隔幾分鐘又要去上一次廁所,反正就是事多。看到此情此景,一旁陪寫作業的父母,也總是各種提醒:寫作業前,就要把水喝好,以後考試的時候,中途是不可以喝水的;為什麼老是上廁所啊?這個習慣不好;坐好!
  • 看完這三點,以後再也「不陪孩子寫作業」了
    陪孩子寫作業有多「高危」?看新聞就知道了。就在前一陣,一位輔導兒子作業的媽媽被氣到跳河,警察將她救起來時,這位媽媽絕望的一句話說出了絕大部分陪寫作業家長的心聲:「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不知道按順序寫啊」…… 陪過孩子寫作業的都知道,每當看到孩子在作業面前咬手指、摳橡皮、1+1=3、兩眼迷茫......很多爸媽真的「摟不住火」,心裡默念「親生的」,手掐大腿,默數10個數,都不管用,不到10分鐘,又是一場天雷地火。 如果家長這樣陪伴,孩子是永遠不可能積極看待寫作業這件事的。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陪寫作業的方式你做對了嗎
    最近特別流行這樣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的,在過去的這兩個月裡,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為了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鬧得雞犬不寧。曾在某短視頻APP看到過這樣一則視頻:媽媽在陪孩子寫作業時,由於孩子不懂以及寫作業拖沓,媽媽惱羞成怒的在旁邊破口大罵,爸爸看不過去了就指責媽媽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這時換爸爸陪孩子寫作業,沒過幾分鐘,爸爸也被氣得不行。
  • 陪孩子寫作業是件苦差事嗎?
    ​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1、陪孩子寫作業陪的是什麼?要多鼓勵、讚美孩子,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讓他們認真地學習長大。2、不要跟老師唱反調,家長說的要儘量和老師說的一致。
  • 作業:城裡父母愁陪寫 留守兒童苦於無人陪
    標題帶著一點調侃一點控訴,《老娘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她覺得「太符合」自己的心境了。她拔下針管,在文後留言:「我此刻光榮地躺在急救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陳靜一向自嘲「心特別大」。急診醫生禁止她下床,她敢四處溜達。父母讓她找個「鐵飯碗」,她偏偏跑出來創業。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結果還沒進門,隔著門就聽見一通劈頭蓋臉的數落:「你那是寫了個橫嗎?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你擦個橡皮那麼用力幹嘛?嫌本子爛的慢是不?」「整天為了這點作業,我得讓你愁死。」可是每次在家陪3年級的女兒寫作業,就會莫名地煩躁,氣不打一處來。其實,這幾乎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都會遇到的煩心事兒,就像網上的一個笑話說的那樣:「不看孩子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路人恥笑,老人血壓升高,鄰居沒法睡覺。
  • 學習很重要,陪伴有技巧,父母到底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且不論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劣對比,就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對孩子有利嗎?家長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是否科學?有沒有什麼弊端?陪孩子寫作業能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問題嗎?為什麼越陪,孩子越是厭學,怎麼辦?這都是每一個中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 陪完作業陪閱讀,你做對了麼?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相信這個畫面在很多家庭都上演過。望子成龍與恨鐵不成鋼的家長,面對拖延多動的孩子猶如即將爆發的火山,在一輪輪的鬥智鬥勇中,家長沒有感受到越挫越勇的快意,反倒是因陪作業導致的焦慮與日俱增。如果你的焦慮僅停留在孩子不能快速準確地完成作業,那麼,你的焦慮已經落後了。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 「閱讀焦慮」已經升級為焦慮中的焦慮。
  • 孩子寫作業一定要陪嗎?陪寫作業你就錯了
    這是描述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的狀態,無獨有偶,有孩子因作業跳樓,還有家長因孩子不寫作業跳樓,在疫情期間,平頂山一位媽媽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自殺,以死要挾,出動當地消防人員和民警救援,母親稱「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後來孩子下跪道歉才算了事。因為作業,跳樓成了一項「壯舉」。驚訝之餘,不知從何說起,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沉痛發生,彼此能正確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 一陪孩子寫作業就抓狂?陪伴你真做到了嗎?以下3點請自測
    別的孩子半小時能做完的事情,他得磨上1個半小時。父母在勞累一天之後,陪讀時光反而是一天中最糟糕的時光,不僅父母覺得喪氣,孩子也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因此,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先要保重好自己的身體。在適當休息,心情適當的前提下去輔導作業。不要過於強求或者揠苗助長。
  • 孩子寫作業真的很重要嗎?父母不該陪孩子寫作業?老師說出真相
    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也有了相應的學習任務,不少「盡職盡責」的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完成作業都選擇了寸步不離的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但隨即問題也接踵而來,當父母們沒有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時,孩子的作業就完成的一塌糊塗不說,還總是熬到十一二點。孩子寫作業很重要嗎?
  • 自測:如果你是三種家長,還是別陪孩子寫作業了,放過彼此吧
    第二類:自我控制能力差型記得節目中一位同學說:「我不喜歡媽媽輔導我寫作業,因為她總是在我旁邊玩手機影響我。」有的父母美其名曰輔導孩子寫作業,其實就是做一個監工。但是又覺得傻傻陪著很無聊,於是拿著手機開始購物、打遊戲刷短視頻。
  • 嶽雲鵬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有一種「崩潰」,叫陪娃寫作業
    尤其是英語作業,我崩潰了。工資面議。看來嶽雲鵬也被陪孩子寫作業折磨得不輕,恨不得立馬解脫。尤其是那句「我崩潰了」,寫出多少家長的心聲。關於輔導孩子作業這個話題,打開網頁基本都是如下的種種「吶喊」。 每次輔導作業就感覺自己要「爆血管」,「怎麼說他都聽不進去?」「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
  • 父母陪孩子做作業雞飛狗跳,掌握這幾個方法寫作業不再困難
    父母陪伴寫作業有以下危害:1.父母陪寫影響孩子注意力都說學習主要是要養成好的習慣,可是父母在旁邊陪伴寫作業,其實就是正在瓦解孩子的注意力。你看一般練武之人在練武功的時候,最忌諱有人在旁邊,有人在旁邊幹擾他就容易走火入魔。而我們的父母在旁邊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因為旁邊有人容易注意力分散。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住院,陪寫作業究竟有多累?
    從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寫作業的日子就開始了。曾經有段話真實地記錄了父母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悲慘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陪孩子寫作業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部災難片啊!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崩潰?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方法錯了
    正式上學以後,陪讀便成了父母每晚的必修課,成了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但這個陪讀卻很不簡單,別看陪的娃小,娃學的那點東西也是不足掛齒的小兒科,可就有那麼多的父母栽在陪娃寫作業這個時段上。父母間流傳這樣的話:平時母慈子孝,又摟又抱,寫上作業雞飛狗跳,連吼帶叫。
  • 陪孩子寫作業,導致父母集體崩潰?學會這幾招,開啟正確陪寫模式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不僅成為孩子的噩夢,也成為了父母的考驗。家裡只要孩子學習就是雞飛狗跳,孩子開始嚎啕大哭,父母自己焦頭爛額,有些學生父母工作都沒有生病,而因為陪寫作業氣到腦梗住院。之前有新聞媒體報導,父親陪娃寫作業,導致心臟安裝了支架;母親陪到頭痛欲裂,結果被診斷出「雙側頸內動脈痙攣」。不的不說,寫作業成了新時代最有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