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是大腦一種不由自主的習慣。大腦常常會按照過去的經驗,往你的意識裡投射一個「期待」。
這個時候,覺察,變得特別重要。
期待來了,意識到它,並把它放入到邊緣意識中,不去理它。期待,是一種想法,把我們帶離當下。當你全然專注在此刻,期待不會來打擾你。這些都是正常的,接受。不做判斷,不做期待,照常去做。當我們用心地感受每一次呼吸,這就是一種全然的專注,全然在當下。無論什麼想法出現,都不重要;珍惜這段冥想的時空,讓我們安靜的觀呼吸。不要去判斷自己冥想的質量,這是一種無謂的判斷,這種判斷只會導致懷疑、拖延和牴觸。所以,判斷是一個圈套,請小心。我們最近關心的事情,很容易在冥想中浮現出來,讓我們分心。
怎麼減少分心呢?
可以在冥想之前,快速清點一下,掛在心頭的事情。這樣一來,當這些想法,在冥想中出現的時候,你很容易覺察到。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如果它們出現了,把它們晾在一邊,繼續關注呼吸。除了這些想法,還有一些想法是隨機出現的。不論什麼想法,都不重要。此刻,讓我們繼續修煉一顆平靜而敏銳的心,才能更好地應對任何事。在開始之前,不妨對姿勢,再給予一點注意,體會放鬆又警覺的狀態。坐得舒服一點,若坐處太硬,鋪個墊子;若坐處太軟,不利於挺直上身,那就換個位置。上身聳立,頭、頸和背,在一個平面上。肩部放平,雙手自然垂放。用鼻子呼吸,自然地呼吸,不去控制。閉上雙眼。放鬆,掃描一下身體,釋放任何一處的緊張。 每個人的情況、環境不同,不必糾結於上面的文字,以你的感受為主。以上就是冥想之前,可以進行的6個心理動作,幫助大腦較快進入平靜狀態。很多初學者,可能在準備環節,用的時間多一點,沒關係,這也是冥想的一部分。隨著你的冥想進階,這個過程可能會越來越短。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生活裡出現挑戰,也會增加你冥想的難度,這時候,可以把這組心理動作,重新用起來。這套心理動作,和佛號、咒語、祈禱,在本質上是一碼事,都是一種內心對話 / self talk;用語言來喚起某些思維迴路,壓制另外一些思維迴路。隨著冥想進階,我們還要深刻體會到語言的影響,放下對語言的執著,包括內心對話,它只是一種過渡方法。再來回顧一下,在呼吸冥想中,我們的動作是相對簡單的:關注呼吸,若走神了,輕輕地回到呼吸上來,一次又一次。分享者Cico,在讀博士,坐標荷蘭,研究興趣涉及神經科學,哲學,人工智慧,數學,生物信息的交叉領域。和西方現實的深度碰撞,成為他徹底探索內心世界的動力。每周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線下冥想活動,用英語向阿姆的國際社區,分享禪、道和正念。聯絡、留言,可以添加小助手個人微信 Mindiverse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