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冥想與大腦,這才是人應該生活的狀態

2020-12-25 冥想生活藝術匯
原創:聞芯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大腦的指揮,包括思考、感覺、行動以及對他人投緣的程度。大腦是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個性,智商及決策的器官。只有當大腦正常工作時,你才能正常的生活,當大腦出現故障時,你的生活也會遇到麻煩。

大腦健康一點,你就會更開心,更健康,更富有、更睿智,你會做出更有用的決策,進而也會更成功、更長壽。消極想法、不良的生活習慣、過往的創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都會損害我們的大腦。那如何彌補呢?答案是:冥想。

冥想的目的之一是越過分析性思維,直接進入潛意識層面,給你的大腦和身體重新編程,讓你獲得真正的、永久的改變,並擺脫舊的存在狀態對你的束縛,變成一個新的自我。

從大腦的立場來看,處於不同的身心狀態,其實就是處於不同的腦波控制下。大腦是電化學性質的,當神經細胞激發時他們會交換帶電的元素,然後產生電磁場,因此大腦的各種活動是可以測量的。

腦電波的主要四種狀態

冥想帶著我們一路從β波的狀態慢下來,進入更放鬆的α波和θ波狀態。

1、β 波

β波是人清醒時大部分的腦波狀態。β波分低頻、中頻和高頻狀態。低頻(12Hz-15Hz)是對東西感興趣時的狀態;中頻(16Hz-22Hz)是專注於某種持續的外界刺激時;高頻(22Hz-30Hz)是處於應激情景,這種水平會高度專注外界,人的意識會引發焦慮,擔心、憤怒、痛苦、折磨、沮喪、恐懼甚至競爭狀態都會誘發高頻β波出現。然而,長期的高頻β波會讓大腦失去平衡陷入混亂。大腦的正常活動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控制並協調著體內所有系統,包括心臟的跳動、消化功能、免疫力、維持呼吸、平衡荷爾蒙…,一旦大腦陷入失衡狀態,一系列的疾病就隨之而來。這也就是為什麼精神會對身體產生最深層次的影響。

2、α 波

α波是放鬆腦波,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專注力強,身體有自愈能力。此時無論學習、思考,α波下的效率是最高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進入α波的狀態時身心會獲得極大的寧靜、愉悅和滿足。例如小孩遊戲時,學生專注地進行練習或者背誦或者解題,以及藝術家、作家、音樂家、設計師等投入創作時,均是如此。

3、θ 波

此腦波狀態人的身體修復力強,精神處於深度放鬆,又稱佛陀腦波,注意力高度集中,靈感湧現,創造力空前高漲。冥想者處於深度冥想狀態。但是,未經過訓練者一旦腦電波降到這麼低的頻率,會很快進入睡眠狀態。θ 波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打開心靈之門。這也是一種容許催眠治療師進入潛意識的狀態,此時我們更容易改變大腦的程序,θ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等幫助極大。

科學界還有一個發現,就是在這個頻率開始,人的大腦頂部開始活躍,而大腦兩側開始休眠。同樣的情況在兩個時候會發生,一是人身處大自然並很享受時,二是冥想者處於深度冥想狀態時。這是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呆在大自然裡,而且需要大自然的滋養和修復我們受損的身體。

4、δ 波

δ波是休息波,人們只有在δ波的深度睡眠後,第二天才能精神飽滿,否則,即使睡上10個小時,人在第二天也是精神怠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10分鐘深度冥想同一般人一晚上睡眠是一樣的效果。從另一種角度講,δ波狀態也是人吸收宇宙中源源不斷的能量時。

20世紀以來,西方心理學界和神經生物學界對密宗、瑜伽修行者進行了大量研究,最大的發現,就是冥想帶來的腦波改變,進而改變精神和生命的品質。

中國對氣功界、禪修者及丹道修行者也開展了不少研究,結論是相似的。而且發現,無論什麼門派和信仰,練功靜心均可以有效地降低腦波頻次,功力深厚者,4到5分鐘即進入專注的α波,並慢慢到達深度冥想的θ波。

近10多年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邀請了100多位生活在尼泊爾,印度還有奧林匹克級冥想者到學校實驗室對他們進行了大腦掃描實驗,結果令人十分震驚。他們發現這些冥想者的腦電波非同尋常,與所謂的伽馬波有關。通常人的伽馬波持續大概半秒鐘,這是腦電圖譜中最強的腦電波。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一生中進行了高達62000小時冥想的奧林匹克級冥想者,不論他們做什麼他們的伽馬腦電波總是很強,它不只是出現在他們冥想期間,而是他們每天的隨時生活狀態中。常人不能想像這是什麼樣的體驗,科學也不能解釋。有些科學家們把它和幾個世紀以前的古典冥想文獻所描述的「開悟」狀態聯繫在一起。採訪這些高級冥想者時他們說:「這種感覺很開闊,你完全敞開自己,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好了準備。」我們無法理解,但我們知道這種感覺肯定棒極了。

好吧,讓我們行動起來,通過冥想來訓練自己的大腦轉變成更有序的腦電波模式,使我們的覺察從狹隘、過度關注、執迷等負面狀態,轉變為更為開放,放鬆、整體化、著眼當下、有創造性和感恩的慈愛智慧狀態,這才是人應該生活的狀態。

請大家持續關注冥想生活藝術匯,近期將推出7天語音冥想,帶大家進入更放鬆,更專注,能提高免疫力和身體自愈能力的a波狀態。

相關焦點

  • 瑜伽冥想,帶你走出生活的負面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明知道第二天有很重要的事情去處理,前一天晚上沒有辦法安安靜靜入睡的原因  那麼瑜伽冥想,究竟是怎麼調節這種情況呢?  經過醫學研究,呼吸系統是唯一一個即有交感神經系統運行,也可以有副交感神經系統運行的系統,所以主要關注與呼吸就可以慢慢的平復心情,讓人處於安靜放鬆的感受中。
  • 冥想之前,這6個心理動作,可幫助大腦恢復平靜
    這種情況非常正常,每個人都會經歷。因為生活節奏快,加上信息轟炸,我們大腦的神經元一直被過度喚起。當我們開始冥想的時候,才意識到大腦的過度興奮。這已經是一種頓悟,值得點讚,所以,請不要為此責怪自己:)話說回來,剛坐下來,想法很多,怎麼才能進入平靜狀態呢?今天介紹一組心理動作,可以用在坐下來之後、觀呼吸之前;如果在冥想進行中,走神很厲害,也可以使用。
  • 冥想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現代生活充斥著緊張的工作節奏和生活,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心靈養生。 而冥想對於身心調適獨特的方式,作為「獨一無二」的存在,近幾年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賈伯斯曾說過,是冥想塑造了他的世界觀,並最終影響了蘋果的設計。
  • 《快節奏慢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快節奏慢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狀態為什麼說時間管理並不牢靠呢?很多人陷入一團混亂之中後,都動過時間管理的念頭,興致勃勃地為自己做了一堆規劃以後,自己為自己描繪的海市蜃樓似乎就在規劃中已經得以完成,最後敗在最關鍵也是最難執行的落地部分。
  •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在冥想?冥想是什麼,冥想改變了我的一生
    1、厲害的人都在冥想前些日子,看綜藝《嚮往的生活》裡面,張鈞甯早起打坐冥想、跑步鍛鍊身體的習慣打動了很多人,看到張鈞甯緊緻的身材和陽光的笑容,果然熱愛生活的人都會被生活熱愛啊。除了張鈞甯,還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薩提亞也寫過這樣的一本書:《薩提亞冥想:內在和諧、人際和睦與世界和平》,這是他關於冥想的精髓匯總。還有已經去世了的,蘋果公司的前任總裁史蒂芬賈伯斯先生,他也常常會一個人安靜的坐著,主持人奧普拉也曾言:冥想之後,人會變得更完整。
  • 《冥想的力量》:看比爾蓋茨、賈伯斯推崇的大腦訓練法
    -五代後梁.契此和尚1982年,賈伯斯讓著名攝影師拍攝了一張禪修的照片,並為此留言:「這是一個經典的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檯燈。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和良好狀態冥想並非新事物,在過去人們把冥想當作宗教的一種神秘形式,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極教授開始對冥想的作用進行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神經學教授發現,冥想者的大腦在冥想時並沒有關閉,只是大腦頂葉使冥想者失去對周圍事物的感覺...
  • 學不會冥想?試試這5個效果差不多的放鬆技巧吧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冥想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者能做到冥想。幸運的是,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在這篇文章中,做出提供了另外幾個可以取得和冥想差不多效果的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於聽音樂、鍛鍊身體、親近大自然——以幫助我們真正從精神上放鬆。
  • 一群退出健身房的人,走進了冥想世界
    但直到20世紀,它才開始超越特定宗教領域,逐漸像心理科學研究方向作為切入點,特別是在西方。 20世紀60年代,當印度一位名叫BK Anand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瑜伽修行者在冥想時恍惚的狀態,並不會感受到熱,從那時起冥想開始受到了科學的關注並認真研究。
  • 萬焻子冥想訓練:冥想是什麼意思《二》
    冥想不是自我與自我的對話或爭辯,也不是某種強化思維的過程,它只是一種非常簡單、安靜、不費力氣的專注與清明。冥想中,我們應當儘量避免胡思亂想、浮想聯翩,連那些平時稍縱即近的思緒和聯想也都要儘量捨棄。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我們要完全清空大腦,事實上這也不可能。我們這樣做只是讓意念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對象或物體,因為這將引導注意力轉向內在。
  • 不要消極負面情緒,想要積極生活怎麼能少了正念冥想健康生活方式
    通過正念冥想可以幫助到我們,但正念冥想到底是什麼?正念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完全專注於「現在」的精神狀態,在不加評判地承認和接受自己的想法、感受及感覺。而冥想是一種練習。正念冥想是能讓你放慢思維的速度,讓消極情緒消失,讓你的身心都平靜下來,它旨在幫助我們建立心理能力,並逐漸在練習中變得專注。
  • 冥想改變了腦迴路|精練學院
    精練學院包含:訓練科普、在線課程、健身科學和創新課程等。到如今,在影像學等技術加持下,已能通過「剖開大腦」一探冥想的好處。 比如說,冥想可以增加大腦灰質的體積和密度,讓更多人思緒清晰,兼顧焦慮免疫。甚至說,一場冥想後的腦神經連接增強,或許也是老年痴呆患者的福音,不再做一件事,忘一件事。
  • 7個方法幫你消除大腦疲勞,讓大腦回到巔峰狀態!
    注意力無法集中,總愛胡思亂想……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說明你累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你應該讓自己的大腦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下面是來自久賀谷亮的書籍《高效休息法》中的可以幫你消除大腦疲勞的7個有效方法。最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因為大腦最喜歡「習慣」。2、動態冥想如果你經常心事重重,有太多雜念,大腦經常出現「自動駕駛狀態」時,可以通過「動態冥想」來調整,進入「心流」狀態。→步行冥想:用你正常的速度步行,剛開始可以走慢一點。
  • 輕鬆冥想:大腦的「充電寶」心靈的「糖果盒」
    全新推出精品冥想課程「零基礎冥想入門系列」。現在開始還可以顯示學習進度和記錄冥想練習成就,並通過「練習」頁面自定義冥想時長和背景音樂。繁忙生活中給你增加能量的冥想小助手。每天一段輕鬆冥想原創音頻,你可以:日常快速放鬆減壓、睡前靜心催眠,收穫深度好睡眠、自助調節心理情緒狀態,安定心神、幫助提升學習工作時的專注度和記憶力。每天只需十分鐘,輕鬆獲得冥想的種種好處。
  •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個叫「冥想」的運動,它的作用讓人吃驚
    如果把智慧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那我們就不必在這裡跟你費口舌了,只有通過冥想體驗的人才能理解智慧的另一層含義。你肯定聽說過冥想,冥想是能極大改變生命質量的。每天冥想15-60分鐘,對大腦皮層表面積的增長太有用了,我們一般說的誰誰很聰明,看誰聰不聰明不是看腦袋大小,而是看大腦灰質厚度,還有大腦皮質的面積大小。在同樣體積的腦袋裡,大腦灰質厚度最多可以相差一倍。皮質溝回更多的人就更聰明。而通過冥想可以使大腦皮層面積增大,使大腦灰質變厚,讓你更聰明。
  • 我的1000天冥想體驗
    耐心可以讓人更享受生活。比如吃飯這件事。沒有耐心的時候,恨不能幾分鐘就吃完飯。當有了耐心,你會享受吃飯的過程,能夠品味到更多的美味,吃飯的過程變成了享受。我在如何通過寫字練習冥想中分享了通過書寫練習的感受。我還發現當讀書有了耐心,你會讀到更多的東西。網上經常流傳著某某一天讀一本書,一年能讀300多本。這種信息會讓人產生焦慮,覺得自己的讀書速度太慢了。
  • 冥想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生活中誰沒有點不順心的事兒呢?過去就好了。」說起來容易,能想通真難。 我們因為焦躁、煩惱,注意力無法聚焦,精力渙散疲於應付的同時,冥想者們卻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
  • 靜坐冥想:焦慮與大腦研究/耶魯大學公開課
    非常值得多看、體驗,無論有無打坐冥想經驗。這個視頻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公開課。
  • 冥想與催眠、暗示的區別!
    它們和冥想的區別在哪裡? 在心理學界有幾種影響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的技巧,被大眾所熟知並運用得生活中,其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催眠和暗示。這兩種技巧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在心理的治療領域上,更多運用於各種有形無形的廣告宣傳當中,各種廣告各種宣傳各種充滿誘惑的介紹其實都可以算作一種催眠和暗示。
  • 世界名校為什麼開設「冥想課」?
    賈伯斯生前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冥想對他的人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說:「相比科技工具,冥想讓他從信息超載中抽脫出來,讓他得以觀察並且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他說,冥想,才是真正看清世界本質的最好方式。「思考」的代價從生物學來看,大腦是相當消耗能量的:佔身體2%的大腦,卻要消耗25%左右的能量。為什麼要進化出如此消耗能量的大腦?只有它是生物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才會被優先對待。而冥想就是推動和加快「大腦高效工作和進化」的最佳手段。 200萬年以來,人們形成了以「本能和習慣」為主的自動工作模式。
  • 冥想和睡覺、發呆有什麼區別?
    冥想可以減少憂鬱、壓力和焦慮之類的壞情緒,讓你更加快樂,讓你的更加從容淡定面對一切。冥想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有研究發現,接受冥想課程的人心臟病、中風死亡的整體風險大大降低。甚至有研究表明冥想會改變你的大腦,提升你大腦的各種能力。冥想如此神奇,那麼到底如何進行冥想呢?